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旅游城市来说,旅游景点与公交站点空间布局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发展与形象。基于青岛城市概况,根据城市公交站点、旅游景点分布的兴趣点(POI)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核密度分析、缓冲区分析等空间分析的方法,以直观具象的方式呈现青岛旅游景点与公交站点的分布结构。对两者在空间上的耦合程度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旅游景点可达性角度出发,找出公交站点布局不合理的城市区域,以期为今后青岛公交站点和旅游景点的耦合布局提供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经济活动日益频繁,人口迅猛增长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城市交通带来的问题日益严重,公共交通出行的理念深入人心,公共交通站点的空间可达性对引导公交出行起了关键作用。研究分析了影响公交站点可达性的主要因素,针对城市道路网的密集程度对公交站点空间可达性的影响,借助Arc GIS,以道路网、公交站点数据为基础,对公交站点的空间可达性进行可视化分析,可以更加直观的展现城市不同站点的空间可达性水平,为城市规划选址分析、公交优化等提供了定量化的公交空间可达性信息。  相似文献   

3.
在汇总2020年初受到COVID-19疫情严重冲击的武汉市3,397个居住区内共计25,244个确诊病例的地理分布信息,并结合多类型城市交通大数据的基础上,将武汉7个传统中心城区的93个街道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在空间异质性视角下构建OLS和GWR模型分析各街道的路网密度、道路可达性、轨道交通站点分布以及公交站点分布等4个典型交通驱动因素对于疫情传播的影响特征,并得出如下结论:(1)路网密度对于疫情传播的影响不显著;(2)轨道交通站点分布与疫情传播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轨道交通线路极有可能成为城市中疫情传播的“高速走廊”,而公交站点分布与疫情传播之间也存在正相关性,但其相关程度低于轨道交通站点分布;(3)道路可达性与疫情传播之间存在负相关性。最后探讨了相关交通优化措施,提出构建有效的城市交通“平疫转换”体系,并基于此加强城市的韧性交通建设。  相似文献   

4.
凌云 《建筑与文化》2021,(8):139-140
城市交通拥堵是制约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而公交优先能够引导城市交通优化,近年来公交优先已成为国内大城市空间发展优化的策略之一.国内城市公交已具备相当规模,公交设施的空间布局也反映了城市结构特征.文章以郑州公交为例,基于ArcGIS软件中的核密度分析、可达性分析等分析方法对郑州公交设施的现状空间分布特征和可达性进行分析.并基于现状特征进行讨论,提出相应的布局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市规划》2020,(5):118-126
基于轨道系统与城市街道网络的可达性叠加效应,研究轨道站域空间发展潜力是高密度城市空间集聚形态的后续研究,是对城市集聚形态的成因和潜在动力的剖析。以空间句法的可达性评价工具为量化手段,采用K-means聚类方法,根据10km出行半径的街道网络可达性将69个港铁站分为4组,通过比较港铁系统置入城市道路网络前后的可达性,量化港铁站域的可达性提升幅度。以居住单元密度为基本研究对象,采用各区域及站点所在的选区居住单元密度之间的比值,描述港铁站核心区(200m半径)和站域(500m半径)的集聚程度,最终得出不同城市区域典型站点案例的可达性提升幅度与居住空间集聚程度的平均值。结合空间形态和发展过程分析8个不同区位港铁站域,发现轨道系统可达性叠加效应带来的发展潜力的体现程度与城市发展程度,与轨道建设时机、城市更新措施等有直接关系。解析轨道站域居住空间的集聚形态与轨道可达性之间的关系,将有利于推进我国大城市轨道站周边空间容量和形态的研究,通过引导形成集聚形态而强化轨道系统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6.
张磊  杨乔伟  鲍培培 《城市建筑》2022,(15):125-130
本文以杭州市区为研究范围,综合运用GIS软件的地理空间分析工具:核密度估计法、标准差椭圆、Voronoi多边形和扩展空间句法(sDNA),系统分析杭州市公共图书馆的空间分布特征,包括各级图书馆的空间分布形态、分布方向、服务人口和服务范围、可达性和穿行性程度。结果表明:杭州市公共图书馆的布局具有明显的和城市发展同步的特点,由双中心向多中心转变,发展方向由沿着天目山路—环城北路向沿钱塘江轴线转变,服务范围和服务人口未能达标的地区较多,但未达标的图书馆数量极少,表现出空间分布极不均衡的状态。公共图书馆的可达性和穿行性整体上保持和路网形态变量的一致性,但部分级别图书馆变量值地域性差异显著,规模现象和长尾现象显著,均等性和便利性不足。  相似文献   

7.
高桐  贾怡红 《城市建筑》2023,(7):115-118+126
文化竞争力逐渐成为城市内生发展的动力源泉,而公共文化设施作为城市文化的物质载体,日益成为关注焦点。基于石家庄多源数据,利用标准差椭圆分析法、改进的高斯两步移动搜寻法等GIS模型,对石家庄市城区公共文化设施的分布特征及可达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文化设施与居民点在空间扩散方向存在“错位”,文化设施在外围城区配置不均衡;(2)文化设施可达性在不同搜寻半径下分布规律不同,搜寻时间越长可达性圈层特征越明显,可达性水平呈现均衡态势;(3)文化设施综合可达性呈现多中心圈层分布,而外围四区街道乡镇文化设施可达性总体较差。  相似文献   

8.
包瑞清   《风景园林》2022,29(6):103-108
公共交通出行方式下,综合性公园的可达性及配置的均衡性是评价城市公园绿地配置和本地居民享有公共服务设施权利的重要指标。以南京市为例,建立公共交通复合网络,以时间成本距离分析综合性公园服务的区域水平和基于站点位置的可达性;以基尼系数判断全局和15分钟生活圈下综合性公园分布的均衡性及贡献度;建立新公园选址采样点,分析增加新公园选址后的基尼系数变化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以可达性为前提,以基尼系数为衡量指标,可以量化分析公园分布均衡性,通过基尼系数更新变化的空间分布,可以明确新规划公园对综合性公园分布均衡性的影响,能够确定优化选址区域。为城市新综合性公园规划提供量化的区域范围参考,优化城市公园布局并提高城市公园可达性和分布均衡性。  相似文献   

9.
社区健康资源作为城市中最基础的公共服务设施,其空间分布情况代表着城市健康资源分配是否公平合理。文章以街道为单位,获取POI数据与人口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从数量分布、空间形态与可达性三个角度分析长春市南关区社区健康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南关区社区健康资源数量相对完善,但整体呈中心区集聚,外围分散的空间形态,不同街道的可达性差异较大,识别出南关区各街道健康资源的稀缺程度,据此提出改善健康资源空间布局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蔚芳  王鑫 《城市规划》2019,43(11):112-119
通过塑造建成环境来促进活力生活方式已成为改善城市健康的重要举措之一。作为活力生活方式的重要物质载体,公共体育活力空间在物质环境的潜在健康促进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杭州市为例,本研究利用GIS空间分析手段及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Gaussian-Based 2SFCA),对主城区范围内41个街道409个不同等级和类型的公共体育活力空间(PAS)的分布特征及其可达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范围内PAS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出较强的空间极化特征;PAS密度与人口密度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但人口密度及PAS用地面积可达性关系表明PAS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性。为增强城市环境中居民的体育活动,健康活力城市规划应优先考虑PAS相对缺乏的区域。  相似文献   

11.
提升空间品质和街道活力是全面推进高质量城市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以广州历史城区为例,利用街景图片、百度热力图等数据和机器学习等分析技术,基于需求层次理论构建空间品质测度体系,对街道空间品质进行大规模测度,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揭示街道空间品质对街道活力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发现:(1)广州历史城区街道空间品质呈“中心高—外围低”圈层式分布特征,且高品质街道和低品质街道集聚特征显著;(2)广州历史城区街道空间综合品质与街道空间活力呈显著正相关,且街道空间活力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3)街道空间活力受多个街道空间品质指标的综合影响,步行可达性、设施密度、设施混合度、天空开阔度、界面围合度、可步行指数和社交界面指数越大,交通标识占比越低的街道活力越高。除直接效应外,街道空间品质各维度指标中绝大多数指标对街道活力还具有间接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2.
袁红  何媛  徐娜  刘丰铭 《新建筑》2022,(4):88-93
在计算美日城市中心型轨道站点区域路网密度、公共交通站点核密度、街道空间整合度的基础上,从土地利用、空间形态、交通体系三方面对比TOD模式的特征,探索紧凑城市发展机制。研究发现:美日中心型站域的用地性质以商业、商务为主,重视功能混合和开放空间的营造;开发强度在旧城区比较均匀,在新区呈现出自中心向外逐渐降低的趋势;交通方面,美日公共交通协同性均较高而日本的步行系统更完善。文章探索了TOD模式的量化研究方法,为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心型站域TOD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空间自相关是研究要素数值关系及其空间关系的有效方法,以此为技术支撑,从可达性、设施质量、人口分布密度、居民社会经济属性四个维度构建义务教育设施空间公平性的评价体系。以大连市甘井子区为研究范围,分析义务教育设施可达性和教育质量配置水平的差异化特征,然后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通过Geo-Da平台分别把人口分布密度与义务教育设施密度、教育质量和房价相结合进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判断甘井子区的义务教育设施空间公平性是否存在差异,并基于公平评价总结出义务教育设施空间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4.
建筑密度是衡量城市空间密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在城市内部的分布模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水平尺度的空间生长特征。因此,探讨城市内部建筑密度的分布规律对于揭示城市空间生长的基本特征、制定促进城市可持续生长的规划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采用2000年、2010年和2020年三期100 m栅格尺度下的建筑密度数据,构建了基于建筑密度圈层梯度分析的城市边缘生长度指标,对样本城市水平尺度的空间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包括:(1)城市建筑密度的分布整体上由中心向外围渐缓递减,其可通过负指数函数进行较好的拟合;(2)大部分城市在2000—2010年和2010—2020年两个时间段内呈现出进一步边缘生长的特征,边缘生长度的增长幅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大城市、中等城市、超大和特大城市、小城市,但小城市的增长幅度在统计意义上不显著;(3)自然地理条件、人口与经济规模、宏观政策与规划引导是影响城市空间生长特征以及不同规模城市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研究围绕轨道交通对站点地区土地与空间使用分布的影响问题,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例,从整体上探讨了城市道路网络可达性、轨道站点位置、土地使用分布的关系。基于城市设计的视角,进一步选取核心城区10个典型轨道站点地区作为样本,对站点周围的空间使用功能分布与开发强度特征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轨道站点地区空间使用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建筑》2020,(4)
依托公共交通站点进行城市空间开发的思路和实践由来已久,其目标是实现站域综合效益增值。公共交通、土地利用、出行质量三个方面从根本上决定了站域开发质量与实效,其中出行质量首先体现在以站点为核心,基于特定通道的步行目的地可达性高低。以空间显微与城市设计精细化为思路导向,以站域开发综合作用机制切入,通过具体实例重庆沙坪坝站站域讨论不同空间要素对流量、效率、质量三方面的影响,阐述了站域目的地可达性的一种评测方法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7.
医院作为城市最基础的服务设施之一,其交通可达性水平是衡量城市医疗服务设施资源配给公平性的重要指标。该文以长沙市七个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高德路径规划API,通过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构建了三种不同交通方式下的可达性模型,对长沙市医疗服务设施的交通可达性进行了评价,对比了多交通模式与单交通模式在多个出行时段下对可达性结果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交通改善措施。研究发现:(1)公共交通模式下各时段可达性差异较小,驾驶模式和多交通模式受出行时段影响较大。(2)长沙市医疗服务可达性由中心城区向外逐渐衰减,且呈现出连续的圈层式特征。可达性水平最高的区域为芙蓉区,全区均达供给平衡及以上水平;可达性水平最低的区域为长沙县及望城区北部,达供给平衡及以上的区域占比均不到20%。(3)与驾驶模式Ga2SFCA方法相比,多模式交通Ga2SFCA方法可以反映区域内部的可达性差异状况,区域之间的可达性差异较小。公共交通Ga2SFCA方法的高可达性指数呈现沿地铁线分布的特征。研究结果可为提高长沙及其他城市医疗服务设施交通可达性的服务水平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商业互动开发是引导城市空间演变与土地高效利用的重要动力。选取成都市中心城区代表性地铁站点,利用平均最近邻法、核密度分析法、标准差椭圆法对比分析站域商业集聚与演变特征,建立回归模型初步探讨影响站域商业集聚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1)轨道交通的介入推动站域商业布局向多中心、网络化发展,并促进商业设施总量增长与集聚加速,且对于城市级站点的加速作用更为显著;(2)以购物类业态为主的商业开发在轨道交通介入下日益提升,体现了乘客日渐增长的消费需求。站点周边餐饮服务类业态的集聚分布,反映出乘客在其周边快速消费的行为特征;(3)轨道交通的介入是站域商业集聚的重要影响因素,站点日均客流量和出入口数量与商业集聚呈显著正向关联。  相似文献   

19.
站点周边居住建筑的密度直接影响乘坐轨道交通的总量,轨道站域范围内居住建筑分布的整体比重与轨道交通分担出行的比例相关。针对香港74个港铁站域空间居住建筑形态特征的研究重点分析了居住单元的分布情况,站域范围的居住建筑的密度与港铁乘坐量密切相关;站域空间范围的分布情况与非轨道站影响区域的比较发现,以轨道站为核心的居住建筑集聚特征是支持香港轨道系统高效率的重要空间特征之一。围绕轨道站的居住建筑集聚能够通过居民出行活动的集聚引导商业和社会服务设施分布密度的提高,是促进紧凑空间形态的形成的基本动力。归纳在轨道系统建设、站域空间发展的不同阶段影响紧凑形态形成的各类因素,有利于合理制定以轨道站为导向的紧凑城市空间形态策略。  相似文献   

20.
定边油田油井腐蚀结垢结蜡现状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不同尺度的核密度分析对于城市管理案件的分布趋势研究影响较大,它直接关系着城市管理的资源分配、案件预测等决策支持。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西城区城市管理案件就不同尺度(200 m、500 m、1000 m )进行核密度分析,并在区域分析基础上进行区域核密度方差计算。结果表明尺度越小,越能体现案件的局部分析趋势;尺度越大,越能体现案件的整体分布趋势。且对于城市管理案件而言,随着尺度的增加核密度分析结果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