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国内外氨纶生产现状和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伯章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07,5(2):33-36
评述了氨纶生产工艺,着重介绍了世界氨纶市场发展现状和扩能动向,以及中国产能和供需状况与预测。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氨纶产品的性质特征和应用领域,对国内外氨纶生产的现状、消费情况、市场需求和价格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氨纶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氨纶纤维是近年快速发展的高弹性合成纤维。我国氨纶的生产始于20世纪70年代,1987年山东烟台氨纶厂引进日本东洋纺丝的干法纺丝技术,建成我国第一套氨纶生产装置,装置生产能力为300吨·年-1,1989年投产,经过5期改造,目前生产能力已经达到1.05万吨·年-1,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氨纶生 相似文献
6.
198 7年山东烟台氨纶厂引进日本东洋纺丝的干法纺丝技术 ,建成第一套氨纶生产装置 ,生产能力为 3 0 0 t/a,1 989年投产 ,经过 5期改造 ,目前生产能力已经达到 6 .5kt/a,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氨纶生产厂家 ;江苏连云港钟山氨纶公司也引进干法氨纶技术 ,1 992年投产 ,经过 4期改造 ,目前生产能力已经达到 3 .5kt/a,并计划进一步扩建到 7kt/a;广东鹤山海山 (集团 )公司与香港合资 ,从意大利莱菌公司引进设备 ,采用美国皮特公司的湿法纺丝技术 ,于 1 994年建成投产生产能力为0 .6 kt/a的装置 ;杜邦纤维 (中国 )有限公司与中国华源有限公司合资 ,采用… 相似文献
7.
8.
氨纶最早由德国拜尔公司于 2 0世纪 30年代开发成功 ,1 95 9年美国杜邦公司首先实现工业化生产 ,商品名称为莱卡 (Lacra) ,随后欧洲一些国家及日本也相继生产。世界氨纶主要生产企业有美国杜邦公司及环球公司、德国拜尔公司、韩国晓星公司 ,日本东丽、旭化成及东洋纺公司等 ,这些企业的生产能力约占世界氨纶总能力 70 % ,年产量达 1 1 3.8kt。世界主要氨纶生产商、品牌及2 0 0 2年产能见表 1。表 1 世界主要氨纶生产商、品牌及 2 0 0 2年产能生产商商标 生产工艺 产能 /kt·a- 1杜邦Lycra 干法 (聚醚 ) 2 0富士纺Fujibo湿法 (聚醚 ) …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聚甲醛的生产与市场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甲醛有均聚和共聚两种生产方法。目前,全世界聚甲醛的生产能力约为53万t/a。我国现有生产能力仅为3000t/a,而需求约为2万t/a。据国外专威人士预测,聚甲醛在下个世纪有可能被当作大宗通用型材料来使用。 相似文献
13.
国内乙二醇生产工艺技术情况与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乙二醇生产工艺技术情况,包括石油路线法、合成气路线法;分析了国内近几年乙二醇产能、消费以及价格等市场情况;预测了乙二醇的供需状况及价格变化趋势,并针对乙二醇产业特点及产业形 势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统筹分析,科学规划产业发展;完善工艺,积极开发新技术;拓展市场,建立全球产 业链。 相似文献
14.
15.
聚苯乙烯市场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国内外聚苯乙烯供需情况;预计到2010年我国需求量将达370万t,并仍需进口大量树脂,是韩国、日本和台湾省出口的主要目标市场。国内聚苯乙烯消费结构在进入21世纪后将发生重要变化,估计泡沫制品比例将大幅度减少,而家电消费比例则将上升。 相似文献
16.
17.
介绍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的主要生产方法,对干法纺丝和湿法纺丝工艺路线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国内外UHMWPE纤维的生产现状、市场需求及预测;从工艺路线、生产规模及产品质量方面比较了国内外UHMWPE纤维产品之间的差距;指出干法纺丝工艺路线是今后UHMWPE纤维的主要生产技术,我国应加大干法纺丝工艺的研发力度,尤其是十氢萘的回收技术,提高单机产量,实现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8.
苯乙烯的生产与市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国内外苯乙烯单体 (SM)的生产、供需情况及工艺进展。 2 0 0 2年全球苯乙烯单体 (SM)生产能力和需求分别为2 380万t/a和 2 1 0 0万t,预计到 2 0 0 5年全球SM生产能力将达到 2 763万t/a。 2 0 0 1年我国SM主要生产企业有 1 6家 ,总生产能力为 1 0 2万t/a ,表观消费量为 2 2 7 75万t,预计到 2 0 0 5年生产能力将达到 2 50万t/a ,表观消费量达到 396万t,需大量进口 相似文献
19.
2000年国内合纤市场新增能力投产集中,供应量和进口增长较快;上半年市场成交活跃,下半年旺季不旺,第四季度合纤销售价格连续下跌.中国台湾、韩国和日本仍然是我国进口合成纤维的主要来源地.建议合纤企业的生产要适应下游面料市场的特点,把握市场脉搏,追踪热点产品,及时调整产品结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