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碳酸盐岩潜山储层成因及分布的复杂性制约了该类油藏的勘探.综合利用地震资料、岩心-薄片观察、测-录井分析、地化分析以及埋藏史分析等技术方法,从构造演化差异性角度对大港探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进行分类,并开展了储集差异性和优质储层成因研究.大港探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可以划分为残丘山、间断侵蚀断块山、断块山、挤压褶皱山和重...  相似文献   

2.
利用岩石薄片、包裹体薄片及碳、氧同位素分析方法研究了四川盆地东南缘震旦系-下古生界储层特征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震旦系-下古生界(下组合)主要为一套浅海陆棚相碎屑岩与台地相碳酸盐岩沉积序列.储集岩石类型主要为晶粒自云岩、藻纹层白云岩、颗粒白云岩等,以及生物碎屑灰岩.储集空间主要有溶洞(孔),晶间(溶)孔,微裂缝和溶缝等...  相似文献   

3.
渤海盆地渤中凹陷BZ21构造区发现了一个10×10~8m~3方级别的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气藏。根据岩心观察、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成像测井、常规测井、分析化验及地震等资料,对潜山气藏的储集层演化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及形成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加里东运动使华北地台整体抬升,形成大型古潜山并长期遭受风化剥蚀,在大气淡水淋滤作用下,形成大量溶蚀孔、洞,水沿着早期岩溶作用所形成的孔隙层渗滤,形成顺层岩溶,改善了储层的横向连通性;碳酸盐岩储层的储集层空间类型主要为溶孔、溶洞及裂缝,成岩作用和构造裂缝是储层的主控因素;碳酸盐岩潜山纵向上可划分为垂直渗流带、水平潜流带及深度缓流带。  相似文献   

4.
以岩心观察、薄片观察、试验数据为基础,对曲堤—王判镇地区中、古生界的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该区中、古生界的储层类型分为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两大类,碎屑岩储层物性属于中等—较差,碳酸盐岩储层属于中等—较好。碎屑岩储层储集空间主要有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微孔隙、裂隙四种成因类型;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主要有原生孔隙、次生孔隙、裂缝三大类。研究认为碎屑岩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主要为岩性、沉积微相及成岩作用,而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主要有沉积环境及岩石相、成岩作用、古岩溶作用、裂缝的发育程度等。  相似文献   

5.
利用岩心观测、薄片鉴定及录井、钻井等资料,对月海油田古生界古潜山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其含油气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认为:本区古生界古潜山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沉积相为滨浅海相;古潜山储集空间以风化溶蚀型网状裂缝为主,通过对7项油气评价指标的衡量,本区古潜山基本属Ⅰ-Ⅱ类古潜山,是一个勘探潜力较大、远景看好的古潜山区。  相似文献   

6.
南华北地区上古生界砂岩成岩作用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野外露头、常规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等资料分析,对南华北地区上古生界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类型、成岩阶段划分及其对孔隙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上古生界岩石类型为长石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现今主要处于中成岩A期和B期,经历的成岩作用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蚀作用、破裂作用。其中。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是主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而溶蚀作用、破裂作用是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特别对长石和碳酸盐岩的溶蚀是储层物性变好的重要的成岩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7.
南堡凹陷碳酸盐岩潜山顶面以下100 m范围内为表生岩溶储层发育区,钻井已证实其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综合利用地震、岩心、薄片、扫描电镜、测井、录井及试油等资料,首次引入残余岩溶指数作为评价研究区表生岩溶储层储集空间有效性的定量参数,结合成岩作用类型及程度、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和孔隙结构类型多项参数,更加全面、客观地将南堡凹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表生岩溶储层分为Ⅰ,Ⅱ和Ⅲ类,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选取与残余岩溶指数相关性好,但彼此地震属性之间相关性差的平均波峰振幅、平均瞬时频率和振幅扭曲度3种地震属性,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法将残余岩溶指数平面成图,并与验证井的实际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其准确率大于70%。最终实现对南堡凹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表生岩溶储层有利区带预测,为下一步勘探部署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8.
塔中古隆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油气复式成藏特征及模式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以塔中古隆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典型油气藏解剖为基础,充分利用地球化学分析方法,明确寒武系是塔中海相碳酸盐岩成藏的主力烃源,塔中下古生界天然气主要为古油藏裂解气。塔中古隆起海相碳酸盐岩具有下生上储、多个储盖组合、多期成藏的复式油气成藏特征。并建立了塔中古隆起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复式成藏模式,明确了礁滩复合体、岩溶不整合、内幕白云岩是塔中古隆起下古生界油气勘探的三大领域。  相似文献   

9.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阴极发光、物性分析、岩心CT图像分析、测井解释,分析了胜利油区埕北30潜山带油藏储层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和成藏模式;发现埕北30潜山带太古界储层以碎裂状混合岩化黑云母二长片麻岩物性最好,产能最高,在Pt-Art不整面以下约250m范围内均为有效储层;太古界储层主要是裂隙缝和微裂隙含油.下古生界发育5个裂缝频数高值带,风化壳以下150~250m范围内为最有利的储集层段,地层总孔隙度可达15%以上,裂缝孔隙度一般大于0.5%.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具有裂缝-孔隙复合储集空间类型,碳酸盐岩古岩溶是控制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CB30潜山下古生界与太古界为统一的缝洞复合型潜山油藏,为块状油藏,属它源潜山成藏模式.第三系烃源岩主要通过断层与前第三系地层直接侧向接触,使油气聚集于前中生界储层中成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回顾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勘探历程,总结了经验与教训,剖析了顺南气藏成藏地质条件,展望了台盆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的勘探潜力,以期对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领域勘探提供借鉴.大油气田发现的勘探实践表明,理论创新、勘探思路转变和技术进步密切相关.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领域经历了潜山(残丘)圈闭勘探、岩溶缝洞型圈闭勘探及内幕缝洞型圈闭勘探3个阶段.顺南气藏的顺南4井在鹰山组发现了多成因内幕缝洞型圈闭,测试获高产气流,气藏类型为干气藏,标志着下古生界碳酸盐岩领域进入多成因内幕缝洞型圈闭勘探阶段.沙雅隆起南坡、塔中隆起北坡和中央隆起区南坡是今后大油气田勘探的主要地区.  相似文献   

11.
张天付  付小东  李文正  李昌  郝毅  熊冉  黄理力  黄冲 《石油学报》2020,41(9):1049-1059+1116
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是安岳特大型气田的主力产气层,认识和刻画其储层特征对勘探开发至关重要。基于对安岳气田不同产能状态下龙王庙组储层的岩性、类型以及不同类型储层的厚度占比和孔洞发育情况的分析,建立高产井、中产井、低产井和干井中储层特征与油气产能的联系,其结果表明:龙王庙组储层主要发育于颗粒白云岩和结晶白云岩层段,储集空间有溶蚀孔洞、粒间溶孔、晶间溶孔和裂缝等,其中,孔洞和孔隙是主要类型;孔洞型储层是安岳气田中龙王庙组高产井的主导储层,其占比、孔洞发育密度、孔洞大小、孔洞段的单层厚度和累计厚度等是影响油气产能的主要因素;孔洞型储层的非均质性强,孔径呈双峰分布,表现为大尺寸(毫米级和微米级)的孔洞和小尺寸(纳米级)的晶间孔、晶间溶孔;孔隙型储层的孔隙分布均匀,孔径呈单峰分布,主要发育微米级孔隙。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储集岩特征   总被引:6,自引:8,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古生代碳酸盐岩储集岩的勘探和研究,较系统地阐述了储集岩类型、储集空间类型、储集性能以及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等,并进行了评价。塔里木盆地古生代碳酸盐岩储集岩类型主要有古岩溶风化壳型、礁滩型、鲕粒滩型及白云岩型4类。5期构造运动形成了5期古岩溶储集体,即下寒武统—上震旦统、中奥陶统—上奥陶统、志留系—奥陶系、石炭系与下伏地层、三叠系—前三叠系之间的古岩溶。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分为孔隙—孔洞和裂缝2大类型。孔隙-孔洞包括微孔隙、晶间孔隙、溶蚀孔隙和溶蚀孔洞;裂缝主要有成岩裂缝、与区域构造有关的裂缝、与褶皱有关的裂缝、与断裂有关的裂缝、与深部地层负荷和孔隙压力有关的裂缝等。碳酸盐岩储层主要成岩作用有压实、压溶、胶结、白云化、重结晶、硅化和溶蚀等。储集岩主要有白云岩和灰岩2大类,白云岩以裂缝-孔洞型为主,而灰岩主要为裂缝型,仅有少量孔洞-裂缝型及裂缝-溶洞型,因此白云岩储层的储集性能明显好于灰岩。   相似文献   

13.
对于具有强非均质性的多尺度储集空间的碳酸盐岩储层,仅采用单一的测试手段难以识别出所有的储集空间。为了给碳酸盐岩油气藏精细刻画及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撑,以四川盆地西北部双鱼石构造中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发育多个尺度的孔洞缝,采用岩心图像采集仪和双能CT对不同尺度岩心的孔洞缝进行刻画,借助三维可视化软件对重构孔隙空间进行定量化分析,实现了不同尺度下孔洞缝的搭配关系表征以及储集类型划分,并建立了一套基于几何学参数识别裂缝、溶洞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栖霞组储层发育多个尺度的孔洞缝储集空间,可划分为3大类6种类型,孔隙以晶间溶孔、晶间孔为主,溶洞以小洞为主,裂缝以斜交缝为主;(2)建立起了一套基于几何学参数识别裂缝、溶洞的方法,球形度小于0.43、球半径比小于0.41为裂缝识别标准,等效球半径大于2 mm为溶洞识别表征;(3)栖霞组储层的孔隙以直径介于0.02~2.00 mm的大孔隙为主,溶洞以2.00~10.00mm的小洞为主,发育多个级别的裂缝;(4)栖霞组白云岩储集类型以裂缝—孔洞型、裂缝—孔隙型为主,缝洞发育程度是影响该储层物性的关键因素,栖霞组裂缝发育的储集类型占比超过50%,渗流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14.
孔隙类型多样是塔里木盆地托甫台地区中奥陶统一间房组碳酸盐岩储集层非均质性强的主要原因,储集层有效性难以评价。在岩心和薄片观察的基础上,依据成像测井资料,将碳酸盐岩孔洞分为溶蚀孔和洞穴;裂缝分为构造缝、溶蚀缝和压溶缝。根据孔洞和裂缝的组合形式,将研究区一间房组碳酸盐岩储集层划分为裂缝型、裂缝-孔洞型和孔洞型。综合导电效率、裂缝孔隙度和深侧向电阻率变化幅度,建立了储集层类型的定量划分标准,孔洞型储集层导电效率小于0.008,裂缝孔隙度小于0.13%;裂缝-孔洞型储集层导电效率为0.008~0.024,裂缝孔隙度为0.13%~0.60%;裂缝型储集层导电效率大于0.024,裂缝孔隙度大于0.60%。依据累计有效孔隙厚度、平均有效孔隙度以及产能,建立了裂缝-孔洞型储集层和孔洞型储集层分类判别图版。托甫台地区一间房组裂缝-孔洞型储集层和孔洞型储集层均主要为Ⅱ类储集层,测试日产液量分别超过55 t和50 t。  相似文献   

15.
塔深1井是世界上第一口以寻找石油和天然气为目的的超深科学探井.根据岩性、岩性组合、电性特征对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阿克库勒凸起东部塔深1井寒武系地层储集空间进类型进行划分,主要有裂缝、溶蚀孔(洞)、白云岩晶间角孔、晶间溶孔、颗粒(鲕粒)内溶孔及压溶型缝合线等.其中,裂缝、溶蚀孔(洞)是组成塔深1井寒武系不同类型白云岩的主要...  相似文献   

16.
华北地台中北部寒武系-奥陶系发育白云岩,主要分布在府君山组、馒头组上部、毛庄组上部、张夏组中部、冶里组上部、亮甲山组上部、下马家沟组、上马家沟组以及峰峰组下部。通过野外露头、岩心等资料分析了白云岩储层的成因及控制因素。其岩石类型为具有原岩结构泥微晶白云岩和颗粒白云岩,以及无原岩结构的粉晶白云岩、细晶白云岩、中-粗晶白云岩等。白云岩储集空间类型有晶间孔、晶间溶孔、晶内溶孔、粒间孔、粒内溶孔、溶蚀孔洞以及少量溶蚀缝,并以晶间孔、晶间溶孔为主。寒武系-奥陶系白云岩主要形成于蒸发白云石化作用、渗透回流白云石化作用、埋藏白云石化作用、构造热液白云石化作用等过程中,有利的沉积环境、持续的白云石化作用和不同时期的溶蚀作用共同控制了研究区白云岩储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岩石薄片、扫描电镜观察,同时结合沉积相、储层等大量的地质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新安边地区储层特征展开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长71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粒砂岩;长71储层的孔隙类型以溶蚀孔和粒间孔为主,并含少量晶间孔和微裂隙,属于特低孔特低渗储层;该储层成岩作用主要有四类: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解作用和压溶作用。其中,溶解作用对储层物性的改善起建设性作用,而压实、胶结和压溶作用对储层孔隙起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四川盆地东部(川东)地区上石炭统黄龙组为该区天然气藏主力产层,以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和岩心物性、孔隙结构等资料分析为基础,结合近期新资料和新认识,对该区黄龙组储层特征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进一步确定黄龙组储层岩性主要为颗粒和晶粒白云岩及白云质岩溶角砾岩;储集空间以晶间孔和晶间溶孔最为发育,次为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超大溶孔,以及未充填的裂溶缝。依据储层的电性差异,深入探讨了不同孔隙类型组合的储层特征,划分出孔洞缝型、孔隙型和裂缝性3类储集类型,建立了相应的测井响应模型。结论认为,黄龙组储层发育的规律是:①粒屑滩相带控制了储层分布范围和规模;②成岩期热液埋藏白云岩化作用是储层形成的基础;③岩溶作用扩大了储层发育范围,也是提高储层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利用岩心、岩矿薄片、扫描电镜、孔渗和地化等多种资料,对滨里海盆地肯基亚克地区A井取心段中、下石炭统碳酸盐岩岩石类型、储集空间和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揭示:中、下石炭统碳酸盐岩为纵向上非均质性强的开阔台地相颗粒灰岩和泥晶灰岩储层,可划分为以粒间溶孔-粒内溶孔为主的Ⅰ类好储层和以晶间孔-晶间溶孔为主的Ⅱ类中等或差储层。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是控制两类储层形成的主要成岩作用,前者主要包括正常海水叶片状-纤维状方解石胶结作用、埋藏期镶嵌状、粒状、半自形方解石胶结作用,后者主要包括大气淡水溶蚀作用和埋藏期溶蚀作用。其中,埋藏期溶蚀作用是形成Ⅰ类储层的关键,Ⅱ类储层则具胶结作用发育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发育多期台缘礁滩体沉积,其中对于中奥陶统桌子山组厚层块状白云岩的研究较多,而对于中奥陶统克里摩里组中—薄层状白云岩的研究则较少。为此,在分析该区克里摩里组储层发育背景的基础上,基于露头、岩心、岩石薄片观察资料和测井解释成果,研究了克里摩里组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特征、储层物性和地球化学特征;结合碳氧同位素、锶同位素、稀土元素、微量元素、阴极发光等资料,明确了该组白云岩成因和储层成因模式,进而预测了该区克里摩里组白云岩储层的展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克里摩里组白云岩储层发育晶间孔隙型、溶蚀孔洞型和裂缝型等3种储层类型,其中前两者孔喉分布均匀、孔渗性较好,是主要的储层类型;②克里摩里组主力储层白云岩以浅埋藏交代成因为主,局部经受了后期深埋热液改造作用;③高频层序和埋藏白云岩化控制了克里摩里组的储层发育,其中构造运动形成的古沉积地形控制了滩体的平面展布,海平面的短期升降变化控制了储层的纵向差异性,而埋藏白云岩化作用使岩石骨架得以强化、孔隙得以保存。结论认为,该区克里摩里组白云岩储层主要沿台缘带呈南北向断续分布,厚度介于0.8~43.0 m,总面积为6 512 km2,可以形成规模有效的储集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