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针对细纱机主电动机实际能量消耗进行详细分析并探讨细纱机主电动机是否具有多余功率配给吸棉风机,以改变风机驱动方式,提出采用机械传动方式与主电动机联接能够实现风机正常运行,不但实现风机吸附细纱断头和尘杂的作用而且取得良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2.
细纱机高效吸棉风机的节能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断头吸棉装置是细纱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公司使用的吸棉风机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效率低、耗电高的弊病.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试用了JYXM-Ⅱ型高效节能吸棉风机,并与FA506型细纱机原配的吸棉风机进行了对比,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细纱机吸棉风机功能及常用吸棉风机电耗大的原因,通过改进设计的XMF细纱机吸棉风机,取得节电降耗30%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周寿泉 《棉纺织技术》1990,18(11):50-51
我厂的136台细纱机全为1294型。1980年我们更新了集体吸棉风机,使每条吸棉风道(34台细纱机)的吸棉风量由3.4万米~3/时,提高为4.8万米~3/时,吸棉笛管孔真空度由23毫米水柱提高为33毫米水柱,细纱产量由35逐步提高到38公斤/千锭时。但仍存在断头多,罗拉、皮辊绕花,白花飘扬等问题,原料浪费严重,挡车工劳动强度大,这主要是吸棉风箱不适应高产、高速的要求。经分析,吸棉风箱体积较小(见图1),“笼框”式的滤棉箱、  相似文献   

5.
FA506型细纱机吸棉风机的节能改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经纬纺织机械有限公司FA506型细纱机(1 104锭)用断头吸棉风机5.5 kw电机替代7.5kW电机的节能经验,我们尝试在FA506型细纱机(432锭)上将2.2 kw电机改成1.5 kW.  相似文献   

6.
细纱机上的吸棉装置,是重要部件之一。目前有两种形式:一是集体吸棉,大多为老式细纱机所采用。二是单机吸棉装置,它不需大功率风机配套,故障率低,节棉效果好,有较稳定的吸入率,还能控制电耗,因此新式细纱机都采用这种形式。单机吸棉装置是由吸棉电机、吸棉网罩及吸棉箱体所组成,并要求其箱体不漏风,吸棉网罩无破  相似文献   

7.
细纱机断头吸棉负压的合理配置直接影响细纱断头率、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我公司SFA5 0 5型细纱机纺纱断头率高 ,缠罗拉、缠胶辊严重 ,因胶辊刀伤一个洗车周期要更换四分之一的胶辊。此外纺纱过程中由于叶子板的上升和翻动 ,极易使吸棉笛管脱落 ,造成漏风 ,且由于吸棉管过长 ,容易使吸棉管堵塞 ,造成飘头 ,成纱粗节增多 ,影响成纱质量。我们对原来的吸棉负压进行了测试 :车头段为 392Pa,车中段为 490Pa,车尾段为5 88Pa ,达不到纺纱要求。因此对原吸棉装置行了改造 :( 1 )将主风道高出车面 60mm ,使吸棉管缩短并在车面以上 ,设计的主风道…  相似文献   

8.
一、概况我厂是拥有五万枚纱锭的棉纺织厂。细纱机采用集体断头吸棉,共装有四台9-57-101№10离心风机为吸棉风机,由于风机的风量,风压均达不到设计要求,加之风道截面积小(1m~2)局部阻力大,细纱机吸孔真空度平均55毫米水柱(掏花后),尾部吸棉孔真空度常常低达30毫米水柱以下,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个生产上的关键问题,在原改造一台9-57-101№10风机的基础上,我们自己制造了一台4-72-11№  相似文献   

9.
一、细纱断头吸棉箱风门改进 A512型细纱机断头吸棉箱风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有机玻璃,一种是铁门点焊的。有机玻璃风门厚5毫米,但易变形,风门漏风,吸棉笛管真空度小,断头后飘头多,飘头恶性循环,断头更多。铁门点焊,风门关不紧,漏风,虽用呢绒、海绵填塞,亦不起作用。我们模仿A272A型并条机吸棉风门做法,由沙市向阳纺织厂做了一副橡胶风门钢模,沙市橡胶厂协助试制了橡胶风门,橡胶风门周围  相似文献   

10.
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设计制造的SFA-5002型细纱机主要是为了适应和满足老厂改造及适纺纯棉的需要,在A513型细纱机基础上缩小锭距而设计的。1982年12月24日在上海第三十一棉纺织厂通过鉴定。设计上有以下优点:外形简洁,墙板跨距小,结构稳固,车尾排列比较紧凑,在锭数相同情况下,机器总长相当于1293型细纱机。主电动机安排在车尾断头吸棉箱下,吸棉风机的排风能带走电动机的散热,并将部分车尾传动伸入车肚内,缩小占地面积。主轴轴承采用可调节式,以适应地面  相似文献   

11.
紧密赛络纺纱技术在棉纺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紧密赛络纺技术的原理及其特点,用自行研制的具有不同吸风双槽的紧密赛络纺集聚装置应用于国产棉纺细纱机,分别纺制相同细度的棉纱,并与相同工艺条件下的紧密纺和赛络纺纱线进行纱线结构与性能的比较分析。最后,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结构不同的吸风双槽进行综合性能评判。  相似文献   

12.
棉型集聚赛络纺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婷  汪军 《纺织导报》2005,(12):42-44
集聚赛络纺是在传统环锭细纱机上同时实现赛络纺与集聚纺的新型纺纱技术。文章介绍了集聚赛络纺的原理和特点,并通过在国产 FA502细纱机上设计安装一套棉型集聚赛络纺纱装置进行纺纱工艺试验,以证明集聚纺和赛络纺可以成功地在环锭细纱机上同时应用,达到开发新型纱线,提高纱线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抽气式转杯纺纱机发展的研讨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介绍了我国抽气式转杯纺纱机由单头、多头机到成批生产具有先进水平的转杯纺纱机的研制过程,以及抽气式转杯纺纱别于自排风式转杯纺纱机的特点,转杯内积尘、积杂率低;没有铝灰纱疵;容易实现转杯高速 化;转杯内负压稳定,并进一步提高加发展我国转杯纺纱的途径和设想。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Lyocell纤维的性能和纺纱工艺.Lyocell纤维属于环保型纤维,其织物穿着舒适、无毒害.Lyocell纤维成纱毛羽较多,成纱单强CV值偏高,细纱吸棉管容易堵塞,造成大量断头.Lyocell纤维纺纱时,应根据Lyocell纤维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重点控制成纱毛羽,生产中温湿度对Lyocell纤维的纺纱性能影响也较大.  相似文献   

15.
基于现代短纤维纺纱技术原理,概述包括环锭纺、转杯纺、涡流纺等短纤维纺纱技术的发展历程,总结推动短纤维纺纱技术发展的因素和途径,并深入分析制约短纤维纺纱技术的关键问题。结论表明:高效、节能、高品质成纱是短纤维纺纱技术发展的最主要动因,工艺优化、装备改进、多技术组合是短纤维纺纱技术发展的最常用方式;短纤维成纱过程中,采用气流、分束、集聚、助捻等机械外力强化纤维控制的方式已得到充分运用,面对短纤维纺纱技术发展中呈现的新问题、新瓶颈,需协同短纤维原料成纱性能的在线改善、纺纱原料的多功能复合等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推动短纤维纺纱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关键词 短纤维纺纱;成纱原理;技术发展;多功能复合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紧密纺普梳纱与传统环锭纺精梳纱成纱性能的差异,在相同配棉、相同开清和梳棉工艺、同一粗纱定量条件下,利用DTM129型细纱机纺制了CJ 14.5 tex精梳纱,并加装Suessen公司Elite紧密纺装置纺制了C 14.5 tex普梳纱.通过测试对比两品种的成纱性能,结果表明:C 14.5 tex紧密纺普梳纱成纱细节、粗节和棉结指标较CJ 14.5 tex传统环锭纱差一些,但强伸性能指标较好,毛羽较少.生产中可通过加大梳棉落棉率等措施改善紧密纺普梳纱粗细节.认为紧密纺采用普梳工艺流程,相对于传统环锭纺精梳流程生产效率提高,在满足成纱质量要求的情况下紧密纺采用普梳纺纱工艺可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7.
朱军  蒋丽云 《棉纺织技术》2007,35(2):103-105
探讨利用赛络纺纱技术纺制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纱线的工艺配置与成纱性能情况.研究了喂入粗纱间距、捻系数与成纱性能的关系,测试分析了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涤纶长丝包芯纱的性能.试验表明,利用赛络纺纱技术加工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涤纶长丝包芯纱具有明显的优势,产品的综合性能优于传统环锭包芯纱.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后纺风机水帘降温系统工作原理的分析,阐述水帘降温系统对后纺生产状态的影响,提出风机水帘降温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管理方法,以满足后纺的生产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9.
刘荣清 《纺织器材》2011,38(3):19-23
为了解决纺纱生产中经常出现的缠绕问题,提高纤维的适纺性,杜绝纱疵的产生,以细纱三绕(绕胶辊、绕罗拉、绕胶圈)为例,分析了细纱三绕对纤维可纺性、成纱质量、纱疵等产生的影响并综述了影响三绕的有关因素.重点阐述了纺纱原料的静电产生、胶辊的材质与表面处理、纺纱的温湿度控制、细纱的吸棉装置、工人操作等与三绕的关系并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紧密赛络纺集聚效果及纱线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紧密赛络纺将紧密纺与赛络纺技术相结合,所纺纱线具有紧密纱与合股纱的优点,毛羽少,强力高,结构紧密,摩擦性能好,介绍了紧密赛络纺纱技术的原理及特点。用自行研制的具有不同吸风双槽的紧密赛络纺吸风管分别纺制相同线密度的棉纱,并与相同工艺条件下的紧密纺和赛络纺纱线就纱线结构与性能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说明紧密赛络纺纱工艺的优越性。同时,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结构不同的吸风双槽进行综合性能评判,选出所纺纱线综合性能最佳的紧密赛络纺吸风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