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彭肜 《饰》2008,(4)
中国当代艺术以民族身份、政治身份和传统身份三种"视觉他者化"策略来认同自己的"中国身份"并建构自己的"中国形象"。这些身份策略使中国当代艺术得以在西方艺术话语方式之外发展出一套独特的视觉符号语汇,为世界艺术共同体提供了一种新鲜的视觉经验和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2.
绘画界笔墨之争的焦点问题实质是文化艺术的冲突与融合;性是人类生殖的起源,也是一切文化的起源,从观念层次探讨性文化,直面文化的冲突与融合问题,并进而提出灰文化--东西方两极文化交融的共生文化体之概念,目的是说明消除文化艺术的差异是不可能的,东西文化或艺术是相互影响的,是动态发展的,外来文化和艺术有可能丰富和发展本土文化和艺术.  相似文献   

3.
本文指出,能容纳所有形象的"图像学"研究原本就是艺术史自身的一个传统,而今天艺术史学界将艺术史研究仅限于"高级艺术"的领域,而将对摄影与电影等"低级艺术"的研究称为"视觉文化研究"并视之为异端的倾向,是一种数典忘祖的表现.由此作者重新梳理了作为图像学的艺术史的兴起与摄影及电影等新媒体的密切关系,指出在19世纪的德国,最重要的艺术史家都对这两种新媒体给予了敏锐而充分的重视,由此形成了一种通向图像学的全新视角.而像瓦尔堡、潘诺夫斯基与本雅明这样的艺术学巨擘,他们最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也都集中在摄影与电影的领域中.  相似文献   

4.
绘画界笔墨之争的焦点问题实质是文化艺术的冲突与融合;性是人类生殖的起源,也是一切文化的起源,从观念层次探讨性文化,直面文化的冲突与融合问题,并进而提出灰文化——东西方两极文化交融的共生文化体之概念,目的是说明消除文化艺术的差异是不可能的,东西文化或艺术是相互影响的,是动态发展的,外来文化和艺术有可能丰富和发展本土文化和艺术。  相似文献   

5.
涂鸦文化进入中国已有十年之久,但其作为一种"草根文化"并没有被大众真正认知,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重重阻碍。本文以匡正人们对涂鸦艺术的偏见为目的,将涂鸦艺术与城市形象联系在一起,并对涂鸦文化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呼吁城市管理者给予涂鸦艺术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6.
从深层的文化结构与审美取向去研究塞尚的绘画与中国画艺术,它们有着某些同构的因素。在对自然与艺术的认识上,它们都是把自然景物作为体现自己精神审美的一种载体,认为人的感觉与自然是和谐一致的。但对于"真实"的理念方面则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塞尚每一幅画都成为一种新的探索,新的解决,在中国画的一般理论中,"真实"仅是艺术的第二现实,它们虽分别以"框式视觉"与"移动透视"的方式观察自然,但塞尚绘画与中国画的视觉审美也有着相契合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城市雕塑艺术(以下简称城雕)是城市历史文化传承的精神载体。作为传播城市文化和理念的一种方式,雕塑艺术在塑造城市文化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北京城雕艺术的首要作用是向观者传递北京的城市文化和当代精神理念。因此,城雕艺术如何体现北京的城市文化;传统艺术精神如何与当代艺术对接,是一个值得每一位艺术家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文章讨论了艺术与哲学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这种联系的哲学根源.第一部分,但托以奥登的<悼念叶芝>为引,通过奥登和叶芝所认为的诗歌在政治上无能为力说,讨论了艺术和政治的关系.艺术似乎只是扮演着一种类似宗教仪式般的功能,致力于使记忆神圣化,但却于事无补.就此他提出了疑问,既然如奥登等人所说,为什么社会上会普遍流行着一种认为艺术是危险的政治态度?这种态度从何而来?在他看来,这种态度来源于哲学对于艺术功能的剥夺.第二部分,但托试图通过将这些剥夺艺术的理论考古学化,来考察哲学剥夺艺术的历史.他认为这些理论的源头就在柏拉图的美学著作中,并指出了柏拉图抨击艺术的两种途径:第一种是通过"艺术与真理隔了三层"的主张,使艺术看上去微不足道.第二种是使艺术理性化,让艺术做哲学之所做.但托认为在康德和黑格尔的著作中,隐藏着这两种对艺术的压迫.前者认为应当"无利害性"地看待艺术作品.这种做法采用的方式虽与柏拉图不同,但最终都使艺术远离现实生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一时期的艺术哲学家,例如乔治·桑塔耶那、布洛等,他们将艺术放在一定的审美距离之外,艺术自此被美学所束缚和削弱.柏拉图抨击艺术的第二种途径在黑格尔的理论中得到体现.在黑格尔看来,艺术和宗教处在哲学之前的绝对精神旅程的最后阶段,它们是哲学在自我异化过程中所经历的阶段--绝对精神在经历了艺术之后,艺术的哲学使命就完成了,因此它必将让位给宗教和哲学,艺术在此意义上走向了终结.因此,为了完成其哲学使命,艺术必须作哲学之所做.在这一点上,杜尚的作品极好地印证了黑格尔的观点,他通过<泉>,在艺术中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在但托看来,正是这两种做法造成了哲学长期以来对艺术权能的剥夺.而且,哲学对艺术的压迫最终反过来殃及自身:在实证主义的阶段,哲学之于科学的地位,就恰如在柏拉图的哲学中,艺术之于哲学的地位.但托发现柏拉图抨击艺术的两种方式之间也存在着一种悖论,如果艺术是无能为力的,而艺术又是哲学的异化形式,那么哲学本身也是无能为力的.因此他认为,要解救哲学的困境,首先必须从哲学中解放艺术,最终使哲学和艺术都回归自身.在文章的第三部分,但托试图为摆脱了哲学使命后的艺术找到它自己的定位,他将艺术的作用与修辞的作用联系在一起,认为艺术真正的魅力在于它在情感上的修辞作用,即通过感染人的情感从而影响人的行动,但这也正是艺术被视为危险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中国画是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过程中发展而来的中国本土文化,对其传承体现着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脉络,同时中国画艺术也是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有益补充.本文通过对中国画的探讨和研究,尝试在艺术设计教学中以中国画艺术为起点,强调现代艺术教育多领域、多学科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继承与发展,形成具有现代性、民族性、地域性的艺术设计教育.  相似文献   

10.
以《一地鸡毛》为例,通过刘震云小说的描写视角,论述"新写实主义"作家在还原生活、展现物质权欲方面所表现出的一种探索性的艺术表现风格,尤其是对人的生存状态、命运悲剧、人性的反常与扭曲的审美观照,体现出日常生活中诗意消解的多样化艺术情趣;揭示了在世界风云、社会思潮瞬息万变的时代里,人的主体性被丧失以及知识分子主体价值失落的隐忧问题。  相似文献   

11.
自黑格尔提出"艺术终结论"以来,艺术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艺术变得越来越游移不定:一些历史上不能称为艺术的现象,在当代都成为了艺术品.本文通过对艺术的历史性生成、当代艺术现象审视以及浪漫主义艺术思潮的考察发现,艺术正以自身独特的方式验证着黑格尔的这一预言.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考核方式现状进行分析,归纳出《基础》课考核应当遵循的原则,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考核改革方案。旨在改变过去传统的"应试教育"考试方式,建立一种符合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性质与特点的新的考核方式,以满足教学需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学派"动画在美术造型方面借鉴我国传统艺术,在色彩方面融合传统艺术的色彩系统,因独特的美术造型与色彩语言轰动国际动画界而获得"中国学派"的美称。然而,过于重视造型图式而形成的图像叙事方式,艺术追求与商品化的矛盾,最终导致"中国学派"动画在短暂的繁荣后走向衰落。从传统艺术对动画造型的正反面影响出发,以期寻求"中国学派"动画的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14.
从介绍"传统与现代"在美术史上的分期揭示其再现与表现的艺术实质,从探讨"现代前卫美术"的概念揭示其激进、探索、创新、实验的艺术特点,继而进一步论证现代前卫美术从人们的传统审美理想上颠覆了美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诗"与"画"的共同性和差异性问题,实际上是不同门类艺术的审美意象的共同性和差异性的问题。而西方和中国古代众多学者却大多认同"诗画同质"的说法。不同于以往单一的"诗画同质"、"诗画差异"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观点既肯定了诗与画这两种艺术形式相通相似之处,又未简单的将二者混为一谈。不论是"诗中有画"还是"画中有诗",都是审美主体的联想或者再现,或者可以说是一种唤醒大脑存留的不同程度的记忆使其产生更深远的联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阐述澳大利亚文化与艺术的一些背景与特点,从传统和历史的角度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从事数码新媒体艺术的研究与学习,软件并不是终结者。人与机器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生活的关系,乃至不同学科,不同技术之间的关系,只有通过学科文化这个特殊的载体,才能将机器、地域、人的精神与情感、文化与思想上升到进行自由的对话与融合这样一个境界,才能在不同的领域找到契合.点。文章从新媒体艺术专业的生存语境和发展应对策略的认识来关注这一全新的专业。提出了价值取向的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以及专业建设应注重的四个要义。  相似文献   

18.
祭祀文化是根据宗教或者社会习俗的要求进行的具有象征意义的一系列行动或仪式。祭祀是一种民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民族的精神文化指向。淮阳"泥泥狗"是伴随着宗教祭祀和古老的民俗而诞生的,实质是一种原始艺术的延续和拓展。泥泥狗造型体现出的象征性与寓意性,是原始的生殖崇拜观体现,同时也是社会状态的显现。它是一部真实的人类文化发展的记录书,折射了民间艺术与原始艺术之间同构互渗的血缘关系,并传承至今。  相似文献   

19.
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形态的改变促使智慧城市出现,并日益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和研究热点.借助于Cite Space分析了学界关于智慧城市的研究热点,信息通信等科学技术层面的研究较多,而人文艺术层面的研究较少.基于此研究热点现状,以大成智慧理论为指导,提出智慧城市建设应遵循功能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双重导向,既注重城市建设的功能性,又强调城市个性与人性,兼顾"量智"与"性智"建设,做到科学与艺术并行.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高职高专的一门选修课,有较强的马克思主义意蕴和政治元素,是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天然载体。探讨"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施路径包括:依托教材体系,找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点并修订教学大纲;采用"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的小组讨论和过程性的考核方式。通过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高效地实现了课程教学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使学生在参与式、互动式的学习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