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北方平原城市地势平坦,坡度小,河道水位比较高,导致平原城市排水困难。针对此特点,结合营口市的情况,对设计参数和排水规划进行合理的分析,选择合适的管材及收水口形式等,达到优化设计和科学排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中明确提出要利用水力模型来指导城市排水防涝规划。截至目前,大部分城市已编制完成了该规划,但是模型的使用仍存在较多的问题。为此,以多个城市的研究报告为分析样本,从基础资料收集、模型参数率定、建模尺度、河道水位衔接、规划方案模拟等方面,分析了目前模型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最后以杭州市高新区排涝模型应用为例,探索了排水防涝规划中雨水管网和河网耦合模型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发布23号文件与36号文件,明确提出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的建设要求,并要求各城市2014年编制提交当地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为更好地指导各地规划的编制工作,2013年6月住建部发布《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但由于排水防涝系统极为复杂、新的综合规划要求高、编制时间紧、基础数据缺乏、相关的规范标准滞后、新技术和方法的积累薄弱,各编制单位对该规划的内涵、目标、系统构建等许多问题有不同的理解和困惑。结合多年实际项目经验与研究成果,针对规划编制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配套标准的制定、大-小排水系统构建、老城区的提标与改造、低影响开发理念的应用、径流减排与污染防治等综合目标的结合及系统关系等,进行了较深入的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吴薇  朱晓娟  赵江 《市政技术》2015,(2):132-135
丘陵地区由于其显著的地形地貌特点,涝水形成时间短、流量大,相对于其他区域有较大的内涝风险。以镇江市高校园区为例,通过现状资料分析后,利用模型模拟法研究该地区排水防涝系统。提出了针对丘陵地区排水防涝规划的对策及建议,以保障丘陵地区的公共安全。  相似文献   

5.
针对城市内涝灾害及水环境保护问题,从排水防涝系统规划角度出发,总结相关项目经验,研究统筹推进洪涝治理与水环境保护的排水防涝系统规划编制思路、体系及方法。提出了建立“总+分”的多层次城市排水防涝规划体系,将加快补齐污水系统补短板与城市内涝治理系统耦合,协同解决城市内涝和污水补短板问题。总结提出了“分析成因—解决难题—谋划布局—保障实施”的排水防涝系统规划的技术路线,可为各大城市推进城市内涝治理及污水提质增效行动提供设计经验。  相似文献   

6.
城市排水防涝系统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行的重要系统,由雨水源头控制、排水管渠、内涝防治三个子系统组成,其中排水管渠、排水泵站、深层排水隧道、地下雨水调蓄设施等大部分设施位于地下。由于地下空间的局限性与复杂性,目前影响排水防涝的地下空间利用问题主要集中在规划建设、运行维护、监督管理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排水防涝安全,因此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对排水防涝系统发挥有效作用至关重要。基于河北石家庄、湖北当阳等城市的排水防涝与地下空间利用的工作实践,提出了平台建设、规划引领、制度保障和资金筹措等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7.
根据北方平原区域的地形和排水管网布置特点,提出了通过构建环状排水管网来提高区域排水防涝能力的方案,并以北京市某区域为例,采用MIKE FLOOD模型,系统分析了树状排水管网改为环状排水管网后对区域排水防涝安全的提升效果。模拟结果显示,相比树状管网,环状管网的平均充满度削减率为5.43%~14.29%、充满度标准差削减率为25.00%~35.71%、超载管段削减率为33.33%~66.67%、管网进入二维地面的积水总量削减率为26.16%~38.13%、积水点削减率最高可达50%,表明环状管网能有效提升排水管网的空间利用率,改善管网的运行状态,减少积水点,并显著降低地面积水风险。构建环状排水管网能够提升区域水安全保障能力,可为区域排水管网升级改造、排水系统优化设计,特别是地势相对平坦的已建成区的排水防涝能力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缓冲式排水模式的管道调蓄容积小、超载运行、淹没出流等不利因素,以上海新江湾城为对象建立了管网与河网的耦合水力模型,研究了缓冲式排水模式安全适用所需的条件。结果表明,对综合径流系数为0.5~0.6的缓冲式排水系统,当河道设计常水位与设计地面标高之差为1.2m时,应使缓冲式排水模式管道系统的安全排距〈500m;当设计最高水位与设计常水位之差为0.5~0.6m时,应使圩区的安全水面率≥5%。这一研究成果为缓冲式排水模式的安全性评价与推广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近年来遭遇的特大暴雨洪涝灾害问题进行了成因分析,识别出三方面九大类原因,进而提出了“上截、中蓄、下排”的系统应对措施及规划方案,包括流域洪涝统筹应尽量避免山洪侵入城区,加强内河、管渠和外河在水位标高、排水能力方面的衔接;新建区域应加强建设管控,以排水为导向,进行竖向设计和组织;结合竖向控制布局,对可作为排涝通道的现状水系予以保留,并结合低洼地区建设“干湿皆宜”的调蓄空间;结合受纳水体的位置,合理划设非主干道路作为超标径流行泄通道;重点区域排涝应通过“一点(片)一策”结合雨水管渠改造提出建设方案,以期为东南沿海丘陵型县城构建韧性排水防涝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从城市内涝的概念出发,分析了城市内涝的定义与控制指标;提出了城市内涝防治与城市陆域排水防涝体系构建的主要任务;分析了城市陆域排水防涝系统的构成,对城市陆域排水防涝系统的规划设计流程与各步骤的设计计算进行了论述与说明,进而对其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内涝灾害控制标准的确定、设计暴雨的推求、已建管网排水标准的提高、设计涝水量的计算、地表超标径流的蓄泄规划、与城市河道系统的衔接、与其他规划的协调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从设计理念与设计标准、设计方法与手段、内涝防治体系、初期雨水污染控制、雨水综合利用、洪涝灾害预警与应急以及排水管网维护等7个方面,系统调研了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提出我国应建立适应涵盖"源头控制"、"排水管网"和"内涝防治"的城镇排水防涝体系,提高现有排水管网设计标准,同时制定新的内涝防治标准,并将其与城市排水标准和防洪标准相衔接。  相似文献   

12.
薛晓晨 《城市建筑》2014,(15):306-306
排水管道的设计施工等问题与大众日常生活、工作中所产生废水的排放质量密切相关,一旦管道出现堵塞等问题,则可能产生城市内涝方面的问题。故需要积极展开对市政排水工程技术以及城市内涝防御技术的研究,本文做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3.
柯善友 《规划师》2006,22(Z1):44-45
中山市北部平原是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地面高程相对较低.其范围内的镇区的雨水工程存在规划编制不完整、现状管网资料不全等问题,应完善内河涌的整治规划和雨水工程规划,建立相对独立的城区排水系统,合理规划内河涌最高控制水位,设计网状结构排水体系.  相似文献   

14.
近年国内城市频频遭受暴雨内涝困扰.尤其城市低洼地区和建筑物地下室更易遭遇水淹。通过列举并分析了几起广州市内典型内涝事故的共同原因.就城市化进程的内涝问题提出了一些治理建议.也可为国内城市的排水规划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从城市内涝灾害频发看排水规划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城市规划、用地布局及排水专项规划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城市内涝灾害发生的原因,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和最佳实践经验,从系统构成、规划理念、规划标准、规划方法、制度建设等方面对我国的雨水规划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提出了排水规划的发展思路和应对城市内涝灾害的规划对策。特别提出了构建大排水系统的概念,并从理论上进行了阐述,结合实践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有道路行泄通道的设计方法仅适用于道路单独排水、忽略道路明渠流与管道压力流之间水动力相互作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WMM构建道路明渠流与管道压力流耦合的水力排涝模型,来进行道路行泄通道设计以应对极端降雨事件的方法。并以某山地城市为例,构建SWMM雨水管道水力模型,进行50年一遇降雨情景下的内涝模拟,获得易涝点分布。在此基础上,根据内涝区域的竖向分析和水文分析,结合管道排水能力,设置道路行泄通道系统,构建水力耦合排涝模型。并利用耦合排涝模型优化行泄通道设计参数,对比不同方案下情景模拟结果,获得符合实际情况的行泄通道,最终确定行泄通道设计方案。案例分析表明,基于水力耦合排涝模型的道路行泄通道设计方法,考虑了道路明渠流与管道压力流之间水动力相互作用以及流量交换,反映了极端暴雨条件下道路与管道联合排涝系统的实际运行状态,使得行泄通道的设计更为系统、合理。  相似文献   

17.
徐迎春 《山西建筑》2014,(35):283-284
解释了城市内涝的含义,对产生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主汛期前准备、主汛期中防汛应急两个阶段提出了防止内涝的对策建议,并指出不断完善排水管网,提高泄洪能力,加强对排水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是遏制城市内涝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非平原城市排洪规划技术路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非平原城市的防洪排涝规划进行了新的诠释和定义,通过对排洪规划重现期的选择、城区洪峰流量的推求方法、排洪规划方案的确定、城市内河水面线的计算以及排洪规划与城市竖向规划之间的配合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非平原城市排洪规划的初步技术框架.  相似文献   

19.
为简化排水模型在城市排水防涝规划中的应用,利用武汉短历时暴雨雨型,采用三角概化法推导出雨型径流量计算公式。通过武汉雨型径流量设计程序在9个排水区的应用,在相同重现期标准下与武汉暴雨强度公式进行对比,同频率雨型设计径流量的平均绝对值相对误差为1.29%,最大误差<5%。采用相关因子拟合公式计算排水区节点雨水汇流时间,可建立雨型径流量节点管控简化模型,无需排水管网建模,可实现城市排水防涝规划水位管控,也可进行雨水溢流污染控制调节池容量的计算。  相似文献   

20.
当前城市内涝频发,尤其在城市繁华道路,商业街和公交车站是积水扰民的重灾区。本文从城市内涝发生的原因着手分析,通过优化城市道路排水管网系统,减小强降雨对城市积水问题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