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介绍了MBBR在岔河黑臭水体微污染点源治理的应用情况,MBBR设备具有灵活、可靠及高效的污染物去除功能,可保证出水COD、NH_4~+-N稳定达到地表Ⅳ类水标准,实现经济、安全和高效地消除水体黑臭。MBBR的污泥产率系数低,可大幅降低污泥产量,克服常规污水处理设备剩余污泥量大的缺点。  相似文献   

2.
纯氧纳米气泡水生态修复技术为黑臭水体治理提供了一项新的实用技术手段,通过向水体中通入高浓度纯氧纳米气—水混合液,快速提升水体中溶解氧,激活土著微生物,消除水体黑臭,提升水体水质。在未完全截污的情况下可保持水体不黑不臭;若完成截污可实现水体向地表Ⅴ、Ⅳ类水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河道黑臭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和城市形象。治理城市黑臭水体已成为当前城市水环境治理的焦点问题。黑臭水体成因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单一的治理技术通常无法实现稳定高效、低成本治理。以某黑臭水体治理项目为例,在河道综合整治及雨污分流管网等工程未完全发挥作用前,应用超磁分离与曝气生物滤池组合技术对黑臭水体进行快速处理,实践证明该组合工艺能有效去除水中污染物,主要水质指标CODcr、 TP、 NH3-N和SS等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级A标准,河道水质明显改善。该组合工艺单位水量投资1 300元/m~3,运行成本0.58元/m~3。该工艺在黑臭水体治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红岗涌是位于顺德区的重度黑臭水体,前期通过部分截污、清淤、补水等措施后仍未能消除黑臭。为了对该水体进行进一步的治理,选取试验段应用生态修复技术,采取水质快速净化、交汇口强化处理、底泥净化、排污口治理、生态系统重建、河道景观提升等措施予以修复。经过3个月的调试和运行,试验段各项指标均处于消除黑臭达标状态。实践表明,在截污不彻底有少量外来污染的情况下,通过该工艺可以快速稳定实现消除黑臭的目的,并且部分指标能够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  相似文献   

5.
正《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水十条")对黑臭水体治理提出的要求是:到2020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平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2017年广西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桂建城[2017]30号)提出对广西黑臭水体治理的要求是:2017年底前,南宁市、柳州市实现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桂林、北海、防城  相似文献   

6.
以一个典型的农村黑臭水体作为试点,采用"控制源头+水质净化+水生态修复"的治理模式,成功使该水体总体水质从劣V类水改善提高到地表IV类水的标准,并根据试点工程的相关经验,提出了治理农村黑臭水体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昆山市牛湾泾黑臭河道现状,综合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生态、水动力学等优势技术,提出了控源截污、生态清淤、生态修复、景观营造、智慧管理的总体治理思路,开展了牛湾泾黑臭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工作。该工程建成后经过6个月的稳定运行,水体已全面消除黑臭,各项水质指标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Ⅴ类标准,保障了生态景观系统的恢复,构建了牛湾泾“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环境,实现了水生态系统的良好循环。  相似文献   

8.
资讯     
正建设信息参考辽宁:2017年要完成50条城市黑臭水体整治2017年年底前,沈阳、大连两市20条黑臭水体要基本消除,其他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平均要达到60%,全省2017年要基本消除黑臭水体50条。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黑臭水体治理目标。近日,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全省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进行部署。截至目前,全省11个地级以上城市共有  相似文献   

9.
徐巷浜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程通过实施岸上控源截污、河道清淤、生物治理等项目,基本达到了消除黑臭的工程治理目标。通过对徐巷浜黑臭水体的治理经验总结和探索,结合无锡市的实际情况,探索城市黑臭河道治理途径,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提供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安徽建筑》2019,(5):15-17
文章对黑臭水体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介绍当前安徽省黑臭水体治理现状及目标。将黑臭水体治理方法分为物理方法、化学药剂法、生物修复法、组合工艺法,并逐个分析四类方法的利弊以及对污染物的处理效率。最后表明,黑臭水体治理需要根据具体水质污染情况,多种治理方法相结合,实现长期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1.
曝气/微生物/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黑臭河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河北省东部某黑臭河流治理项目,开展了曝气/微生物/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黑臭河水的中试研究.经过2个月的运行,在进水污染物浓度高且水质波动大的情况下,系统仍运行效果良好,COD、NH3-N、TP分别从519、11.5、6.5 mg/L左右下降到33、1.5、0.25 mg/L,出水水质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V类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2.
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同时,合理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是最新政策要求。以深圳市光明区鹅颈水为例,介绍了黑臭水体治理与海绵城市建设协同建设实践。在鹅颈水水体治理中,雨水径流源头污染控制与"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提质、长制久清"等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协同,在河道整治、绿化景观、雨污水分流改造、正本清源等工程中落实海绵城市技术措施,充分发挥海绵城市技术措施对雨水径流的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处理作用,实现了"绿色"基础设施与"灰色"基础设施的协同。鹅颈水河道治理实施效果表明,流域内的光明水质净化厂进水水量及进水污染物浓度实现双提升,河道已经稳定消除黑臭现象,水环境和水景观均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对黑臭水体治理的不断重视,雨污水管网运行养护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正确处理管网养护产生的大量通沟污泥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某市建成一套"淘洗+回收联合利用"的通沟污泥处置设施,对该套处理设施半年多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通沟污泥中粒径<0. 2 mm的泥砂含量较高,对生产运行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通过分离通沟污泥中各种粒径、不同类别的物质,然后进行分类处理,基本可以达到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许峥  陈宇  后志  王宗平  张敏  苗蕾 《中国给水排水》2021,(1):102-108,113
目前黑臭水体底泥通常采用化学或生物方法进行异位治理,生物法由于简单易操作、处理成本较低而被广泛应用,并能够为后续的底泥资源化利用提供条件。为探究更适宜的生物处理方法,明确生物处理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变化规律,分别采用不同种类的纯生物菌剂(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光合细菌和芽孢杆菌)对黑臭水体底泥进行异位处理,通过投加不同剂量的纯菌剂,比较反应前后底泥中的总氮、总磷、有机质及含水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常温(20±5)℃下经过30 d的处理,底泥中含水率、总氮和有机质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投加量为35 mg/L的反硝化细菌试验组处理效果最好,总氮和有机质去除率分别达到59. 90%和20. 93%。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表明,投加纯生物菌剂处理后,底泥中的大分子有机物浓度降低,小分子物质浓度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说明生物菌剂能够提高底泥中微生物的活性,不仅促进了有机物的降解,还为反硝化反应提供了碳源,促进了底泥中总氮的去除。此外,高通量测序也表明,投加菌剂的试验组样本中,都出现了一定丰度的Thiobacillus、Sulfurovum、Sulfuricurvum和Sulfurimonas,且在芽孢杆菌试验组和光合细菌试验组中比例较高,四个菌属总比例分别达到13. 24%和14. 80%。这四个菌属能够参与硫代谢,对于底泥中有机质(如蛋白等)的降解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汾河太原城区段支流水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历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汾河主河道水体的黑臭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汇入汾河的支流水体水质分析。故在现有多种水质评价方法的应用中,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与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在对太原城区主要支流长期监测的基础上,评价了太原城区主要支流的水质状况和黑臭程度,并据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水动力提升技术的原理及特点,概述了水动力提升技术治理黑臭水体的流程,综述了水动力提升技术的主要措施及效果,包括外源引水技术、自水循环技术、联排联调技术、曝气充氧技术和水动力水质模拟技术.最后,对水动力提升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水动力提升技术在黑臭水体治理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胡建忠 《山西建筑》2011,37(3):124-125
详细阐述了阳泉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及运行情况,同时总结了一些运行经验,处理后数据表明:所有出水指标均满足国家要求,处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东莞某水质净化厂CEPT工艺技术改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莞某大型水质净化厂采用化学强化一级处理工艺(CEPT)处理污染河道水.该工程于2004年春投入生产运行后,存在出水发黑与发臭的问题.根据该工程的实际情况,对混凝沉淀工艺进行了改造;工程实施后达到了预期效果,有效解决了出水发黑、发臭问题.  相似文献   

19.
彩南油田采出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彩南油田采出水处理系统投产后,出水多项指标达不到注水指标要求,造成废水外排,污染了脆弱的沙漠环境.2004年采用重核-催化强化絮凝净水技术进行改造,其出水水质无需再经过滤处理就能达到<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标准及分析方法>(SY/T 5329-1994)的B2标准,可回注油田.  相似文献   

20.
从沿江地区村镇污水的特点及居民的生活习惯出发,采用原位生态修复技术,设计出一种生态混凝土墙,利用现场地形条件将湖塘改造成生活污水处理点,采用生态调节沟/生态混凝土墙/原位增氧/生物强化/人工浮岛组合工艺处理安徽马鞍山某村镇360 m3/d污水,实现污水的生物处理和水环境原位生态修复。工程运行表明,出水COD、NH3-N、TP等污染物指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湖塘内水质维持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水质,水体透明度达100 cm。对于南方地区村镇污水处理,具有一定的工程示范作用和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