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颂涛 《中华建设》2022,(9):103-105
滨水景观能够提升城市的整体美观度,同时也代表了城市的特色。滨水景观通常指湖泊、河流或其他水域边缘部分的土地,滨水景观是构成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部分,是在堤防上创造的城市景观。在设计滨水景观时,要结合自然因素,在自然环境中实现人工环境的和谐植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发挥出调节城市环境与自然空间的作用,打造出科学、健康的...  相似文献   

2.
城市面临滨水空间建设的重重困境,这导致水网与城市建设的进程矛盾不断。文章着重探索水网密集地区城市的建设管控的方法,试图从源头污染的总量控制、滨水景观风貌的重新梳理、土地利用方式的更新和监督保障机制的建立四个方面,对滨水空间实施全过程周期管理,同时加强各个层级规划的建设指导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化步伐的迈进以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各种水问题日益突出,已经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土地利用也从传统的单一生活型向综合的城市型农业发展,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已是城市发展的核心。通过对城市化过程中水土资源耦合特点的分析,研究了水土资源之间的价值转换关系。  相似文献   

4.
雨水调蓄池在国内外应用简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雨水排放系统中建造雨水调蓄池既可以减少雨水资源的流失、有效地利用城市雨水、削减洪峰流量、缓解城市水涝,又可以高效率地利用宝贵的土地资源,为城市创造优美的景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同时在旱季或冬季还可以将城市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的水贮存到这些调蓄池中,成为"城市水库".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城市水保生态建设的定义和任务,然后联系大同市具体实际,因地制宜地提出了配置水保生态建设植物措施,恪守实事求是、适地适树的原则,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空间、水分这个群落,把城市水保生态建设提高到一个文明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适当优化土地利用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城市排水的一个辅助条件,缓解城市暴雨积水问题。通过实验室模拟降雨,初步得出结论:在相同降雨强度的情况下,绿地相对于裸土而言具有较大滞水量。中小雨强情况下更为显著,两者滞水量相差20~25 mL/min。分析降雨因素对整个过程的影响,初步获得不同下垫面的滞水能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验证土地利用方式对降雨径流产生的调蓄效应,可为未来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城市滨水景观的打造与开发对城市的生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城市安全有着重要作用,当前国内对山溪性河流与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关系及设计方法研究比较单一,没有形成全面系统的体系。此文以西昌市月亮湖公园规划设计项目为例,提出由山溪性河流打造的湿地及河道,在规划设计中应在防洪安全的基础上采取适当扩展水面、实施蓄水工程、科学生态护岸设计、合理规划现状土地、营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植物景观等方法措施,探索如何利用山溪性河流打造城市滨水景观的技术策略,使得城市水系成为具备景观、防洪、生态三种功能复合的弹性空间。  相似文献   

8.
《上海水务》2005,21(2):F002-F002
为实现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水(环境)功能区划和水资源综合规划大纲确定的总体目标,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建设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在黄浦江、苏州河综合治理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营造水景创造条件和氛围,呼应全面筹办世博会、加。陕建设“四个中心”的新形势,编制景观水系规划,系统协调“水、岸、绿、船、桥、房”等控制要素,引导滨水地区功能的有序开发,对于提升滨水地带土地资源价值,满足市民亲水和休闲需求,促进水上旅游、游艇业、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芜湖县城区段防洪墙为例介绍滨水生态式防洪墙设计,充分考虑其所在地湾沚老街所处的航运渡口、商业生活等文化因素,营造出滨水、生态空间,并提升城市土地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华建设》2009,(10):37-37
台湾长荣大学周士雄教授认为,城市土地使用应该考虑公众安全,对于潜藏着各种自然与人为灾害可能的城市,应该有较严格管制的土地使用计划;同时,适当强度的土地开发利用有助于城市成长。要将灾害风险决策理念导入城市土地管理与规划,以便有效减低灾害风险。  相似文献   

11.
自1950年治淮以来,我们兴建和加固了淮北大堤、洪泽湖大堤、里运河左堤以及重要城市的圈堤。这些大堤保护着5000多万亩耕地和一些重要城市、工厂、矿山、铁路,成效十分显著。然而在淮河中游岗地之间或岗地与大堤之时存在着一片低洼的河滩地。。这些土地历史上二直是一水一麦,即洪水时过水,枯水时种麦,耕作收获是有风险的。治淮初期这片土地  相似文献   

12.
阐述沈阳市湿地环境的典型例子及影响因素.人为因素是影响沈阳湿地环境的主要原因.城市拓展、经济开发对湿地的占用以及水环境污染是目前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保护和发展沈阳湿地要从搞好城市土地利用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湿地保护区管理、控制水污染及贯彻实施湿地保护法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城市人水和谐度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戴会超  唐德善  张范平  王冰伟 《水利学报》2013,44(8):973-978,986
城市的快速发展给城市水资源带来了巨大压力,城市水资源短缺、水淹和水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实现人水和谐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目标之一。本文运用系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和谐理论,对城市人水和谐内涵、城市人水系统的结构及运行机制和城市人水和谐评价进行系统研究,分析城市人水和谐的主要影响因素,从城市人水客观和谐与主观和谐两个方面建立了城市人水和谐的评价指标,研究城市人水和谐评价模型与方法,建立了城市人水发展度计算模型、城市人水协调度计算模型、城市人水和谐主观感受度计算模型以及城市人水和谐度计算模型,最后,应用所建模型分析评价了南京市的人水和谐度。  相似文献   

14.
正山东省淄博市河流众多,从南到北分布有淮河流域的沂河,黄河流域的大汶河,山东半岛水系的弥河、小清河、支脉河等五大水系。目前,淄博市中小型水域生态治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已使得淄博市水生态环境无法满足城市发展和社会公众的需求。一、淄博市中小型水域面积现状分析淄博市土地总面积596 517 hm2。其中农用地面积440 599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73.86%;建设用地面积  相似文献   

15.
水均衡法是一种集总参数方法,地下水均衡要素难于准确预测,导致水均衡法计算结果误差很大,无法满足城市下垫面快速变化下的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的需要。本文提出的基于土地利用类型的水均衡方法以下垫面为研究对象,通过为每种土地利用类型建立相应的水量平衡方程式,间接地计算出地下水补给量。基于2000年北京平原区的土地利用资料,预测多年平均降雨量条件下平原区地下水垂向总补给量为17.4亿m3。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的建设,人口的聚集、财富的汇入、城市化和土地硬化程度的提高,城市防洪、内涝发生的频数和造成的损失大幅度的增加,本文根据中心城区的防洪现状,探讨洪水管理与应用,提出人水和谐的八项洪水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一、土地一级开发的概念土地一级开发是以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各层级规划为导向,以政府或授权委托的企业为主体,对某特定城市区域的土地所采取的征地、拆迁等措施,并于该处配套满足城市发展所需的市政设施,进而推动城市的发展。二、土地一级开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匮乏,在城市化过程中,需要对城市的土地资源进行总体规划,协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构建协调模型,促进城市化建设的有序发展。在此过程中,需要对土地的总体利用率、资源配置及城市规划发展方向进行设计,结合对城市发展的规模和功能建设等方面,进行土地优化和环保设计,提高城市土地综合开发和环境治理能力,促进城市的有序发展和城市规划建设。针对以上问题,结合GIS信息调度方案,将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相协调,采用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数据整合和融合处理,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土地规划,通过GIS对地理信息数  相似文献   

19.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推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以来,在提高城市土地资产价值、促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强化城市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从有些城区土地出让的实际来看,土地出让大多还采取协议方式,招标拍卖出让的比重很低,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由于土地协议出让比重过高,对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加快培育土地一级市场都产生一定的制约,既不利于盘活国有企业存量土地,进一步挖掘城市土地资源,也不利于使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发挥最佳效益,更不利于加强廉政建设。近年来,各地披露的在土地方面发生的大案要案充分表明,过多的协议出让,“领导批条”,特别是在房地产开发用地出让中过多的行政干预是孳生腐败的“温床”。实行土地公开招标拍卖出让,可以从制度上铲除  相似文献   

20.
博物馆是展示城市气质,传承城市文脉的重要载体。城市精神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立意,博物馆作为城市精神的表现形式,正不断地培育城市文化,弘扬城市精神。随着水问题的日益突出,水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瓶颈,水博物馆在世界范围内涌现就是在唤醒城市内在精神特质,关注水问题,关注城市发展。本文在总结现有水博物馆面临的问题的同时,提出城市水博物馆设计的泛博物馆理念,并以都江堰博物馆概念设计为例,阐述城市水博物馆与城市发展间的关系。同时,通过水博物馆设计实现和推动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