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采用文献研究与专家访谈识别出影响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16个因素,建立ISM模型分析影响因素之间的层级作用关系,得到深层根本因素(政府相关政策、企业发展战略)与直接影响因素(运营成本、绿色专业人员),并基于此构建SEM模型探究这些关键性因素之间以及与增量成本之间的具体作用路径,最终从技术选用、管理提升、政策激励角度提出控制策略,旨在为绿色建筑的成本管理提供参考,推动绿色建筑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控制被动式建筑增量成本,揭示被动式建筑增量成本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文献分析法提取被动式建筑增量成本影响因素,并基于被动式建筑前期决策设计、施工建造、运营维护、回收利用的全生命周期,设计问卷并进行数据收集。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建模,研究各维度之间的相互关联程度,明确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深层次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前期决策设计阶段是被动式建筑增量成本的深层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3)
绿色建筑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对绿色建筑相关主体在绿色建筑激励策略中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基于绿色建筑发展多方主体,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绿色建筑发展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通过演化稳定策略分析得到了政府部门、开发商、消费者三方的演化策略。研究结果显示:政府、开发商和消费者的演化策略会受到其他两方主体策略的影响;政府采取"强激励"策略需要考虑政府成本、消费者福利、市场机制等因素;开发商采取"开发绿色建筑"策略需要考虑开发商的收益、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政府惩罚等因素;消费者采取"购买绿色建筑"策略需要考虑消费者的成本、收益等。  相似文献   

4.
需求是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量。但长期以来,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研究领域,关于需求侧的研究较少,使得消费者对其缺乏准确认识,绿色建筑的购买积极性不高。以绿色建筑商品房为主要对象,从消费者角度,对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与效益进行研究,明确了增量成本、效益的构成与计算方法,构建了基于消费者的贡献决策模型,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为消费者理性决策及政府科学制定激励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促进绿色建筑市场供需双方的交易,系统考虑政府激励等客观条件及主体行为特征对其决策的影响,结合前景理论和演化博弈理论构建开发商开发行为和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两方博弈模型,通过数理推导和数值仿真揭示了各类因素对绿色建筑发展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随着供应商绿色水平的提高,不同转型能力的开发商开发绿色建筑的概率越大;消费者可接受的绿色建筑溢价会随着消费者绿色偏好的增加而增加;政府应根据供需市场环境灵活调整对开发商和消费者的补贴;主体对选择绿色建筑时带来的增量收益表现得越理性、损失风险偏好越大,越趋向选择绿色建筑。  相似文献   

6.
企业的根本目的是创造利润。在以装配式建筑为动力的新型建筑工业化推行的背景下,装配式建筑成本过高阻碍了建筑企业发展。为控制装配式建筑成本,从交易成本、管理、技术三个维度,利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建立影响因素模型,确定因素间相互关系与层级关系,为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提出对策与建议,对降低装配式建筑成本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主要包括技术增量成本、咨询成本、专家认证成本、运营维护成本、拆除报废成本;造成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绿色建筑技术、区域建筑节能标准、区域绿色建筑补贴。然后分析三个因素对增量成本的影响,并根据2014新版中国绿色建筑标准对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8.
针对绿色建筑优化改造过程中整体效益研究单一、不全面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D的增量成本效益的综合分析模型。本文基于系统动力学构建绿色建筑优化改造增量成本效益的仿真模型,从经济角度分析绿色建筑优化方案的可行性,并进行相关因素的敏感性分析。通过构建增量成本子系统和节能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的子系统,将优化改造方案的经济参数,按照节能设备使用的寿命确定仿真模拟周期,得到周期内增量成本、增量效益以及增量成本效益的变化曲线图。实际案例结果分析表明,所建立的模型有利于绿色建筑改造成本和效益综合分析,并为绿色建筑改造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效果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绿色建筑推广过程中的寻租现象,提高绿色建筑质量,基于政府监管部门、第三方检测机构、绿色建筑开发商,构建了绿色建筑质量监管博弈模型,分析了各参数对绿色建筑质量的影响关系并用动态奖惩机制进一步优化了该模型。结果表明:对开发商的监管是绿色建筑质量监管的关键;增量成本、增量风险与绿色建筑质量呈负相关,而增量收益、寻租成本、政府奖惩与绿色建筑质量呈正相关;动态奖惩机制对绿色建筑质量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为提高绿色建筑质量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绿色建筑成本增量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是当前中国的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目前对于开发绿色建筑普遍存有增加成本较多的顾虑。本文统计自2006年至2008年底国内绿色建筑数十项目,根据现有项目对其绿色建筑成本增量进行调查统计,讨论影响绿色建筑成本增量的重要因素和具体增量数据。  相似文献   

11.
在“双碳”目标视域下,发展被动式建筑有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建筑业绿色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推进被动式建筑产业化发展,选取政府和开发商为博弈主体,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对被动式建筑市场中的主导关系进行分析,揭示政府与开发商之间的动态互动关系,并构建演化博弈及系统动力学模型,探究驱动被动式建筑产业化发展的有效因素。结果表明,开发商增量成本(D3)的减少、政府补贴(S)与惩罚(P)的增加均可促进开发商开发被动式建筑。其中降低开发商的增量成本效果最好,政府的补贴次之,给予开发商惩罚的效果一般。  相似文献   

12.
企业参与是绿色建筑项目推广的关键。为探究企业对绿色建筑项目的参与意愿,基于文献回顾及专家访谈识别出 8项影响意愿因素,通过构建逻辑回归模型分析调查问卷数据,结果显示,除绿色建筑的正外部性和绿色建筑的效用两项因素外,其他因素均达到显著水平。同时根据企业有无参与绿色建筑项目经验划分为两组进行对比,发现前者更认同“有经验的技术人才”对绿色建筑项目参与意愿有显著影响。对企业参与绿色建筑项目意愿的影响因素评价客观且具有普适性,为企业参与绿色建筑项目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3.
国家和地方政府在推进碳中和目标落地的同时将绿色建筑的发展作为主要工作方向。然而,因为绿色建筑成本较高,其推广和发展相对缓慢。为了有效降低绿色建筑建造成本, 提出了一种动态的成本分析方法,即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结合情景模拟分析,挖掘绿色建筑建造成本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室内外环境设计、节能设计、节材设计在情景模拟下率先促使建造成本水平值达到 100,确定其为关键因素。当逐渐加大节材设计的投入时,建安费用会出现负值,进而促使建造成本会出现下降趋势。 该模型能全面反映绿色建筑建造成本系统的整个动态情况,为投资方做出精确决策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确保绿色建筑得到进一步发展,需对其项目管理水平进行科学合理评价。将熵权法和可拓学理论引用到绿色建筑项目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中,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在给出关联函数及绩效评定等级的基础上,构建绿色建筑项目管理绩效可拓评价模型。通过计算各评价指标关于绩效测度的关联程度,确定各指标及总体项目管理绩效水平所处的等级。通过算例表明:该方法在绿色建筑项目管理绩效评价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面对智能建造时代的需求、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政策、劳动力人口减少等社会因素,发展绿色可持续的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可成本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为有效管控装配式建筑成本, 分析了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管理模式的内涵与优势,提出了承包商视角的全产业链管理模式, 调研识别了各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 并通过 AHP 法,找出关键影响因素, 从全产业链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相应措施,为相关企业降本增效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促进我国西部地区资源节约在绿色公共建筑中的应用,从4 个方面细分,对17 项技术措施进行分析,选择投资回收期、增量成本与增量效益作为经济评价指标,通过定性信息定量化的方式,构建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交叉利用区间层次分析法和物元可拓理论,建立绿色公共建筑项目资源节约的经济评价模型。使用区间层次分析法测算出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运用多级可拓法对评价指标的经典域、节域和待评价物元综合分析,构建关联函数,客观全面地得出绿色公共建筑资源节约技术经济评价等级,并在实际案例对该模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劳动力减少对建筑业的直接影响要求加快建筑产业升级。装配式建造方式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施工建造水平的同时还具有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的特点,但装配式建筑的环境效益并没有充分被社会所认识,增量成本高导致开发商积极性低,公众也未充分认识装配式的环境优势。通过 DPSIR 模型探究装配式建筑环境效益的影响因素,结合 DEMATEL-ISM 分析建筑环境效益形成逻辑,寻找影响环境效益形成的重要因素和关键路径,发现通过政府、企业等各方的主动“响应”可以不断促进装配式建筑将其理论环境优势转化为现实环境效益,希望这些发现能帮助装配式建筑发挥出更大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8.
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业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但实践中推广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建筑企业对装配式建筑接受意愿不高。因此,在对UTAUT 和IDT 模型整合的基础上,从企业和技术扩散的双重视角构建企业接受意愿及行为的理论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来探究装配式建筑企业接受意愿与接受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兼容扩展性、社会影响、绩效期望、努力期望均对接受意愿存在正向显著影响;感知成本对接受意愿存在负向影响;接受意愿与促成因素对装配式建筑企业接受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在此研究基础上,对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查阅、相关政策及问卷调查,从设计阶段、采购阶段、制造阶段、装配阶段及外部因素等 5 个方面构建影响装配式建筑供应链的指标体系。将三角模糊数引入到 AHP 中,提出了基于 FAHP-DEMATEL 的装配式建筑供应链影响因素综合分析模型, 并以甘肃省某装配式建筑供应链为例验证所建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甘肃省装配式建筑供应链关键影响因素为利益分配制度、构配件生产成本、政策激励程度、运输成本、参与方战略协同度及构配件的质量。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甘肃省装配式建筑供应链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