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以神华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抛掷爆破为工程实例,运用TC-4850振动信号记录仪对爆区北侧邻近桥涵的爆破振动响应进行了实际测试和爆破振动响应研究,通过对测试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得出桥涵的结构响应规律及高程对峰值振速的高程放大效应规律,运用小波分析方法获取爆破地震波在桥涵振动中的能量分布特征以及单段最大药量、爆心距等爆破参...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露天矿深孔台阶爆破振动幅值和频率随水平距离和高程变化的衰减规律,进行了5次爆破振动测试,分析了不同地形条件下爆破振动的衰减特点;利用小波包方法分析爆破振动信号能量的频域分布.结果表明,露天深孔台阶爆破振动存在明显的高程放大效应,三向振速中水平向振速较大,主振频率为7~10 Hz,爆破振动信号能量主要分布在7.3~...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析爆破振动作用下露天开采临近巷道稳定性问题,开展爆破振动监测试验。通过对矿山工程概况和爆破参数的调查,设计监测方案,统计分析监测结果。结果表明:最大爆破振速为3.53 cm/s,小于极限值5 cm/s;三个方向振速衰减方程可以较好地描述振速衰减规律;爆破振动速度随着爆心距的增大而降低,爆破振速在垂直方向衰减最快,径向次之,水平方向衰减最慢;基于各监测点的主频率在20~100 Hz之间振频分布范围较广,最大值较高;在不考虑重复导致围岩爆破损伤积累的前提下,露天开挖爆破振动不会引起平硐的破坏。  相似文献   

4.
黑岱沟露天矿抛掷爆破效果的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露天矿抛掷爆破中,爆破效果的优劣影响到拉斗铲作业效率及露天矿生产成本。优化爆破参数,提高爆破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模糊数学原理为基础,通过分析选取有效抛掷率、松散系数、降震效果和炸药单耗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黑岱沟露天煤矿抛掷爆破效果的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了其效果等级为很好。该评价模型的建立,为露天矿抛掷爆破效果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煤炭技术》2016,(11):140-142
通常在地形变化较大的情况下,萨道夫斯基公式不能完全反映爆破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对30°正负高差直面边坡地形爆破振动速度衰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与爆源距离的增加,爆破振动速度逐渐减小;相对于水平地形,正高差地形减缓爆破振速的衰减,负高差地形加快爆破振速的衰减;直面边坡不会引起振速的突然增大或减小;同时,对于正负高差地形,高程修正公式比萨道夫斯基公式预测爆破振速精度更高,平均预测精度提高了9.86%。  相似文献   

6.
黑岱沟露天煤矿经过3次高台阶抛掷爆破,总结出了影响台阶坡面稳定的主要因素。针对这3次抛掷爆破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进行详细分析和总结,目的是进一步优化抛掷爆破设计方案、节约穿爆成本、提高台阶坡面的稳定性、更好地服务于吊斗铲倒堆剥离工艺和为抛掷爆破技术提供经验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爆破地震波的衰减规律和减振沟、隔振空孔减振效果,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对有无减隔振措施的爆破振动进行了多次现场监测,并对实测结果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萨道夫斯基经验公式,利用波形分段对应方法建立的优化爆破振速衰减模型与实测结果较为吻合,在径向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平均误差分别为17.04%和10.76%; 减振沟和隔振空孔具有明显降低爆破地震效应的作用,在近爆源区减振率最大,且减振沟和隔振空孔的减振率随着爆心距增加而快速减小,在现场合理利用减振措施可显著降低爆破地震效应,消耗应力波能量。在已建立衰减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爆破地震波作用下的拟静力地震效应评价方法,利用爆破振动影响系数可以快速判断临近边坡和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为后期爆破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根据穆利亚希露天矿爆破振动试验结果,从爆破地震波频率分析、波延时间、振速衰减规律回归、最大一段起爆药量等方面分析评价当次爆破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初步揭示矿山一般生产爆破振动衰减规律,有针对性地提出穆利亚希露天矿边坡防护在工程爆破时宜采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露天矿高台阶抛掷爆破时采空区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华准能公司黑岱沟露天煤矿在2006年底完成吊斗铲倒堆工艺的扩能改造,自2007年3月实施第一次抛掷爆破,至今已完成了30次。2009年初抛掷爆破高台阶进入马家塔小煤窑采空区,为保证露天矿大型、特大型设备及人员的安全,对抛掷爆破高台阶如何处理采空区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爆破振动主频是振动评估和构建预测模型与安全控制标准的重要指标。提出了一种爆破振动主频计算公式,设计了混凝土试块爆破振动损伤累积试验,对试块进行爆破振速、主频和损伤测试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主频计算公式是适用的;随着爆破次数的增加,主频减小,爆源近区较高的主频快速衰减,中远区较低的主频缓慢衰减;爆破振动主频由高频向低频变化,主频的宽频特性更加明显。爆破振动主频与质点振速峰值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且与爆破振动累积损伤存在减函数关系。存在爆破振动损伤累积效应时,应充分考虑累积损伤、主频、振速,以及与爆破次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以保证评估与预测的准确性和安全控制标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宿州符顺石灰石有限公司爆破大块率较高的实际情况,为了确定合理的微差间隔时间,降低爆破块度,南矿区采用普通导爆管毫秒雷管逐孔起爆方法,北矿区采用高精度澳瑞凯导爆管雷管逐孔起爆技术。结果表明:高精度导爆管雷管在降低爆破块度方面具有优越性,爆破效果优良,综合成本低于普通微差爆破。  相似文献   

12.
论文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结合现场生产的实际 ,介绍了炮采工作面允许一次起爆炮眼数量的计算方法 ,同时以赵坡煤矿 12 30 5回采工作面为例 ,对其允许一次起爆炮眼的最大数量进行了科学计算 ,改变了过去一次只放 2m的放炮方法 ,使放炮节奏提高到2min放 5m ,有效地提高了劳动效率 ,减轻了放炮工的劳动强度。此结论对于安排生产工序、科学指导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一起由于电容式起爆器故障,导致爆破网路发生早爆事故,通过对起爆器的检查找到了爆炸事故发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安全使用起爆器的几点注意事项.对工业现场使用电容式起爆器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根据钻孔孔径产生裂隙区范围的大小对炸药能量均衡分布的影响,从理论上分析了5 m台阶,3.5 m×4.5 m梅花形布孔,加2.5 m套孔爆破后出现2 m以上超大块的原因;通过孔网参数、钻孔孔径、爆破网络延期时间之间的合理搭配,解决了低台阶、小孔网参数爆破时的超大块、根底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榆-神-府矿区地方国有煤矿和乡镇煤矿长壁炮采工作面逐步替代房柱式采煤方法,提高了矿井生产能力,也使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实际工作中,爆破效率不高限制了矿井生产水平的提高。根据在杨伙盘煤矿的生产实践,提出长壁采煤工作面一次起爆炮眼数量计算方法,能合理计算起爆炮眼数量,以提高正规循环率,对榆-神-府矿区煤矿生产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新集三矿在岩石巷道掘进施工中 ,应用定向断裂爆破技术 ,提高光面爆破质量 ,增加巷道的稳定性 ,使光爆喷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赛尔爆破优化软件特点、功能、爆破效果及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不耦合系数下切缝药包的爆后损伤破坏特征,以有机玻璃为试验材料,对不耦合系数1.33、1.67、2.00、2.33、2.67的切缝药包爆破损伤破坏进行分析。基于分形理论中计盒维数的原理,编写MATLAB程序分别计算5种不耦合系数下切缝药包在切缝方向以及垂直切缝方向爆生裂纹的分形维数。对爆后裂纹长度以及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在试验选取的不耦合系数范围内,切缝方向裂纹的分形维数显著大于垂直切缝方向的分形维数,切缝药包对于爆生裂纹扩展方向的控制具有明显效果;②在试验选取的不耦合系数中存在最佳不耦合系数1.67,在该不耦合系数下切缝方向爆生裂纹分形维数达到最大值,裂纹长度最大,爆破损伤破坏的定向控制效果最佳;③在不耦合系数大于1.67后,随着切缝药包不耦合系数的逐渐增大,切缝方向的裂纹扩展长度逐渐变短。  相似文献   

20.
深凹露天矿山由于其特殊的结构,爆破产生的炮烟扩散稀释较为困难,严重危害生产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基于实际矿山构建了深凹露天矿山的二维物理及数学模型,采用非稳态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爆破位置下,深凹露天矿山采坑内爆破炮烟的扩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爆破位置下,露天采坑内均出现复环流,爆破点位置是影响露天采坑内风流结构特征的重要因素;露天采坑内的炮烟最高浓度均随着时间变化而逐渐下降,但下降的速率逐步减小,呈现三个阶段的下降趋势;爆破位置位于背风侧时露天采坑内的炮烟最高浓度和降至安全浓度所需时间远高于迎风侧三个爆破位置;随着背风侧爆破点距采坑底部距离的减小,炮烟最高浓度及降至安全浓度所需时间先降低后增加,炮烟最高浓度及降至安全浓度所需时间随着迎风侧爆破位置距采坑底部距离的减小而增加。研究结果对于指导深凹露天矿山企业合理组织爆破后的生产作业和保障作业人员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