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和平牧场土地总面积为32491hm^2,“白色风暴”即细沙、碱雨交织在一起,随风飘扬,年年发生,严重影响牧场生态环境,阻碍经济发展。频繁的风蚀对农业和人们的生存造成很大危害,为改善牧场生态环境,防风固沙已刻不容缓。经过多年防风、治沙和治碱,已获得了一套防风固沙技术。  相似文献   

2.
黄河上游玛曲县土地沙化成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截至2001年,黄河上游玛曲县草地沙化面积达6080hm^2,并从零星分布向集中分布演化。其原因包括地形地貌、成土岩性、新构造运动、气候变化、鼠虫害等自然因素和草地超载过牧、不合理利用及乱挖滥采等人为因素,其中自然因素为主导因素。提出了以下防治对策:①提高思想认识,加强草地资源的法制管理;②建立草地退化评价体系和草原沙化监测体系;③建立健全科技支撑和技术推广体系,提高治沙的科技含量;④加大投入,采取综合技术措施治理草原沙化;⑤调整畜牧业发展模式,强化放牧地保护;⑥加强草地鼠虫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4.
利用3S技术,分析了黄淮海平原风沙化土地典型区内的内黄、滑县和延津三县1979—2009年夏季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区近30 a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显著,变化趋势为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减少;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黄淮海平原以风沙化土地为主的未利用地的利用,对研究区各土地类型之间的平衡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区土地利用演变规律性较强,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该区林地、建设用地和耕地变化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5.
刘晓鸽 《山东水利》2010,(10):21-22,27
通过对利津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前期工作、组织管理、建设管理、质量督导、运行管理等5方面的经验总结,提出建立责权明晰的管理体制、建立良性运行机制、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资金管理、创新水价机制、健全监督服务体系、加强示范和宣传等7项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6.
平原县地处鲁西北黄泛冲积平原的德州市中部,境内有两条黄泛冲积故道贯穿南北.黄泛风沙化土地存在着严重的侵蚀现象,阻碍了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因此,防治风沙化土地的侵蚀,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对促进该县向生态农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生态安全,结合国家水网以及省区水网、新能源开发等有关建设规划,基于水、土、能、粮、生是紧密联系的资源系统这一视角,提出了综合开发利用我国西北地区沙化、盐碱化土地的战略目标、基本原则、研究思路、工作任务、创新要点,创新性地提出了建设“综合生态基地”的概念与内容,还提出了一系列的有关规划与开发建设原则要求,以期为有关方面开展高效利用西北地区丰富资源、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保育和修复区域生态环境的综合规划与开发建设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盛海洋 《人民长江》2007,38(1):101-104
根据野外调查、监测与遥感解译,结合前人研究资料,论述了对川西北地区沙化土地的监测情况,分析了其沙化原因,川西北土地沙化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2个方面.自然因素包括地貌条件,岩性,新构造运动与地下水变化,气候变化,水文及第四纪冰川活动影响,鼠虫害.人为因素包括草地超载放牧,开渠排水,草地不合理利用,乱采滥挖,针对川西北土地沙化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这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研究及长江上游地区土地沙漠化的防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流域综合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流域综合治理,各地积极探索市场化投融资途径,但面临项目资金平衡难以实现等困难。在现有用地管理规制下,结合实践案例,总结PPP土地资源补偿配置的实现条件,并探讨流域综合治理的PPP土地资源补偿路径,为流域综合治理投融资模式创新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东营市利津县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尚存在供水水源地的水源不足、供水管网改造任务重和资金不足、供水市场不健全等问题,必须通过打造水利融资公司平台、扩大水源地和供水管网建设、强化市场化经营等措施不断加以解决,为该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相似文献   

12.
工程项目的建设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存在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通过对可能影响工程项目的社会稳定因素进行分析,能够合理确定并评价工程项目的影响范围、内容和程度等,从而提出经济有效的化解措施和防范预案,降低工程项目的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以东营市利津县黄河滩区旧村台改造提升工程为例,通过风险调查、识别和估计得出项目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13.
利津县在引黄过程中,根据各干渠的实际条件,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泥沙处理方式。其中:王庄干渠上游采用加大支渠比降、降低支渠渠底高程的方法将泥沙引入农田,下游则采用建沉沙区的方法沉沙,通过轮流沉沙还能对盐碱地进行改良;宫家干渠是将泥沙尽可能地沉积于干渠内然后清淤,并将淤积的泥沙作为资源推向了土方市场。二者均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4.
土地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干旱半干旱和干旱半湿润地带的土地退化现象。牧区草原退化、沙化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国是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牧区草原退化、  相似文献   

15.
利津县位于黄河入海口段的左侧。黄河在境内长74.5km,为该县提供了有利的引黄条件。然而,黄河水资源季节性分布不均,枯水期断流无水,汛期则需抗洪救灾。同时,随着沿黄地区工农业的发展,需水量越来越多,供需矛盾日趋尖锐。所以,加强沿黄灌区管理和节水灌溉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对利津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状况进行调查,指出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东营市利津县地处黄河入海口地区,由于受海水顶托等因素影响,全县99%的地下水资源矿化度大于2.5mg/l,不能饮用,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用水基本依靠黄河水源。随着黄河水资源的日趋紧缺,水资源阶段性缺乏已经成为制约该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因素。为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紧缺的问题,1999年以来,利津县把节水工程建设摆到了突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利津县水生态建设、水环境治理、水资源配置、防洪减灾等领域现状进行分析,明确了利津县水生态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同时提出了很多建设性建议,对沿黄地区做好水生态保护工作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灌排水系的优劣,关系到人民群众农业生产、城市生活、工业及生态用水供求以及防洪除涝、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本文对利津县灌排水系运行现状作了详细调查,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对改善利津县灌排水系运行现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浅谈新疆哈巴河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是通过防止土地沙漠化,因地制宜集中连片发挥林、草永久性屏障作用。采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建设饲草科基地,实现牧民完全定居。对荒漠草场禁止放牧,实行封山育林。大面积种植林草,既改善生态环境,又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