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6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6 min 步行试验(6MWT) 的距离和血清脑利钠肽(BNP) 水平的观察, 探讨6MWT 和BNP 水平对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评估的临床意义。 方法 测量51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组) 的6MWT 距离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BNP-32 浓度。并以30 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 结果 心衰组的6MWT 距离380.3 ±121.7 m 明显低于对照组546.8 ±128.5 m (P <0.01)。心衰组BNP 水平758.3 ±289.5 ng·L-1 明显高于对照组109.3 ±37.6 ng·L-1 (P <0.01)。NYHA 心功能Ⅱ级的6MWT 距离425.0 ±105.8 m 明显低于Ⅲ 级335.6 ±126.1 m (P <0.01)。NYHA Ⅱ级的BNP 水平638.5 ±224.5 ng·L-1 明显高于Ⅲ 级878.0 ±334.0 ng·L-1 (P <0.01)。6MWT 距离<300、300 ~374.9、375 ~ 449.9 和<450 m 患者的BNP 水平分别为988.9 ±202.6、768.6 ±217.4、657.5 ±185.0 和506.9 ±198.4 ng·L-1 (P <0.01);6MWT 的距离与BNP 水平呈负相关(r=-0.752, P <0.01)。 结论 6MWT 和BNP 水平测定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 阻断剂对慢性肾小球肾炎(CGN) 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的影响及TNF-α与蛋白尿之间的关系。 方法 32 例经肾穿刺活检证实为原发性CGN 并伴有明显蛋白尿患者, 分别接受Ang Ⅱ阻断剂[ 苯那普利、缬沙坦或两药联合(苯那普利+缬沙坦) ] 治疗, 疗程8 ~ 12 周。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血TNF-α、尿TNF-α、24 小时尿蛋白定量和血肌酐水平, 并观察血、尿TNF-α水平与蛋白尿之间的关系。 结果 治疗后患者血、尿TNF-α水平、24 小时尿蛋白量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分别为(7.8 ±3.9) vs (5.0 ±1.6) fmol mL, (11.9 ± 6.8) vs (8.3 ± 3.5)fmol /mL, (2.55 ±2.01) vs (0.97 ±0.52) g(分别为P <0.01, P <0.05, P <0.01) 。治疗前后血TNF-α水平和24 小时尿蛋白排泄量均呈正相关(分别为r =0.515, P <0.01;r =0.385, P <0.05) 。治疗前后尿TNF-α与24 小时尿蛋白也均呈正相关(分别为r =0.622, P <0.05;r =0.360, P <0.05) 。 结论 CGN 患者血、尿TNF-α水平升高, 与尿蛋白水平呈正相关, Ang Ⅱ阻断剂可有效降低血、尿TNF-α的水平, 减少蛋白尿及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临床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格列吡嗪及二甲双胍和对Ⅱ型糖尿病人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2(IG F-1, 2)的影响。方法 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研究, 分别给予格列吡嗪或二甲双胍治疗2w k, 比较两种药物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空腹IGF-1,IGF-2 血清水平的影响。结果 二甲双胍治疗组(25例)空腹血清IGF-1, IGF-2 治疗后无明显变化;格列吡嗪(40 例) 治疗后空腹血清IGF-1 升高[ (181.8±104.5)v s (209.0 ±88.2)ng·ml-1 ,(P <0.05)], IGF-2 治疗后无明显变化;治疗后2组血糖均明显下降(P 均<0.01), 格列吡嗪组治疗后C 肽水平明显升高(P <0.05), 二甲双胍组治疗后C 肽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 格列吡嗪和二甲双胍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GF-1 水平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韩陈燕 《金属学报》2002,7(6):550-551
目的 评价血脂康治疗Ⅱ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57 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采用自身对照设计,所有观察病例均口服血脂康胶囊,每次0.3 g,每日2 次,共观察8 wk 。如4 wk 后胆固醇降低10%,可增加剂量1.2 g·d-1,服用血脂康同时加服降血糖药,观察降脂疗效和副作用。结果 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用血脂康治疗,总胆固醇(TC)从(7.38±0.71)降至(5.20±0.70)mmol·L-1(P <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从(4.70±0.70)降至(3.10±0.90)mmol·L-1(P <0.05);甘油三脂(TG)从(3.1±0.5)降至(1.70±0.05)mmol·L-1(P <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从(0.95±0.77)上升至(1.50±0.30)mmol·L-1(P <0.01)。结论 血脂康对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可明显降低TC 、TG 、LDL-C 水平,并有升高HDL-C 作用;糖尿病人服用降血糖药时合用血脂康,有协同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乾中  周世良 《金属学报》2002,7(6):557-558
目的 探讨卡介苗素对哮喘患者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58 例发作期的哮喘病人,观察组34 例,对照组24 例,入组前行血浆IL-14 、IL-12 水平测定。观察组:吸入普米克气雾剂,其用量参照哮喘阶梯治疗方案,可加用解痉剂(不包括茶碱类),卡介苗素0.5 mg 肌注,每周2 次。对照组:除不用卡介苗素外余同观察组。3 mon 后所有病例复查血浆IL-4 、IL-12 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浆IL-4 水平由治疗前(29.0±5.6)降至(22.6±6.5)ng·L-1;IL-12 水平由治疗前(37.2±4.6)增至(51.7±10.7)ng·L-1,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对照组血浆IL-4水平由治疗前(29.7±5.1)降至(26.4±4.9)ng·L-1,有显著性差异(P <0.05);IL-12 水平由治疗前(38.1±6.7)升至(39.3±7.8)ng·L-1,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治疗后复查IL-4 、IL-12 水平,两组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结论 卡介苗素可抑制Th2 型细胞因子IL-4 分泌,促进Th1型细胞因子IL-12 的分泌,从而调节Th1/Th2 平衡,对哮喘患者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袁国龙  徐亮  李志  陈兰芳  宣丹  陆进明 《金属学报》2008,13(10):1163-1167
目的: 研究去除 IgG 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血清, 对正常脐带血巨核细胞克隆形成单位(CFU-MK) 生成的影响。方法: 建立正常人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在血小板生成素(TPO) 等作用下, 向 CFU-MK 分化的半固体培养体系;亲和层析去除 SLE 血小板减少患者血清中的 IgG 组分并加入培养体系, 研究干预前后CFU-MK集落形成的数量和形态学差异 。结果: 正常脐带血(n =10) CFU-MK 集落数为(69.3 ±19.4) 个/片, 多为中~大集落 ;加入 SLE 血小板减少患者血清(n =4) 后, 集落数为(58.5±32.5) 个/片, 与正常相比变化相近(P >0.05) , 但其中一例患者减少为 29 个/片;去除血清 IgG 组分后(n =4) ,CFU-MK 为(73.0±28.3) 个/片, 与正常相比变化相近(P >0.05) ;其中一例加入血清后减少为35 个/片, 去除 IgG 后仍为 31 个/片, CFU-MK 生成抑制未解除。形态学上, 加患者血清后大集落数由正常对照的(37.4 ±10.9) 个/片显著减少为(9.0±8.8) 个/片(P<0.05) ;去除 IgG 后, 大集落数亦显著减少为(8.3±3.9) 个/片(P<0.05) 。而加入患者血清或去除 IgG 后, 小集落相对数量比正常对照显著增多(P<0.05) 。结论: SLE 血小板减少患者血清中可能存在阻碍 CFU-MK 分化发育的抑制物, 这种抑制物可能不依赖于血清 IgG 组分。  相似文献   

7.
夏朝红  孔祥权  杨玉雯  孙波峰 《金属学报》2008,13(11):1259-1262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 动脉血压及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large-conductance calcium-activatedpotassium channel, BKCa,MaxiK) 的影响。方法: 选取雄性9 周龄SHR12 只, 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AVT 组) 、蒸馏水组(DW 组), 每组6 只, 以Wistar-Kyoto 大鼠为对照组(WKY 组) (n =6) 。AVT 组以AVT 加适量蒸馏水灌胃10 周(50 mg·kg-1·d-1) 。观察给药前后大鼠腹主动脉血压的变化, 测定大鼠血清TC 、TG 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含量。利用膜片钳全细胞模式记录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钾电流、用四乙胺阻断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后的电流、膜电容, 以计算BKCa 电流值、电流密度。结果: AVT 组腹主动脉血压明显低于DW 组[(171±8) mm Hg vs (190±10) mm Hg, P<0.01] (1 mm Hg =0.133 kPa) ;与DW 组相比,AVT 组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BKCa电容减低[(23.8 ±2.6) pF vs (30.0±2.5) pF, P<0.01] 而电流密度则显著高于DW 组[(13.2±1.2) pA /pF vs (9.2±1.2) pA /pF, P<0.01) ], 与WKY 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长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降低SHR 血压, 其机制可能是AVT 影响BKCa 活性, 调节血管张力。  相似文献   

8.
蔡青  袁荣花  孟君 《金属学报》1999,4(3):214-217
目的 观察双黄连粉针剂中绿原酸与氨苄青霉素在小儿静脉滴注时药物动力学的相互影响。方法 临床治疗的呼吸系统感染小儿, 在静脉滴注双黄连粉针剂(SHLP)60 mg ·kg-1或(和)氨苄青霉素钠(AMP)150 mg · kg-1 后采集不同时间段的尿样,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尿中绿原酸(CHA)和AMP 浓度。结果 两药合用后的24 h 排出率较单用时有明显下降(P<0.05), CHA 和AMP 的排出率分别由(51.7±15.6)%和(76.3±20.5)%下降至(42.1±12.2)%和(62.3±19.3)%, t1/2 分别由(3.44±1.14)h 和(1.98±0.51)h 增加至(4.33±1.38)h 和(2.67±0.75)h, 增加明显(P<0.05), 相应地Cl R 明显下降(P<0.05)。结论 SHLP 与AMP 合用后体内CHA 和AMP 排出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利巴韦林的HPLC-MS分析方法, 用以测定18 名健康男性受试者舌下含服不同厂家的利巴韦林含片后的血药浓度, 估算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药动学参数, 评价两种制剂是否生物等效。方法:采用双周期随机交叉试验设计。分别给予18 名男性健康受试者试验制剂或参比制剂80 mg, 采集静脉血样, 血浆样品去蛋白后用HPLC/MS/MS 法检测药物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 判定两制剂是否生物等效。结果:测定利巴韦林的线性范围为2 ~ 500 ng/mL (r2 为0.9944), 平均回收率>90 %, 日内RSD 和日间RSD 均<10 %。测得血浆中两种制剂的利巴韦林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 、Cmax 、t 1/2 、AUC0 -72 和AUC0→∞分别为:(1.1 ±0.5) 、(1.1 ±0.4) h, (249±89) 、(232 ±65) ng/mL, (34 ±11) 、(34 ±11) h,(2828 ±1215) 、(2685 ±1096) nghmL-1, (3600 ±1568) 、(3416 ±1379) nghmL-1 。以AUC0 -72 计算, 利巴韦林含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平均为(106±16) %。结论:本方法更简便、准确, 灵敏度得到很大提高。两种制剂的利巴韦林药代动力学参数无统计学差异, 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雌二醇对去势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殖的影响。方法 8 ~ 10w k SD 大鼠雌性(n=21)、雄性(n=21),各分3 个组:非去势对照组(n=7),去势对照组(n=7),实验组(n=7,去势+雌二醇)。腹腔注射雌二醇3 d 后,2.0F PTCA 球囊损伤左颈总动脉。损伤2wk 后处死大鼠,测量内膜面积和中膜面积、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的比值。结果 雄性实验组内膜面积(0.072±0.020)mm2、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的比值 0.533±0.037 均显著小于非去势对照组 (01.10±0.018)mm2,0.740±0.051 ,P均<0.01,也均小于去势对照组(0.098±00.14)mm2,0.701 ±00.40,P均<0.05。雌性实验组内膜面积(0.061±00.15)mm2、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比值 0.525 ± 0.030均显著小于去势对照组 (0.101±00.18)mm2,07.10±0.031 ,P均<0.01,但与非去势对照组(0.078 ± 0.012)mm2、0.619 ±0.041 差异不显著,P均>0.05。结论 雌二醇能够抑制去势大鼠动脉损伤后内膜增殖。  相似文献   

11.
袁成  贾暖  冯琳  薛作英  梁竹 《金属学报》1999,4(3):206-208
目的 观察在全胃肠外营养(TPN)时病人体内乙基西梭霉素(NTM)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间接光度检测(HPLC-IPD)法测定7 例行T PN 病人和7 例对照病人静滴NTM 5 mg · kg-1 后血清和尿中药物浓度, 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NTM 在体内处置符合二室开放模型, 静滴后TPN 组N TM 血清峰浓度低于对照组, 但无显著性差异, 至5 h 后TPN 组浓度开始高于对照组, 至12 h 时已明显高于对照组;尿中原型药物排出率TPN 组较对照组下降, 但无显著性差异;TPN 组与对照组血清NTM 的t1/2(β)分别为(5.8±1, 6)h 和(3.5±1.4)h 。结论 病人给T PN 时, NTM 体内分布和消除变慢。  相似文献   

12.
陈西敬  于雪  任伟超  孙伟  卢杨  何佳珂 《金属学报》2008,13(11):1254-1258
目的: 研究诺必擂停在大鼠和Beagle 犬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 通过口服和静注两种给药方式,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诺必擂停的浓度。结果: 大鼠灌胃给予诺必擂停8 、16 和32 mg /kg 剂量后, 血药浓度达峰时间tmax 分别为20 、30 、30 min, 峰浓度Cmax 分别为(300 ±171) 、(468 ±122) 、(982 ±449) ng /mL, 根据血药浓度AUC 计算出的生物利用度F 为(14.6 ±2.7) %。Beagle 犬按4 mg /kg 单剂量口服给予诺必擂停片后, tmax 为(95 ±12) min, Cmax 为(436 ±88) ng /mL,生物利用度F 为(27.4 ±8.4) %。结论: 灌胃给药后诺必擂停在大鼠和Beagle 犬体内吸收较快但吸收程度较低, 该药在两种动物的药动学参数tmax 、t1 /2α和t1 /2β等存在明显的种属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倍他米松新霉素软膏治疗湿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限局性亚急性湿疹患者进行随机双盲、平行组对照临床试验研究, 选择新氢松软膏进行对照。结果: 共入选病例45 例, 其中试验组23 例, 对照组22 例。试验组用药后总积分由用药前12.3 ±2.4 下降至5.6 ±2.2(第1 wk) 和2.8±2.1(第2 wk), 明显优于对照组[13.2 ±2.3(用药前), 9.2 ±3.7(第1 wk), 6.8 ±3.5(第2 wk) ], 经秩和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试验组总有效率86.96 %(20/23例), 高于对照组31.82 %(7/22例)(P<0.01) 。两组均无药物相关性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倍他米松新霉素软膏外用治疗亚急性湿疹, 与新氢松软膏对照组比较, 总体疗效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辛伐他丁对原发性高血压(EH) 患者左室重量(LVM) 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法将50 例EH 患者分为两组:联合用药组(口服辛伐他丁和利尿剂)、利尿药组(口服利尿剂) 各25 例, 超声观察治疗12 周前后患者左室重量指数(LVMI)。25 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 不予任何治疗。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88.79±22.73 gm-2) 相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MI 均增大(133.61±31.02,118.04±39.62 gm-2, P <0.01 或0.0001), 血压增高, 而年龄、血脂、血糖无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患者的LVMI 显著减小(91.07±16.01 gm-2 VS 133.61±31.02 gm-2, P <0.01),而利尿药组LVMI 无明显改变;联合用药组患者的左室重量指数变化率(LVMICH) 较利尿药组显著增大(P <0.05), 而血压、血糖、血脂无显著差异。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下降至正常, 但血脂、血糖无显著性变化。相关分析显示, 联合用药组患者的左室重量指数变化率与血压、血糖和血脂的变化率间无有意义相关性(P >0.05)。结论: 辛发他丁可以抑制EH 患者左室重量增加, 这一作用不依赖血压和血脂、血糖等改变独立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