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正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共同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旗舰型项目,在建立之初即提出了城市雨洪管理和海绵城市总体目标。本文通过对生态城规划及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进行梳理,形成了由建筑、市政、绿化景观及水系四个层面海绵城市实施体系,为全国其他地区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张娟  程小红 《城乡建设》2022,(19):10-11
<正>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建设海绵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要求建设海绵城市,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积极指导督促地方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指导各地科学编制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评价,在各类工程项目中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对于推动建设健康水循环系统、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典型滨海盐碱地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结合区域环境特点和前期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实例,总结并提出区域海绵城市建设实施路径和方法。天津生态城海绵城市建设将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作为发展的基本前提,统筹考虑区域盐碱化特性和水资源污染等制约因素,实行"系统构建、分区控制"城市规划,采取因地制宜的建设策略,充分与地区排盐系统、排水防涝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及公园绿地系统等相衔接,形成了"水库-河流-湿地-绿地"复合生态系统和城市大海绵格局,并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天津生态城海绵城市建设经验也为其他类似滨海地区的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道法自然的海绵城市,无疑是实现良好生态环境的最佳方式之一。城市景观作为海绵城市的重要载体,小到雨水花园,大到湿地公园,景观用大大小小的细胞肌理给予海绵城市有效的支撑。本文以天津生态城美嘉园海绵城市建设为例,阐述建筑与小区的海绵城市与景观双融设计核心原则与技术原理,探索在项目中的实际运用与创新技术,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海绵城市带来的绿色、生态、和谐。  相似文献   

5.
陈飞 《绿色建筑》2022,(3):127-130
城市雨洪灾害和水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海绵城市建设作为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需以跨尺度的生态规划理论和方法体系为基础,需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不同尺度的承接、配合,多种海绵空间相互关联,形成多尺度、立体、交融的体系。特别是针对一些特殊形式的片区建设,应专门有针对性的海绵城市系统化方案来和规划,并与具体项目实施进行衔接。以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桥停车场上盖地区海绵建设为案例,探讨海绵城市系统化方案如何实现有效协调衔接。  相似文献   

6.
生态城市不仅仅局限于城市绿化、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还应包含社会和经济内容,是社会、经济、环境的统一体。通过总结天津生态城在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分析其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创新性。从多角度深入分析中新天津生态城的规划和建设实践,挖掘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发展机遇并总结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解决经验。  相似文献   

7.
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各试点城市已经初见成效,但还存在不少的困惑和问题,直接影响试点城市的推行效率以及城市规划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海绵城市建设从规划阶段向实施阶段的过渡,建设思路也由单一海绵项目发展为片区整体解决方案。小流域海绵城市系统化方案采用系统化的思维,对现有海绵规划设计进行优化和统筹,可转变规划设计思维,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任务;量化分析建设任务的工程绩效和对规划目标的贡献程度,评估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深化规划的落实和设计的统筹,明确工程措施与海绵绩效的关系,整合优化海绵建设任务,提高工程的实施效率和效果。以某小流域为例,针对该流域的重点问题,提出了自然本底保护、水环境治理和水安全提升三方面的海绵建设策略,并通过模型评估等技术手段,对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了量化评估。该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小流域海绵城市系统化方案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黄丽萍 《江西建材》2022,(5):269-270+273
为了缓解城市硬化带来的内涝、初期雨水污染以及热岛效应,海绵城市生态建设理念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之中。文中对系统化全域海绵城市建设进行了研究,介绍了海绵城市的相关概念和作用,并对海绵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系统化方略及措施。  相似文献   

10.
海绵城市作为近年来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一个热点,众多城市在建设中逐渐融入了海绵城市思想。海绵城市在不同地区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海绵城市具体建设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建设路径。论文主要就海绵城市建设路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合作项目——天津中新生态城将在天津滨海新区启动建设,这是一座兼顾环保、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三大元素的现代化城镇,总规划面积达30万km^2,建设用地25万km^2,将有35万居民居住,建筑物全部使用环保材料,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发电机等生物能采集装置遍布街巷。  相似文献   

12.
结合国家第2批海绵试点城市——大连庄河市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与实施经验,提出了以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为导向的海绵城市建设系统方案。该方案旨在降低大连庄河市洪涝灾害风险、缓解水资源紧张问题、消除水体黑臭现象、重现水生态功能,探索了具有东北地区特色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找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系统方案的关键节点及应用的重要性,以期为今后的其他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构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老旧城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水环境恶化、内涝频发、水生态退化、水资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海绵城市建设是老旧城区转变发展方式、解决涉水“城市病”的有效途径。为系统解决城市水问题,实现综合治理,保障海绵城市实施效果,有必要编制海绵城市建设系统化方案。以厦门马銮湾试点区系统化方案编制为例,从现状情况梳理、主要问题分析、问题成因定量化解析、水环境方案、水安全方案、水生态方案、水资源方案、工程综合统筹等方面对系统化方案编制要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市政技术》2017,(2):117-120
海绵城市建设是我国当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推进项目。以某住宅小区为例,通过对项目所在地水文资料的分析以及对该住宅小区海绵城市建设方案和技术指标的核定计算,表明该住宅小区所采用的海绵城市建设具体做法满足国办发[2015]75号文的相关要求,可供技术人员在海绵城市建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绿色建筑》2013,(1):14
天津中新生态城位于滨海新区东北部,总面积30km2,总投资500亿元。整个生态城将用10~15年基本建成,人口规模将达到35万。天津中新生态城是世界上第1座国家间合作开发建设的生态城市,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宜居的示范新城,也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继苏州工业园之后第2个  相似文献   

16.
17.
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控制指标包括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径流系数。文章以天津侯台地区海绵城市建设为例,对区域下垫面进行分析;本着适度改造已建区、着力建设新建区、合理利用河道及公园水体等原则,对侯台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控制总体目标进行分解,合理分配径流总量控制率及径流系数;最终综合确定地区年径流总量并通过区域排水分析模型,采用Green Ampt方程,针对本区域的降雨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复核区域排涝能力,构建侯台地区海绵建设体系。  相似文献   

18.
习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以来,中新天津生态城积极响应,利用已有工作基础,在全域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生态城海绵城市建设面临着水资源不足、水质保障困难、土壤和地下水条件不利等主要困难,同时也具有较好的水系绿地格局、有利的组织构架和企业联动管理体制以及中新两国合作优势。结合地方特点,生态城构建了由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组成的海绵城市系统,兼顾创造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机制,保障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推进;搭建了专业化的管理监测平台,进一步提升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和运营水平。结合各类项目的特点,提出了具有较强指导意义的海绵城市项目建设要求和模式。经过多年实践和探索,生态城初步积累了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海绵城市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19.
经过一个月的公示.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生态城将在建设中对七个方面进行强化。充实完善区域协调机制,在功能布局、区域交通、产业发展、区域生态环境等方面进一步与天津市总体规划进行充分衔接;完善内部绿色交通体系.创建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公交体系和以人行为主的慢行体系.降低过境交通对生态城产生噪音、景观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新两国政府重要合作项目,在建设之初资金缺口巨大,政府将所有的城市基础设施授权由企业来投资、建设、管理、运营。天津市政府给予了不取不予、自我平衡政策。在此基础之上,经过六年实践,我们较好地解决了普遍存在的资金怎么来、设施怎么建、运营怎么管的问题。一、管理体制创新(一)政府授权市政府授权天津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投资公司)作为生态城土地整理储备的主体以及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投资、建设、运营、维护的主体,享有相应的投资权、经营权和收益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