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爱玲小说善用意象,“镜子”就是其中一个频繁出现的意象。镜子成了一个象征,体现了深刻的意蕴。解析张爱玲小说中的镜子意象,对于了解张爱玲小说中人物的心理及作家的悲剧意识。从而深刻地把握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征都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张爱玲小说运用意象叙事的特征;分析了张爱玲小说善于运用意象叙事以补充说明故事发生的背景,并且用意象造成空间跳跃,造成时间的压缩与延展,使意象参与到结构和线索中去,从而疏通行文脉络,贯穿叙事结构,使小说情节具有层次感和节奏感,同时也使意象蕴含得到逐步丰富和深化;指出张爱玲小说通过对意象叙事的充分运用,揭示了深刻的现代性内涵,产生了意象纷呈、形象鲜明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以月亮、风雨、镜子等传统意象的悲凉美学意蕴,为她的人物命运铺上了一层苍凉的底色。这些意象在写实性中饱含着浓重的主观色彩和抒情意味,实现了小说人物心理描写的诗化。意象中隐含的作家的人生体验、认识与感悟等,显示了张爱玲写作的基本心态。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在其《倾城之恋》中营造了四个主要意象:胡琴意象、白公馆意象、月亮意象、墙的意象。这些意象深刻地传达了人生的苍凉意味,具有营造苍凉氛围、构建对应结构等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是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一个奇特的存在.她小说中的“月亮“意象丰富、新颖、别致,可分为不带杀机与带有或充满杀机的“月亮“.这意象的创造是张爱玲对传统文化及西方现代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学史上一位特立独行、独步奇峰的女作家,她对色彩的极端敏感和颖悟,对艳美和华丽的极端嗜好,使她的每部小说都鲜活动人,从而使她与同时代的其他作家井河分明。她善于在小说中描摹各种层次的颜色,无论对人、景、物,都调动了大量的色彩手段,因此视觉意象非常丰富。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的创作犹如天才般抒写,她用细腻的笔触刻画出鲜活的生命,特别是其作为女性作家,小说中的女性塑造更多了份真切,这源于张爱玲的生存体验,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小团圆》这部张爱玲用自己最熟悉的材料铸就的自传性长篇小说,架起了一座沟通张爱玲真实生活与其写作世界之间的桥梁。结合张爱玲本人、其母黄素琼及其姑姑张茂渊的人生经历,研究《小团圆》中的九莉、蕊秋和楚娣这三位女性形象的塑造,探求张爱玲的生存体验对其作品中女性塑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张爱玲小说创作特点的具体分析,从两个方面来把握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性审美:一方面,张爱玲的小说虽然通俗,没有崇高、悲壮之类的审美特征,但它在日常琐碎的世俗生活描写中与悲凉境地之问建立了独特的张力,既赋予日常生活以亲切感和合理性,又揭示它的陌生感与荒诞性;另一方面,张爱玲小说具体呈现的有两类悲剧:人生悲剧和爱情悲剧.对人类文明前景的关注与思考,对个人生存境地特别是女性生存境地的深切体悟.使她的小说充满了浓厚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9.
意象是诗歌创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本体性因素。惯用海洋意象是唐诗的特色之一。统计了《全唐诗》中涉及海洋意象的诗歌作品,认为唐代描写海洋意象的诗人众多,描写海洋意象的唐诗数量可观,唐诗中的海洋意象内涵丰富。  相似文献   

10.
采用调查法、因素分析法对著名女作家张爱玲的人格特征进行研究,并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张爱玲的人格成因进行了分析。因素分析的结果揭示了张爱玲的聪慧早熟、孤僻清高、自恋自爱的人格特征。张爱玲这些人格特征的形成受家庭成长环境、个体早期经验、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冲突等多种因素的交叉影响。其人格特征及形成和发展对于解读张爱玲"传奇"式的一生及理解其作品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贵妇画像》是亨利·詹姆斯的代表作之一。在小说中,亨利·詹姆斯采用了各种生动而贴切的意象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文章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来揭示该小说中各种意象的象征意义,包括建筑意象、“明”和“暗”的意象、“翅膀”意象、物品意象等等,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詹姆斯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对张爱玲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不言而喻的。曹雪芹与张爱玲都是大家族消亡的观望者,都是由繁华梦一场坠入残酷悲凉的现实,都蕴有相同的悲剧精神。以《红楼梦》对张爱玲创作的影响,从"时间意识"概念论述《红楼梦》之于张爱玲的时间意识。  相似文献   

13.
《逃离》中"Flora"和卡拉的意象图式在"图形—背景"不断更迭的过程中,被不断切断、重续,造成了两种意象图式的交织叠加、互为映射。并以此构造了精巧的叙事结构,悬念迭起的故事情节。在意象片断的重组与再续过程中,Flora的形象被不断重塑,其内涵不断丰富,最终形成了层次多重的意象原型,并推动了各角色意象图式的动态构建。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的电影剧本创作分上海时期和香港时期两个阶段,以上海时期为参照,能够看出香港时期剧本的特点———相同人物形象和相似题材都采用了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张爱玲从人世的关切者猝然演变为笑闹的制造者。透过谐趣嬉闹的喜剧外表,可以发现香港时期剧本有着张爱玲一以贯之的悲凉入骨的沧桑感。  相似文献   

15.
中唐诗僧皎然的送别诗有200首之多,约占其全部诗歌的五分之二.皎然送别诗中意象众多,主要由两类构成:一类是具有古代文人隐士情怀的意象,主要包括时令性意象、隐士意象、归人意象;另一类是充满禅意的美学意象,主要包括禅者的明月意象、佛家的灯烛意象、禅隐者的"山岳"意象.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小说情节所呈现出的"家常"叙事模式继承了源起于《诗经》等传统文学的这份"家常",在主人公微妙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中,展开情节的家常叙述。这一描写"家常生活"的叙事传统也延伸到后来的中国诗、史、小说和戏曲领域,深深扎根于张爱玲的创作思维中,并在她的小说创作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是一个“看破红尘”的作家 ,她用自己那支冷静到了几近残酷之笔 ,刺到人性的最痛处 ,彻底揭示了被亲情关系掩盖着的惨不忍睹的真实———人间无爱。而张爱玲的文学始终同她的女性观联系在一起 ,循着张氏笔下“真实的人生体验” ,我们可否探索出作为女性文学创作主体的张爱玲内心所期盼与渴求的一种理想状态的女性人生呢 ?  相似文献   

18.
对于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评论界历来众说纷纭。从其代表作《金锁记》中曹七巧这一人物形象入手。分析曹七巧人生悲剧形成的原因,说明以其为代表的张爱玲作品中众多女性人物形象的悲剧并不仅仅是人性的悲剧.而更多的是生存的无奈与时代和社会的悲剧。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芭比娃娃和布娃娃的意象类属,指出前者为青春意象,后者为婴儿意象,分析比较了它们对游戏中儿童人格雕塑上的不同层面巨大的潜在影响,并从中西方文化的比较中梳理出它们的文化原型.  相似文献   

20.
意象能够揭示作者的思维形式和意念的真实表达,通过剖析意象,可以揭示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内涵和本质。在莎士比亚的作品《第十二夜》中,"丑角"意象贯穿全剧,通过分析丑角意象的概念和特点,论述了丑角意象表达人生清醒、狂欢、恐惧、孤独、悲剧等状态的真实作用,深度诠释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