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中重金属的形态及总量分布特征,对所采集的活性污泥和消化污泥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镉、铜、铁和锌的主要分布形态为可还原态,在活性污泥中分别占各自总量的48.67%、83.74%、87.21%和64.90%,在消化污泥中则分别占各自总量的37.62%、83.44%、65.99%和61.64%;铬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在活性污泥和消化污泥中分别占其总量的85.83%和67.64%;活性污泥中锰主要以弱酸提取态和可还原态存在,分别占47.16%和44.69%,在消化污泥中则主要以弱酸提取态存在,占61.69%;铅的5种形态分布比较均衡。活性污泥中7种重金属的总量呈现铁>铜>锌>锰>铬>铅>镉的趋势;消化污泥中7种重金属的含量排序则为铁>锰>锌>铜>铬>铅>镉。活性污泥中7种重金属的总量均高于消化污泥。 相似文献
2.
3.
利用沥浸微生物对浓缩污泥与添加聚丙烯酰胺(PAM)的脱水污泥进行生物沥浸处理,同时采用厢式压滤机在0.35 MPa的压力条件下,对生物沥浸前后的污泥进行脱水。结果表明,经过生物沥浸处理,浓缩污泥与稀释后的脱水污泥的CST值可分别降至11.8、14.6 s;沥浸结束后静置24 h,上清液所占比例分别从原来的12.5%、24%升至31%、42%,两种污泥中Zn的溶出率分别为66.65%、59.13%,Cu的溶出率分别为13.31%、23.55%。对浓缩污泥直接进行压滤脱水,泥饼含水率高达75%;加PAM调理后再脱水,泥饼含水率达68%;而经生物沥浸后再脱水,泥饼含水率可降至58%。可见,在相同脱水条件下,生物沥浸法对污泥的调理作用要优于PAM。 相似文献
4.
5.
城市污泥中重金属的去除与回收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给水排水》2009,25(19)
以天津东郊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为例,研究了城市污泥中重金属的含量和形态,分析了污泥中重金属的去除及回收方法.结果表明:天津东郊污水厂的剩余污泥中铜和锌的含量很高,分别为4 386.2 mg/kg和2 170.6 mg/kg,具有很高的回收利用价值;污泥中的铜和锌都以稳定性较好的硫化物及有机结合物、残渣态形式存在,生物毒性较小,通过对其去除及回收处理后可安全地进行土地利用.利用易获得、易降解的乙酸溶液(H2O2含量为2%),在室温、pH值为4的条件下反应4 h,可以达到去除污泥中铜和锌的目的(去除率95%).采用改进的铁氧体共沉淀法,用石灰乳溶液作中和剂,从污泥的乙酸-H2O2浸出液中回收铜、锌的结果表明,在pH值为9、反应温度为室温、FeCl3和FeSO4初始浓度分别为0.10 mol/L和0.05 mol/L及Fe3+/Mn+(Cu、Zn离子总和)=10(物质的量之比)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对铜、锌的回收率分别为94.5%、98%. 相似文献
6.
大量的重金属离子使得污水污泥在农用过程中产生了副作用。对投加硫酸亚铁盐和硫作为培养基质、污泥的不同投配比、有无接种污泥的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去除污泥中重金属的效果作了试验研究,表明不同条件下培养的微生物对重金属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12.
不同污泥处置方法中重金属的迁移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污泥中含有的重金属是污泥处置及其资源化利用中的主要限制因素,从污泥的土地利用、焚烧及制作建材三方面,论述了污泥中重金属的迁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评价了上述3种污泥处置方法的安全性,提出了污泥资源化利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消化污泥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进行了分析 ,并对污泥农业利用后重金属对作物的生物有效性进行了研究、试验 .结果表明 ,消化污泥中的重金属大部分以稳定态存在 ,植物可吸收量极少 . 相似文献
17.
18.
通过重金属形态分析及在模拟雨水、酸雨淋溶条件下重金属迁移实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堆肥化处理对污泥中重金属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堆肥化处理使重金属的不稳定形态含量降低,原污泥在酸雨淋溶下重金属已经迁移到约16厘米深的土柱中,而经过处理后的污泥淋出液中的重金属含量很低,仅有少量污泥中含量较高的元素向土柱深层迁移。迁移量及深度明显低于未处理的原污泥。实验及理论分析均证明了堆肥化处理可以降低污泥中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性,使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降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