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储层横向预测的关键是波阻抗反演,各种基础资料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反演精度。在构造解释成果基础上,结合该地区的地质状况和地震资料对储层进行基于模型波阻抗反演,以波阻抗反演得到的砂体分布范围为依据,对泉一段进行横向预测研究。结合沉积相分析成果,为寻找有利目标奠定了基础,建立一套沉积相-地震储层预测-地震地质解释三位一体的隐蔽油气藏勘探开发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采用测井约束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方法对工区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储层反演,利用地震和测井联合反演技术对该区沙三段砂体进行追踪解释,从而较准确地预测出沙三段岩性和有利储层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3.
采用测井约束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方法对工区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储层反演,利用地震和测井联合反演技术对该区沙三段砂体进行追踪解释,从而较准确地预测出沙三段岩性和有利储层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4.
结合苏里格气田苏6区块测井及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综合运用精细地震构造解释、地震属性和储层反演等技术手段,开展河流相储层预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振幅类属性对于苏6区块砂体比较敏感,如均方根振幅属性;复地震道属性对于该区河流相预测较为敏感,如瞬时相位属性。地球物理反演结果表明,研究区盒八下段为砂体主要分布层段,有效砂体发育广泛,可作为有利储层。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Jason反演的技术原理和特点.针对胜利油田桩106地区上第三系河流相岩性隐蔽油气藏储层厚度变化大、油气聚集成藏复杂的特点,利用测井约束反演方法对桩106地区馆上段进行了处理与描述,主要包括合成地震记录标定、选取合理的反演参数、制作高质量的井模型,从而建立准确的地质模型,真正实现了三维高频带地震资料反演.查清了该地区储层的分布规律,可以识别3~5m的储集层,落实了有利的岩性圈闭,获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稀井网区不能采用地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高精度储层建模的问题,提出基于地震资料为约束条件的储层建模思路.其主要依据三维地震解释资料和测井重构约束地震反演的预测结果,对储层砂体井间分布和储层物性变化规律进行预测,在预测成果的约束下,采用随机建模的方法,建立储层三维地质模型.经过现场生产的检验,采用这种建模思路建立的模型能够达到油气田开发阶段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WS地区新近系储层单层厚度小,横向变化大,单砂体厚度在2~10 m,储层岩性复杂,厚度变化快,传统地震预测技术维度和方法单一,预测精度低。为落实WS地区吉迪克组储层分布及内部油组展布,根据储层的测井敏感参数结合研究区内井位分布,优选在稀疏脉冲反演控制本区吉迪克组一、二、三段砂层组横向全貌的基础上,在研究区西南部——赛克地区针对吉迪克组三段纵向较薄的单个砂组或单砂体,进一步应用相控地质统计学反演和自然伽马协模拟反演。在多资料、多反演方法结合下,准确分辨出吉迪克组Ⅲ油组最薄砂体厚度为2 m的砂体储层分布范围,并进行了油气检测。储层预测技术的综合应用对塔里木盆地WS地区薄储层的精细刻画及岩性圈闭的圈定奠定了坚实基础,该结果有效支撑了井位优选,实际钻井的油气显示证实了该技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以东胜地区浅层地震勘探资料为基础,介绍了用浅层地震勘探方法定位容矿主砂体所采用的野外采集、资料处理和解释方法技术.应用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建立了砂体与反演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建立了较为理想的地质剖面,为铀矿找矿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指导,进一步证实了该方法在砂岩铀矿勘查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先巴扎地区志留系碎屑岩地层岩性油气藏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指导下,综合利用岩芯、测井、录井和三维地震数据,对先巴扎三维志留系进行高分辨层序地层研究,划分为2个三级旋回和5个四级旋回.在等时层序地层格架的约束下,开展精细储层地震属性分析、测井约束波阻抗反演、人机交互地震相分析,追踪和刻画滩相砂体,分析滩相砂体的叠置关系,开展砂体反演和储层预测,追踪识别5个四级旋回内的有效单砂体共11个,为地层岩性油藏勘探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梁董庙构造须家河组砂岩储层地震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蜀南梁董庙构造须家河组为一套砂泥岩互层的陆相碎屑岩沉积,据钻测井资料分析得知,砂岩储层含气后的速度与页岩速度相差不大,因而只用速度反演资料不能有效解决该类型储层预测及烃类识别问题.从测井曲线分析可知,该套砂岩储层还表现出低自然伽玛、相对高孔隙度的测井响应特征.根据自然伽玛进行岩性解释,利用孔隙度数据识别相对孔隙度较高的有利砂岩储层段,最后由低速异常对砂岩含气性进行预测.通过开展蜀南梁董庙须家河组砂岩储层的预测研究,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成果,对该地区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复数道分析技术出现使地震勘探由构造解释向构造岩性解释和储层预测跨进了一步.而主特征参数是指在时间频率域提取的可表征反射波主特征或频谱特征的地震动力学参数,是对三瞬参数处理的改进,突出反映岩性组合性质的特征值,本文在Hilbert变换提取三瞬参数的基础上,给出主特征参数的提取方法,并分析了影响主特征参数计算精度的因素和寻找提高计算精度的方法,达到增强该方法解决地震勘探中的地质问题的能力,对油气预测和油藏综合分析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成熟烃源岩稳态连续排烃机制,分析陆相成熟烃源岩区内连通砂体对油气运移的控制作用,并深入探讨烃源岩内砂体与烃源岩的接触面积、砂泥互层烃源岩层系中砂岩含量、砂体物性、砂体分布及其连续性对排烃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将连通砂体与烃源岩的接触类型分为垂向沉积相变接触型、侧向沉积相变接触型及交错复合接触型,其中前两者是烃源岩-连通砂体的主要接触类型;烃源岩-连通砂体配置组合以在异常压力驱动下的稳态连续排烃为主;烃源岩内砂体与烃源岩的接触面积越大、砂岩含量越大、砂岩物性越好、砂体分布稳定及连续性好有利于成熟烃源岩排烃,则排烃效率越大,进而控制主要排烃方向和资源量。烃源岩内连通砂体对油气二次运移的作用主要取决于其与烃源岩外连通砂体的分布连续性与物性连通性。如果烃源岩内砂体是孤立的,油气无法运移出烃源岩区,则形成烃源岩内油气藏;如果烃源岩内砂体与烃源岩外砂体分布连续且物性连通,则油气运移距离大,可在更为有利的圈闭分布区成藏。  相似文献   

13.
多波多分量直接油气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地震资料解释主要利用纵波来识别岩性和检测气水层,其结果多解性较大,而利用多分量地震资料提供的纵波和转换波速度及由此导出的泊松比、纵速度比、纵波、道积分和转换波的波阻抗反演联合解释来直接预测含油气性,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很好,说明利用多波资料能提高地震预测油气藏的可靠性和精度.  相似文献   

14.
潜江凹陷潜江组的岩性主要有砂岩,盐岩和泥岩,岩性复杂难以区分,砂层薄,纵横向变化大,而且渗透性砂岩的波阻抗与盐岩的波阻抗大体相当,储层与非储层波阻抗差异小,在砂体预测上存在困难,但是经细致分析研究后仍发现砂岩、盐岩和泥岩的波阻抗值的有细微差别。从潜江凹陷储层的岩石物理特性出发,采用岩性识别技术、地震储层预测,地质与地震相结合,对潜江凹陷潜江组砂体进行预测研究,明确潜江凹陷潜江组以湖水相对淡化期的滨、浅湖相形成的砂坝及水下分流河道砂坝为主要储层,砂坝由中心向侧缘逐渐减薄为滩砂、席状砂等。潜江凹陷潜江组砂体分布广,多呈朵状展布。沉积相带和构造背景控制了砂体的类型和规模,地震反演方法是预测砂体展布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波阻抗反演是储层预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反演按计算方法可分为递推法和模型法两大类。其中模型法反演具有分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但具有多解性却是其致命点,反演结果依赖于初始模型。为了解决多解性问题,提高了一种新的建模方法,在常规建模的基础上,利用波形对比方法对模型进行修正,克服了由于地震层位解释不准以及地层与解释层位关系复杂造成的模型出现的偏差现象。此外,在模型上加上地震道积分信息,使模型融入了更加丰富的地震信息,从而提高建模精度和反演质量。  相似文献   

16.
测井精细解释在碳酸盐岩气藏储量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成象测井、核磁共振测井等新一代测井技术的飞速发展,测井精细解释技术在碳酸盐岩气藏储量计算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结合四川地区的探井测井解释的情况,探讨了测井精细解释的主要工作内容及根据探井精细解释确定储量参数、RFT地层测试技术确定气水界面和测井地震有机结合进行储层措向预到的方法原理,最后以坡1井、雷14井、大天5井和罗家寨构造为例,介绍了测井精细解释技术在碳酸盐岩气藏储量计算中的良好应用情况。结果表明,应用该技术可提高碳酸盐岩气藏储量计算的精度。  相似文献   

17.
江汉盆地马王庙地区已进入隐蔽油藏勘探阶段,因此进行了马王庙地区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部署。利用方差体、三维可视化等解释技术,提高了在该地区解释精度,对该地区的结构构造、断裂特征、储层预测及圈闭识别方面有了新认识,同时形成了高精度三维地震在隐蔽油藏勘探中应用的新技术,在油气勘探中获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志留系柯坪塔格是两北地区重要的含油气层系,但沉积相认识不足制约着该区的勘探步伐.在岩石学特征研究基础上,认为此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结合沉积构造背景、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应用孔渗资料评价,认为中-下临滨和涨潮三角洲砂体总体物性相对较好,形成了本区主要储集砂体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19.
以沉积相为指导,对马寨油田卫349块复杂带地质特点及油气富集规律的认识,并结合储层预测,精细研究砂体展布,充分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精细刻画小断层、小断块,精细部署井位,明确油藏结构。寻找有效储层相对发育带,提高油层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