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确定复合布托啡诺时丙泊酚抑制宫腔镜手术患者体动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Cp50)。方法:选择21例拟行宫腔镜手术患者,年龄20~55岁,ASA Ⅰ或Ⅱ级。麻醉采用非插管静脉麻醉,麻醉诱导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当血浆靶浓度和效应室靶浓度达平衡时方可宫腔镜手术操作,手术操作前5 min静脉缓慢注射酒石酸布托啡诺20 μg/kg。监测麻醉不同时点的麻醉深度及不良反应。采用序贯法确定丙泊酚血浆靶浓度(Cp),第1例患者丙泊酚血浆Cp设为2.5 μg/mL,手术中发生体动时为阳性,下一例采用高一级浓度,否则采用低一级浓度,浓度的比值为1∶1,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阳性和阴性组。用序贯法公式计算复合布托啡诺时丙泊酚抑制宫腔镜手术患者体动的Cp50及其95%CI。结果:复合布托啡诺时丙泊酚抑制宫腔镜手术患者体动的Cp50及其95%CI为2.23(2.12~2.34)μg/mL。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复合20 μg/kg布托啡诺时丙泊酚抑制宫腔镜手术患者体动的Cp50为2.23 μg/mL,为宫腔镜手术麻醉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哌替啶与曲马多三种药物治疗围麻醉期病人寒战的效果。方法: 60例ASAⅠ~Ⅱ级麻醉期间发生寒战反应的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布托啡诺组,静脉注射布托啡诺 0.02 mg/kg;哌替啶组,静脉注射哌替啶 0.5mg/kg;曲马多组,静脉注射曲马多 1 mg/kg。观察寒战程度及治疗效果,用药后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布托啡诺组和曲马多组寒战治疗有效率高于哌替啶组(P<0.01);哌替啶组和曲马多组的镇静评分显著高于布托啡诺组(P<0.05);曲马多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哌替啶组和布托啡诺组(P<0.05)。结论: 布托啡诺与曲马多可有效控制麻醉后的寒战反应,但布托啡诺镇静作用较强,而曲马多增加恶心呕吐发生率,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合理应用相应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行硬膜外分娩镇痛时布托啡诺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和罗哌卡因的最佳有效浓度。方法:121例初产妇接受L2-3硬膜外分娩镇痛,前31例患者中第一个患者接受 0.15%罗哌卡因+20 μg/mL 布托啡诺复合液,随后的产妇运用改良序贯法确定布托啡诺的ED50。另90例患者按硬膜外用药不同随机分为 0.08%罗哌卡因+16 μg/mL 布托啡诺(B1组)、0.10%罗哌卡因+16 μg/mL 布托啡诺(B2组)及 0.12%罗哌卡因+16 μg/mL 布托啡诺(B3组)。监测分娩镇痛过程中阻滞平面和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镇静镇痛评分及宫缩胎心;记录麻醉起效时间、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缩宫素使用增加例数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记录恶心、呕吐 、瘙痒、胎心减速等副作用发生率。结果:布托啡诺的ED50值及ED95值分别为14.79(95%CI 13.91~15.61)和 16.84(95%CI 15.86~20.97) μg/mL。B1组镇痛起效时间明显长于B2、B3组(P<0.05),给药后30、60和 90 min 时的VAS评分明显高于B2、B3组,停药时VAS评分明显高于B3组(P<0.05);B1组在镇痛后第4~6次宫缩时的VAS评分明显高于B2、B3组(P<0.05)。B3组运动神经阻滞发生的例数明显高于B1、B2组(P<0.05)。结论:0.10%罗哌卡因复合16 μg/mL布托啡诺行分娩镇痛时镇痛效果好、无运动阻滞、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艾司氯胺酮、布托啡诺对剖宫产产妇吗啡硬膜外注射所致术后不同时限瘙痒的影响。方法:选取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行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择期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62例,随机分为艾司氯胺酮组(K组)、布托啡诺组(B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待胎儿剖出断脐5 min后,K组予以3 mg吗啡稀释液经硬膜外导管注射,同时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2 mg/kg,B组、C组予以相同剂量吗啡,同时分别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0 μg/kg或同体积生理盐水。比较三组产妇术后不同时间瘙痒发生率、瘙痒程度和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产妇瘙痒在术后4 h内发生率最高。K组和B组产妇术后4 h瘙痒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3.7% vs. 3.7% vs. 29.6%,P<0.05),术后48 h瘙痒总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13.0% vs. 11.1% vs. 40.7%,P<0.05),且中重度瘙痒发生率也明显低于C组(5.6% vs. 3.7% vs. 31.5%,P<0.05);而K组与B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产妇术后恶心、呕吐、头晕的发生率和术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布托啡诺均可降低产妇吗啡硬膜外注射所致瘙痒的发生率及瘙痒程度,不影响吗啡镇痛效果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艾司氯胺酮对剖宫产术后瘙痒的预防效果、安全性与布托啡诺相当。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观察氯诺昔康和布托啡诺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后镇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 90 例ASA Ⅰ ~ Ⅱ级择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 随机分为氯诺昔康、布托啡诺和生理盐水3 组, 每组30 例。各组患者于术毕伤口疼痛时, 分别静注氯诺昔康8 mg 、布托啡诺1 mg和生理盐水2 mL, 观察并记录各组注药后1 、6 、12 、24 h 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值) 、镇静评分、舒适评分、生命体征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氯诺昔康、布托啡诺组术后各时点VAS 评分、镇静评分、舒适评分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术后镇痛期间生命体征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氯诺昔康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生理盐水组(P <0.05), 注药后1 h 布托啡诺组头晕和嗜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氯诺昔康组(P <0.05) 。 结论 氯诺昔康和布托啡诺对LC 患者均具有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 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肠镜检查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用肠镜检查患者66例,随机分成两组:P组(n=33)、D组(n=33),入室开放上肢静脉,吸氧,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D组先 0.1 μg·kg-1·min-1静脉推注右美托咪定(0.1 μg/kg),P组静脉推注安慰剂(0.9%生理盐水)3 mL 后,再 2 μg·kg-1·min-1静脉推注丙泊酚(1.5 mg/kg),完成后待睫毛反射消失,开始插镜,检查中如有体动反应,追加丙泊酚30~50 mg,并观察丙泊酚用量,及体动、循环、呼吸抑制等副作用。结果: 丙泊酚总用药量,可唤醒时间P组明显高于D组 ( P<0.05);D组体动发生例数明显低于P组(P<0.05);用丙泊酚实施无痛麻醉过程中均可导致循环抑制,心率加快,右美托咪定对循环影响小,能导致心率降低,可拮抗丙泊酚的心率加快作用(P<0.05)。结论: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在无痛肠镜中的使用,方法简单,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能协同丙泊酚的麻醉镇静作用,提供更佳的术中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氨茶碱或多沙普仑对布托啡诺术后镇痛期嗜睡和镇痛效果(VAS 评分) 的影响。方法:全组均为硬膜外麻醉后, 随机分为0.01% 布托啡诺和0.25% 氨茶碱镇痛泵组(简称组Ⅰ, n=35), 0.01% 布托啡诺和0.15% 多沙普仑镇痛泵组(简称组Ⅱ, n=35) 和0.01% 布托啡诺镇痛泵组(简称组Ⅲ, n=35) 。比较术后镇痛效果和副作用。结果:3 组均获得了满意的术后镇痛效果。镇静评分(OAA/S, 术后8~24 h):组Ⅲ >组Ⅰ 和组Ⅱ (分别P<0.01) 。SpO2 (负荷剂量后0~30 min):组Ⅲ 分别<组Ⅰ 和组Ⅱ 。VAS 评分(术后8~24 h):组Ⅲ <组Ⅰ、组Ⅱ(P<0.01), 但3组VAS 评分均≤3 分, 且D1 D2 值3 组互比P>0.05 。其它副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氨茶碱或多沙普仑和布托啡诺合用能有效地减轻或消除布托啡诺术后镇痛期的嗜睡不良反应, 提高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啶(Dex)复合丙泊酚不同血浆靶浓度靶控输注(TCI)诱导时喉罩置入条件,探讨喉罩置入时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的合适靶浓度。方法: 择期行短小手术患者 75例,年龄 20~60岁,ASAI-II级,随机分为三组(n=25),I、II、III组丙泊酚靶浓度分别为 2.0、2.5、3.0 μg/mL。右美托咪啶 0.6 μg/kg 负荷量 10 min 泵完,当丙泊酚效应室浓度(Ce)达预设靶浓度 3 min后置入 喉罩,观察喉罩置入条件:下颌活动度、呛咳、体动及喉痉挛。记录患者术前 (T0)、喉罩置入前(T1)、置入后 1 min(T2)、3 min(T3)时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脑电双频谱指数 (BIS)。计算 T0和T1时 SBP、MAP、HR的变化幅度。记录各组呼吸抑制例数、时间。记录各组麻黄素和阿托品使用情况。结果: 各组 T1~T3 SBP、MAP、HR均低于 T0 (P<0.05),与I、II 组相比,III组下降幅度更明显 (P<0.05)。与 T1比较,三组 T2时的SBP、MAP和 HR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 (P>0.05)。三组 B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置入条件 I组有 3例张口度差,5例发生呛咳或体动,与II、II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I、III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 I、II 组相比,III组呼吸抑制例数增加和抑制时间延长(P<0.05),而且 III组有更多患者需要使用麻黄素、阿托品(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 0.6 μg/kg 复合丙泊酚靶浓度 2.5 μg/mL 能够提供足够的麻醉深度和良好的喉罩置入条件,不会产生明显的呼吸和循环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对心内直视手术后患者自控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将30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氯诺昔康组和吗啡组, 每组各15例。镇痛药为吗啡1mg/mL, 参数设置为:负荷剂量1mg, 持续输注剂量0.5 mg/h, 单次给药剂量1mg, 锁定时间10 min, 每4h 最大限量20 mg 。应用PCA 泵的同时, 氯诺昔康组静脉注射首剂氯诺昔康8 Mg, 首剂药物后12、24和36h,静脉注射氯诺昔康8 Mg ;吗啡组在四时间点均注射生理盐水。镇痛开始后12、24、36和48h 记录疼痛VAS 评分, PCA 需求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 药物用量, 镇静程度评分;术后各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镇痛满意度NRS 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各时间点安静痛和咳嗽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程度评分、PCA需求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及药物用量氯诺昔康组显著低于吗啡组(P<0.05)。两组患者氯诺昔康组恶心发生率显著低于吗啡组(P<0.05),其他术后各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镇痛满意度评分、在ICU 停留时间及手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诺昔康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心内直视手术后患者术后镇痛, 并减少吗啡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微粒化非诺贝特对Ⅳ型高脂血症患者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 28 例患者口服微粒化非诺贝特8 wk(200 mg, 每晚1 粒), 用药前、后检测血清TG、TC、HDL-C、LDL-C、apoAI、apoB、LP(a) 及t-PA、PAI-1、PIg, D-D 水平。结果 微粒化非诺贝特治疗后, 血清TG 水平显著降低, HDL-C, apoAI 水平升高, TC、LDL-C、apoB 和LP(a) 水平在治疗过程中没有明显改变。t-PA 及PIg 水平较用药前均有所上升, 而PAI-1 水平则显著下降(P <0.05)。结论 微粒化非诺贝特能明显降低Ⅳ型高脂血症患者血浆TG 水平, 并升高HDL-C 水平, 同时能改变患者的纤溶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异丙酚与芬太尼联合应用于人工流产的作用。方法:观察组140 例早孕(6 ~ 12 wk)妇女, 术前静脉内注射芬太尼0.05 ~ 0.1 mg (1.0 ~2.0 μg·kg-1), 继以异丙酚2 mg·kg-1 静脉内注射。术中静脉每次追加异丙酚0.5 mg·kg-1 。观察麻醉效果、宫口松弛、手术时间、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及出血量, 并记录术前、术中、术后的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同期140 例未采用任何镇痛方法行人工流产妇女为对照。结果:异丙酚与芬太尼联合应用在人工流产中镇痛效果确切, 有效率100 %, 宫口易于扩张, 缩短了手术时间(P <0.01) 。观察组中无1例发生人流综合征, 术前术后的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无异常变化。出血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异丙酚与小剂量芬太尼联合应用在人工流产术中可减少手术时间和病人痛苦, 具有安全、有效、经济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异丙酚镇静降低老年人硬膜外麻醉术中心理应激水平, 观察其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65~80 岁前列腺电切病人160 例, ASA Ⅰ~Ⅱ级, 文化程度为小学水平, 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单纯行硬膜外麻醉;试验组,硬膜外麻醉联合异丙酚镇静, 每组80 人。试验组行异丙酚靶控镇静, 以脑电双频指数(BIS) 监测镇静深度, 使BIS 值维持在80 左右。手术前1 d 及手术后第5 天进行8 项神经心理测试评估认知功能;术中每5 min 记录一次无创平均血压;手术结束后30 min 进行术中舒适满意度评价。结果:试验组术中平均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 术中舒适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 。试验组手术前后数字广度顺向测验和听觉词语学习成绩无明显变化, 术后第5 天听觉词语学习成绩好于对照组(P<0.05) 。两组病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 的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硬膜外麻醉术中辅以异丙酚镇静降低术中不良心理应激, 病人舒适满意度较高, 可能具有一定程度降低老年人术后记忆能力损害的作用, 但对减少POCD 发生率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七氟醚联合丙泊酚对肝硬化患者术后肝肾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从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72例肝硬化拟择期行脾切断流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麻醉维持给予丙泊酚,观察组麻醉维持采用七氟醚联合丙泊酚。比较麻醉前、麻醉诱导后2 h及术后1 d肝功能、肾功能、免疫功能、应激反应指标和麻醉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言语应答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麻醉诱导2 h及术后1 d,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低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ALB)升高(P<0.05);观察组尿素氮(BUN)和肌酐(Cr)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4+和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肾上腺素(NE)、去甲肾上腺素(NA)及皮质醇(COR)较麻醉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在两个时间点均明显高于观察组[(241.43±22.15) ng/L vs. (196.74±18.47) ng/L,(230.86±20.28) ng/L vs. (191.13±17.59) ng/L; (352.38±29.47) ng/L vs. (247.84±21.23) ng/L,(341.65±27.87) ng/L vs. (241.64±20.52) ng/L; (253.13±25.95) ng/L vs. (131.37±15.53) ng/L,(231.91±19.97) ng/L vs. (128.93±15.15) ng/L](P<0.05)。 结论: 七氟醚联合丙泊酚对肝硬化患者肝肾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相对轻,机制可能与减轻应激反应有关,适用于肝硬化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权重配方法分析咪唑安定(Mid)、芬太尼(Fen)和异丙酚(Pro)联合诱导时在镇静、催眼上相互作用的性质,方法:60例美国麻醉协会(ASA)分级I-II级的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病人根据权重配方法设计,均匀分配至6个不同剂量水平不同的用药组(配伍组1 ~6),麻醉诱导为依次注入Mid(15 s),Fen(15 s),Pro(30 s)和罗库溴铵0.6mg·kg-1。Pro注入后3 min行气管插管。记录诱导前、异丙酚注入后1、2 min、插管即刻、插管后1、3、5、7min的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值。结果: 配伍组1的诱导期BIS变化值较为理想。结论: Mid、Fen和 Pro 在镇静催眠上呈相加作用,理想的诱导剂量为Mid 0.02 mg·kg-1、 Fen 0.0025 mg·kg-1、Pro 0.8 mg·kg-1。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靶控输注丙泊酚在肝癌射频消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行局部消融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8例,随机分为Dex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方案,Dex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5 μg/kg,后续以0.2~0.4 μg·kg-1·h-1泵入)。比较两组患者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术中镇痛效果,麻醉满意度,两组麻醉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和血氧饱和度以及术中循环呼吸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与Dex组无明显差异(t=1.010,P=0.316),而Dex组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以及苏醒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15.174, 9.703, 32.866,P=0.000, 0.000, 0.000)。Dex组患者穿刺时和消融时的行为疼痛量表(BP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10.678, 9.451,P=0.000, 0.000),麻醉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6.887,P=0.000)。与T0时刻相比,两组患者T1时刻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T1、T2、T3时刻血氧饱和度(SpO2)均出现明显降低(P<0.05),其中,Dex组患者的HR、MAP和SpO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T0和T4时刻相比,对照组T2、T3时刻的HR和MAP均明显升高(P<0.05),且对照组T2、T3时刻的HR和MAP均明显高于Dex组(P<0.05),而Dex组T0、T2、T3、T4时刻的HR和MAP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术中呼吸循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53%,显著高于Dex组的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1,P=0.040)。结论:在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治疗中应用丙泊酚靶控输注联合右美托咪定能够明显减少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缩短苏醒时间,对循环和呼吸指标的干扰较小,并具有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危重病人行机械通气时异丙酚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2 例大手术后需要机械通气的危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11 例, A 组为对照组, B 组为异丙酚组, 持续静脉微泵注入异丙酚。观察两组病人的临床表现、血压、心率及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 E)浓度变化。结果 异丙酚组病人均处于浅睡眠状态, 脱机时对照组病人血压、心率、血浆E、NE 浓度均明显升高, 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异丙酚能使机械通气的危重病人处于浅睡眠状态, 能抑制病人体内E、NE的释放, 使血液动力学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鞘内注射吗啡所致瘙痒大鼠脊髓膨大中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astrin-releasing peptide receptor,GRPR)的影响,并探讨其缓解瘙痒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8、16、24、32、60 min组5组,分别在40 μg/kg吗啡鞘内注射10 min后的第8、16、24、32、60 min处死,行Western blot检测脊髓膨大处GRPR蛋白表达水平。另将48只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丙泊酚组、生理盐水组和脂肪乳剂组4组,经鞘内注射相同容量生理盐水或吗啡40 μg/kg后10 min,分别经颈内静脉注射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80 μL/kg、丙泊酚0.8 mg/kg、生理盐水80 μL/kg或脂肪乳剂80 μL/kg。每组选择6只大鼠用摄像机记录注射生理盐水或吗啡前30 min和后60 min内的搔抓次数。其余大鼠在给药10 min后的第32 min处死,用于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检测脊髓膨大处GRP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32 min组大鼠GRPR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生理盐水组及脂肪乳剂组相比,丙泊酚组搔抓次数减少(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对照组及丙泊酚组的GRPR蛋白表达量较低(P<0.05),生理盐水组与脂肪乳剂组的表达量相近。结论:低剂量丙泊酚静注可缓解大鼠鞘内注射吗啡所致搔抓行为,并减少瘙痒大鼠脊髓膨大中GRPR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七氟烷联合丙泊酚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胸腔镜切除术后认知功能及血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116例老年NSCLC胸腔镜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0.08 mg·kg-1·min-1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麻醉,试验组给予0.05 mg·kg-1·min-1丙泊酚靶控输注+ 0.8MAC七氟烷吸入以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β淀粉样蛋白(Aβ)、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及安全性。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血清NSE、Aβ水平较低,MMSE评分较高(P<0.05)。试验组患者血清O2-、MDA水平较低,血清GSH-Px水平较高(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七氟烷联合丙泊酚能够降低老年NSCLC胸腔镜切除术后患者的血清氧化应激水平,减少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