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淮河干流洪水经过洪泽湖调蓄后,再通过淮河入江水道、灌溉总渠、淮河入海水道、废黄河、分淮入沂等通道入江入海,其中淮河入江水道作为最大的泄洪通道,设计行洪流量12000m3/s,分泄了70%以上的洪泽湖洪水,同时还承担三河闸至邵伯湖区间6633km2面积的汇水,自三河闸下至三江营汇入长江.河道全长157.2km,沿程河、湖...  相似文献   

2.
1概述宝应湖原为淮河泄洪入江通道中的湖泊之一。宝应湖地区的治理与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同步进行,在开辟金湖县金沟改道段、兴建入江水道三河拦河坝、大汕子隔堤和大汕子退水闸后,淮河的洪水直接由入江水道经高邮湖入长江,至此,宝应湖不再担  相似文献   

3.
淮河入江水道是淮河下泄洪水的主要通道,承担来自淮河中上游约66%~79%的洪水,是淮河行洪的安全阀。为了研究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半专道输水方案对淮海入江水道行洪的影响,建立北抵洪泽湖三河闸、南至长江三江营的一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在设计洪水工况下分析工程方案对入江水道行洪的影响。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后,入江水道上段、下段行洪水位低于设计值;中段邵伯湖由于东侧修建隔堤侵占河道,行洪时部分区域水位有少量抬高,当对新民滩南部实施切滩补偿后,可有效消除其影响。  相似文献   

4.
2000年6月3日,淮河入江水道左堤74.15K处杨金闸下游南侧钢筋混凝土八字翼墙在暴雨中突然整体倒塌。这是入江水道沿线涵闸工程存在的诸多隐患和薄弱环节的一次暴露。此后,我们对金湖县入江水道沿线涵闸工程的现状作了专题调查。 一、基本情况与存在问题 淮河入江水道是淮河上中游15.8万km~2区域内洪水入江归海的主要通道,为国家流域性防洪工程。金湖县境内入江水道堤防长115km,沿线共有穿堤涵闸30座,东西偏泓节制闸2座。这些涵闸大部分与入江水道一起建成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具有防  相似文献   

5.
淮河入江水道金湖段全长31km.两岸防洪圩堤115km,设计行洪流量12000m^3/s。淮河洪水经洪泽湖调蓄后,由入江水道经高邮湖、邵伯湖下泄入长江。该行洪道以束堤漫滩行洪为主。保持设计行洪能力,对淮河下游地区的防洪保安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淮河入江水道是淮河下游行洪的干流,全长157.2km,设计行洪流量为12000 m~3/s,承泄淮河上中游约80%的洪水。沿线河、湖、滩串联,湖滩长度约占50%;地形、地貌、植被复杂实际河道糙率增大,致使水位抬高,行洪能力降低。该文分析了入江水道行洪能力降低的原因及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纪春明 《江苏水利》2010,(10):14-15,19
淮河原本是一条独流入海的利多害少的河流,“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黄河全面夺淮以后,淮河开始流入扬州,淮河入江水道成为淮河洪水的主要出路,汛期70%左右、非汛期90%以上的淮河洪水,经其汇江入海。入江水道上起洪泽湖三河闸,经淮安在高邮湖入扬州境,顺行新民滩、邵伯湖,至六闸以下过归江诸河,先分后合,在三江营汇入长江。全长157.2km,其中扬州境内117km。  相似文献   

8.
扩大入江、入海泄量对洪泽湖及其上游淮干水位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洪泽湖的出湖流量变化对洪泽湖的泄流能力以及淮河中下游水位的影响,建立淮河中下游一维、洪泽湖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通过实测水文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及验证。基于数学模型,分析了扩大入江水道以及入海水道泄量对洪泽湖及淮河干流水位的影响。结果表明: 提高淮河入江水道泄流能力使其达到设计泄量,能使洪泽湖湖区内各个位置水位有所降低,其中蒋坝水位降幅最大,1991 年洪水时下降 0. 7 m,2003 年洪水时下降 0. 62 m,同时使淮河干流沿程水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从上游至下游沿程水位降幅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实施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对 1991 年型洪水洪泽湖湖区水位降低效果明显,其中蒋坝水位降幅最大,为 0. 06 m。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的启用能够使洪泽湖内水位有明显的降低,其中蒋坝水位降低幅度最大,1991 年洪水蒋坝水位降低 0. 3 m,溧河洼地区以及淮北淮南处降幅比蒋坝小,对淮干入湖河段水位的降幅相对比较小,到吴家渡水位降幅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洪泽湖的出湖流量变化对洪泽湖的泄流能力以及淮河中下游水位的影响,建立淮河中下游一维、洪泽湖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通过实测水文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及验证。基于数学模型,分析了扩大入江水道以及入海水道泄量对洪泽湖及淮河干流水位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淮河入江水道泄流能力使其达到设计泄量,能使洪泽湖湖区内各个位置水位有所降低,其中蒋坝水位降幅最大,1991年洪水时下降0.7 m,2003年洪水时下降0.62 m,同时使淮河干流沿程水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从上游至下游沿程水位降幅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实施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对1991年型洪水洪泽湖湖区水位降低效果明显,其中蒋坝水位降幅最大,为0.06 m。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的启用能够使洪泽湖内水位有明显的降低,其中蒋坝水位降低幅度最大,1991年洪水蒋坝水位降低0.3 m,溧河洼地区以及淮北淮南处降幅比蒋坝小,对淮干入湖河段水位的降幅相对比较小,到吴家渡水位降幅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入江水道是淮河下游最大的泄洪河道,承担着淮河上中游70%以上的洪水泄入长江。根据1961—2018年大洪水期间的实测资料,利用水位流量法计算分析入江水道的泄洪能力和防洪能力。结果表明:因历史客观条件限制以及4个梯级控制河段整治的难度与复杂性,在不同时期各控制河段的行洪能力呈现各自不同的特点;经过多年持续有效治理,河道行洪能力整体得到提高;由近年来实测资料推算,各控制河段的行洪能力基本达到设计要求。对入江水道行洪能力的分析为淮河下游区的防汛抗洪和降低特大洪水威胁提供借鉴和参考,对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20年汛期长江和淮河均有洪水过境扬州,通过收集整理水文监测数据和洪水调查资料,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根据降水时间、降水量、潮位、流量统计特征,分析扬州市过境洪水的特性,重点研究长江世业洲汊道和淮河入江水道新民滩断面洪水影响情况.研究结果有利于总结扬州市过境洪水变化规律,为扬州市防汛减灾、洪水预测预报等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扩大洪泽湖中等水位入江水道泄量必要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 在苏北灌溉总渠未开挖之前,淮河洪水几乎全部走入江水道下泄,即使在总渠开挖之后,淮河90%的洪水仍由入江水道承泄。入江水道经过三次加固扩大,现设计行洪能力为12000m~3/s,为排泄淮河洪水,免除淮河下游地区的洪水灾害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由于设计流量所对应的洪泽湖水位偏高,使得洪泽湖中等水位时泄量还没有得到更充分地发挥,同时现状设计水位条件下的控制运用又与现有几条泄洪道的运用方案有不尽合理之处。从几十年来的运行情况和现有工程优化调度等方面着眼,扩大洪泽湖中  相似文献   

13.
熊干清 《治淮》1999,(5):6-7
淮河入江水道是洪泽湖以下排泄洪水入江的主要河道,兼有除涝、灌溉、航运等综合功能,是保障淮河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水利设施。近年来,由于诸多因素,造成入江水道水文条件产生了变化,使洪水下泄不畅,过水断面的糙率加大,下游洪水位抬高等,形成了中小流量高水位,加大了沿线的防洪压力,影响洪水调度决策,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治淮》2012,(1):5-5
2011年12月9日,进一步治淮重点工程——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在江苏高邮正式开工建设,作为分泄淮河洪水、提高洪泽湖大堤防洪标准和减轻区域涝灾的重要工程,它的开工标志着进一步治淮中堤防达标与河道治理类项爵正式拉开帷幕,淮河洪水出湖入江能力将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5.
正淮河入海水道工程位于江苏省淮安、盐城市境内苏北灌溉总渠北侧,是承泄淮河洪泽湖洪水的重要防洪工程,配合现有的入江水道、苏北灌溉总渠和分淮入沂等工程,可使淮河下游和洪泽湖大堤防洪标准近期达到100年一遇,远景达300年一遇。洪泽湖是承泄淮河上中游15.8万km2洪水的大型湖泊型水库,总库容176亿m3,其下游洪水出路历来不畅。建国后经过40多年的整治,其下游排洪能力已由8000m3/s提高到13000~16000m3/s,但防洪标准仍不足100年一遇。若遇淮沂并涨,则只能防御约50年一遇洪水。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淮河干流上中游河道整治工程的实施,茨淮新河工程竣工,特别是怀洪新  相似文献   

16.
宁远 《治淮》1996,(10):5
李鹏总理在听取水利部汇报“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时的讲话中指出:“淮河是出海通道问题。现在淮河主要靠长江出海,如果淮河发洪水,长江也发洪水,水到长江就被堵住了。如果长江水位低些,淮河来的水就可以顺利地流出去。要继续按照已定的治淮方案,对淮河沿线进行治理,开辟新的入海水道,保证百年  相似文献   

17.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从长江到黄河南岸共设有13座梯级抽水泵站,总扬程65 m.淮河及沂沭泗河流域每年有大量洪水和余水通过淮河入江水道和入海水道排入长江、黄海.东线工程的部分泵站工程可利用这些洪水和余水反向发电,这些泵站有江都三站、沙集站、刘老涧站、泗阳站、淮安站等,有的泵站年最长发电时间达9个月.泵站反向发电既取得了良好效益,也充分利用了水资源.  相似文献   

18.
唐伟 《治淮》2012,(1):F0002-F0002
12月9日~13日,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江苏段和安徽段分别在高邮市和天长市举行开工仪式。水利部部长陈雷在江苏段开工仪式上指出,入江水道是淮河主要泄洪通道之一,与入海水道、分淮入沂、苏北灌溉总渠、废黄河等工程联合运用,保护着洪泽湖周边地区的防洪安全,  相似文献   

19.
自黄河夺淮以后,淮河下游的入海出路逐渐被淤塞,形成了洪泽湖,淮河被迫由入海改为入江。入海水道将是淮河在洪泽湖下游的一个直接入海的洪水通道。它是一项宏伟的工程。入海水道的修建将进一步提高洪泽湖与下游地区的防洪能力。有利于该地区的工农业发展。一、修建入海水道工程的必要性洪泽湖是淮河中、下游的巨型水库,库容130亿立米,上承淮河上、中游15.8万平方公里的来水。洪泽湖下游是苏北里下河、渠北和白马湖宝应湖地区。总计有3000万亩土地和  相似文献   

20.
治淮的任务 坚持“蓄泄兼筹”的治理方针,近期以泄为主,90年代淮河治理的主要工程建设任务是:加强山丘区水利建设,搞好水土保持;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修建板桥、石漫滩等重点水库;扩大和整治淮河上中游干流的泄洪通道;加强行蓄洪区建设;兴建怀洪新河;疏通和加固入江水道;续建分淮入沂工程;加固洪泽湖大堤;建设临淮岗工程;建设入海水道;续建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工程;治理包浍河、奎睢河、汾泉河、洪汝河、涡河、沙颖河;进行湖洼易涝地区配套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