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
地铁客流大、城市慢行系统增加大量非机动车,是新时期城市交通系统的新特征.尽管在城市修建详细规划阶段已经做过道路交通规划专项设计,但对于中心城区发展成熟的地段,建成环境的道路规划早于地铁设计规划很多年,道路结构、空间分配都面临新的需求.城市通勤客流从轨道交通系统至城市慢行系统,换乘需求巨大,单车停车、非机动车道、步行道、... 相似文献
3.
以轨道交通车站为中心的“站城一体开发”形成集约化发展的城市区域中心,逐渐成为国内高速发展城市的重要结构特征。本文通过其站点整合周边公共资源促发城市活力的能力即站点整合力来考量地区集约化发展效果,主要通过与轨交站点直接连通的核心轨交综合体进行考察。文章提出“空间效能”的核心概念,并集中从“空间效率”及“空间品质”等方面进行实证研究。研究采用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现场实验收集的数据比较,归纳出站点整合效果的表现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更多城市及地区站城一体开发提供理论参考和开发依据。 相似文献
5.
6.
近半世纪以来,步行化建设是西方城市特别是城市中心区复兴的主导方向之一,而有轨电车系统的重新引入和推广也为城市更新和再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该文从城市设计视角出发,采取案例研究的方法,考察二者耦合发展的经验,为当前我国相关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立体化发展诉求的不断增加,空中步行系统作为整合城市要素、缓解地面交通矛盾的重要措施,一直备受推崇。然而,空中步行系统的规划实施往往伴随复杂的土地产权和运营管理问题,且耗资巨大,建设时间较长,在何种建设条件下适合导入空中步行系统,以及如何进行形态与运营导控从而解决规划需求等问题亟待深入研究。文章从动因机制与发展条件、形态特征与运营管控4个方面对国内外3个典型案例进行梳理,总结了既有案例的建设条件及背景,并提出形态及运营导控指标依据,以期为我国城市中心区空中步行系统建设提供相应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致力于以轨交综合体立体基面面积的容积率奖励导控来促进城市设计与空间品质。拟合以公共空间品质因变量建立包含可达性、室内外基面公共空间面积等自变量在内的等值法模型,帮助轨交综合体实现接驳导控。首先,立体基面累加的总公共空间面积、总公共空间容积率被验证为可补足容积率、密度导控的指标。其次,可达性影响了室内-室外基面公共空间面积因子间的面积奖励比例:当整个基面可达性参数小于室外的1.221倍时,接驳不足以支撑水平发展的开发,较推荐配套奖励立体室内基面进行垂直发展,以抵消过多室外基面公共空间的负面稀释,可根据拟合聚类所得的1.7、14.5两档比例进行奖励。同时,研究发现整体基面可达性大于室内基面的0.763倍时,地块面积大小不再对空间品质有促进作用,即不能过度依赖室内接驳,这时如盲目增大地块面积会产生负面效应,需通过增加总公共空间容积率来弥补尺度过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当今城市设计实践的综合化与城市设计团队的多元化对城市设计师的知识构成、专业素养以及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城市设计专门人才,是现阶段城市设计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需要着重探讨的话题.本文基于当代城市设计的特征与需求,尝试引入增强教育专业化水平与职业能力的发展网络理论,从提升网络关联多样性与强度两方面建构城市设计师发展网络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城市设计专业培养模式,为高校培养应用型城市设计人才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城市空间发展模式的理论回顾,思考目前国内特大城市空间生长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市场导向下近域空间人口和功能的集聚是发展趋势。通过对国内外特大城市近域空间研究,认为近域空间引导存在控制型、引导型两种模式,且认为我国许多特大城市近域空间处于想要控制但引导失语状态。在中国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过于理想化的计划式新城空间模式难以实现的原因在于缺乏对市场经济主导的基本认识,城市的空间增长既不能摊大饼,也不能违背市场规律过于理想化,近域空间的发展应该成为特大城市新一轮城市发展战略的关注重点。进而探讨了特大城市近域空间发展特征及其动力机制,并在上海和武汉远景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中,基于近域空间视角延伸讨论特大城市空间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斯图加特21世纪轨道交通综合体带动城市核心区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图加特21世纪项目利用高铁线的轨道及站点改造,对铁路和城际、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以及周边约109hm2土地进行了长达15年的研究和循序渐进的开发,至今仍在调整、决策、投入、建设的过程中。此项目的规划开发过程体现了交通枢纽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互动关系,是研究大型轨道交通综合体建设如何促进城市核心区土地开发、城市环境提升、节能减排乃至城市发展定位的极好样本。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介绍了快速公交系统的特点和在巴西库里蒂巴市的使用情况,并从投资成苓、运营成本、规划建设、载客能力、速度和灵活性、能耗等几个方面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和快速公交系统进行比较分析,最后结合长沙市交通现状和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前景,提出了轨道交通系统和快速公交系统结合的公共交通模式。 相似文献
13.
轨道交通与城市中心体系的空间耦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土地使用与交通系统相耦合的原则和目标,文章论述了轨道交通与城市中心体系空间耦合的必要性,在对上海中心城区轨道交通与城市中心体系耦合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空间耦合一致度”的评价指标,以完善目前的轨道交通规划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4.
轨道交通与地铁上盖物业协同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针对地铁的高效快捷优势与其建设投资成本等矛盾在对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轨道交通的新发展模式,并提出了该模式具体的操作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BIM分类和编码标准的现状,提出了一种新的适用于国内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BIM分类和编码系统,并对其编码创建的方法、原因、意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编码在数字化实践应用方面进行了的研究探讨,开发了针对Revit的可录入、自动筛选和实际运用的编码表。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方法缺少对乘客的实际活
动轨迹和出行需求进行量化的难点,研究基
于乘客实际站外全程轨迹,提出了通过测度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服务的供需失衡程度来评
价线网建设时序的决策支持模型。模型以手
机信令数据识别出的乘客进站前地面停留地
作为站点的实际服务范围,以等效路阻模型
测算站点的理论服务范围,并将二者的差异
作为供需不匹配的区域。建立总溢出距离和信
息熵两个指标评价体系,用以评价建设时序。
通过杭州市2号线西段建成前后的手机信令
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检验表明,模型能较
好度量供需不匹配程度,评估建设需求的迫
切性,能支持杭州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时
序预测。本研究采用了集成大数据与传统交
通模型框架,提出了具有预测性和实证性的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时序决策支持模型。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BIM技术在广州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方面应用现状,阐述广州地铁利用BIM技术在广佛线鹤洞站与石溪站实现了三维模型碰撞检测、基于二维码的机电设备过程信息管理、基于3D模型的“按图钉”质量安全管理以及基于派工单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本系统的应用表明:该研究有助于实现项目参与方信息共享、多专业协同、缩短施工工期,降低运维成本,提高了地铁建设过程中施工效率以及提升了地铁建设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呼和浩特市轨道交通1、2号线一期工程是全国首个以全投资PPP模式运作的轨道交通项目,BIM技术作为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文从BIM全生命期应用出发,详细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BIM全周期应用体系包括:BIM应用标准、BIM数据集成与管理平台、工程各阶段BIM应用、数字化资产移交,形成一套BIM全生命期应用方法,为城市轨道交通数字化建设提供指导思路。 相似文献
19.
轨道交通网络演变与都市圈空间结构
发展有着相互协同的关系。选取受轨道交通网
络影响显著,空间格局呈“一核多心”式分布的
伦敦都市圈为研究对象,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
方法构建轨道交通网络生长模型,分析网络复
杂性特征演变规律,并进一步分析轨道交通与
都市圈空间结构演变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第
一,中心枢纽站点扁平化组织分布以及轨道网
络的传播效应均与都市圈多中心空间结构存在
协同发展关系;第二,轨道交通与都市圈空间结
构存在三个互动规律:两者通过势能差互动滋
长、轨道交通引导圈层结构变迁、站点分化引导
空间重构。最后对我国都市圈轨道交通的发展
建设提出了 “破除边界”“内优外联”“适度超
前”三方面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和客运量的日益增加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风险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安全风险自动监测报警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运营的重要保障。为防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期间重大安全风险事件的发生,利用区块链链式结构、哈希算法以及分布式特点,建立满足现代化应急管理需求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自动监测报警系统。系统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数据库,通过哈希算法对安全风险数据进行转换;采用模糊LC综合评价法设置自动报警阈值;建立基于Ansible、Zabbix、MySQL、Elasticsearch和Grafana的区块链自动监测报警系统,并制定自动报警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