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提出一种考虑暂态电压稳定的低压减载最佳地点的选择方法。在电力系统微分代数方程模型中,系统轨迹碰到奇异面对应着系统发生暂态电压失稳,可以通过切负荷控制使得奇异面远离系统轨迹,从而避免发生电压崩溃。奇异面移动的距离可以看做评估控制效果的一个指标。用文中提出的灵敏度分析方法计算这一指标对于节点负荷的灵敏度,根据灵敏度大小选择低压减载装置的最佳地点。在IEEE 39节点系统中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说明所提出的低压减载地点选择方法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2.
对于低压减载配置,国内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配置原则和配置方法。文中在参考国内外现有低压减载措施配置经验及其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电网的特点和国家电网公司对电网安全的要求,提出了低压减载措施配置的基本原则和配置流程。该原则和流程主要针对分散型低压减载措施,强调低压减载配置应采用全时域仿真分析的方法,对不同的电网制定不同的符合自身特点的配置方案。最后,以重庆电网为例给出了相应的低压减载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低频减载一般不考虑抽水蓄能的调节作用,抽水蓄能在抽水工况下相当于负荷。文中提出在电网发生大规模功率缺额导致频率急剧下降的情况下,在特定频率段采用低频切泵配合低频减载的方法来抑制电网频率下降,减小切负荷量;重点研究了低频切泵和低频减载的协调,给出了两者优化目标函数及其约束条件;运用惩罚函数法优化计算结果,得到最佳低频切泵方案。最后,利用仿真软件模拟故障场景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有效抑制电网频率崩溃。  相似文献   

4.
在基于当地测量量的电压稳定估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低电压减载的计算方法,只需要利用本地的电压和电流,就能够实时判断本地的电压是否失稳,并能准确计算出为使电压恢复而需要的切负荷量。算例表明用该方法可以进行电压稳定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5.
低压减载和低频减载是分别解决电力系统中电压稳定问题和频率稳定问题的最常用手段。实际系统中,电压稳定问题和频率稳定问题往往是互相耦合、共同存在的,单独采用一种策略难以同时解决2个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可以实现低压减载和低频减载协调控制的方法。该方法将切负荷控制中的优化问题转化成一个可满足性校验问题,然后采用“搜索+校验”的思路进行求解。求解过程中先采用有序二元决策图(OBDD)等快速搜索算法缩小决策空间,然后针对其中的策略进行可满足性校验。该方法不用求解复杂的多目标、混合整数优化问题,直接得到可行的切负荷策略。最后给出了基于此方法的仿真算例,并通过时域暂态仿真验证了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在综合分析电力系统电压崩溃事故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避免系统电压失稳的甩负荷方案。该方案采用 母线参与因子及线路参与因子作为反映母线电压稳定程度的指标来判断甩负荷的地点,并利用模糊推理方法 来确定所甩的负荷量,计算速度快,适合于在线应用。文中对New England 10机39节点系统进行了测试,测试 结果证明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南方电网失步解列装置整定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BPA(Bonneville Power Administration)程序对南方电网目前配置的失步解列系统的定值设置及协调配合进行研究,特别是研究了低压减载的影响以及判出失步后解列不同断面的效果。研究将BPA程序计算结果回放进实际失步解列装置以检验动作结果与分析是否相符,并建立了由南方电网交直流混合实时数字仿真(RTDS)模型、失步解列系统、功率放大器、直流控制保护装置组成的实时闭环试验系统,对研究结论进行了验证。一系列研究表明,在考虑系统中低压减载装置实际动作效果的情况下,为保证失步解列装置的正确动作,需对当前该装置的配置和整定值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8.
有载调压变压器(OLTC)在变电站的使用越来越普及,但OLTC分接头的调整可能引起电压不稳定,甚至电压崩溃,针对这一情况,提出利用电压崩溃判据Zii/Zi=1和变电站的实时信息,对OLTC引起的这一“负调压”作用进行预测,并讨论了变电站各种接线情况下变量的求取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总结已有相关技术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大功率电力电子开关的无弧有载调压新方案。根据目前电力电子技术发展情况,分别介绍了无弧有载调压方案适用于高电压等级和低电压等级配电变压器的2种形式,并给出了相关仿真实验波形。针对所提出的方案建立了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有载调压控制系统,并通过低压模型实验验证了此新型无弧有载调压方案能够在控制系统作用下无弧、快速、可靠地进行有载调压。  相似文献   

10.
为确定高填方涵洞加筋减载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影响规律,在介绍加筋桥减载法及其减载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对加筋减载的高填方涵洞的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格栅层数、减载孔不同宽度、高度和侧壁角度以及减载孔不同填料性质时高填方涵洞的土压力变化规律,分析了高填方涵洞加筋减载的效果。结果表明:减载孔高度和减载孔填料模量对减载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减载孔高度越高,减载孔填料模量越低,减载效果越显著;减载孔宽度、格栅层数和减载孔填料的内摩擦角对减载效果影响较小,但减载孔宽度的增加使涵洞受力更均匀,有利于减小结构物内力。  相似文献   

11.
金城江水力发电厂六甲水电站2号机组,2009年10月进行增容改造后自投产以来,机组反复出现溜负荷的故障,严重威胁到机组的安全运行。文章通过六甲水电站2号机组溜负荷故障特征及原因,开展发电机溜负荷诊断工作。针对该机组溜负荷原因进行性质定位,将溜负荷原因确认为调速器回路故障引起。同时有针对性地制定检查处理办法,最终成功解决了2号发电机组溜负荷的故障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刚性涵洞及刚性地基条件下,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在箱涵洞顶两侧设置减载块(混凝土块体)对涵顶土压力的影响.研究表明:涵顶两侧的减载块,能够有效地改善涵洞洞顶受力情况,对涵洞顶板起到良好的减载效果:随减载块高度的加大,洞顶土压力系数直线下降.  相似文献   

13.
基于真机实测的双机共尾水调压室水电站同甩负荷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亮  黄波  邹桂丽 《水利水电技术》2018,49(11):116-122
为了克服传统的甩负荷过渡过程计算模型及一些关键参数取值过于依赖设计资料或经验导致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存在一定差异的弊端,在经典过渡过程计算理论的基础上,采用真机实测的方法对双机共尾水调压室水电站同甩负荷过渡过程仿真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取了尾水管进口处的脉动压力值作为尾水管进口压力的修正项;利用实测结果对调压室阻抗系数、水轮发电机组转动部分的转动惯量进行了辨识。结果表明,该方法大大提高了过渡过程的仿真精度,尾水管进口压力最小值仿真与实测结果差别为0. 008 MPa,蜗壳进口压力最大值仿真与实测结果差别为0. 041 MPa,调压室最高涌浪差别为0. 2 m,机组转速最大值误差仅为0. 13 Hz,仿真结果的变化过程与实测结果十分吻合。因而,可以利用该仿真方法及模型参数对各极端工况下的甩负荷过渡过程进行预测,以指导水电机组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许多中小型流域水电站水库调节性能较差、上下游水力联系紧密,部分机组开停机仍然依靠人工调整,如何快速制定合理的短期调度方案成为这类水电站群面临的实际难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响应调峰需求的中小型流域梯级电站短期调度方法。首先采用分段法将典型日负荷曲线重构为与实际负荷趋势相似但更为平整的新负荷曲线;其次以期末水位为控制目标,采用改进逐次切负荷法生成平稳且满足约束条件的初始出力过程;然后采用分段弃水修正策略,变步长增减弃水区段出力直至弃水处理完毕;最后以剩余负荷最大值最小为目标,依电站上下游顺序循环执行改进逐次切负荷法和弃水修正策略直至目标函数值变化满足精度要求。在福建金溪流域梯级水电站群的实例应用表明,本方法能够获得比目前结果更平稳的调度方案,在保证时效性的前提下可有效增加梯级发电量,响应电网调峰需求的同时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5.
低频减负荷方案中计及调速器的水轮机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博  解大  陈陈  高芳  凌晓波 《水力发电》2003,29(1):51-53,67
随着水力发电在我国电力系统中所占比重的增加,水轮机在系统事故时的反应成为研究重点。基于计及调速器的水轮机模型,推导出频率差变化率与系统功率缺额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自适应切负荷方法,通过考察水轮机模型与汽轮机模型在相同功率缺额时频率响应的差别,比较了水轮机模型投入切负荷方案与否的频率变化曲线不同,并通过设计不同的自适应切负荷方案,总结了该模型下低频切负荷方案的一些新特点。  相似文献   

16.
切负荷(LS)控制既可由故障驱动(即紧急LS),也可由轨迹驱动(即校正LS),大量不确定因素突出了它们之间协调的重要性。按照解耦优化-聚合协调的框架,用稳定性量化软件FASTEST分析不确定因素下的稳定性,分别优化故障驱动的LS及轨迹驱动的LS,在优化其中之一时,将另一个最新迭代结果作为仿真的外部场景,迭代到预想故障集的风险总代价不再明显减小为止。考虑某实际系统的预想故障、负荷模型和负荷水平等不确定因素,仿真证实该协调优化方法在保证系统稳定性的前提下,显著减少了控制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