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散介质对铜纳米粒子润滑油添加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本文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异戊醇/环已烷/水微乳液体系制备了铜纳米粒子,并将其作为添加剂分散在含有聚丁二酰亚胺、石油磺酸钙或三烷基氯化铵的500SN基础油中,  相似文献   

2.
润滑油纳米抗磨添加剂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介绍了润滑油纳米抗磨添加剂的研究热点和主要类型,分析了纳米添加剂对润滑油摩擦学特性改善的机理,总结了纳米添加剂的制备过程中提高其分散性的表面处理方法,并提出了润滑油纳米添加剂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纳米减摩修复添加剂摩擦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MRH-3高速环块摩擦磨损实验机上,研究了纳米微粒Cu,A l,A l2O3以及不同配比的混合纳米粒子加入到SD40基础油中的摩擦学性能,并探讨了纳米添加剂的减摩机制。结果表明:含有纳米Cu,A l,A l2O3粒子的润滑油添加剂能显著提高SD40基础油的承载能力和减摩性能,且对表面具有一定的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4.
纳米粒子润滑油的抗磨减摩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扫描电镜、能量色散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纳米粒子润滑油的抗磨减摩机理.结果表明:纳米粒子通过"微抛光"作用、"微滚珠"承载作用、填充修复作用、大小粒子协同作用以及在摩擦表面形成新的金属元素的单质和氧化物膜等达到抗磨减摩效果.  相似文献   

5.
润滑油极压抗磨减摩添加剂的协同效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1 前言 润滑油添加剂是现代高级润滑油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他能赋予润滑油基础油本身所不具备或不足够具备的特性。但是,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要求加快润滑油的升级换代。有三种方法可以提高油品的质量,其一提高基础油的质量,其二改进添加剂的性能和开发新型多功能添加剂,其三提高润滑油添加剂的复配技术。S—P型齿轮油的  相似文献   

6.
不同纳米添加剂下GCr15/45钢自修复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洪  王文健  刘启跃 《润滑与密封》2007,32(8):46-48,51
利用高精度液压式往复试验机研究了纳米羟基磷酸钙、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氮化钛3种纳米添加剂润滑条件下GCr15/45钢对摩时的摩擦磨损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EDX能谱对磨斑进行了微观分析。结果表明:纳米润滑添加剂可以降低摩擦副摩擦因数和材料磨损量,表现出优良的抗磨损性能;3种纳米添加剂具有不同的自修复机制,其中纳米羟基磷酸钙和纳米二氧化钛的修复机制主要为铺展成膜自修复,而纳米氮化钛为铺展成膜自修复和原位摩擦化学自修复并存;纳米氮化钛的自修复效果最佳,纳米二氧化钛的自修复性能最差。  相似文献   

7.
使用四球摩擦试验机研究纳米TiN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 并利用磨斑测量系统、激光共聚焦显微镜OLS1100和EDS测试分析其磨损特性和自修复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纳米TiN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具有良好的抗磨减摩和自修复性能;在润滑油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5%的纳米TiN添加剂和10%的PEG 200分散剂,可达到最佳的抗磨减摩效果。在高载荷下,纳米TiN润滑油的自修复比表面抛光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环己氧基硼酸铜,在四球试验机和环-块试验机上评价了其摩擦磨损性能;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了磨斑表面主要元素的组成和价态.结果表明,环己氧基硼酸铜具有良好的减摩抗磨性能,其作用机理是添加剂在摩擦过程中发生了摩擦降解反应,生成了Cu2O和B2O3等反应产物沉积在摩擦表面,从而起减摩抗磨作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基本原理,建立摩擦副的分子动力学模型。通过计算对磨材料原子与被磨面材料原子之间作用力,建立运动方程,通过数值方法求解运动方程,模拟出不同时刻原子运动轨迹,根据运动轨迹和原子间作用力分析摩擦磨损过程。对Fe/Fe和Fe/Cu 2种摩擦副的抗磨减摩性能进行模拟计算,分析磨损量与模拟时间和载荷曲线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有中间纳米Cu润滑层的Fe/Cu摩擦副具有良好的摩擦性能。  相似文献   

10.
修饰ZnS纳米粒子的减摩抗磨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爽  刘维民 《润滑与密封》2003,(1):18-19,24
利用SRV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粒径约为4nm的二烷基二硫代磷酸(DDP)修饰ZnS纳米粒子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磨擦学性能,并采用XPS对其摩擦表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修饰ZnS纳米粒子在摩擦过程中会发生摩擦化学反应,形成一层边界润滑膜,该膜可有效提高十四烷的减摩抗磨和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纳米软金属作为自修复剂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和自修复机制的研究进展,阐述了自修复效果的在线评测方法和影响自修复效果的因素,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ZnO纳米微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作用机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实验研究了 Zn O纳米微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特性 ,提出了作用机理模型。在润滑油中同时加入 Zn O纳米微粒和分散剂可显著改善润滑油的耐磨减摩性能。其作用机理是 ,分散剂吸附在 Zn O纳米微粒团簇表面 ,然后共同吸附在摩擦副表面 ,在剪切力的作用下 ,Zn O纳米微粒团簇分割成更小的单元 ,当载荷继续增大时 ,Zn O纳米微粒处于熔化或半熔化状态 ,从而起到降低磨损 ,减小摩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层状硅酸钙作为润滑添加剂的减摩抗磨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出油酸改性的层状硅酸钙材料,用四球机和面摩擦试验机考察改性层状硅酸钙材料作为润滑添加剂在液体石蜡中的抗磨减摩作用,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磨损表面形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改性层状硅酸钙材料在基础油中有较好的分散稳定性,在适宜添加量范围内和一定的载荷下可以明显增强液体石蜡的减摩抗磨性能;层状硅酸钙层间易滑动,作为润滑添加剂可使摩擦因数降低;晶体结构发生挤压变形,以片状形式脱落,并在摩擦表面形成含有Ca和Si的润滑膜,起到良好的抗磨作用;层状硅酸钙特殊的层状结构,是其具有优良减摩抗磨性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二氧化硅和石墨或MCA粒子双分散型两相(液—固)润滑剂的摩擦磨损特性,这种双分散型的两相润滑剂的抗磨性能均较基础油为优。其中二氧化硅和石墨双分散型的几种油样的抗磨性能极其近似,说明抗磨性能与粒子含量无关。其摩擦系数随载荷的提高而显著下降,但达到一定的临界载荷值后,又趋于平稳,根据这些实验现象,笔者着重研究了双分散型润滑剂不同种粒子的协同作用方式,建立了相应的物理模型,并以此模型来分析实验现象产生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本文合成了一种含硼及钾的油溶性化合物-聚合十六烷氧基硼酸钾并将其用作润滑油抗磨减摩添加剂,用四球及环块摩擦试验机研究了它的摩擦学性能.结果发现:500SN基础油的抗磨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其承载能力明显提高,摩擦系数明显降低,有—最佳添加剂含量,超过此量,油品的承载能力不升反降.将磨斑分别在石油醚及蒸馏水中用超声波清洗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结果发现磨斑表面存在有含硼沉积物.聚合十六烷氧基硼酸钾在表面发生了摩擦化学反应,如分解、缩合等,这些反应产物形成了一层具有抗磨减摩性能的膜.  相似文献   

16.
采用超声机械法制备了经过化学修饰的纳米Al2O3、SiO2、MgO复合粉体,使其稳定地分散在基础油中,考察了油的摩擦学性能,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量色谱仪(EDS)分析了摩擦副表面的形貌和组成,同时初步分析了添加剂的润滑机理.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复合纳米粉体为平均粒径58 nm的球形微粒,在润滑油中具有较好的抗磨减摩能力,表现出良好的自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7.
岳文  王成彪  田斌  刘沅东  刘家浚 《润滑与密封》2007,32(11):98-101,107
利用销盘式磨损试验机研究了一种矿物质润滑油添加剂对钢/铝锡合金摩擦副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这种添加剂对实际工况下铝锡合金轴瓦的作用效果。采用AFM、SEM/EDS等仪器对摩擦副表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矿物质添加剂在低载荷比高载荷条件下的减摩抗磨效果明显;试验时间越长,添加剂的作用越充分,圆盘表面的Al-Sn共晶体的分布越分散,减摩效果越明显;添加剂降低了摩擦表面的粗糙度,显著地提高了摩擦副的减摩抗磨性能,延长了使用寿命;添加剂作用后的摩擦表面发现了少量的Fe元素,并发现个别添加剂粒子和磨损粒子在铝锡合金表面的镶嵌和沉积,添加剂提高了其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汽车发动机缸套与活塞环摩擦副试样在机油中含与不含添加剂的润滑条件下进行静摩擦系数测定与快速磨损试验以及发动机台架负荷特性对比试验,探讨了车用发动机机油添加剂的减摩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9.
原位检验润滑油添加剂自修复性能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提出了用机器外部特征信息来检验润滑油添加剂的自修复性能的方法。以羟基硅酸盐矿物微粉添加剂在发动机上的应用为例,检测了发动机轴轴箱漏气量,根据漏气量减少这一特征证明矿物微粉添加剂具有良好的自修复性能,也证明此原位检测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