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以水力学模型实验研究了底吹喷枪出口端蘑菇头的形成机理及控制模型。直接观察了蘑菇头的形成过程;研究了水在底吹喷枪出口端开始结晶和形成蘑菇头的条件:底吹喷枪出口端温度与水溶池温度、底吹气体温度及流量、底吹喷枪内径之间的关系。还观察到有无蘑菇头时底吻气体冷却特性的差异;最后,提出了与蘑菇头形成及熔化有关的底吻参数的控制模型。  相似文献   

2.
氧气底吹熔池熔炼过程中,高温熔体会逐渐在氧枪出口周围形成蘑菇状的疏松多孔介质区,称为蘑菇头。大小合适的蘑菇头,既不妨碍送气量,又可保护氧枪。本文以铜底吹炉为原型,基于相似原理搭建水力模型试验平台,模拟得到蘑菇头的生成过程。蘑菇头的生成需要满足一定热力学条件,主要与低温气体温度和气体流量有关,稳定蘑菇头生成过程可以分为生成-破碎-生成反复阶段和稳定蘑菇头生成阶段,蘑菇头的尺寸、孔隙率以及生成稳定蘑菇头所需时间受气体流量的影响较大,而受氧枪倾角的影响较小。随着气体流量增加,稳定蘑菇头尺寸和孔隙率都会变大,生成稳定蘑菇头所用的时间则缩短。  相似文献   

3.
采用商业软件fluent模拟了倒"Y"型喷枪颗粒镁喷吹脱硫过程,研究了喷枪插入深度、载气流量、喷枪出口直径和出口夹角对喷枪射流及铁水内部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减小载气流量、增加喷枪插入深度、适当减小出口直径、出口夹角90°时喷枪的射流及铁水内部流场较好。  相似文献   

4.
通过运用流体力学原理,对采用锥形喷枪脱硫在喷吹过程中铁水包内气液两相的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对于喷枪距离铁水包底不同位置时,比较分析其内部的压力场、速度场和气体体积分布。通过研究,优化了喷枪在铁水包中的位置,为提高脱硫效果,现场操作喷枪位置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建立复吹转炉底枪附近传热及蘑菇头生成模型的基础上,分析和讨论了喷嘴砖附近温度场的变化。操作因素对温度场的影响,以及喷嘴出口处蘑菇头的生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喷嘴出口附近(从工作面到200mm左右深处)的温度梯度最大,而且切换气体时温变速率最大,因此,该区域内最易产生热裂纹。蘑菇头的生成与否及尺寸主要取决于气体的冷却能力。  相似文献   

6.
根据现场测试,助吹流量增加有利于增加脱硫剂输送的稳定性,但如果流量过大易造成喷溅;管道直径减小、喷枪出口直径变大,有利于增加粉剂输送的稳定性,但喷枪出口太大易堵枪;石灰生烧严重易造成铁水喷溅。综合分析,输送管道直径改为φ16mm,喷枪出口直径改为φ10mm,助吹流量选择0.30m3/min,石灰的灼减控制在4%以下。喷吹参数优化后,解决了中小型铁水包喷吹脱硫存在的喷溅和堵枪等难题,使脱硫镁粉的消耗降低到吨铁0.452kg以下。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复合喷吹脱硫镁粉利用率,分析了鞍钢鲅鱼圈脱硫工艺各种因素对镁粉利用率的影响,指出喷枪距罐底深度在350 mm,铁水温度为1 310~1 340℃,镁颗粒直径在0.5~1.0 mm范围时,镁粉利用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单吹颗粒镁脱硫工艺,探讨了镁脱硫剂脱硫的原理,研究分析了颗粒镁粒径、喷枪插入深度、铁水温度、铁水初始硫含量、载气流量等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脱硫扒渣效率及消除底吹扒渣存在的漏铁风险,武钢炼钢总厂二分厂开发了KR顶吹扒渣设备,并用于铁水脱硫。起初生产中存在喷枪寿命低及喷吹效果差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喷枪顶吹系统进行了改造,并对喷吹工艺进行了优化,喷枪寿命由最初30次提高到了62次,扒渣时间缩短了2min。  相似文献   

10.
300 t铁水包双枪喷吹脱硫均混时间的水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3.5水模型研究了宝钢300 t铁水包双枪喷吹脱硫时,喷枪插入深度、气体流量、喷吹位置对均混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偏心喷吹的搅拌效果优于中心喷吹;喷枪插入越深,均混时间越小,但对底部耐火材料冲击加大;气体流量增加,铁水包内回流区增加,均混时间减小;喷枪弯曲时均混时间比同一工况直喷枪喷吹减少10%~30%。  相似文献   

11.
李宝文 《山西冶金》2009,32(6):48-50
介绍了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转炉吹炼技术改造和技术储备型试验,阐述Ausmelt吹炼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采取的措施,对转炉吹炼与Ausmelt吹炼进行了对比,对今后铜吹炼技术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降低复吹转炉钢水氮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钢水氮含量的统计和分析结果,探讨了钢水的温度、补吹时间以及合金化方式对钢水氮含量的影响,确定了原鞍钢第三炼钢厂的底吹方式。实践证明,该底吹方式能够满足钢水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包钢炼钢厂80 t复吹转炉底吹系统的改造方案采用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的供气结构,有效改善了熔池的搅拌能力,缩短了吹炼供氧时间,降低了终渣中w(FeO),提高了脱磷率,更有利于精确控制钢水成分和温度,提高钢水质量。  相似文献   

14.
李纯宝  韩晔 《炼钢》1996,12(4):19-25
介绍了鞍钢应用新的研制供气元件进行转炉复吹底吹工艺的底吹气源,底枪布置,供气控制及供气元件的使用和最佳工作状态的控制,使用结果表明,给鞍钢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电弧炉炼钢复合吹炼的概念,结合电弧炉生产,研究了电弧炉炼钢复合吹炼工艺的炉料结构、供电供氧操作、底吹搅拌等单元操作的技术集成,实现了电炉炼钢工艺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冶炼节奏,降低了原辅材料消耗。  相似文献   

16.
攀钢转炉原平炉底改球形炉底后,为解决转炉球形炉底应用复吹时出现的问题,分别改进了透气砖的砌筑方法,底部供气系统及供气模式,实现了攀钢3座转炉的复吹,取得了较好的冶金效果。  相似文献   

17.
济钢 6#高炉在炉底侵蚀严重、炉墙结厚的情况下 ,通过优化方案、强化施工网络管理等措施 ,使大修改造工期仅用3 8天 ;在一次开炉成功并迅速达产后 ,当月实现利用系数 3 .12 t/ m3.d,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创济钢 3 5 0 m3高炉开炉最好历史水平。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济钢 2 #高炉项修时的停炉、开炉操作方法。实践证明 ,停炉前的全风顺行方针及停炉时的大风量操作 ,使炉墙渣皮厚度缩减到了最低限 ,保证了项修工作的按期完成 ;项修后的扒炉为高炉的顺利达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9.
富氧侧吹熔炼、连续吹炼工艺在环保方面具有烟气排放量显著低于基准排气量的突出优点,解决了PS转炉SO2烟气低空排放的污染问题。和其他工艺相比,环保优势突出,适用于当前越来越严格的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20.
随着贵溪冶炼厂产能的进一步扩张,闪速炉产出的烟气量及烟气中SO2浓度均大幅增加,由于硫酸车间能力受限,经常造成闪速炉排烟不畅.尤其是当转炉开始送、停风作业时,烟气量瞬间大幅增加或减少,导致硫酸车间工况大幅波动,进而造成闪速炉排烟异常.文章阐述了转炉作业对闪速炉排烟的影响,并就造成影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