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运用MSC NASTRAN软件对上海大众某车型轿车车轮钢圈(以下简称为钢圈)进行弯曲工况下的应力分析,计算该工况下钢圈的强度大小及分布。计算结果与弯曲试验结果一致。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轿车钢圈强度的有限元仿真分析,是实现轿车结构部件强度设计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钢圈是位于轮胎和车轿之间承受负荷的旋转部件,其作用是安装轮胎,承受轮胎与车轿之间各种作用力和力矩,对汽车行驶的安全性、稳定性、平顺性和牵引性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名义应力法的分析过程及有限元分析软件,探讨了钢圈弯曲工况下结构强度及疲劳寿命预估的方法。通过理论计算、实际使用情况及弯曲疲劳试验的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所提方法可在产品设计阶段就预测设计产品的使用寿命及结构特点,为钢圈的设计及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轿车车轮钢圈疲劳寿命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ANSYS软件对柳州钢圈厂某型号轿车钢圈进行有限元分析,模仿其动态弯曲疲劳测试试验并计算其疲劳寿命.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一致.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轿车钢圈强度的有限元仿真分析是实现轿车结构部件强度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针对动车组用抗侧滚扭杆,理论分析计算了抗侧滚扭杆在正常载荷工况下和在特殊载荷工况下的最大应力以及最大应力出现的位置;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计算了扭杆在两种工况下的应力分布以及最大应力出现位置;把理论计算的结果和有限元计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方法的可靠性。最后,借助于在特殊载荷工况下的有限元计算结果,用FE-SAFE软件计算出了抗侧滚扭杆的疲劳寿命和强度因子(FOS),对于扭杆在设计加工工程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牵引拉杆的结构及疲劳强度进行分析计算。利用CREO软件对其进行三维建模,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牵引拉杆进行强度分析,其疲劳工况分为3个阶段。研究结果表明:疲劳工况±35 kN下,有限元分析最大应力为35.32MPa,4个测点实际最大应力值为28.35 MPa;疲劳工况±42 kN下,有限元分析最大应力为43.17 MPa,4个测点实际应力最大值为35.28 MPa;疲劳工况±49 kN下,有限元分析最大应力为51.23 MPa,4个测点实际应力最大值为57.96 MPa。对比有限元和实际分析计算结果,整体满足疲劳载荷工况要求。  相似文献   

6.
应用ANSYS程序对锦屏一级发电机转子支架刚度、强度进行计算分析,给出了发电机在静止工况、额定工况和飞逸工况下的应力计算值、热打键紧量,并对转子支架的挠度进行了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7.
含螺栓预紧力的汽车钢圈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到螺栓预紧力对汽车钢圈的弯曲强度有一定影响,采用了预紧力单元与节点耦合相结合的方法,在有限元软件中建立了钢圈含螺栓预紧力作用的有限元模型,并利用Von Mises公式进行了强度分析,最后将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含螺栓预紧力作用的有限元模型较好地反映了汽车钢圈的真实工况.  相似文献   

8.
根据井口法兰连接结构,结合实际法兰断裂情况,建立法兰、四通和八角钢圈的有限元模型,并对法兰、四通和八角钢圈应力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载荷对此三种零部件的力学强度和密封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外部载荷增大,法兰和四通各个部位受到的应力和位移也不断增大,从整体上看,法兰的最大应力比四通及八角钢圈的应力要大;当外载荷达到30 t压力时,最大Von Mises应力1 070 MPa,超过了法兰的屈服极限,此处最终会发生断裂;外载荷增大必然影响钢圈、法兰及四通的应力和位移,因此需要对各部位进行强度校核,采用合适的安装方法,以期减少井口法兰的失效事故。  相似文献   

9.
轮毂是风力机中的关键部件之一,其可靠性直接影响整个机组能否正常运行。基于有限元分析法和应力强度干涉理论,提出了复杂工况条件下风力机轮毂的可靠性设计方法。根据风电场风资源特性修正风模型计算轮毂各种极限工况载荷,分析了轮毂静强度和应力-强度分布,并计算其可靠度值。将计算结果与轮毂可靠度目标分配值对比,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以C型门式起重机为例,分析静刚度计算和强度计算工况,给出门架载荷计算公式,并结合起重机实际工作特征,对门架结构进行工况分析,总结出8类工作状况。同时,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建模,分析各受载工况下结构静刚度和静强度值。最后,对结构静刚度和强度指标进行了校核。研究结果表明,主梁跨中和悬臂处结构静刚度满足使用要求;结构最大复合应力为156 MPa,未超过许用应力值,结构强度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
针对电梯轿架结构强度的理论计算复杂和应力试验周期较长的问题,采用CAE仿真分析方法,结合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电梯轿架结构强度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得到电梯轿架结构在各个运行工况下的应力分布状态和应力数值大小,并分析了其疲劳强度满足要求,确保了轿架结构强度的安全可靠性,为应力试验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确定港口机械钢圈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了其它小型钢圈进行相似载荷的有限元分析计算以及应力分布测试实验来进行参照.提出了几种不同的钢圈载荷分布规律,如余弦规律分布、均匀分布等,对不同载荷分布规律及其分布范围作了有限元分析计算,并与实际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终确定采用120度范围的余弦规律载荷对港口机械钢圈进行有限元分析,建立了它的力学计算模型,并通过有限元分析法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计算结果对指导钢圈产品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某单节八轴机车主要技术特点,参照UIC 615-4规范中的载荷计算方法与工况设计,采用有限元的方法,对某120km/h单节八轴电力机车中间构架,进行了超常工况下的静强度和模拟运营工况下的疲劳强度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超常载荷工况下,中间构架的最大应力小于材料的屈服极限,满足静强度要求.在模拟运营载荷作用下,通过对13个载荷工况下部分构架节点的分析,母材各节点的应力值均不超过材料极限,且符合Goodman疲劳极限图要求.构架主焊缝各节点的应力值均不超过Moore-Kommer-Japer疲劳极限曲线,且具有较大的安全裕量,满足疲劳强度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钢圈对汽车行驶的安全性起着重要的作用。某新型钢圈在弯曲疲劳试验中,在未达到设计使用寿命要求时,轮辐表面就出现了裂纹。为找出裂纹形成原因,在有限元软件中建立钢圈弯曲疲劳试验有限元模型,并分析了钢圈的应力状态及其对疲劳强度的影响。在控制应力幅和最大切应力不超过许用值的条件下,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优化轮辐横截面的几何参数。改进后钢圈的疲劳寿命分析表明,借助正交试验可有效改进钢圈的结构,从而增加钢圈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5.
针对汽车钢圈动态弯曲疲劳问题,以某型号汽车钢圈为例,运用ANSYS软件建立了该钢圈的有限元模型,模仿其动态弯曲疲劳测试试验,对钢圈的疲劳强度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钢圈应力分布情况的仿真试验,确定了钢圈上最易导致疲劳裂纹产生的危险点,然后用ANSYS FE-safe对钢圈寿命进行预测,并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汽车钢圈疲劳强度的有限元仿真分析是有效可行的,是钢圈前期设计开发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为了验证主泵叶轮在设计工况下的完整性,通过三维软件Pro/E对主泵叶轮进行三维造型,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ANSYS—CFX和Workbench对主泵叶轮进行耦合计算,分析了在轴向力载荷、转矩载荷、离心力载荷、混合载荷以及125%1临ti界同步转速与1.252倍转矩M。载荷工况下叶轮的最大应力强度分布。分析了叶轮应力、应变的分布规律,揭示出转子部件由于变形过大以及强度不足而引发失效事故。计算结果表明,在反应堆一回路额定工况下,在轴向力+离心力载荷工况下,叶轮产生最大应力变形,叶轮叶片最大变形发生在叶片出口尖部,变形量约0.58 nll/l;最大应力位于叶轮体及叶轮外径之间的过渡区,叶片出口区域最大应力值为112.4 MPa。  相似文献   

17.
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某核级主蒸汽安全阀样机进行温度场和热固耦合应力场计算,安全阀在工作压力和热应力作用下的应力通过静强度校核。在此基础上,计算该安全阀承压部件在各循环工况下的交变应力强度,并依据RCC-M规范对该安全阀进行疲劳分析。结果表明该安全阀样机在各循环工况能满足疲劳准则要求,具有良好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端面齿在低地板车辆驱动系统中的应用,阐述了端面齿连接结构的特点及主要参数的选择,详细分析了端面齿的强度理论计算模型及端面齿的齿根强度和齿面接触强度计算方法。构建了端面齿的有限元模型并在ANSYS中对端面齿在电机启动工况和电机短路工况下进行应力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用Pro/E软件对转向节进行三维建模,详细研究三种基本危险工况及两种组合工况下转向节的受力情况,并用有限元法分析危险工况下转向节的强度,得到各种工况下的应力-应变图。计算结果表明,转向节设计方案完全满足技术要求,为转向节进一步结构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600t起重船起吊系统强度校核及应力测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结构分析软件Ansys,对600t起重船起吊系统的吊杆、千斤柱在各种组合载荷工况下的强度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计算出吊杆、千斤柱在组合载荷工况下的应力分布及危险截面的位置,对计算出的危险截面的应力进行了测试,并对起重船这种特殊起重设备起吊系统的安全运行、结构的改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