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对一种能增强工程地震勘探数据质量的新叠加技术——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叠加进行了研究。目前模拟零偏移距剖面常规方法存在需要精确宏速度模型及不能对地下反射界面产生最佳照明的问题,而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叠加具有完全数据驱动、与宏速度模型无关、能够产生对地下反射界面最佳照明及提高模拟零偏移距剖面成像质量的优势。针对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叠加还未在国内工程地震勘探中进行广泛应用的现状,详细介绍了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叠加基本原理及其实现过程,并使用一套人工合成断层模型数据及来自某高速公路段附近一条二维测线的实际工程地震勘探数据进行了测试计算。理论模型试算结果及在工程地震勘探实际资料处理中的应用表明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叠加可提高地震数据信噪比,增强地震反射同相轴连续性,改善模拟零偏移距剖面质量,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景的工程地震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2.
超大偏移距地震资料处理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超大偏移距地震资料处理中,保护好各种有效信息是处理好该类资料的关键,而超大偏移距采集到的远偏移距反射信息不符合双曲线规律,用常规动校正方法后出现过动校正和拉伸等问题,难以完成地质要求。针对超大偏移距地震资料动校正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剖析,为解决该类资料的处理,分析了各向同性介质中非双曲线动校正的方法原理,结合超大偏移距地震资料的特点,对超大偏移距资料广角反射信息的应用和沙漠地区资料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经实际资料处理后,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VSP技术在辽河某区块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SP技术是近几年发展比较迅速的一门科学,本文介绍了零偏和非零偏两个方面的数据采集与处理。以及应用VSP资料求取时深关系、进行层位标定,VSP资料的处理与解释。以辽河jin136区块为例,展示了VSP技术的应用成果,落实了有效圈闭,此技术的应用在该区块的油气勘探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野外地震资料采集观测系统直接运用于提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不仅忽略了观测系统与分辨率之间的关系,而且会影响分辨率效果的进一步提高。通过分析分辨率处理与地震信号频率范围的关系、分辨率与接收排列长度的关系,对比不同排列长度观测系统的分辨率处理效果,提出了变偏移距提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6.
提出了非零偏移距域双平方根算子的叠前深度偏移法,该方法根据不同速度模型,通过精确正演模型数据,利用双平方根方程进行偏移,实现了偏移成像和动力学特性研究.研究认为:采用中点-半偏移距域的双平方根算子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能够适应横向速度变化,具有精度高、无频散、背景噪声弱、耗时短等优点.对岩性油气藏勘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地震映像方法勘探中,不同偏移距获得的地震波所包含的信息是不一样的,同时,偏移距也是影响地震分辨率的一个主要因素,合理选取偏移距能取得更好的勘探效果。本文结合对向家坝至上海高压输电线路湖北咸宁段塔基岩溶地带采用浅层地震多偏移距映像勘探技术勘察的实例,应用共偏移距处理技术,抽取映像法勘探结果中不同偏移距下的多条地震剖面作对比研究,分析不同偏移距下地震波对于地质异常体的反映,探讨适合多波联合勘探的最佳接收窗口内的最佳偏移距,以提高勘探效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8.
复杂地表往往使地震采集过程中控制炮点偏移的难度加大,面对地形复杂、近地表速度横向剧烈变化的黄土塬区,问题尤为突出。面对此类复杂探区,使用常规的线性动校方法监控炮点偏移无论是效果,还是效率都不太理想,找到一种有效的炮偏监控方法对于野外地震资料采集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为此,本文介绍一种基于分选最小偏移距初至切除线来监控炮点偏移的方法,该方法对复杂地表结构效果尤为显著。使用该方法首先根据估算出的工区可能最大偏移量来抽取适当数量的近接收线和道记录,在处理系统交互状态下,对比抽取记录的实际炮点位置与基于最小偏移距初至切除线显示的理论炮点位置来确定偏移量的大小。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精确地检测炮点沿偏(沿接收线方向的偏移)和垂偏(垂直接收线方向的偏移)距离,有效提高野外地震资料采集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三维连片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大港某油气田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港千米桥潜山目的层埋藏深,速度横向变化大,地下地质情况复杂。叠后、叠前时间偏移地震资料不能满足地质需求。为此,采用了提高潜山成像精度的最有效手段,三维连片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技术对该区进行重新处理。文中介绍了叠前道集精细处理、建立初始深度—速度模型、模型的优化、偏移与校正等技术与实现过程。新处理的叠前深度偏移地震资料与旧资料对比,不仅成像精度高,而且得到的波动信息更加丰富。应用新资料重新评价千米桥潜山气藏,取得了一些新认识和显著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0.
长偏移距瞬变电磁法用于地下深部勘探时,观测到的垂直磁场脉冲响应非常微弱,常伴有严重噪声,从原始信号中消除噪声获得有用信息非常重要。为此笔者研究小波阈值方案对长瞬变电磁信号的去噪能力。实验中对西部某勘探区垂直磁场信号采用Sqtwolog,SURE,Heuristic和Minimax等阈值方案进行小波去噪比较,结果表明:几种小波阈值去噪方案对瞬变电磁法垂直磁场的染噪信号均能提高一定量的信噪比,达到较好的去噪效果;不同的阈值方案去噪效果各有差异,采用启发式阈值方案对实验数据处理效果要优于其它几种方案,因此根据信号统计分布特征选择合适方案去噪效果;实测信号去噪结果包含信息需要结合勘探区情况分析,是地下电性特征的反映还是未去除的噪声要慎重对待。在长偏移距电性源瞬变电磁法用于地下深部勘探时,利用适当小波阈值去噪处理可以对资料处理工作带来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由于VSP资料采集、处理、解释分别由不同单位的不同人员来完成,相互之间缺乏统一和规范化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导致终端解释用户无法准确标定地址层位,做详细的地质构造解释。因此,我们开发了一套集VSP外业采集、资料处理、标定对比的VSP数据库系统,建立了VSP外业采集的地震辅助数据、处理流程标准和成果格式标准,使物探行业能更好地适应国际、国内勘探市场的要求,也为VSP数据的规范化管理创造了一种手段和条件。该系统将有关VSP数据和研究的所有信息有效地关联起来,使其在地震解释标定计算中得以充分利用,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以往VSP数据没有集中管理和计算工具落后产生的一些难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油气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油气勘探难度愈来愈大.在"背斜理论"指导下,容易找到的背斜油气藏多已被发现,我们所面临的是越来越复杂的油气勘探对象.然而,地球科学的新理论如沉积盆地动力学理论、含油气系统理论、深盆气地质理论、成藏动力学理论等新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为我国和世界油气勘探的稳步发展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地球科学的新方法如盆地分析模拟技术、油藏描述技术、成像测井技术等新技术的出现为世界油气勘探的稳步发展提供了科学保证.  相似文献   

13.
瞬态面波测试技术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简述了瞬态面波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的方法技术,针对目前数据采集时必须限制道间距在一个波长范围内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瞬态面波采集时道间距不受限制的数据处理技术;讨论了面波速度的工程意义及瞬态面波技术在软土地基加固、公路质量检测及地震小区划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勘探开发支出就是石油企业成本研究的重中之重.油气勘探成本作为表明石油企业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综合指标,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石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效果.对勘探成本进行分析,努力挖掘勘探成本对企业发展带来的影响,更好地控制成本及经营的风险,是石油企业良好发展的前提与基础.  相似文献   

15.
遗传算法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遗传算法是具有全局寻优特点的一种新型最优化方法,具有求解各种特殊问题的灵活性。介绍了遗传算法的特点以及在我国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现状和研究方法.遗传算法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中的一些成功实例,显示了其独特的优势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对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于复杂地形山区深部煤系地层的勘探,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在福建山区应用CSAMT法对隐伏矿区煤系地层进行了勘查研究.根据复杂山区数据采集的特点,提出了针对该地区的地形改正和静态校正的数据处理方法,分析了原始曲线特征并比对反演结果.结果表明,对有严重静态影响的原始数据采用有阀值的全剖面比较静态校正处理后,反演模型的响应曲线和原始曲线的拟合误差均小于6%.煤系地层在CSAMT反演电阻率断面上表现为中低阻,和上覆介质有明显的电性差异.结合研究区地质资料,对CSAMT反演结果进行了地质解释,划分了地层并圈定了有希望的煤系范围.  相似文献   

17.
在煤田地震勘探中,由于复杂地表地形条件的限制,使野外的数据采集成为难点,寻找一个适合野外的地震数据采集方法成为关键。本文结合煤田三维地震勘探过程中所遇到的复杂地表条件,通过试验对比选择良好的激发、接收条件,应用非线性观测系统等技术措施,来保证野外地震记录的质量,取得了高品质的野外地震记录,为地震数据的处理与解释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井下成像技术是目前在石油工业中应用的一种比较先进的超声波技术,可对井下油藏、套管等情况进行客观真实的评价.所测出的结果经计算机处理后准确可靠,有助于石油工程专家做出有效的施工决策.近年来,该项技术在国内得到了迅速发展,应用效果良好,本文介绍其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