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详细研究了淀粉黄原酸盐对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的各个影响因素。表明淀粉黄原酸盐的制备条件、用量及金属离子浓度对吸附性能影响很大;吸附剂的吸附容量可达到4mmol/g左右。  相似文献   

2.
谭雪燕  林杰喜 《广东化工》2010,37(11):58-59,83
对甘蔗黄原酸酯(SCX)的合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合成条件为:蔗渣3g,用浓度为20%的NaOH溶液100mL,先电动搅拌1h,再交联24h,在碱性条件下,于制得的蔗渣碱性纤维素中逐滴加入0.4mLCS2/(g纤维素)进行黄化反应2h,采用浓度5%硫酸镁100mL进行转型反应,所得SCX产品去除金属离子的性能最佳,用于处理含100mg/L的六价铬离子废水,去除率高达99%。反应后的碱废液可以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3.
以土豆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制备交联淀粉,再进行黄原酸化反应制备不溶性淀粉黄原酸酯,利黄原酸酯吸附电镀废水中的Cr(Ⅵ)。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黄原酸酯对含Cr(Ⅵ)废水的最佳实验条件,ρ[Cr(Ⅵ)]=25mg/L时,以40r/min慢速搅拌,在pH=8,反应t为40min,投加4g/L黄原酸酯时,Cr(Ⅵ)去除率为99.7%,Cr(Ⅵ)的出水质量浓度为0.075mg/L,低于国家最高允许排放限值中的新建电镀企业排放限值。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新型重金属离子去除剂-IPX的制备,吸附性能和条件,该去除剂以豆渣为主要原料,经碱化,黄化,交联,转型得到含硫量为7.86%的产品,将IPX用于印制线路板漂洗水处理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制备交联淀粉,再进行黄原酸化反应制备不溶性淀粉黄原酸酯(ISX),并将其用于含Cr(VI)废水的处理。考察了环氧氯丙烷的用量、二硫化碳的用量、氢氧化钠的用量、黄原酸化时间、稳定剂的用量等制备条件对所制备的ISX处理含Cr(VI)废水效果的影响。最佳的制备条件为:玉米淀粉15g,交联剂2.2mL,氢氧化钠2.5mL,二硫化碳2.5mL,硫酸镁3g,黄原酸化反应3h。合成的淀粉黄原酸酯对质量浓度为50mg/L的含Cr(VI)废水的去除率达到99.6%以上。  相似文献   

6.
木屑黄原酸酯法处理含铜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木屑黄原酸酯(SCX)进行了处理铜离子废水试验,静态条件下研究了SCX-1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以及药剂用量、初水浓度、pH值和反应时间等条件对其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SCX对重金属离子具较好的吸附性能,pH值范围广,吸附量大,一次性去除率高达99%以上,处理后的水质达国家排放标准。含有重金属盐的残渣在自然水体中较稳定。  相似文献   

7.
王芬华  黄江胜 《安徽化工》2010,36(1):38-40,43
用甘蔗渣制备甘蔗渣纤维素黄原酸酯,然后将其与Fen反应,制得吸附材料甘蔗渣黄原酸酯铁。用此吸附剂吸附水溶液中的苯酚,对吸附pH、温度和时间等工艺条件和吸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甘蔗渣黄原酸酯铁对苯酚的吸附最佳pH为10.0,温度为40℃,时间为2.Oh。不同温度下,甘蔗渣黄原酸酯铁吸附苯酚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  相似文献   

8.
蔗渣纤维素黄原酸酯处理重金属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甘蔗渣纤维素黄原酸酯盐处理重金属废水,对反应初始PH值、反应时间及含Cr^6+的电镀废水处理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甘蔗渣纤维素黄原酸酯对废水的处理效果好,是一种效率较高且价格低廉的污水处理材料。  相似文献   

9.
淀粉黄原酸酯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导了不溶性淀粉黄原酸酯(ISX)的合成,并用ISX对Zn^2^+,Cd^2^+,Cu^2^+,Ni^3^+,Fe^3^+,和Cr^6^+进行了吸附条件试验。静态试验表明,ISX可成功地应用于重金属废水处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化学工程》2016,(8):20-24
采用共价键改性对碳纳米管(CNT)进行氧化使之形成分散性较好的氧化碳纳米管(OCNT),然后在氧化碳纳米管上引入黄原酸酯基团,提高吸附能力。通过氧化碳纳米管与不同比例的二硫化碳(CS2)反应获得的改性碳纳米管(COCNT)对金属铅离子(Pb2+)的吸附研究,得出COCNT-0.2吸附剂对Pb2+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最大吸附量为357.14 mg/g。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曲线。  相似文献   

11.
固定床吸附废水中Cr(Ⅵ)离子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2种煤质活性炭对不同浓度6价铬离子溶液的吸附,应用固定床吸附动力学模型,Marquad方法非线性回归固定床吸附流出曲线数据,获得了铬离子在活性炭上的扩散传质系数。结果发现,孔扩散系数DP强烈地依赖于铬离子入口的浓度,随着入口浓度升高,孔扩散系数变小。  相似文献   

12.
木屑黄原酸酯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屑中的纤维素和淀粉结构相似,也是葡萄糖基,所以也可合成不溶性黄原酸酯,且木屑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勿需交联,省去了毒性很大的交联剂——环氧氯丙烷,且一次可以处理含多种重金属离子的废水,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本文研究了用木屑取代淀粉的合成方法,并对产品的性能作了一些评价。  相似文献   

13.
在碱性条件下.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与绿色可再生的淀粉进行交联反应,然后与二硫化碳进行黄原酸化反应.得到不溶性淀粉黄原酸酯.最后用双氧水进行氧化而制得不溶性氧化淀粉黄原酸酯(IOSX)。研究了IOSX用量。吸附时间,pH,初始浓度,不同重金属离子对实际吸附效果的影响,以及吸附剂的再生情况。得出对于30mL,10mg/L的重金属离子溶液,IOSX用量为0.1g,pH=6,吸附时间为1.5h为最适吸附条件,对铜离子的吸附容量Q铜离子=1.221mg/g。吸附符合langrnuir吸附等温式。我们把IOSX应用在工业废水处理中,使重金属离子含量有了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4.
对SCX药剂的合成进行了实验研究,确定了SCX的制备流程工艺;对合成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整实验,确定合成效率最好的条件组合。优化实验包括:碱化木屑纤维的碱液浓度,黄化反应条件,CS2的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其对合成产品SCX的性能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5.
以Na OH为预处理剂,环氧氯丙烷为醚化交联剂,对糠醛渣进行改性,并探究其对水中Cr(VI)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当Cr(VI)溶液初始浓度为100mg·L-1,改性糠醛渣加入量为20mg,溶液p H值为2,吸附温度为328K,吸附时间为120min时,饱和吸附量可达93.98mg·g-1。  相似文献   

16.
改性茶叶渣对含Cr(Ⅵ)废水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羟基氧化铁、氢氧化钠、甲醛对茶叶渣改性,用其对Cr(Ⅵ)废水进行吸附,探讨了铬废水初始浓度、溶液p H、吸附剂用量、吸附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吸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醛改性茶叶渣吸附效果最好;吸附剂用量为0.75 g,铬废水初始浓度为50 mg/L,吸附时间为70 min,溶液p H为5,吸附温度为40℃时,茶叶渣的吸附率最佳,吸附率可达到96%。甲醛改性茶叶渣对Cr(Ⅵ)废水的吸附过程更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平衡吸附量为2.25 mg/g。  相似文献   

17.
分别用羟基氧化铁、氢氧化钠、甲醛对茶叶渣改性,用其对Cr(Ⅵ)废水进行吸附,探讨了铬废水初始浓度、溶液p H、吸附剂用量、吸附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吸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醛改性茶叶渣吸附效果最好;吸附剂用量为0.75 g,铬废水初始浓度为50 mg/L,吸附时间为70 min,溶液p H为5,吸附温度为40℃时,茶叶渣的吸附率最佳,吸附率可达到96%。甲醛改性茶叶渣对Cr(Ⅵ)废水的吸附过程更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平衡吸附量为2.25 mg/g。  相似文献   

18.
19.
研究了糠醛渣对Cr(Ⅵ)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糠醛渣对水中Cr(Ⅵ)的吸附在100 min达到平衡;在50 mL、30 mg/L的Cr(Ⅵ)溶液中,当其用量为1.0 g时,糠醛渣对水中Cr(Ⅵ)的吸附去除率达到95.14%;温度对水溶液中Cr(Ⅵ)的去除有一定的影响,糠醛渣吸附水中Cr(Ⅵ)的过程为吸热反应.平衡吸附量与平衡质量浓度之间的关系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所描述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废烟梗制备纤维素黄原酸酯及其吸附Cu2+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废烟梗为原料,制备纤维素黄原酸酯,并将其用于吸附去除水中的Cu2 。实验结果表明,烟梗碱化的NaOH浓度、CS2的加入量、CS2的反应时间、MgCl2的浓度等4个因素对纤维素黄原酸酯去除Cu2 的性能影响较大。通过4因素3水平L9(34)的正交实验设计,得到废烟梗纤维素黄原酸酯的最佳制备条件:NaOH浓度为15%,CS2加入量为0.4mL,CS2反应时间为3.0h,1%MgCl2的加入量为25mL。浓度为100mg.g-1的Cu2 经在最佳制备条件下得到的烟梗纤维素黄原酸酯处理后,Cu2 的去除率可高达99.84%。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烟梗纤维素黄原酸酯对Cu2 吸附量为10.24 mg.g-1。废烟梗制备纤维素黄原酸酯,用于去除Cu2 具有价格低廉、制备简单、去除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