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从思想开放、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开始,在不同思想风格、不同区域文化中熏陶、浸染,中国传统丝绸服饰从奴隶制社会的呆板、定型阶段向多元化解放,融合并趋于成熟。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汉民族以儒家为主流的思想文化格局,礼制思想文化得到进一步完善。三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战乱,让老庄的玄学思想流行起来,成就了这一时期独特的魏晋风度,意外地引领了中国古代服饰风尚,甚至是丝绸服饰的时尚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丝绸发展的历史贯穿于上下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在一脉贯通的华夏服饰中,丝绸在其中孕育着最美丽的乐章,更是与各朝服饰共同演绎着五千年来的中华服饰之美。古代中国是一个有着严格等级制度的国家,丝绸面料的轻柔美丽、精致细腻,使其制成的服装绚丽夺目,高贵典雅,其本身就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征。随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古称华夏,"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服章之美,谓之华"(《春秋左传》)之说,因此又被称为"衣冠古国"。华服,是华夏衣冠文化的代表,是承载着礼制观念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政治和文化象征。传统中国以礼教治国。礼,起源于原始社会,原是祭神时的一种习俗,在周代形成比较完备的礼仪制度并成为此后历代礼制的基础。历代王朝以帝王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丝绸服饰纹样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文章在翔实的史料基础上 ,整理出古代各个历史时期丝绸服饰纹样的特点 ,并据此认为 :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 ,由先人们创造的丝绸服饰纹样对当今丝绸纹样设计的重大影响 ,实际上正体现历史的延续和文化的继承 ,显示了我国古代高超的丝织技艺水平 ,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它是中国和世界的科学文化遗产的珍贵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6.
7.
正"丝绸之路"这一富有诗意的美好名称,最初出现在德国地理学家、地质学家李希霍芬于公元1887年出版的《中国》一书中,他花了35年时间,相继共出版了5卷鸿篇巨著《中国》,见图1、图2。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这条古道把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交融荟萃起来,为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发展作出  相似文献   

8.
书名:《抉微钩沉: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研究》字数:197千字页数:208定价:98.00元开本:16印刷:全彩出版时间:2019年11月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发行“中国古人给世上留下了一部二十四史的巨著,地下却也还埋藏着另一部更加重要的二十四史,地下的这部将会不断订正、修补着世间流传的地上二十四史。”  相似文献   

9.
2013年10月23日、24日,北京服装学院邀请敦煌学、考古学、历史学、艺术学以及古代服饰文化研究领域的顶级专家和优秀中青年学者参加论坛,从不同的视角讨论敦煌服饰及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相关问题,本文就此次论坛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蚕和织造丝绸的国家,因而曾被古代世界各国称为"塞里斯",意思是"丝国"。在世界各国的古籍中,有许多关于"丝国"的动人记载。一位古罗马时期的西方作家写道:"丝国人创造宝贵的花绸,它的色彩像野花一样美丽,它的质料像蛛丝一样纤细。"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有人送给他一件华丽的中国丝绸衣服,他极为珍惜,只在朝拜真主时才穿过一次。古代世界各国对  相似文献   

11.
<正>20世纪初,英国人斯坦因在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南缘尼雅河畔发现了一座古城遗址,并从这里挖掘出封存了千年的各种珍贵文物,大量汉代文书以及陶器木雕、钱币等十二箱之多的珍品。当这些文物被带回英国时,轰动了世界考古界,这就是被称其为东方"庞培城"的尼雅遗址,见图1,这个被人遗忘在茫茫黄沙中的遗址,才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与各国的交往和交流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长期以来,各国各民族之间相互沟通,文化与艺术交相辉映,使得人类服饰在各方面获得巨大的变化和发展,同时,增进了各国人民的友谊和交往。通过交流,不断地吸取新思想和新经验;通过比较,则利于取长补短、去粗取精,使社会更快地进步和发展,这一点已经愈来愈被实践所证实。 我国是一个具有灿烂文化、优秀民族传统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发展年代里,与各国、各地区的人民往来不绝、友好相处,成为传颂千古的历史佳话。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特征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葛铠 《丝绸》2001,(12):46-48
说到中国古代服饰,考证它的款式,面料,纹饰乃至制度自然是十分重要的。然而要探讨中国古代服饰形成和传承的规律,则不但要了解服饰现象,更需要分析它的内质,从而找出其中的文化特征,也就是找出服饰现象与古代思维方式之间的联系,以求得到对中国古代服饰本质较深刻的认识,文章对此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服饰流行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人手,从服饰的文化特征、社会特征、建筑、绘画、雕塑等角度讨论了它与文化的关系,并从审美能力的提高以及科学技术推动服饰的流行等对它们之间的关系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何瑛 《四川丝绸》2003,(4):44-45
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丝绸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已占有一定的地位;商周时期丝绸业有了迅速的发展,经过辉煌的战国秦汉,转折的隋唐时期,到宋元明清丝绸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丝绸之路,亦称丝路。它是横贯亚洲、连接欧亚大陆的古代商贸通道,已经有2100多年的历史,是指西汉(前202年—13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见图1。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全长有7000多km,在我国境内有4000多km。在当时,大量的丝绸需求使得这条古商贸通道得到了发展与繁荣,它  相似文献   

17.
正印花属于一种局部着色技术,比染色要复杂得多。印花部分要求轮廓清晰并具有色牢度,而没有印花的部分要求不能沾色、渗色。印花与染色所用的染料是相同的。不同之处在于着色介质不同:染色介质为溶液,印花介质为色浆。印花色浆由印花原糊、染料以及吸湿剂组成。要使图案花纹清晰,必须防止染料渗化,所以染液必须增稠,这就需要用到增稠剂,也称为糊料。糊料通常是亲水性高分子物质,有天然糊料和合成糊料两  相似文献   

18.
正丝绸之路中,西方人称中国为丝国,丝绸也与中国的文化发展史共生共荣。在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中,服装的质地、图案表达了他所处的阶级等级的地位,也是经济和身份的标志。阶级中最高的等级是皇帝,图样是龙纹。龙是皇帝的象征,所以龙袍、龙靴及带有龙纹的织物不是一般普通人能够穿着,见图1。当然在服饰上面绣有什么样的织纹是很讲究的。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自古以来号称"农桑立国",几千年来,植桑养蚕在我国古代社会的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形成了丰富的蚕桑文化。蚕桑文化是中国文明的起点,是国人的骄傲,它至少已有4 000多年的历史。蚕桑文化现主要集中表现在杭州、嘉兴、湖州地区,并绵延江苏省、四川省、河南省、山东省、广西省等地区,但综观中国丝绸发展史,蚕桑文化甚至可以覆盖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流传地区、人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丝绸的发源地。文章简述了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丝绸产品对外输出及丝绸生产技术向世界各地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