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水溶液辐射接枝方法,保持辐照剂量不变和淀粉与单体总质量之比恒定,研究了单体重量比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WAM∶WDM等于0.25、1.5和1.86时,产物阳离子化度分别为24.3%、19.4%和23.1%;在实验条件下AM能有效地促进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imethyl dially ammonium chl...  相似文献   

2.
刘崎  杨小敏  付海英  朱智勇 《核技术》2007,30(8):652-656
在不同伽马辐照剂量下合成了一系列氮-异丙基丙烯酰胺凝胶,用称重法和DSC测试研究了其温度响应行为及溶胀行为,并通过流变测试研究了水凝胶的力学性能随辐照剂量的变化关系。研究认为,不同辐射剂量下合成的水凝胶其结构明显不同。当剂量过小时,形成的凝胶不均匀,网络结构不完整,存在大量的支状长链,导致凝胶的溶胀有限,强度偏低;剂量偏高时,过度的交联使得网络结构过于紧密,水分子渗透变得困难,可包裹的水量变少,而分子有限的伸缩性导致材料的温敏性能变差。研究发现,在本实验的条件下,剂量在30kGy附近制备的水凝胶表现出最佳的温敏溶胀性能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在水溶液及四氢呋喃溶液中的辐射聚合及它与活性有机单体N-丙烯酰氧基丁二酰亚胺(NASI)辐射共聚,以制备水溶性、温度敏感性均聚物及共聚物。结果表明,室温、无氧条件下在水或PBS缓冲溶液中NIPAAm及它与NASI共聚物(polyNIPAAM-NASI)辐射合成的最佳条件为:剂量1-7kGy,剂量率不小于40Gy/min,溶液中单体浓度小于1%。单体在四氢呋喃中辐射聚合可得到粉末状固体聚合物。将这种聚合物溶于水中仍具有温度敏感性,用此法可获得较多的此类聚合物,只是分子量偏低(Mn只有104数量级),其合成条件与在水溶液中也有较大差异。该聚合物经热性质测定表明,多次溶解、沉淀后仍能保持其热性质的均一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以淀粉(St)、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丙烯酰胺(AM)为原料,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作为交联剂,采用辐射引发的方法,制备了DMDAAC-AM接枝的阳离子淀粉凝胶,并用红外分析验证了样品;保持辐照剂量、淀粉两种单体质量都不变的情况下,研究了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用量对产物吸水后溶胀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凝胶的膨胀比与N,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交联单体用量的有关,随着交联单体的用量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溶液辐射接枝技术,将丙烯酰胺(AM)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接枝到淀粉(St)大分子上,制备了St-AM-DMDAAC三元共聚物。采用重量法和滴定法研究了吸收剂量及反应物浓度对接枝效果的影响。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G)、接枝效率(E)和产率(Y)随吸收剂量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与之相反,阳离子化度(CD)和DMDAAC的接枝效率(RE)是先下降后上升。反应物浓度高时,接枝参数(包括G、E、Y和CD、RE)值都增大;低浓度时,这些值都减小,而且随浓度改变,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EVA预辐射接枝N-异丙基丙烯酰胺制备热敏性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预辐射接枝法,将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接枝到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试片上。研究了各种因素对接枝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接枝体系具有一般预辐照液-固两相接枝体系的共性,如在接枝反应前期,反应速度不变,以后逐渐下降,接枝率与反应温度成正比,少量的Cu(NO3)2,就能使接枝率急剧下降。经NIPAAm接枝的EVA表面,呈现与NIPAAm凝胶相似的热敏性,即在低于“较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的温度时溶胀于水,而在高于LCST时,迅速退溶胀,其LCST约为32℃,水含量随温度的变化是可逆的。相比之下,接枝NIPAAm的EVA表面比NIPAAm凝胶具有更灵敏的热敏性。试片的LCST会随着接枝层的组成变化而漂移。  相似文献   

7.
辐射法合成聚N-羟甲基丙烯酰胺-间苯二酚气凝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辐射法合成了聚N-羟甲基丙烯酰胶-间苯二酚气凝胶,通过对吸收剂量、交联温度、原料比和溶液酸度影响的研究,获得了这种气凝胶的最佳合成条件。SEM和BET结果证实气凝胶是均匀微孔和胶粒子所组成。  相似文献   

8.
9.
应用γ辐射聚合技术在H2O-THF混合溶液中合成了不同分子量范围的温敏聚合物,并进而将这种辐射合成扩展到应用低级醇类、酮类和含氯有机化合物作为溶剂,结果表明,这些合成都是成功的。用合成的聚合物对在水溶液中浓集低浓Au~(3+),浓集效率可达90%以上。还研究了溶液酸度(以pH为1~7最佳)、聚合物含量(10%以上可达饱和浓集率)及波集温度(接近LCST为好)对浓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辐射共聚制备固定化酒精酵母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低温(-78℃)条件下,用60Coγ射线对单体丙烯酸羟乙酯(HEA)与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系列单体14G、9G、4G、2G等进行辐射引发共聚,获得了亲水性共聚合凝胶载体,采用这些载体吸附固定化酒精酵母细胞的乙醇产率均高于游离细胞,其中Poly(HEA—14G)共聚物载体乙醇产率是游离细胞的2.45倍,12次分批反应均高于游离细胞。实验结果表明:固定化酵母细胞的乙醇生产率与共聚体系内亲水性单体及其它单体的浓度配比、双官能团单体的链长、共聚物载体的水合度以及载体结构、多孔性因素等有关,乙醇生产率的高低取决于载体的膨胀能力和多孔性.  相似文献   

11.
Radiation grafting of NIPAAm on PVDF nuclear track membrane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olymer surface modifications are obtain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reatments and other physico-chemical methods: fragment fission (ff) or ion implantation, etching and grafting procedure. Poly vinylidene fluoride (PVDF) foils were irradiated during different times to produce pores of different diameters through the foils. In this way, nuclear track membranes (NTM) were produced with different track diameters and track numbers. Active sites were formed using a γ-ray Co-60 source and then contacted with N-isopropylacrylamide (NIPAAm) to obtain a graft copolymer that responds to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e present work shows the grafting yield as a function of: γ-dose, NIPAAm concentration, pore diameter, track density, etc.  相似文献   

12.
辐射致癌效应与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离辐射是已确定的物理致癌因子.辐射致癌效应的发现要追溯到上世纪初,当时,从事超量放射性物质操作却未做有效防护的职业研究人员中,有不少后来身患癌症,随后大量的动物实验也证实辐射的致癌性.在对日本原爆幸存者、有关矿工等受照人群的癌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癌症危险估算模型.辐射致癌的细胞和分子机理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重要进展,包括辐射致DNA集簇性损伤与基因突变的启动事件、基因组不稳定性、细胞增殖调控的信号转导机制、旁效应引申出的辐射非靶效应等.对辐射致癌相关基因的分离鉴定和功能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3.
辐射免疫损伤与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分子免疫学新技术的发展和引入,免疫系统辐射损伤效应研究得到了较快发展。本文从辐射免疫损伤效应方面,介绍了免疫系统和淋巴细胞损伤特点,辐射对免疫器官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影响,辐射所致细胞凋亡及剂量;从分子机理方面,介绍了辐射对细胞因子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辐射免疫损伤效应中信号转导机制,辐射对凋亡调控基因的影响;从辐射免疫损伤防护方面,介绍了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基因转染的应用研究。同时,探讨了辐射免疫损伤效应和机理研究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寻找有效的辐射免疫损伤防护措施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4.
超导核辐射探测器已研究了40多年。现在已发展到这样的程度,对低温超导体核辐射探测器,1988年以来对~(55)Fe 5.9keV X射线FWHM已达到45eV,就77K温区的高Tc超导体核辐射探测器来说,经过短短三四年的努力,在实验上已观测到对核辐射的响应。随着高Tc超导体薄膜生长技术的不断改进,高Tc超导薄膜性能的不断提高, 并与半导体器件工艺的结合,在不久的将来会有重大的突破。 本文介绍超导体核辐射探测器的发展概况、工作原理,目前已达到的水平和它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血清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在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的机制、预测机体对疾病的易感性,以及筛选疾病的早期诊断标志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血清蛋白质组学的主要技术的优缺点,其在放射医学领域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代谢组学和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均是重要的生物学技术,可对辐射生物学样本进行系统的分析,是系统辐射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代谢组学及其技术平台,以及代谢组学在辐射防护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作为保护人类安全与健康的科学(或工作)的一个分支,辐射防护科学(工作)的发展和完善必然与它的自身特点紧密联系。本文基于对辐射防护自身的一些特点和一段时间以来(特别是转入市场经济以来)辐射防护科学(工作)遇到的一些困难或困惑进行了讨论,并介绍了国际上强化辐射防护体系和防护体系和防护体系修订的动态。特别提到,作为保护人类安全与健康科学(工作)的一部分,有关生命价值、平等、利益相关等伦理因素在辐射防护科学(工作)发展中的影响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18.
蛋白质组学是继基因组学之后的一个重要研究热点.近年来,蛋白质组研究技术已应用到多种生命科学领域中,但在放射医学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介绍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背景、进展、研究内容及技术方法,着重阐述了在放射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PPARs)是一种多功能受体,可以通过多种信号通路有效降低辐射对机体的损伤。本文介绍了PPARs及其配体,以及PPARs在辐射防护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