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由目前土木工程的高速发展引出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高等土木工程教育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问题的解决为线索,在"厚基础"、"宽口径"、启发式教学和责任意识培养等方面结合实际教学工作进行探讨,得出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2.
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周期的教育活动。在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BIM技术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被调查院校土木工程专业BIM技术课程设置情况、对BIM的态度以及BIM技术全过程培养的阻碍等三部分出发,探究土木工程专业全过程BIM技术人才培养的阻碍因素,文章以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为例,提出基于BIM正向设计的土木工程专业应用能力培养的方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更好地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复合型应用人才,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重点分析了传统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结合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提出了改革措施,并在岩土与地下工程专业方向进行了实践。实践证明,实行本科生导师制,能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高素质、能力强的土木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这要求高等教育转变和拓展人才培养模式。文章以江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为例,从培养方案和运行机制、教学方法与内容改革、学科创新创业训练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构建培养机制、教学方法内容和创新平台三位一体的创新教育体系,以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双创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5.
通过调研和分析,指出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走向是施工企业,以此明确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面向施工企业基层技术与管理岗位的定位,并据此分析了目前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存在的偏向设计型、研究型人才的培养问题以及施工系列课程薄弱问题,有针对性地构建了理论教学(基础、结构、施工、拓展)与实践教学(实验、设计、实习、论文)“4+4”的教学模块,提出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施工系列课程教学改革和生产实习的系统化改革等具体思路和措施,为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孙义刚 《山西建筑》2010,36(33):191-192
针对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其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向,突出“应用型”培养目标,实践证明,市场需要与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衔接较好,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土木工程专业"4+4"创新型教学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调研和分析,指出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走向是施工企业,以此明确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面向施工企业基层技术与管理岗位的定位,并据此分析了目前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存在的偏向设计型、研究型人才的培养问题以及施工系列课程薄弱问题,有针对性地构建了理论教学(基础、结构、施工、拓展)与实践教学(实验、设计、实习、论文)"4+4"的教学模块,提出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施工系列课程教学改革和生产实习的系统化改革等具体思路和措施,为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现代土木工程特点与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代土木工程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本文从现代土木工程的特点出发,阐明了土木工程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与素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04年实施的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的两个特点,即重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育,以及加强工程训练,培养工程素质。  相似文献   

9.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文章以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案例,探索如何通过科学的目标定位、多层次的培养模式以及依托学科优势,以科学研究带动理论及实践教学改革等措施,积极推进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努力为国家输送理论基础强,综合素质高,有较强的实践及创新能力,有良好的发展潜质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0.
工程地质学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勇健   《高等建筑教育》2005,14(4):25-27
工程地质学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课,为适应大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转变的需要,应对工程地质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作相应改革,把培养创新人才放在教学改革首要位置。  相似文献   

11.
李红明  唐柏鉴  王治均 《山西建筑》2011,37(24):236-237
钢结构课程群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主干课程,以"大土木"专业教育为背景,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针对钢结构课程群教学方法,分析了现行教学方法的不足,并对课程群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和措施,以期促进课程群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看结构力学课程建设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土木工程专业力学课程类的设置。从教学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手段的革新、多媒体的应用及科研对教学的支撑作用等方面阐述了结构力学课程建设的思路和实践体会。探讨了结构力学课程建设对培养21世纪宽口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虚拟工程与土木工程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土木工程教学改革中应用虚拟工程这一跨专业和跨行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结合虚拟工程软件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和实验软件,可以拓宽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在虚拟世界中看到更多更为复杂的工程结构类型,学习更多的复杂结构分析,力学计算机和施工原理,以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掌握复杂建筑结构的力学计算和结构分析的方法,具备实际工程设计和施工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未来的土木工程师。  相似文献   

14.
数字测图技术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数字测图技术已经是一门非常成熟的技术。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一直没有得到推广和使用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软硬件设备不足。章详细介绍了在土木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与实习中引入了数字测图技术,培养学生使用数字测图软件CASS获得数字地图并解决土木工程设计与施工问题能力的完整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大工程观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已经成为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目标需求,因此,文章旨在探索学科交叉融合的土木建造类研究生培养途径。以重庆大学土木建造类研究生培养为例,通过目标需求分析,打造良好的多学科融合研究生培养条件,构建智慧赋能、学科交叉土木建造类研究生的培养体系。通过十余年的改革与实践,创新了培养理念、培养模式和培养体系,并在人才培养质量、培养能力、教学改革成果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通过智慧赋能土木、创新助力建造,有效提升了土木建造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实现研究生培养从传统土木到智慧建造的复合式发展,开辟了土木建造类研究生人才培养改革新方向。  相似文献   

16.
土力学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根据土木工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民族院校学生的特点及土力学课程自身的特点,探讨了适合民族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土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其相应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7.
2010年6月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提出学校与企业联合制度,改革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注重课程实践和企业实习环节,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改进工程教育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文章探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土木工程专业中的应用,提出基于卓越计划的土木专业教学改革方向和土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此推动土木学科发展,进一步推进该计划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8.
回顾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历程,分析现代建筑业发展对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求,探讨面向未来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高素质人才应具备的能力,提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效举措。分析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加强专业宣传的重要性,并提出强化专业宣传的方法与途径。论述专业教学理念应由知识传授转变为学生能力培养。阐明将大数据等创新技术纳入人才培养体系的必要性,提出利用互联网教学软件解决各课程之间知识点交叉衔接的问题。阐述构建完善的专业实训教学及创新创业训练体系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提出以毕业设计为抓手,分层次多方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土木工程行业不断发展,目前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土木工程专业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工科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尤须注重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即注重学生工程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其成为合格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文章提出校企协同"双线"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强,学生毕业后将面临多项注册师资格认证考试,为使他们适应市场需要,合理构建与注册师制度相适应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文章从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与注册师制度相适应的土木工程课程教学体系,力求使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注册工程师制度接轨,与国际工程教育接轨,加强中国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