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文章构建熵权法下的城市经济韧性测度模型,评价中国2011—2019年285个地级以上城市经济韧性的时空演变格局,运用局域热点分析、重心模型分别刻画城市经济韧性的局域与整体演化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研究期间内,各城市的经济韧性稳步提升,但地区间差异显著,并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城市经济韧性水平的差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区经济基础、区域市场规模、交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能力、区域金融基础、数字金融水平对本地区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政府干预程度、城乡收入差距则制约着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4)
选取区位熵系数测算广西14个城市物流产业的集聚程度。实证结果表明,广西14个城市的物流产业集聚程度虽然在近几年有所提高,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地区集聚现象,但其空间分布并不均衡,集聚水平仍不高,仍属于物流产业新兴产业集聚地区。  相似文献   

3.
城市空间与居民生活碳排放之间存在紧密关系,已有文献较多通过密度、开发强度等指标探讨城市空间对碳排放的影响,但有关城市空间集聚性与居民生活碳排放关系的实证研究并不充分,空间集聚的城市是否低碳仍存在争议。基于全国110个大城市和中等城市的样本数据,通过城市形态结构、各类用地分布和社会经济要素3个层面12项指标表征城市空间的集聚特征,并对这些变量如何影响人均、地均碳排放量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建设用地理查德森指数、网格分维数等形态结构集聚性指标与居民生活碳排放强度显著正相关;居住用地莫兰指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莫兰指数等用地分布集聚性指标与居民生活碳排放强度亦显著正相关;人口密度、住宅容积率等要素集聚性指标与居民生活碳排放强度显著负相关。因此,向心聚集、向内填充的城市形态结构及居住、商业等单类用地性质在空间上的集聚分布不利于城市低碳化发展,疏解过度密集的城市中心、强化绿色开敞空间的丰富度,适度加强人口、住宅、产业等社会经济要素在空间中的高效集聚,具有显著的城市减碳控碳效应。  相似文献   

4.
针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对我国汽车产业的空间发展进行定量研究,通过对不同尺度和范围内汽车产业布局进行归纳和测度,分析其产业集聚特征,北京、湖北、江苏和吉林是传统产业集聚区,自1990年来四省市比重明显下降,新增汽车产业集中布局在沿海和沿江地区。在省级尺度上汽车产业呈现明显分散特征,且自2000年分散趋势越发明显。在地级尺度上汽车产业寄居在少数大城市,东北、华南、华北、华东、西南都有规模巨大的汽车城市,而在不同地区产业集聚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在各大汽车城内部,大企业规模造成明显集聚,去除其影响后各城市集聚程度各有高低,而龙头企业的布局也对地理集聚特征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压力,城市韧性建设变得尤为重要。运用城市韧性基线模型,构建京津冀地区城市韧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自然断面法对13个城市的韧性进行综合评价和时空特征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近10年,京津冀地区城市韧性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但地区整体韧性仍处于较低水平,存在区域间韧性发展不平衡、城市间韧性差异化严重的问题。结合区域城市韧性的建设要求,应优化产业经济结构,发挥城市间带动作用,实现京津冀地区整体韧性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规划师》2018,(11)
全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为体育中心及其所在地区的建设带来了机遇,但体育中心如何真正成为带动地区发展的引擎、引领城市创新发展仍是值得探索的问题。文章结合西安体育中心周边地区概念规划方案,从核心区与周边片区的协同联动、赛时与赛后的衔接转换、城市景观特色的塑造等关键问题入手,探讨大型体育中心周边地区产业策划、空间塑造、生态意境营造、分期管控、赛事交通保障和重要节点设置等规划设计内容,以期为大型体育赛事等城市事件契机下的城市特色营造与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提升雨洪韧性被认为是解决全球日益严重的洪涝灾害的有效途径,而雨洪韧性的作用主体与生态城市的空间要素有诸多角度可以形成合力,作用于生态城市空间的塑造,并在不同尺度上综合地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和防洪排涝问题。基于雨洪韧性与生态城市的概念,探讨两者的交汇点和合力点,并通过梳理分析雨洪防治理念的演化历程及对城市空间的影响,明确雨洪韧性导向的生态城市空间塑造在宏观、中观、微观3个尺度上的作用途径,最后结合中法生态城案例,介绍在城市空间格局、规划结构、组团肌理、多用途空间、建筑和场地塑造上的设计实践,为生态城市的空间塑造提供可供借鉴的跨学科交互式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韧性城市:应对城市危机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引言在最近的规划学术讨论中,城市韧性似乎正在逐渐取代传统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新兴的学术流行语(buzzword)。城市韧性的内涵到底是什么?韧性城市应具有什么特征?如何塑造韧性城市?这些都是城市学者们频频提出的疑问。在探讨这些问题之前,我们亟需剖析韧性城市的概念,才能围绕此概念展开深入研究。本期《国际城市规划》正是希望借此主题,厘清韧性城市讨论中的几个最基本的命题。城市韧性所针对的问题,来源于外部"扰动"  相似文献   

9.
<正>2020年10月,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标志着建设韧性城市正式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为什么要建设韧性城市,如何建设韧性城市,下面就这两个问题进行简单阐述。韧性城市是应对城市灾害风险的新理念和新范式当今世界处在一个不确定性因素越发突出的时代。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高度集聚,在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更高的风险。这些风险,除了传统的地震、  相似文献   

10.
运用综合评价法、障碍度模型等方法揭示近1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韧性的时空演变格局与阻碍该地区城市韧性提升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韧性呈现出显著的区域不平衡不协调现象,主要表现为中部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环长株潭城市群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而武汉城市圈则最低;城市群城市韧性的总体差异在逐渐扩大,且主要表现为区域内各地市的差异;从整体上看,城市群城市韧性各阶段的变化较为显著,经历了"中高水平集聚""中低水平分散",最后演变为"中等水平聚集";阻碍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韧性提升的障碍因子由经济-基础设施方面逐渐过渡到了基础设施-社会-生态方面。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城市内涝问题频频发生,气候变化的影响日趋明显,如何适应这种影响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选取滨海地区112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模型对2000—2015年城市建成区道路面积率和变化率进行分析评价,通过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将城市道路水安全韧性分为高韧性、较高韧性、中等韧性、较低韧性和低韧性五个等级。结果表明:道路面积增长速度整体快于城市扩张速度,直辖市和省会城市韧性整体偏低,2010年后城市道路面积增长速度加快。在评价分析基础上,通过下垫面优化,合理控制道路面积在城市建成区的比例。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11)
金融集聚风险的传导主体多元、诱因复杂、路径多变,它不仅对金融集聚区本身产生影响,也极有可能通过对实体产业和区域经济的传导引发产业危机和区域经济危机。金融集聚区内竞争和创新过度、金融脆弱性和外部因素是引发金融集聚风险传导的主要诱因;金融集聚风险的传导方向和路径主要有金融集聚区内传导、向实体产业传导、向外部联系地区传导和国际化传导。预防金融集聚风险,要加强对集聚区内各主体的风险监管,构建金融集聚区与实体产业的风险防火墙,建立金融集聚风险识别平台和金融集聚网络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加强金融机构、金融集聚区与政府的协同交流,完善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国际金融集聚风险防控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13.
为满足国家经济高速发展需求,陕西省大力推进以西安国家中心城市为中心的集聚周边城市产业优势与功能的"大西安都市圈"建设.产业集群协同发展作为推动"大西安都市圈"建设进程的重要举措,如何构建合理的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模式成为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分析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及现存问题,在制定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模式构建标准和定位主体...  相似文献   

14.
王燚 《城乡规划》2017,(3):98-105
本文基于浦东新区第二次、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法,研究轨道交通对周边一定辐射范围内就业空间结构的影响,通过分析两个时间截面间轨道交通沿线产业集聚变动的情况,同时结合轨道交通客流量数据,从产业人口布局的角度评估了轨道交通规划对产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径1000m范围是轨道交通发挥空间集聚效应的重要分界线,轨道交通会促使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在其沿线集聚,而制造业和建筑业则会被置换至较远的区域。轨道交通的规划布局符合城市发展的需求,有助于促进城市人口和产业的转移。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6):120-122
从理论层面梳理了海归技术溢出、产业集聚与东道国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通过构建产业集聚的HHI指数,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别考察了海归技术溢出对中国产业集聚影响及海归技术溢出与产业集聚的互动对中国产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海归技术溢出对中国产业地理集聚具有积极影响,海归技术溢出与产业集聚的互动促进了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且该效应在不同集聚度行业和不同技术层次行业差异显著,其在高技术行业和高集聚度行业中的效应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规划师》2017,(2)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和强度骤增,城市雨洪灾害日益严重。通过城市形态和空间环境塑造的手段来提升城市雨洪韧性的城市设计方法打破了传统的设计模式,成为应对城市雨洪灾害的有效途径。文章首先基于韧性城市的相关理论探讨了雨洪韧性城市设计的概念和内涵,建构雨洪韧性城市设计的理论框架;其次,结合设计案例,围绕四个城市设计的核心问题,分析设计实践中提升城市雨洪韧性的方法,包括土地利用优化、城市结构组织、多用空间塑造和城市系统整合;最后,对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做了进一步思考。雨洪韧性城市设计拓展了传统城市设计的外延,为生态城市的性能化设计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规划师》2015,(Z2)
城市规划作为调控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塑造城市空间结构发挥着显著作用,尤其对于新兴城市来说,城市规划对空间结构的形成和演变具有决定性影响。文章以深圳为例,从城市规划的引导角度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和演变,以及城市空间结构如何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文章认为弹性、时序性及协调性是深圳在空间规划中的最大特点,并很好地满足了深圳的产业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8,(4)
哈长城市群是北方重要开放门户、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增长极。对于人才的渴求,是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基础。本文基于哈长城市群协同发展的背景下,结合产业结构升级、基础设施改善、城市生态改善、城市影响力提升四个因素,提出向内挖潜、借力引智、推行兼职兼薪、围绕产业集聚人才的措施。为大庆未来发展,指明了人才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对上海中心城区前4批69家市属创意产业园区,从改造发展和创意集聚两个方面的多项指标展开绩效评价表明,创意产业园区总体发挥了积极促进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的作用,创意产业的行业分布呈现出明显地与传统优势产业和现实国家及地区产业紧密相关的特征,空间分布上则呈现出偏离城市公共中心的内城多点集聚的高绩效园区分布特征、苏州河沿线较低绩效的多点分布、黄浦江沿线点状分布等特征。提出应当从国家和地区产业基础和产业发展阶段趋势角度挖掘创意主导部门,以及确保空间政策的灵活性和弹性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5,(5)
测度了产业集中度CR8指数和Herfindahl指数将我国稀土产业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984年之前处于起步阶段;1984—1994年在稀土资源丰富地区和技术领先地区形成集聚;1995年之后,稀土企业向沿海地区集聚的特点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