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水厂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运行不稳定、投药量偏大、出水浊度偏高等问题,进行了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排泥与污泥回流系统的改造,取消了原集泥沟中的刮泥设备,改为气提装置排泥,并在高密度沉淀池外侧设置了储泥罐,污泥经回流泵回流;采用流量仪、投入式污泥浓度计检测回流污泥,且污泥回流点由单一的总管投加改至两根DN100分管投加,同时在每根回流污泥分管上安装污泥流量计及阀门,以有效地控制高密度沉淀池运行。改造完成后的生产性调试和优化研究表明,通过提高回流污泥浓度,增大絮凝区污泥浓度,能够有效降低高密度沉淀池出水浊度,控制絮凝区污泥浓度为400~500 mg/L,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出水浊度能够确保在1 NTU以下,单池处理水量最高可达3 700 m3/h,超过设计负荷20%。  相似文献   

2.
平流沉淀池是净水工艺中常见的工艺单元,其排泥设施主要包括桁架式刮吸泥机和穿孔排泥管,因刮泥机和排泥管独立运行,常导致平流沉淀池排泥不彻底、积泥等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红外反射技术的平流沉淀池排泥系统改造方案,可实现桁架式刮吸泥机与排泥角阀联动控制,使刮泥和排泥过程精准关联,改善排泥效果。排泥系统经改造后,沉淀池出水水质提升,浊度降低53%~60%;排泥水量减少,自用水率降低约16%;排泥系统电耗大幅缩减,同比降低47%~53%。该改造方案投资仅2. 8万元,在提升工艺出水水质的同时实现节能降耗,可为存在类似问题的水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善平流沉淀池出水水质,对沉淀池出水口的布置进行了改造,在沉淀池出水端增加出水集水槽,并增设了新式虹吸排泥机。对比了改造前后沉淀池出水浊度,并提出了改善水质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排泥系统能否正常运行是直接影响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出水水质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刮泥机油管老化、排泥气管堵塞、空压机功率偏小、储泥池排泥泵偏大等问题进行了改造,使排泥系统稳定运行。同时,优化气提升排泥时间,适当排出储泥池中的污泥,使其回流污泥浓度在10000~25000mg/L范围内,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出水浊度一般小于1NTU。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由于高藻水源水引发的产水量下降、滤池反冲洗周期缩短、出水余铝超标、投药量大幅增加以及出水嗅味严重等问题,采用沉淀/高速气浮联用技术对水厂的平流沉淀池进行改造(不增加占地),并加设静态混合器,改善絮凝剂的混合效果.改造后的运行结果表明,出水水质完全满足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高藻暴发期间投药量仅为改造前的1/3.  相似文献   

6.
陈亚军  吕锡武  周克梅 《山西建筑》2007,33(36):162-163
总结了南京市北河口水厂平流式沉淀池的运行特点,并探索了提高水厂出水水质的方法,分析了影响出水浊度偏高的原因,提出了采用加长平流式沉淀池集水槽长度对平流式沉淀池进行改造的方案,通过改造有效减少后续处理设备的负荷,提高了水厂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7.
针对温州某供水厂原有平流沉淀池沉淀效果较差,双阀滤池过滤周期短、反冲洗效果不佳,出水浊度不能满足要求等问题,进行了技术改造。在平流沉淀池内增设侧向流斜板沉淀,将双阀滤池改造为整体滤板小阻力长柄滤头配水、石英砂均质滤料、气水反冲洗滤池,并完善了滤池的自动控制系统。运行结果表明,改造后沉淀池出水浊度大大降低,滤池出水水质提高,反冲洗效果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针对天津市凌庄水厂斜管沉淀池出水浊度较高的问题,对斜管沉淀池进行技术改造。通过在斜管沉淀池排泥车上加装双侧表面冲洗设施,使沉淀池出水浊度明显下降,有效改善了出水水质。同时,节省了相当数量的水厂自用水和人工工时。  相似文献   

9.
絮凝沉淀池作为净水的核心工艺之一,系统排泥是达到降低出水浊度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广泛应用与平流沉淀池中的底部往复式刮泥机和行车式泵吸排泥机两种机械排泥形式进行技术、经济、管理等多因素比较,推荐武汉市某水厂采用行车式泵吸排泥机进行排泥。  相似文献   

10.
扬州第四水厂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了改造,更换了一期工程加药间、双阀滤池、二泵房的控制柜及PLC,同轴铜缆线更换为100 M双冗余工业光纤,保留原有系统内部的IO接线。二期工程V型滤池更换了PLC的CPU模块,整合了全厂自控系统。经过运行摸索和提高,实现了药剂合理投加,优化沉淀池桁车排泥及滤池运行程序,提高了桁车排泥的含泥率,延长了桁车的排泥周期,减少了桁车的运行次数,降低了生产耗水率,降低了制水成本;沉淀池、滤池出水平均浊度及出厂水平均CODMn与改造前同期相比有所下降,提高了供水水质。  相似文献   

11.
为发展城市给水厂排泥水节水技术,在示范水厂开展了排泥水的减量化试验研究。通过对示范水厂排泥水水质的分析和排泥水的减量化生产性试验,提出了水厂各构筑物的节水排泥工况:折板絮凝池1#、2#排泥管的排泥时间为20s/次,3#、4#的为40s/次,5#~8#的为60s/次;平流沉淀池前20m的排泥周期为24h,采用双程排泥,后70m的排泥周期为48h,为单程排泥;V型砂滤池的反冲洗周期为48h,采用气冲(3min)/气水冲(3min)/水冲(5min)/全程表扫的反冲洗方式。运行表明,节水排泥工况对各构筑物的出水水质基本无影响,并可使絮凝池、沉淀池、砂滤池分别节水约25%、37.5%、39.7%,水厂的总排泥耗水率可从原来的3.07%降至1.9%。采用节水排泥工况后,水厂可减少排泥水量近43×104m3/a,同时节约生产成本约42万元/a,环境、经济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斜管沉淀池由于布水不均匀造成沉淀出水浊度高的问题,在斜管沉淀池前增加整流段,采用平流加斜管沉淀池相结合的形式,成功地将延安市某县城老水厂的处理水量由1.2×104m3/d提高至1.6×104m3/d,沉淀池出水浊度由6.15 NTU降到2 NTU以内,沉淀池出水TOC浓度平均值为1.85 mg/L,平均去除率为39.67%,降低了后续滤池的运行负荷,使出厂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梅林水厂和国内外现有处理污水方案比较,确定了梅林水厂净水工艺的优化设计方案;通过对原水pH值的调整,简化了PAC前馈投药数学模型,采用模拟沉淀池出水浊度作为投药控制的反馈信号,缩短了常规的用沉淀池出水浊度作为反馈信号而产生的滞后时间;用滤层水头损失和滤池出水浊度作为滤池反冲洗控制信号,比定时反冲洗提高了一个档次;根据沉淀池排放的污泥具有浓度高的特点,提高了用结团凝聚法处理污泥的泥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4.
针对水平管絮凝沉淀池难以精准排泥的问题,研制了一种多参数精准排泥控制系统,以泥位检测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为系统核心,对沉淀工艺过程参数进行优化,形成闭环控制系统,实现沉淀池排泥的智能控制。该控制系统在某中水回用工程的水平管絮凝沉淀池进行了系统测试分析和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排泥效果,沉淀池出水浊度能长期稳定在2.0 NTU以下。与传统排泥方式相比,节省水耗47.4%;单个排泥阀月动作次数减少29次,避免了沉淀池积泥现象,具有提升沉淀出水水质、降低能耗、减轻人工操作强度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结合实际工程应用项目,介绍了复合沉淀池的衍变及运行效果。复合沉淀池是平流沉淀池和斜管沉淀池的优化组合,首先在斜管沉淀池前增设一段12~25m长的平流沉淀池,不仅使大量矾花与泥渣在前端平流段沉淀,从而降低斜管沉淀池的泥量负荷,而且使位于复合沉淀池后部的斜管沉淀池前端不再积泥。其次,通过在池底配置刮泥小车、结合上向流排泥管沉淀池技术彻底解决了沉淀池排泥不畅的问题。复合沉淀池特别适用于冬季低温低浊、夏季高浊的水厂,具有结构简单、适用性强、降低运行成本、节省占地及投资等优势。  相似文献   

16.
在乡镇水厂扩建改造中应用强化絮凝沉淀技术,在不增加占地的情况下提高了产水量和出水效果.通过穿孔旋流絮凝池水流分路改造和添加扰流板组,沉淀池进水整流及斜管、穿孔排泥管更新改造,产水量由2×104m3/d增加到3.8×104m3/d,出水浊度和单位药耗分别下降41.7%和26.5%,每天增加水量的单位投资仅为92.7元/m3.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泵混合投加和增加穿孔挡板的方法对给水厂混凝投药控制系统进行技术改造,结果证明:改造后沉淀池出水浊度〈2.5NTU,出厂水浊度接近于零,在沉淀池出水浊度相同的前提下,节省药剂投加量30%,解决了改造前混凝效果差、药剂投量大的问题。改造工程投资少,管理方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发展以及居民对供水水质的要求日益提高,沉淀池初建采用的设计规范和设计条件,已不能满足现时需求,需寻求更优的改善方案.佛山市沙口水厂的设计规模为50万m3/d,沉淀池为平流沉淀池,运行将近三十年后,出现沉淀效果差、矾耗高、排泥水含固率低、排泥设备故障率高等问题.特针对以上问题沉淀池进行改造研究分析,以期优化生产、改善沉淀效果,以供同类旧改工艺参考.  相似文献   

19.
长春市第四净水厂絮凝池的技术改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净水厂絮凝池效率低、投药量大的问题,对絮凝池的过孔流速进行了调整,合理设置了速度梯度.实施上述改造后,絮凝池的效率得以提高,沉淀池的出水浊度<3.0 NTU,滤后水浊度<1.0 NTU,药耗降低26%.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中试模型对夏、冬两季净水厂生产废水回用进行了优化调试研究,考察了滤池反冲洗水和沉淀池排泥水在不同回用配比情况下,混合水浊度对达标投药量与节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满足沉后水出水浊度达标(2.5 NTU)的前提下,夏季时最适回用比为6%∶4%(冲洗水∶排泥水),最佳混合水浊度范围为100~175 NTU,混凝剂达标投药量为4~5 mg/L,此时相应的节药率为33.3%;相比之下,冬季时最适回用比为6%∶2%(冲洗水∶排泥水),最佳混合水浊度范围为80~105 NTU,节药率为25%,达标投药量为9~10 mg/L。在连续回用过程中沉后水浊度并未出现富集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