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杂多酸脱除润滑油基础油中氮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润滑油基础油目前氧化安定性较差的状况,在实验室用杂多酸丙酮液相脱氮体系进行了基础油非加氢脱氮工艺的研究。结果表明,杂多酸脱碱氮率高达95%,而脱硫率低于3.5%,说明杂多酸是一种高选择性的脱氮剂,脱氮油氧化安定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润滑油基础油非加氢脱氮技术研究开发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许多研究表明润滑油基础油中的含氮化合物对氧化安定性有负作用,选择性脱除氮化物是提高润滑油基础油氧化安定性的有效途径。文章综述了非加氢脱氮工艺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工艺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开发价格低,无污染的配位脱氮剂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我国润滑油基础油的质量状况,开发了新型脱氮剂和溶剂脱氮-白土精制组合工艺,进行了润滑油基础油的脱氮研究,考察了脱氮工艺条件对脱氮率及精制油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溶剂脱氮-白土精制组合工艺可以选择性地脱除基础油中的含氮化合物,显著提高油品的氧化安定性。脱氮精制油的硫含量和其它理化性质脱氮前后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4.
石油产品非加氢脱氮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油品中含氮化合物对油品氧化安定性的影响,简述了催化裂化柴油、润滑油基础油及焦化蜡油非加氢脱氮的方法和机理, 并分析了其优缺点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以辽河、新疆、胜利、大庆原油和含硫油的润滑油馏分为原料,采用加氢技术制取润滑油基础油。中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高压加氢处理、溶剂精制-中压加氢处理技术,配以溶剂脱蜡可以制取氧化安定性好的HVI润滑油基础油;采用加氢处理/加氢异构脱脱蜡/加氢补充精制工艺,制取氧化安定性和低温流生好的HVI和VHVI润滑油基础油也是可行的。与传统润滑油生产工艺相比,加氢法具有目的的产品收率高、质量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陈锡功  朱虹 《石化技术》1996,3(1):10-15
系统讨论了润滑油基础油中氮化物对其质量的影响,并介绍了各种脱氮技术的现状、发展和适应性,以作为进一步提高基础油质量、改善热/氧化安定性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南阳炼油厂由于在南阳稀油中掺炼南阳稠油,使润滑油基础油粘度指数降低、氧化安定性变差。本文介绍了南阳混合原油脱蜡油性质、润滑油基础油的粘度指数及氧化安定性与油品组成的关系。通过对调入高粘度指数的基础油、加大白土补充精制的白土加入量、对精制溶剂的改性、糠醛溶剂加入抗氧剂、WSQ-2脱氮剂液相脱氮工艺等方法的比较,探讨了如何利用现有装置提高基础油粘度指数、改善其氧化安定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以生产润滑油基础油的老三套工艺为基础,开发了改善油品氧化安定性的组合工艺。该工艺的主要特点是包括一步络合脱氮过程。实验证明,该组合工艺既可以有效地提高基础油的氧化安定性,又能降低溶剂精制深度,提高基础油收率。  相似文献   

9.
不同脱氮剂在大庆石蜡基基础油中脱氮效果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加入脱氮剂除去润滑油基础油中的含氮化合物是提高基础油氧化安定性的一种方法,包括酸碱脱氮、络合脱氮和固体吸附脱氮3种工艺,具体考察2种络合型脱氮剂在大庆石蜡基基础油中的脱氮效果,结果表明脱氮剂A适合于重馏分基础油脱氮,脱氮剂B适合于轻、中馏分基础油脱氮,2种脱氮剂的平均碱氮脱除率均大于90%。  相似文献   

10.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润滑油基础油质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介绍了我国近年来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及质量情况,指出我国基础油质量有下降的趋势,由于其氮化物、重芳烃、胶质等含量较高而使氧化安定性变差,有必要制定更加严格的基础油标准,并增加低凝及深度精制基础油标准。文中还重点介绍了碱性氮化物对基础油氧化安定性的影响,指出脱除碱性氮化物是提高氧化安定性的有效途径,而脱除氮化物的关键是寻求一种工业可行的、简易的脱氮方法。这种方法的实验室已有所突破,下一步将是尽快实  相似文献   

11.
沈喜洲 《润滑油》1997,12(2):28-33
采用武汉石油化工厂开发的WSQ-2脱氮剂专利技术能高选择性脱除润滑油基础油中碱性所化物,脱碱氮率能达90%以上,而硫化物的脱除率则很低。脱氮后基础油理化性质基本不变,而氧化安定性则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润滑油连续化脱氮工艺的技术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润滑油连续化脱氮工艺的技术特点。该技术工艺简单,操作灵活,适应性强,能明显改善润滑油基础油的氧化安定性,提高润滑油收率。对荆门石化总厂和大庆石化总厂应用该工艺后的经济效益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该工艺较低压加氢工艺和白土精制工艺,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有明显的直接经济效益,而且为降低添加剂用量创造了条件,具有潜在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采用武汉石油化工厂开发的WSQ-2脱氮剂专利技术能高选择性脱除润滑油基础油中碱性氮化物,脱碱氮率能达90%以上,而硫化物的脱除率则很低。脱氮后基础油理化性质基本不变,而氧化安定性则有显著的提高。大庆石蜡基基础油脱碱氮后的旋转氧弹可达200min以上,南阳中间基基础油脱氮后的旋转氧弹可达250min左右。  相似文献   

14.
利用高压差示扫描法(PDSC)、旋转氧弹法和烘箱氧化法研究了6种不同基属原油生产的加氢润滑油基础油和1种聚α烯烃(PAO-6)的结构组成与氧化安定性关系。结果表明,大庆石蜡基原油和兰州中间基原油生产的加氢润滑油基础油的抗氧化性能较差,氧化后的黏度大幅度上升;黏度指数越高的基础油,其黏度保持能力越强,黏度增加越少;加氢润滑油基础油氧化后的烃组成变化趋势是,饱和烃含量降低,芳香烃和胶质含量增加;轻芳烃的存在对加氢润滑油基础油氧化安定性有负面影响,中芳烃和多芳烃的存在有助于提高加氢润滑油基础油的氧化安定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加氢精制润滑油基础油的结构特征,对以往氧化安定性关联模型的参数进行了调整,弥补了以往模型在预测加氢基础油抗氧化性能方面的不足。建立的11参数模型能较好地满足不同来源的基础油氧化安定性的预测需要,同时模型对碱氮化合物的预测能力也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加氢基础油热氧化安定性及对抗氧剂感受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徐美娟 《润滑油》2001,16(6):63-64
随着环境保护和汽车设备制造商对润滑油要求的日益苛刻 ,常规溶剂精制法生产的润滑油基础油已不能满足要求 ,正逐渐被苛刻加氢处理和加氢裂化 /异构化生产的基础油所取代。由于加氢基础油的组成与溶剂精制基础油的组成差别较大 ,导致其自身抗氧性及对抗氧剂的感受性与溶剂精制基础油也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 ,有必要研究加氢基础油热氧化安定性及其对抗氧剂感受性 ,提高对其用于发动机油配方后的高温氧化安定性的认识。本文利用薄层氧化试验 (TFOUT)、烘箱氧化试验、内燃机油热管氧化试验 ,来研究加氢基础油的热氧化安定性及其对抗氧剂的…  相似文献   

17.
应用络合脱氮新工艺提高润滑油基础油氧化安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石油大学开发的络合脱氮新工艺,以克拉玛依石化厂生产的 L V I300 加氢脱酸糠醛精制油为原料,进行了处理量为120 kg/h 的中型试验(共处理了 1 t 油)。结果表明,络合脱氮新工艺用 0.6% 脱氮剂 S T S脱氮,再经2% 白土精制后,脱碱氮率可达98.5% ,旋转氧弹氧化诱导期为228 m in,脱氮效果好,可以使 L V I300 基础油的氧化安定性满足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颁布的润滑油基础油新标准要求,工业应用前景乐观。  相似文献   

18.
石蜡基重质润滑油基础油脱氮与白土精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研制了一种新型重质润滑油基础油精制用脱氮剂 W S Q3。该脱氮剂与脱氮剂 W S Q2相比,能显著提高石蜡基重质润滑油基础油 150 B S碱性氮脱除率,明显改善基础油的氧化安定性,选择合适的剂油比,脱氮及白土精制后油的旋转氧弹值可从脱氮前的 68 m in 提高到186 m in,达到深度精制油的标准,与单纯白土精制工艺相比,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不同产地加氢精制II/III类润滑油基础油(简称基础油)的结构特征,分别应用多层感知神经网络和径向基神经网络方法将加氢基础油链烷烃,环烷烃,烷基苯含量和粘度指数作为输入变量,建立了以氧化安定性为输出变量的9参数神经网络模型。研究首次将粘度指数作为预测模型输入参数,使模型预测准确度得到大幅提高。通过对影响加氢基础油氧化安定性的因素分析,找出了和氧化安定性有正/负相关关系的II/III类基础油的烷烃组成成分。在II/III类基础油中,在芳烃含量很低的情况下,随着直链烷烃含量的增加,二环、三环环烷烃含量减少,润滑油的氧化安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高压加氢所产环烷基润滑油基础油光热安定性差的问题,从润滑油基础的氧化机理出发,分析了影响其光热安定性的因素,认为氮化物和芳烃的含量是主要影响因素,并以绥中SZ 36-1原油的减二线、减三线馏分油为原料,采用加氢处理/脱蜡-加氢后精制两段串联全加氢工艺,对装置进行了提高后精制温度以改善基础油安定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后精制温度的提高能有效改善基础油N4006的光热安定性,但对基础油N4010无显著影响;温度的提高不影响基础油的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