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月球潮汐力     
<正>潮汐力耗散地球的自转能量,导致月球正在以每年3. 8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一项新的研究表明,由于地球和月球之间潮汐作用,月球正在比过去五千万年间更快地远离地球!这个结论有助于解开长期困扰天文学家的月球年龄问题。月球的引力在地球上产生了周期的潮汐现象,潮汐力耗散地球的自转能量,降低地球的旋转速度,同时也导致月球正在以每年3. 8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如果以月球远离地球的这种恒定速度推算的话,那么月球的年龄只有15亿年!而根据月球岩石计算出的年龄为45亿年。美国印第安纳州普  相似文献   

2.
《现代材料动态》2006,(2):21-22
己过去的2005年比平常年份多出1s。这是因为地球自转受太阳和月球的引力、潮汐和大气的干扰等因素影响会减速。察觉到这一现象的是每天误差只有千万亿分之一秒的原子钟。而日本科学家正致力于开发一种比原子钟还精确的时钟。  相似文献   

3.
多摄动因素对火星探测器地-火轨道设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围绕火星探测器在地球上空200 km处飞离地球开始一直到火星入轨点的转移轨道段轨道设计所做的轨道任务分析、摄动因素分析及近地轨道火星探测器姿态所受干扰力矩进行理论与仿真研究.一般情况下,火星探测器受到的摄动力与中心天体引力相比是很小的,但摄动力的长期累积作用不可忽视.轨道摄动研究已经成为轨道确定、观测预报、轨道改进...  相似文献   

4.
对全球二氧化碳、全球温度变化、全球大气水汽和全球植被变化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全球水汽分布与温度变化同时影响植被时空分布,水汽变化和植被时空变化影响着全球温度变化,同时调节或者部分抵消了二氧化碳“温室效应”的影响,使得地球对温度变化具有自我调节功能.通过天体运行轨道分析,指出地球温度变化主要由地球在太阳系中的轨道能级位置决定,气象(天气)和生态系统时空变化是地球内部系统为适应天体运行(太阳系和银河系)轨道位置变化的主要内在调节形式.通过建立太阳系围绕银河系运行的简单模型图,提出地球磁场逆转或者大的变化是由于太阳运行轨道位置临界点转换而形成(类似地球的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地球等星体运行轨道呈椭圆形主要是由于太阳同时也在运动造成,地球上不同时期各种生物的出现、迁移和消失是由天体运行轨道位置决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以开普勒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以及广义相对论为基础的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模型思想,此理论思想的提出为大时空尺度空间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模型研究开辟了新的研究途径和新的学科研究方向,对空间气候变化和灾害预测以及生态物种时空演化等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精密离心机是对加速度计等惯性器件进行高精度测试和校准的重要设备,其主要指标是输出加速度的量程和精度.本文分析了地球自转产生的哥氏力及空间引力场对精密离心机输出加速度的影响规律.通过对哥氏加速度和天体引力加速度矢量的正交分解,建立了两种干扰加速度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影响规律的数学模型.提出了通过整周期平均或长时间平均来消除其误差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我国探月工程运载火箭选型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空间科学,开展深空探测"是我国近期(2010年前后)的航天发展目标之一,月球探测是实现我国"开展深空探测"的第一步。发射月球探测器(或卫星)选择适当的火箭型号显得尤其重要。文章从月球探测工程对运载火箭的基本要求着手,结合国外月球探测工程的经验和长征系列火箭的现状,提出了候选火箭及其改造方案,并且对月球探测三种运行轨道的优缺点和工程的可实现性进行了分析。从航天大系统工程整体化的角度,提出了用长征三号乙加上面级发射环月卫星,同时将上面级实现硬(或软)着陆作为首选方案,用长征三号丙发射探月器进入奔月轨道作为次选方案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绕飞弱引力小天体的轨道保持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微小探测器绕飞弱引力小天体的轨道动力学方程,对绕飞轨道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稳定绕飞轨道的条件,进而提出了一种摄 情况下保持绕飞轨道的控制策略,用以以便保证在主动控制下的绕飞轨道鲁棒稳定,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控制中以使探测器在有界的摄动情况下,由任意的初始状态出发,到达并保持稳定的绕飞小天体轨道。  相似文献   

8.
由于黑洞超强的引力,致使光都无法逃离它的事件视界。因此外面的世界看不到这一高密度的天体存在,而称它为黑洞。但引力场、引力波及其所传递的引力。它们可以自由出入这种边界,让黑洞外面的世界,能够感觉到黑洞强大引力的存在。因此引力场、引力波所传递的引力速度是超光速的。  相似文献   

9.
<正>1609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发现行星轨道是椭圆形而不是圆形,从而开辟了正确测定距离的途径。人们不仅第一次能够精确计算出行星的轨道,而且可以绘制出太阳系的比例图,就是说能够制出太阳系所有已知行星的相对距离和轨道形状。因此,只要测出太阳系中任何两个行星间的距离有多少公里,所有其他行星的距离就可以立即计算出来。于是,太阳的距离不必像阿利斯塔克和德林那样去直接计算,而只要测出地球与月球系统以外任何一个较近的天体(如火星或金星)的距离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0.
小型月球探测器主动章动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瑞  崔祜涛  崔平远  杨涤 《高技术通讯》2001,11(3):82-84,87
小型月球探测器由地球停泊轨道向地月转移轨道射入时,要求采用自旋稳定来建立发动机的点火姿态。由于细长体和能量耗散的存在,导致了自旋运动的发散一章动运动,为此采用两种工程上常用的喷气主动控制方法设计了主动章动控制器。针对两种方法消耗燃料比较大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模糊喷气主动章动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1.
1车辆震动情况介绍 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客公司)于2006年8月生产完工并配属给萧甬公司的25G型车共67辆车投入运营,其中13辆车运行于南京南通线(未有乘客投诉震动问题),54辆车运行于宁波一广州线。  相似文献   

12.
《工业设计》2013,(1):56-56
在我们最近为大家展示的一组幻灯片中,一些美国航天局的科学家们设想,宇航员利用火星或月球上的材料,通过三维打印技术生产出任何他们所需要的物品。轮廓制造工艺组织将这一技术理论变为可能。现在华盛顿州立大学(WSU)的工程师实际上已经使用月球岩石在地球上打印出了一些简单形状的物品。  相似文献   

13.
缪寅宵 《中国计量》2007,(12):10-10,13
2007年10月24日,长征三号甲火箭成功地将嫦娥一号卫星准确送入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51000公里的地球大椭圆轨道。经过多次变轨和修正后.嫦娥一号卫星于11月5日成功实现两次近月制动,进入绕月轨道,成为我国的第一颗月球卫星.成功实现了“准时发射、准确入轨、精确测控、成功实现近月制动、进入环月轨道”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4.
月球软着陆轨道优化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月球软着陆轨道优化问题是一非线性、终端时间自由且带有控制约束的最优控制问题.月球探测器软着陆轨道优化的难点在于怎么处理自由的终端时间,如何把非线性的控制问题转换为易于处理的优化问题.本文介绍了月球探测器的几种软着陆方式和月球探测器轨道的多种优化方法,对各种优化算法进行了一个大概的分类,并对各种优化算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进而,总结了解决月球探测器软着陆轨道优化问题难点的几种有效方法,为未来我国的月球软着陆工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计量》2012,(5):41-42
时钟嘀嗒作响,时间流转变化。可是,你真的了解时间是怎么来的吗?地球自转一周为一天,这是小时候学到的常识。可实际情况是,地球自转的速度并不精确,它时快时慢。为了弥补这种不精确,科学家  相似文献   

16.
月亮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上抛物体自由返回地面,树上的果实熟了,自然落到地面。这些现象的形成是地球具有引力作用的结果。重力加速度测量及其意义十六世纪八十年代,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首先用实验的方法得出落体规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现落体规律的物理学家。十七世纪末,英国力学家牛顿对落体规律及天体力学又作出了科学的论证,他把落体规律及天体力学的关系称为力一质量x加速度,并在总结大体力学开卜勒三大定律基础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然而,地球在不停地围绕太阳自转时,地面上的物体也在随着旋转,这就产生了…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七一年三月三日,我国发射了一颗科学实验人造地球卫星。卫星重量二百二十一公斤。卫星运行轨道,距地球最近点二百六十六公里,最远点一千八百二十六公里,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六十九点九度,绕地球一周一百零六分钟。卫星在三月三日至十五日运行过程中,用二○·○○九兆周和一九·九九五兆周的频率,成功地向地面发回了各项科学实验数据,现仍在继续进行预定的科学实验工作。  相似文献   

18.
卫星绕天体稳定运行时万有引力提供了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相似文献   

19.
<正>低地球轨道距地面200~700km,是对地观测卫星、气象卫星、空间站等航天器运行区域,在此区间内大多数空间飞行器运动部件选用固体润滑材料,其中二硫化钼(MoS2)使用最为广泛。在低地球轨道内,大气残余气体中氧分子在紫外光作用下发生光致解离,产生原子态氧并长时间在轨稳定存在,原子氧与轨道内高速飞行航天器碰撞时能量为5.3eV,这种高速碰撞氧化对材料侵蚀作用非常严重,因此,原子氧辐照被认为是低地球轨道航天器表面最危险的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20.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韩波 《中国计量》2004,(3):22-23
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以下简称“北斗”)形成于2003年5月25日,标志是国产第三颗地球同步轨道导航卫星“北斗一号”顺利升空.并在轨正常运行。这颗“北斗”的备用星与另2颗“北斗一号”和1个地面中心控制系统,组成了我国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