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21):244-249
通过探究酚类化合物对腊肉烟熏风味的影响,确定关键烟熏风味物质。以6个烟熏腊肉和2个风干腊肉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定量描述分析法描述气味特征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烟熏腊肉具有烟味、木味、灰烬味、刺鼻等4种烟熏风味,但风干腊肉不具有烟熏风味。6个烟熏腊肉样品中共鉴定出苯酚等6种烷基酚类和愈创木酚等6种愈创木基型酚类,每个样品中分别含有3~10种。2种风干腊肉中均未鉴定出酚类化合物。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squares regression,PLSR)分析发现,除了4-甲氧基苯酚,苯酚、愈创木酚等酚类化合物对烟熏风味有较大的贡献。该研究确定了酚类化合物是腊肉中的关键烟熏风味物质,为改良食品的烟熏风味和开发烟熏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运用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国外一种新型液体烟熏风味利(GLE1100)进行了初步剖析,总出色谱峰100多个,鉴定出了其中42个成分,初步剖析结果为:酚类15个;羰基化合物11个;酯类5个;酸类7个;其他化合物4个。列出了几个重要的具有明显的烟熏嗅与味的酚类化合物的质谱图。  相似文献   

3.
山楂核烟熏液(SF1)为我国首次研制出的食用烟熏香味料。本文将SF1粗分成1~5号组分,然后运用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分离分析。并通过谱图解析,计算机检索,标样核对及文献对照等方法鉴定出了73种化合物。其中酚类17种,酸类17种,羰基化合物14种,呋喃类8种,醇类8种,醚类4种,其他化合物5种。并进行了简单的感官试验。  相似文献   

4.
《肉类研究》2016,(10):1-6
优化烟熏鲟鱼片的生产工艺,并对其微生物、理化及风味物质进行分析。从烟熏温度(70~100℃)、烟熏时间(15~60 min)和干燥时间(15~60 min)对烟熏鲟鱼片生产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烟熏温度为85℃,烟熏时间为22 min,干燥时间为22 min时,产品感官评分最高。微生物及理化指标(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盐分、p H值、挥发性盐基氮、苯并芘、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结果显示:鲟鱼片烟熏后总菌数及大肠菌群显著减少,致病菌未检出;同时水分含量减少而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增加;产品苯并芘含量为0.24μg/kg;鲟鱼片中风味物质由烟熏前39种增加到烟熏后60种,酚类物质增加最为明显,由烟熏前1种(0.89%)增加到烟熏后9种(12.90%)。  相似文献   

5.
以湖南湘西腊肉为研究对象,比较工厂快速烘烤烟熏和农家传统风干烟熏过程对湘西腊肉挥发性成分的影响。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分别对工厂快速烘烤方式的腌制结束、烘烤烟熏2 d、6 d三个阶段进行取样分析和农家传统风干烟熏的腌制结束、烟熏5 d、15 d、30 d后四个阶段的腊肉进行取样分析,比较两种加工方式成品挥发性成分的差别。在工厂和农家加工过程中分别鉴定出73种和76种挥发性成分,分析得出湘西腊肉大致挥发性成分为酯类、酸类、醛类、酮类、酚类和烃类。工厂加工腊肉成品中主体挥发性成分是酚类、醛类和烃类,其相对含量分别为62.50%、8.95%和5.08%;农家加工腊肉成品中主要挥发性成分有酚类、酯类和烃类,其相对含量分别为14.80%、0.91%和0.68%。工厂加工成品的挥发性成分在种类和相对含量上均高于农家加工成品。  相似文献   

6.
以湘西土家族农家传统腊肉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组成和变化规律,以期为传统土家腊肉的工艺改进及标准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水蒸气蒸馏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分别对传统土家腊肉加工过程中4个阶段(腌制7 d、烟熏15 d、烟熏30 d、成熟贮藏阶段)样品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4个工艺阶段共鉴定出主要挥发性物质98种,主要有醇类、醚类、酚类、酮类、醛类、酸类、酯类、碳氢化合物、其他类等。从腌制到烟熏过程中,醇类、酚类的种类和相对含量不断增加,而在成熟贮藏阶段种类和相对含量又减少。醚类、醛类、酮类、酸类、酯类和碳氢化合物的种数和相对含量没有明显变化。由分析可知,酚类、酯类、其他类物质为土家腊肉主要风味物质,醇类、醚类、酮类、醛类、碳氢化合物对土家腊肉风味有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7.
丁超  叶富根  李汴生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6):113-116,127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两种不同工艺制成的乌梅中的风味成分。所得到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离并分析鉴定,共鉴定出了69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酚类15种,酸类8种,醇类2种,醛类5种,酯类6种,烃类26种,其它杂环类7种。两种乌梅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种类和含量虽有差异,但是风味的主体成分基本相同。酚类及其衍生物应是提供乌梅烟熏香的最重要的成分。  相似文献   

8.
烟熏香味料又称烟熏香料或烟熏液,它是由山楂核经干馏分离而成的一种新型食品添加剂。我国山东华鲁食品添加剂厂于1987年通过鉴定并投入生产,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技术委员会第八届年会列入国家食品添加剂允许使用名单,这为烟熏香味料的生产使用奠定了基础。烟熏香味料为珀琥红色液体,它具有典型的烟熏香味,经检验,沸点范围在85℃—100℃;相对密度1.020—1.040;酚类含量2.1—2.5%;羰基化合物含量3.0—4.5%;有机酸类含量14—15%等。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果木屑、红茶末、白砂糖3 种不同熏制材料对熏鸡腿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应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挥发性物质进行分离鉴定,通过计算相对气味活度值确定其主体风味成分。结果表明,从烟熏鸡腿中共鉴定出92 种挥发性物质;糖熏的主体风味物质为2-呋喃甲醛、5-甲基-2-呋喃甲醛等糠醛类化合物;木熏的主体风味物质为愈创木酚、4-甲基愈创木酚、4-乙基愈创木酚、4-乙烯基愈创木酚等酚类物质及2-呋喃甲醛、5-甲基-2-呋喃甲醛等;茶熏的主体风味物质为2,6-二乙基吡嗪等含氮化合物和愈创木酚。呋喃类、酚类、含氮化合物均为典型的烟熏风味物质。  相似文献   

10.
以感官导向分析方法研究了卷烟主流烟气总粒相物中的烟熏香成分。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分离卷烟主流烟气粒相物,评价了各分离流份的香气特征,并定位烟熏香特征流份;通过GC/MS法定性分析结合标准物质香气特征评价,鉴定出26种烟熏香成分;建立了主流烟气粒相物中26种烟熏香成分的GC/MS定量分析方法,测定了其在9个品牌卷烟主流烟气中的释放量及在烟气粒相物中的质量分数;利用三点选配法(3-AFC)测定了26种烟熏香成分在乙醇和三乙酸甘油酯中的嗅觉阈值,结合其在卷烟烟气粒相物中的质量分数,计算了9个品牌卷烟烟气粒相物中各烟熏香成分的香气活性值(OAV),推测了26种烟熏香成分的贡献度。结果表明:1在所考察卷烟的主流烟气中,释放量较大的烟熏香成分均为苯酚、对甲酚、4-乙烯基愈创木酚、邻甲酚、2,4-二甲基苯酚和2-(4-羟基苯基)乙醇。2愈创木酚、对甲酚和5-甲基愈创木酚对卷烟烟熏香韵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1.
对鱿鱼烟熏前后的风味成分进行了检测分析和比较,分别检测出51种和87种风味成分,烟熏前主要为碳氢化合物12种,占总量的26.27%;酸类物质11种,占总量的32.27%;烟熏后主要为酚类物质22种,占总量的56.77%;酮类物质27种,占总量的17.36%.研究结果表明,烟熏前后鱿鱼风味成分变化比较大,经烟熏处理后,风味成分明显增加,是一种风味丰富、独特的水产食品.  相似文献   

12.
对鲤鱼进行不同条件的烟熏加工,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法对其风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烟熏加工中,酚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迅速增加;羰基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增加不明显;醇类物质种类和含量减少;醚类物质含量先上升后下降;一些酯类物质的含量逐渐减少直至消失。酚类物质可能是产品的风味中的主要呈味物质。  相似文献   

13.
采用修正吉布斯法和盐酸羟胺法对液熏前后熏液中酚类物质和羰基化合物含量进行比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烟熏鱼和液熏鲴鱼中苯并(a)芘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鱼肉液熏处理后,羰基化合物的渗透与鱼肉烟熏色泽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9),酚类物质的渗透,对鱼肉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液熏细鱼时,取熏液质量浓度为3%,熏制2~6h为宜.液熏鮰鱼中苯并(a)芘含量为1.00μg/kg,符合国际食品卫生要求.  相似文献   

14.
对部分烟熏油炸食品进行了提取,分离,并用TLC-MS方法进行了分析,鉴定出其化学成份。  相似文献   

15.
以湖南腊肉为研究对象,分析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别对腌制后、一阶段烘干后、二阶段烘干后和烟熏后的湖南腊肉4 个阶段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湖南腊肉样品加工过程中共鉴定出78 种挥发性风味物质,腌制后、一阶段烘干后、二阶段烘干后和烟熏后4 个加工阶段分别鉴定出37、52、55 种和67 种挥发性风味成分,主要为醛类、酯类、酮类和酚类。腌制后样品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较少,且含量不高;烘干时酮类物质种类增多,醛类和酯类物质的含量大幅增加,酸类物质含量也有增长的趋势,而醇类物质变化不大;烟熏后酚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变化最大,酚类物质的含量由最初的5.97 μg/kg增加到1 019.33 μg/kg。  相似文献   

16.
以湖南腊肉为研究对象,对比复合过滤处理苹果木、稻壳、松木渣产生的熏烟所制腊肉的色泽、风味及有害物质苯并(a)芘含量等指标,研究复合过滤处理熏烟对湖南腊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 种烟熏材料中,苹果木更适合用于腊肉烟熏,熏制出的腊肉色泽和风味感官评分为46.90 分和45.43 分,均为最大值;松木渣熏制腊肉感官评分较低,且苯并(a)芘含量高达3.526 mg/kg,不宜作为腊肉烟熏材料。复合过滤处理熏烟对最终产品色泽、风味的影响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复合过滤处理苹果木熏烟熏制腊肉中苯并(a)芘含量由复合过滤处理前的1.465 mg/kg降低至0.310 mg/kg,减少了最终产品有害物质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限值。挥发性化合物分析结果表明,复合过滤处理熏烟对最终产品挥发性化合物中酚类、醛类影响较小,复合过滤处理后制得产品中特征风味物质仍有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7.
熏烤制品一般是指以熏烤为主要加工工艺的肉制品。累与烤为两种不同的加工方法,其加工产品又可分为熏制品和烤制品两类。熏制是以烟熏来改变产品口味和提高品质的一种加工方法。由于烟中含有酚类物质,能赋予产品的一种芳香气味,(烟熏味)使肉品具有独特口味;烟中所含的蚁醛,具有杀菌作用,有助于产品的防腐,延  相似文献   

18.
老腊肉腌制烟熏加工过程中主体特征风味及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林  吴倩  林静  王振华  尚永彪 《食品科学》2015,36(16):175-179
以重庆城口改进型老腊肉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分析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并根据主体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确定最佳烟熏时间。分别对腌制前、腌制后、电热烘烤、烟熏5、10、15 d共6 个阶段的样品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6 个阶段检出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共80 种,其中醇类9 种、醛类17 种、酮类4 种、酚类10 种、酯类13 种、酸类1 种、醚类2 种、碳氢类化合物22 种、其他类2 种。通过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确定醛类、酚类、酯类和碳氢化合物为腊肉加工过程中的主体风味物质,并根据其种类和相对含量的变化规律确定了最佳的低温烟熏时间为10 d。  相似文献   

19.
烟熏工艺对熏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熏猪肉为对象,研究传统木熏工艺和现代液熏工艺对熏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GC-MS分析,重点比较两种烟熏方式产品的特色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差别。结果表明,传统木熏工艺产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在种类和数量方面都明显高于现代液熏工艺的产品,传统木熏工艺的产品检测出13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而现代液熏工艺检测出121种,酚类物质作为烟熏产品的特色挥发性风味物质,传统木熏工艺的产品检测出15种,含量达到22.85%,而现代的液熏工艺的产品检测出14种,含量仅为7.87%。因此,传统的木熏工艺在风味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沙棘果醋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对沙棘果醋的香气成分进行提取,用气相色谱-质谱对香气化合物进行分析,结合谱库检索技术对化合物进行鉴定,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共分离鉴定出82种香气成分,其中,匹配度在80以上有35种,其相对总量为84.57%。该35种主要的香气成分中,酯类(11种),酸类(2种)、烃类(17种)、醇类(1种)、酮类(2种)、酚类(2种)。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是酯类(56.35%),其次是烃类(12.58%)、酸类(11.33%)、酮类(1.93%)、酚类(1.57%)、醇类(0.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