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供电能力的配电网联络有效性评价与化简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最大供电能力(TSC)是衡量配电网建设水平的一个新指标,而网络联络是影响TSC的一个关键因素。针对网络联络对TSC的贡献程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TSC的配电网联络有效性定义,并由网络转移能力的灵敏度给出了单个联络有效度和联络组合有效度的计算公式。针对配电网联络日益复杂的现实情况,从满足N-1安全约束下发挥配电网TSC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联络有效性的配电网联络化简方法。最后,通过实际配电网算例验证了所述方法的有效性,并归纳出配电网联络有效性的一些重要规律。 相似文献
2.
配电网供电能力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力负荷的迅猛增长,对配电网的供电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配电网供电能力的评估,主要依据配电网络基础数据和配电网运行数据,计算一些技术统计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分别从某些方面反映配电网的供电能力。文中以配电网最大负荷供应能力(DistributeLoadSupplyCapability,DLSC)为指标,研究配电网的供电能力;建立用线性规划方法求解的基于直流潮流的最大负荷供应能力计算模型。模型的原理是在不考虑配电网外来电源约束的条件下,各配电线路不过载时,计算配电网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配电网最大负荷供应能力指标,丰富了配电网供电能力研究的内容,可以有效指导配电网的设计规划、制定运行计划。文末的实例证明了研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4.
城市中压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评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城市中压配电网存在的供电瓶颈问题,分析了城市中压配电网在不同接线方式下的站间负荷转移情况后提出了最大供电能力的评估方法。在线路满足N-1原则的前提下,着重考虑主变N-1原则下所能提供的最大负荷,给出了城市中压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的数学模型。该模型是以中压配电网所能提供的最大负荷为目标函数、以N-1原则为约束条件的混合整数规划问题,采用优化计算软件包LINGO求解。实际配电网络的算例验证了该方法在评估中压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方面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表明加强站间联络既能提高供电可靠性,又能有效挖掘配电网的供电潜力,可望用于优化电网运行,确定供电设备合理的负载水平,指导城市中压配电网的规划建设。 相似文献
5.
6.
提出了故障处理和设备检修时配电网可恢复供电能力(简称可恢复能力)的概念。将负荷转移算法应用到可恢复能力的分析中,提出了最大停电功率和最大停电用户数两个可恢复性指标,并通过拓扑搜索统计该指标。这些可恢复性指标既可以用于衡量馈线的运行状态和可恢复供电能力的高低,也可以用于作为评价负荷转移、倒闸操作、恢复供电方案优劣的依据,还可以作为环网柜优化配置决策的依据。利用馈线关联图分析了配电网可恢复供电能力的提高,并给出了提高可恢复供电能力的网络结构变化原则。 相似文献
7.
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改进的最大负荷倍数法提出一种求解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的计算模型,该模型根据负荷点各自的发展速度,以满足电网安全运行约束的负荷最大增长年限为优化目标,不仅改善了传统的最大负荷倍数法中将所有负荷按同一比例增长而造成较大误差的缺点,而且具有求解简单及计算速度快的优点.考虑到配电网的放射型结构以及可能存在弱环网的情况,在求解过程中采用改进的回路电流法计算配电网潮流,不仅考虑了线路对地支路的影响,提高了计算精度,而且解决了含有弱环网的配电网潮流计算问题.以IEEE-33节点配电网作为算例,验证所建立的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9.
10.
从实际规划应用的目的出发,基于采用简单方法解决大规模复杂问题的思路,给出了2种供电能力的明确定义,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区分压的配电网整体供电能力计算模型和方法.基于电气上相对独立划分的供电分区,相同电压等级配电网的供电能力采用其分区供电能力直接累加求得;基于不同电压等级配电网间供电能力的相互制约,多电压等级配电网整体供电能... 相似文献
11.
12.
针对城市配电网发展中电源布点及输电走廊紧张问题,提出一种满足N-1约束并提升现有网络供电能力的馈线联络优化方法。即基于最大供电能力指标,首先明确站内及站间转移路径并精确分析其在各类型故障下负荷转移作用,以母线N-1故障校验为基础,综合考虑故障前后主变压器、馈线及开关容量约束,通过交替求解最终得到使现有网络最大供电能力提升最多且建设成本最小的馈线联络,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城市配电网的环式供电方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深圳蛇口区域电网为例,介绍了城市配电网环式供电网络的结构和运行方式,论述了城市配电网负荷的不停电转移的重要性和实现方法,并对并网和合环时的开关同期合闸问题和开环点两侧电源的相位对应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计及N-1准则的配网供电能力在计算时需考虑站内供电能力和站间负荷转移能力。基于配电网\"闭环设计、开环运行\"的特点,采用有向图模型描述站间联络关系并进行分析计算。首先,引入理想一供一备结构的概念及其有向图形式,提出联络馈线可根据转供方式拆分为理想一供一备结构的集合。然后,依据实际配网运行要求给出不同接线模式下联络馈线的分解方法,从而实现负荷转移时馈线容量约束的解耦,将复杂配电网化简为清晰直观的有向拓扑结构图。最后,基于有向图描述的配电网建立了供电能力计算模型,通过算例证明了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基于最大供电能力的配电网规划理念与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充分发挥配电网效率,提出基于最大供电能力(totalsupply capability,TSC)的配电网规划理念方法。首先,给出TSC规划流程:1)计算TSC和可扩展的最大供电能力;2)负荷与TSC匹配的总量校验与优化调整;3)负荷与TSC匹配的分布校验与优化调整;4)N1校验验证。其次,将常见的配电网建设改造手段按代价从低到高归纳为3大类10种规划措施,并给出这些措施在TSC规划流程中何时采用。其中,负荷分布调整是TSC规划的首选措施,能通过调整负荷在主变和馈线间的分配消纳新增负荷,为此提出一种负荷再分配的优化方法。最后,通过算例演示TSC规划的过程,并与传统规划对比。基于TSC的规划与传统规划先考虑变电容量匹配再进行网络规划的思路不同,其理念是优先通过优化配电网结构及运行方式提升TSC满足负荷,其次再考虑新增变电容量,从而达到充分利用已有网络销纳新增负荷目的,适合目前城市建成区复杂配电网络的规划。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