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促进首都经济的转型,北京市提出了发展沟域经济,促进京郊经济发展的策略。北京密云古北水镇国际旅游度假区(以下简称“古北水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司马台长城而筹建的。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司马台长城景区内的传统风貌特色,度假区内的接待建筑均采用了传统的合院民居形式。为此,该项目也被列为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示范基地,重点开展传统民居聚落风貌特色的保护与传承研究与示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古北水镇的走访调研,介绍了古北水镇的传统文化特征,从特色民俗村落空间传承与再造要素入手,对古北水镇中原生环境与次生环境的传承与再造展开深度剖析,旨在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可操作的方法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李小云  罗奇 《规划师》2007,23(4):66-68
在快速建设过程中,山地丘陵地区农村的传统风貌与地方特色日益遭到破坏.山地丘陵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只有从改善人们生活环境、方便人们生活出发,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各项建设用地,充分利用山地景观资源,尊重当地传统风貌,注重人文、历史特色塑造,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4.
传统村落是我国农耕文明记录与传统的重要载体,但目前传统村落的保护与规划,呈现出千篇一律的景观化模式,并未使其“活起来”。本文将从宗族结构入手,通过理清宗族发展脉络,找寻宗族与居民院落空间形式之间的关系,揭示传统村落基本单元的内在构成逻辑,进而提出保护与利用的策略和方法,为传统村落的规划和保护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崔延涛  朱昕虹 《规划师》2007,23(4):23-25
解放阁片区整体风貌极具济南地方特色,其传统风貌的保护与再生策略包括:延续城市文脉,以娱乐.休闲、商业、文化为主导功能,体现泉文化特色;尊重原有空间格局,形成东南低、西北高的态势,凸显街坊特色;珍惜舜井、舜园等历史遗迹,充分挖掘其内涵;保护以鱼骨式街巷为主脉的街巷肌理,形成两横四纵的道路格局;传承浙闽会馆等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的特色,对新建建筑进行体量控制和色彩引导。  相似文献   

6.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的世界著名历史文化名域,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与传统。然而,许多有珍贵历史文化价值的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因各种原因日渐破旧和衰落。北京棉花片危改区拥有不少历史文化资源,但大多年久失修,日渐破落。同时,因为此片区位于城市中心地带,所以商业价值潜力巨大。棉花片危改区现状处境与改造前的上海新天地区域类似。本文参考上海新天地的改造,探讨棉花片危改区的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7.
解放阁片区整体风貌极具济南地方特色,其传统风貌的保护与再生策略包括:延续城市文脉,以娱乐、休闲、商业、文化为主导功能,体现泉文化特色;尊重原有空间格局,形成东南低、西北高的态势,凸显街坊特色;珍惜舜井、舜园等历史遗迹,充分挖掘其内涵;保护以鱼骨式街巷为主脉的街巷肌理,形成两横四纵的道路格局;传承浙闽会馆等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的特色,对新建建筑进行体量控制和色彩引导.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乡村振兴背景下,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改善,在整治乡村风貌环境,提升乡村土地综合效益的同时更应当考虑乡土风貌原真性和完整性的保存,文章通过对淮安传统村落龟山村实地调研,从乡土建筑的院落形式、材料、结构、装饰以及乡土文化资源等角度,分析龟山村在乡村振兴进程中乡土风貌特色原真性与完整性的保存状况,探讨传统村落在保护更新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为当代民居建设中乡土风貌保存提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厚岸村历史悠久,现存古民居数量居泾县之最,但发展相对泾县其他古村落略显不足,亟需保护与开发。通过对厚岸老街的实地调研,分析其规划和建筑特征,针对老街空间现状和现存问题,提出传统历史街区空间风貌的保护与更新策略。通过保留原始空间、重塑空间节点、激发街区活力等具体策略,在老街整体空间的角度下进行改造和修复,以提升老街品质,延续并传承厚岸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建设迅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祖辈留传的农村特色民居正在被逐步替代。笔者对金山传统民居进行采样,对其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归纳传统特色民居风貌,发现传统农村民居相对目前农民生活已显落后,提出在引入现代文明生活模式的同时延续传统风貌特征的若干建议,并对住宅形态做了一定的探究。  相似文献   

11.
刘美  陈蔚 《重庆建筑》2016,(5):13-16
重庆传统村落是重庆乡土文化、民俗风情的重要载体,反映了重庆地区在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人文背景方面的鲜明特色。进行建筑与环境特色的研究,对于村落发展、建筑设计和学术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从重庆石柱传统村落出发,结合实地调研分析,梳理石柱县传统村落形态,分析重庆传统村落的基本特点,从建筑格局、结构形式、色彩材质等方面来剖析重庆土家族吊脚楼民居建筑特色,阐述对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村庄在人居环境改善和村庄发展方面片面追求效率、忽视村庄精神内核的问题,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通过对淇澳村进行实地调研,发掘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现存问题,探讨其产生原因和风貌整治路径.  相似文献   

13.
孙畅  邱峰 《新建筑》2022,(5):147-151
在技术、材料、开发模式都趋同的情况下,各地的城市风貌愈发显得缺乏特点。面对这种现象,秉持新时代发展理念,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和城市的关系,将山水资源重新“请回”城市并融入城市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对中国山水画、山水城市、山水文化精神的研究,借鉴中国山水画取势、着墨、通径、赋意的手法,围绕山水城市中自然山水肌理、社会历史文化、城市景观环境等三大构成要素,探索台州市黄岩区永宁江滨水区城市风貌特色营造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4.
在快速城镇化发展中,城市风貌逐渐失去地域文化特色,城市与周边环境割裂。全域全要素的国土空间管制制度要求城市设计的管控要素由建成区扩展至与城市建设相关的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本文以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为例,分析江川区依山滨湖区位环境特征及“七山一水二分田”的风貌特色,梳理江川区要素系统、物质载体,提出“山城湖-湖坝坡-街巷路-核心点”区、面、线、点全空间覆盖、重点要素囊括的管控要素体系。研究形成一套风貌特色梳理、核心要素识别、管控措施刚弹结合的方法路径,为具有相似环境要素特征的城市提供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15.
曹阳 《重庆建筑》2021,20(12):8-10
乡村风貌是一种活态的文化,不仅在物质空间层面对乡村环境具有提质升级的作用,更是构建乡村文化基底与内涵特色的关键.做好乡村地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城乡规划建设面临的重大挑战.该文以福建省浦城县枫溪乡岱后村建筑风貌整治为例,通过对村庄建筑的屋顶、门窗、外墙饰面、色彩等要素进行控制,使传统建筑的质感得以最大限度的保留;对具有代表性的农宅进行示范改造设计,尽量遵循原有建筑的外观类型和材质,内部空间则根据村民现有的生活方式或房屋用途进行布局和改造,力求建筑风貌的保护不影响村民居住品质的提高,实现外部的乡土性与内部的现代化.此次建筑风貌整治,可为岱后村的人居环境提升及旅游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也为优美乡村建设与文化传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新疆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绿洲分布、水资源及当地建材等,对聚落选址、空间布局、建筑形式及建筑构造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而形成了新疆地区特有的、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营建技艺和聚落空间形态.对这些营建技艺与空间形态进行分析,揭示其中隐藏的规律性,对新疆地区聚落遗产的保护及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中,城市和农村都有了飞跃性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也在进一步拉大,推进城乡一体化成为了解决农村问题的关键.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如何促进农业的组织化、集约化、规模化,如何探索农村的新发展模式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当前,村落整合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手段之一,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尝试.文章以衢州地区新山村为例,从村落整合的必要性村落整合的影响和村落整合的对策等几大方面出发,探索村落整合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姜华 《小城镇建设》2007,(11):51-53
小城镇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日前,江苏省盐城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作出了推进乡镇工业化、城镇化,加快重点镇发展的重大决策,全力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推进国家、省、市重点镇城镇化,建设部门责  相似文献   

19.
从九寨沟典型村落中藏族民居建筑遗产的真实性问题切入,将该问题于“外因作用下的建筑平面机理”“自主改造主导下的建筑结构”“民居建筑性能需求下的材料”3个层面来进行相应研究,旨在客观分析不同建设时期九寨沟世界遗产地民居建筑演变过程中风貌问题的表达,反思当前世界遗产地当中民居建筑遗产非物质文化要素表达的不足,提出基于真实性原则的建筑风貌保护与传承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正>1引言全球化与快速城市化使中国城市的地方特征与城市风貌特色正逐步丧失,已经成为中国当代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吴良镛,2002;仇保兴,2004、2005;阮仪三,2004)。因此,城市风貌特色作为极具价值的"稀缺性"资源,正在发展成为政府经营城市的重要手段和参与全球化竞争的锐利武器(蔡晓丰,2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