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上海天山污水厂污泥深度工程设计中,针对臭气的特点和浓度的高低,采用多种除臭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污泥调理池、污泥浓缩机及污泥隔膜压滤机等高浓度臭气区采用封闭加罩、负压收集处理的方式,臭气处理量约18 950 m~3/h;对臭气低浓度区域(如深度脱水机房)室内大空间采用离子送风除臭的方法,送排风比为1∶1.19,确保整个空间为负压状态,臭气不外逸。工程自投建运行后,除臭效果显著,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地下污水处理厂污泥干化车间臭气处理的难点和重点及应对措施,介绍了广州地下污水处理厂污泥干化车间通风除臭系统及空调系统的设计。试运行效果显示,污泥干化车间臭气浓度得到了有效控制,臭气排放水平远高于目前国内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3.
威立雅除臭通风采暖一体化集成系统经多年的发展和在世界多个国家及地区的应用,实际运行均达到了理想的臭气排放标准,保证了厂区良好的通风环境,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对周边环境及居民的臭气污染。介绍了核心的臭气收集系统设计经验,将地埋厂区空间的通风系统和臭气收集系统整合设计,并通过合理设计换气率、空间除臭、微污染气体的转移等一系列风量平衡措施合理地设计通风和除臭,尽可能地降低总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该系统成功应用于北京槐房再生水厂地下厂区,项目最终排放指标达到北京排水集团企业标准并优于北京市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 11/501—2007)。  相似文献   

4.
张惠 《中国市政工程》2023,(4):47-50+108
以上海市某污水泵站为研究对象,对污水截流泵房的格栅井、集水池和污水出水压力井进行除臭设计,采用离子氧除臭工艺,除臭系统由离子送风系统和臭气集中处理系统两部分组成,设计规模为27 000 m3/h,通风换气次数为12次/h。结果表明,污水泵站经过除臭处理后,泵站运行过程中厂界的氨、硫化氢和臭气监测浓度满足DB 31/1025—2016《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限值要求,有效降低臭气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且除臭工艺具有流程短和运行管理方便等特点,可为类似的污水泵站除臭系统建设提供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南方某地下污水处理厂脱水机房通风除臭效果欠佳的原因和臭气源特点,结合实施条件进行了通风除臭系统改造设计。采用离子除臭技术,将经过离子发生器的新风送至污泥脱水机房中,同时收集该机房内的臭气,臭气经离子法处理后排至室外。对机房改造前后空气污染物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结合离子除臭技术的改造方案能够有效控制室内污染物浓度,降低污泥脱水机房内臭气浓度,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脱水机房臭气治理难题。  相似文献   

6.
猎德污水厂一二期泥系统除臭工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已建污水处理厂不同情况对污泥浓缩池采用加高盖臭气收集方案,对脱水间采用重点区域强化抽吸的臭气收集方案,并采用洗涤-生物滤床联合除臭工艺对收集的臭气进行处理;对污泥码头采用喷洒天然植物提取液除臭工艺进行除臭。工程实施后,除臭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竹园第一污水处理厂除臭工程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竹园第一污水处理厂的臭气污染源,确定了该污水厂除臭工程的范围(生物絮凝反应沉淀池的进水端和出水槽、污泥浓缩池、污泥脱水机房)及内容(降低H2S、NH3和臭气浓度)。针对主要污染源,经方案比选确定了采用天然植物提取液除臭方法,介绍了该除臭工程的设计及运行效果。结果表明,采用天然植物提取液除臭方法可使该污水厂的H2S和NH3指标达到厂界排放要求,但对臭气浓度的去除效果尚待提高。  相似文献   

8.
地下污水厂由于设施的密封性问题,其地下空间一般充有少量臭气,对地下操作空间和厂区周边环境造成影响。需通过增大通风换气量,提高除臭气量和扩大除臭区域,以获得更良好的厂区及周边环境,但这也带来了运行费用的进一步增加。在深圳民治地下污水厂工程设计中,将地下空间的通风系统与生化鼓风曝气系统有效衔接,可以实现污水处理工艺、地下空间通风及除臭工艺的一体化结合,在简化系统设置的同时亦可减少地下污水厂通风除臭的运行能耗,并极大地改善厂区及周边空气环境。  相似文献   

9.
集美污水处理厂预处理区除臭工程采用生物滤池法除臭,根据除臭气量及臭气浓度,设计1.4m的滤池填料高度及250 m3/(m2·h)的表面负荷,合理配置附属设备,运行效果良好,可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891 8-2002)中的臭气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0.
污泥浓缩池是污水处理厂的主要臭气源之一,消除臭气污染是环保大势所趋。在深圳滨河污水处理厂污泥浓缩池除臭工程设计中,对臭气的封闭、收集和处理系统进行了方案论证和设计选型,肯定了膜结构的封闭优势和生物滴滤法的处理效果,可为同类工程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无锡市城北污水处理厂污泥脱水机房除臭项目的设计和实施中,采用了主动式反应性粒子除臭技术,应用柔性布气装置输送浓度可控的反应性粒子新风至车间内进行主动除臭,同时将臭气收集后进行粒子除臭处理。检测结果显示,该技术较好地解决了污泥脱水机房内的恶臭治理难题,显著改善了室内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为减少排泥水对自然水体的污染,福州市西区水厂对排泥水处理系统进行改造。在设计中将沉淀池排泥水、滤池反冲洗水收集后经高密度浓缩池处理后,上清液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后排放至闽江,浓缩污泥经厢式隔膜压滤机脱水至60%后外运填埋。本文详细介绍了该工程排泥水处理的设计方案、设计参数及系统特点,为类似工程的应用提供更有效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3.
浙江某污水厂进水中含有70%的工业废水,具有有机物浓度高、冲击负荷大、乳化油浓度较高的水质特点,且出水水质要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已建一期工程(2×104m3/d)采用AAO+高效沉淀池+滤布滤池工艺处理污水,出水有机物超标严重。为此,二期扩建工程(2×104m3/d)采用调节池+混凝气浮组合池+A/O生化池+高效沉淀池的工艺流程。设计中增设调节池调节进水水质水量;采用混凝气浮组合池去除进水中的乳化油,以避免对后续工艺运行造成干扰;延长生化池停留时间,强化对有机物的去除,避免在深度处理阶段设置高级氧化工艺,节省建设、运行费用;气浮污泥采用离心脱水,生物污泥采用带式脱水机处理。工程试运行期间出水水质稳定达到设计标准,直接运行成本为0.56元/m3。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恶臭气体的来源及组成特点,在对常用除臭技术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提出对该厂卸料间、综合分选车间、初级和次级发酵仓以及制肥车间四种不同区域产生的恶臭气体分别采用气水混合喷淋技术、生物喷淋—UV光解技术、内循环供氧和预处理—组合式生物过滤技术处理。重点介绍了除臭工艺的选择及除臭系统的工程设计参数。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处理后的恶臭气体符合《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1993)规定的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中的新扩改建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5.
林州市第二污水处理厂结合厂址处的自然地势落差和景观要求,采用全地下和半地下相结合的“窑洞式”建设方案,实现了土地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建设目标,同时还能够降低检修层的消防要求,实现箱体部分区域的自然进风,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可为其他类似项目提供借鉴。污水处理采用“改良型A^2/O+高效沉淀池+纤维转盘滤池+紫外线消毒”工艺,所有污水和污泥处理建(构)筑物集成布置在一个地下两层的箱体内,实现集约化布局。箱体采用超长结构无缝设计,内部设有除臭系统、通风系统、消防和疏散系统、供电和照明系统、监控系统等配套设施。  相似文献   

16.
阮梅 《山西建筑》2011,37(3):119-120
主要介绍了科研楼的空调、通风、消防和地下采暖系统的设计,并给出了冷热源的选择方式,空调新风盘管加新风的送风方式,部分房间通风换气方式,地下车库的防排烟方式及系统自控方式,对类似工程的暖通空调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污水处理厂的除臭系统已被逐步纳入工艺设计范围,是降低臭气污染的重要工程手段。分析了杭州七格污水处理厂的臭气点源分布,介绍了土壤除臭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土壤除臭系统运行与管理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含酸废水调节池/一、二级pH调节池/高密度污泥池/反应澄清池/流砂过滤器工艺在不锈钢冷轧厂含酸废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自2007年9月调试正常运行以来,效果良好,出水各项指标完全达到设计和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9.
桂琪  李建 《中国给水排水》2007,23(16):67-69
介绍了箱板纸生产废水处理工程的设计及运行情况,采用物化预处理/生化处理/氧化塘/砂滤处理工艺,运行效果稳定,进水COD为1500~2500mg/L,处理出水COD〈300mg/L,可全部回用到生产车间,实现了生产废水的零排放,污泥最终焚烧处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