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TOD站点地区确定规划圈层边界的重要依据之一是步行尺度。在确定适宜的步行尺度时,规划多重视大多数人的平均标准,而缺少对老年人等特定群体的针对性关注。日本近年来较为广泛地开展了选址优化规划(立地适正化规划),其与TOD规划在规划理念与空间模式方面具有较多近似特征,其中重视在站点地区依据步行尺度界定范围和划分圈层就是二者共性之一。在轨道和公交站点地区,选址优化规划与TOD模式下的步行尺度概念虽近似,但内涵存在一定差异,选址优化规划中站点地区的步行尺度更关注老年人的步行需求。基于老龄化视角的轨道站点地区的步行尺度有以下三方面应用:一是作为不同层次和类型节点分类的规划原则;二是作为划分不同规划分区、调整用地功能的规划原则;三是作为布局公共设施特别是公益性设施的规划原则。选址优化规划借由步行尺度的调整将老年人的需求充分融入用地规划和设施布局,从而促进城市规划建设更加符合老龄化社会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2.
TOD规划强调塑造集约紧凑的空间形态,但不同实践中的实际形态各不相同。在TOD规划管理中,开发强度管控是促进轨道站点地区紧凑集约开发的重要方法,可以划分为四个步骤,包括整体视角的TOD密度分区,TOD节点内外的差异化强度管理和容积转移,TOD节点内部不同圈层的分区分类差异化控制,以及TOD规划的容积奖励等。通过对上述方法进行总结,本文提出TOD规划应该在空间上重视开发强度管控的整体性,在时序上因应阶段性发展需求重视开发强度管控的针对性,并在机制上进一步重视构建完善的规划管控机制的综合性,以促进TOD规划紧凑形态布局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高品质的步行空间体系作为影响轨道站点TOD地区规划建设的关键,近年来越发受到重视,但当前国内TOD规划实践中的步行改善策略多局限于站点周边的较小范围,缺少对更大尺度步行网络的统筹考虑。作为建设密度较高的国家,韩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轨道站点周边较大范围内建立了连续步行网络,并积累了成熟经验。文章通过对韩国轨道站点TOD地区步行空间体系案例的分析与比较,总结其轨道站点TOD地区步行空间体系的空间形态特征及规划经验,在此基础上从策略转变、视角扩展、技术完善3个方面提出对我国的启示,以期为当前我国城市TOD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美国部分城市在新城市主义理念的影响下,开始采用精明准则或形态准则取代或补充传统区划。横断面模型作为形态准则描绘城市和进行规划管理的重要方法,也在多个城市的TOD规划实践中进行了应用,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城市或线路层面基于横断面模型与轨道公交等交通条件进行TOD分类,编制城市设计导则;二是中观层面在站点地区按照横断面进行TOD分区,编制形态准则。在我国近年来越来越重视城市设计管理的重要性,同时各大中城市逐步开展轨道公交建设并进行TOD开发的背景下,对横断面模型在美国TOD规划中应用的方法进行总结,能够为我国同类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5.
卢源  刘晓刚  姚胜勇 《华中建筑》2011,29(12):70-81
促进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发挥轨道交通车站地区的综合效益已经成为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为此,本文以北京市轨道交通9号线花乡站站点周边地区的整合设计竞赛方案为例,对基于轨道变通站点的地区规划设计中关键问题进行剖析,借鉴TOD理论,从规划设计的层面,对站点周边和站点核心区设计实践进行了探讨.提出轨道...  相似文献   

6.
TOD规划模式的作用不仅在于对站点周边地区的局部地区提出规划建设引导要求,更对城市总体层面的宏观规划布局具有系统性的影响。近年来,北美地区城市在TOD地区的规划管理实践中,充分考虑城市功能结构与公交网络布局对TOD地区的叠加作用,形成在类型划分、圈层布局和要素指引等3方面进行规划引导的管理方法。通过对这些经验方法进行总结,能够为我国TOD地区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7.
从历史发展的维度看,TOD规划结构形态与近代时期理想城市模型存在传承关系,均具有在城市层面依托轨道交通整体构建城市结构的特点。在现阶段,TOD规划结构类型存在多种形式,因而应该从历史上理想城市模型中吸取经验,构建从城市整体视角观察TOD规划结构形态的思路,并进行分类研究,划分为点轴模式、带状模式、放射模式、环状模式、组团模式和网络模式6种主要类型。TOD规划结构形态多样性来源于轨道建设与城市结构结合的多种关系,在对城市TOD结构形态进行构建时,应该从空间结构的复合性、发展时序的动态性以及建设机制的多样性视角切入,形成更为合理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TOD站点地区由于交通接驳和开发带动效应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衰减,因而规划布局多呈现圈层结构的形式,但不同城市TOD地区圈层划分的方法、结构、尺度、边界并不相同。影响TOD圈层划分的主要要素包括步行尺度、用地功能、地价分布和级差强度等。本文通过相关研究及实践的对比分析,对TOD地区规划圈层边界及结构划分的方法进行总结,并提出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9.
刘立早 《城市建筑》2022,(19):92-95+100
以轨道车站为中心进行TOD规划建设,对优化城市功能和空间结构,提升城市品质具有重要作用。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TOD模式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5D”原则和三大圈层结构。在旧城更新过程中开展轨道TOD规划建设,应充分发挥旧城本底条件与TOD模式契合度较高的优势,同时也要解决更新地块较为零散、建设成本高、建设制约条件多等难题。主要的规划策略包括加强轨道场站用地选址研究、根据现状及未来发展需求细化地区功能布局、建立容积率转移补偿机制、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公共步行网络和构建以步行和公交为主的交通出行方式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推动多网融合轨道交通TOD发展是促进区域一体化及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传统轨道交通TOD发展模式多聚焦于城市轨道交通的站点层面,无法适应多网融合导向下的轨道TOD发展要求。在对区域一体化和城市高质量发展趋势分析基础上,剖析苏州多网融合轨道交通TOD发展的阶段特征与要求。明确多网融合轨道交通TOD发展内涵,并提出苏州多网融合轨道交通TOD发展模式与重点。构建“城市—分区—站点”分层传导、细化的多网融合轨道交通TOD框架体系,并探讨了TOD规划传导体系、体制机制以及政策保障。指出多网融合轨道交通TOD的本质是实现区域、城市、交通三者之间的有机融合,区域、城市、分区、站点层面的TOD发展重点各有侧重,高质量发展取决于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Hyungun Sung 《Cities》2011,28(1):70-82
This study determines whether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TOD) planning factors identified from western case studies can be applied to the city of Seoul, Korea, which is characteristic of dense development. The authors illustrate the distributional patter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lanning factors such as transit supply service, land use, street network and urban design at each rail station area. To identify effects of TOD planning factors upon the transit ridership at the targeted 214 rail station areas in Seoul, the study develops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s for transit ridership, which are differentiated at the levels of time of day, day of the week, and transit mode at the respective rail station areas. The analysis results suggest that TOD planning factors can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in forming a transit-oriented city. They also indicate that some TOD planning factors, compared to low-density cities in Western countries, need to be carefully applied towards Seoul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 of regenerating a transit-oriented city. In summary, rather than focusing mainly on increasing development density, it is necessary to concentrate more on such strategies as strengthening the transit service network, increasing the land-use mix index, and restructuring the street networks and urban design to be more pedestrian friendly around rail stations.  相似文献   

12.
轨道交通TOD地区的步行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泉 《城市规划》2019,43(3):88-95
轨道交通TOD站点地区确定规划圈层边界的重要依据之一是步行尺度,即步行距离形成的半径,但不同城市的TOD地区步行尺度并不相同。步行距离虽然能指导划定圈层边界和影响范围,但对步行决策起主导作用的则是步行时间,二者按照"时间-距离"换算关系相互关联,并受到地形条件、空间布局、交通环境等步行环境要素的制约。TOD地区步行尺度的差异是由于步行时间、步行距离和步行环境差异所造成的。对TOD地区步行尺度的差异及原因进行总结,可以为我国TOD地区规划确定合理的步行尺度及TOD模型提供有益的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3.
齐亮  王惠婷 《建筑与文化》2016,(12):214-215
本文基于对城市轨道交通与站点周边土地利用基本理论的深入理解,探讨分析TOD交通发展模式中站点周边城市空间及用地性质的最优化设计,以实现空间的集约利用,并以徐州市1号线韩山站为例进行站点周边土地开发与利用分析,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TOD背景下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开发与利用研究相关可行性建议,以期对于工程实践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The aim of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TOD) is to create a livable urban environment by improving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land-use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s. The capital city of Ethiopia, Addis Ababa, aims to promote a sustainable transportation system by launching its first light rail transit (LRT) network to control the current pattern of increased congestion and the need for mass transport. Planning for TOD around existing transit stations helps achieve improved transit choice and encourages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methodology to quantitatively measure the existing TOD in terms of a TOD index within the walkable distance of transit nodes by measuring the criteria that define TOD levels. The TOD index is calculated for areas of 22 stations on the East-West LRT line of Addis Ababa. Depending on the value of the TOD index, certain stations are identified to have a potential TOD but poor transit accessibility. With these results, the recommendation to improve TOD planning can become accurate for each station, depending on its relevant factors. Such results also help identify each station's potential for TOD planning and its improvements toward future local developments.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为例,借鉴香港“地铁+物业”轨道发展经验,通过优化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布局和开发强度,实践轨道交通TOD开发模式。基于苏州市城市土地利用优化前后的布局方案,建立城市轨道交通需求预测模型获得轨道交通1号线客运量与沿线人口、总建筑面积、詹住建筑面积、商业建筑面积的相关性,探索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变化对其客运量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6.
为满足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开发的需要、形成TOD的发展格局,从站点类型和开发圈层两个层面构建站点周边土地开发的密度分区制度,制定一套适用于不同类别地区的开发强度标准,作为土地开发容积率的控制准则。依据车站功能定位将车站划分为综合站点和一般站点两种发展区域类型;利用非参数统计学的局部线性回归法对地价和地块距站点距离两个参量进行拟合,确定轨道交通影响半径,进而将站点周边划分为三个圈层,300m以内为高密度复合开发区,300~600m之间为中密度开发区,600~1000m之间为低密度开发区,开发强度随用地与车站距离的增加而递减,商业开发应尽量建于核心圈层。应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土地开发强度与开发利润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存在使土地开发利润最大的最佳容积率;以政府利润最大化为优化目标,构建土地开发强度优化模型,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利用深圳市轨道交通3号线沿线住宅售价和建造成本测算了各密度分区的最佳开发强度。  相似文献   

17.
姚圣  曾春霞 《南方建筑》2019,(3):108-113
针对国内城市轨道建设中站城分离的现状问题,研究日本城市轨道站城协同的开发策略和方法,借鉴其轨道建设和城市开发一体化的经验。日本通过逐步进阶的轨道发展过程,轨道站周边区域已经成为了城市的发展核心,轨道网络主导了城市空间的架构。通过多元化的国私企业经营方式,土地区划调整和再开发工程等发展策略,日本不断完善站城协同的建设方法。具体来看,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的城市开发分为两种模式,分别是枢纽站开发模式和郊外新城开发模式,其中前者包括了大规模TOD一体化开发城区、交通枢纽站中心和地区站点中心3种类型,体现出多线集聚型开发的特征;而后者体现出沿线型开发、新城模式、公共交通主导的特征。希望借鉴日本高密度城市的轨道城市发展经验,为促进国内城市轨道事业的高效集约化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以深圳地铁2号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沿线土地使用与轨道交通客流的实证分析,探讨土地使用与轨道交通的空间适配问题。研究发现,地铁2号线的客流与站点地区的土地使用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主要表现为:(1)功能影响。出行的流动主要发生在居住型站点与混合型站点或就业型站点之间;(2)密度影响。站点客流量与站点地区开发密度有正相关性,但高密度开发并不必然生成较高的站点客流量;(3)距离影响。客源大都分布在500m步行可达范围。在此基础上,提出在中国城市实现土地使用与轨道交通的空间适配不宜简单应用TOD模式的高密度开发、土地混合使用、宜人的步行环境等原则,而应该结合中国城市发展的现实状况,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站点周边地区潜在的轨道交通使用者密度而非单纯的开发密度;(2)在促进站点周边土地混合使用的基础上,平衡线路乃至线网上不同类型站点的数量与布局;(3)优化轨道交通的自行车和公交接驳服务来扩展轨道站点的服务圈层。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轨道交通徐家汇枢纽与地下空间一体化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家汇是上海市最早启动建设的城市副中心,是重要的市级商业中心和交通枢纽。轨道交通徐家汇枢纽是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中唯一的一个三条市域线交汇的大型换乘枢纽。文章介绍了徐家汇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实施方案,其中9号线车站利用既有地下室改建而成,11号线车站设于拟建改造地块中,两条新建轨道交通线车站都避开了主要交通道路,很好地解决了车站实施对地区交通、商业和环境的影响,体现了方案决策中综合考虑建设成本、社会经济成本、环境成本实现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思想,是轨道交通规划设计理念和实施技术的突破。同时,结合轨道交通换乘枢纽,提出了一体化地下空间和地下道路方案。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取深圳市14个居住型城中村作 为案例,基于手机信令数据分析城中村的通勤特 征,探讨其与就业的职住关系模式。研究发现, 城中村的通勤特征呈现出了显著的区位差异性: 从通勤距离看,城边村最长,城内村次之,城外 村最短;从通勤方向看,城内村和区位条件较好 的城边村具有较强的市中心指向,而城外村的 通勤多局限于外围区。结合深圳的就业空间布局 特征,研究归纳了不同区位城中村的职住关系模 式,分析职住空间错配的表现,进而提出优化职 住空间格局的政策建议,包括针对不同区位的城 中村制定差异化的空间引导政策,以及在城市中 心区外培育非工业类就业中心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