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001 蓖麻油二聚酸和新型醇溶性聚酰胺树脂以蓖麻油代替食用油—棉籽油、大豆油为原料制造二聚脂肪酸的生产工艺,系国内外首创。该工艺勿须冷冻压榨分离,可直接用于聚合,所得二聚酸也勿须高真空蒸馏除去单酸。具有工艺简化,流程缩短,设备投资少,收率高,经济效益显著增加等特点,同时,还可以引导农民利用边、角、余地种植蓖麻,原料易得,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2.
葡萄籽油理化特性及组成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气相色谱、胰脂酶水解法分析了葡萄籽油脂肪酸组成和甘三酯结构,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9.34%,亚油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75.25%;根据1,3-随机-2-随机分布学说计算出葡萄籽油甘三酯组成,主要甘三酯是Sn-LLL 42.35%、Sn-LOL 16.69%、Sn-POL 2.17%、Sn-LLP 5.52%;高效液相色谱、Rancimat仪测定结果表明:葡萄籽油中维生素E含量为21.02mg/100 g;氧化稳定性值在100℃时为2.7 h;理化特性分析其碘值为131.7 g/100 g,属干性油.  相似文献   

3.
有关用油脂的脂肪酸组成推算其甘三酯组份的假说很多,但用之比较有效的仅有两种,即Vander Wal的2—随机1.3—随机假说与Tsuda的1随机2随机3随机假说,前者以甘三酯2位脂肪酸分布为基础,而后者是以甘三酯“立体专一分析”数据为基础,因此后者更比较符合天然油脂的实际。本文综合介绍了有关甘三酯“立体专一分析”的函义、反应机制、操作程序以及对研究甘三酯组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关于甘三酯中脂肪酸分布的假说很多,各种假说都只是在一定范围内对一类或几类油脂具有使用意义,对于其它类油脂则没有通用性。R—分布仅适用于低芥酸莱油,利用它可直接由其脂肪酸组成计算甘三酯中脂肪酸的分布及甘三酯的组份,并证实对于低芥酸菜油,R—分布比其它类似分布假设的准确性更好。 国内低芥酸品种正处在发展阶段,R—分布能有效地应用于国产低芥酸菜油,为快速了解其甘三酯结构的信息提供了一条方便的途径,从而代替了复杂的胰脂酶水解的分析过程,这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而且也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蓖麻油聚氧乙烯醚-10与脂肪酸聚氧乙烯酯-99混合处理T酸母液生产废水的最佳操作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混合型表面活性剂各项指标均较好。CODcr去除率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6.
以14℃、21℃、37℃、52℃4种不同熔点的精炼棕榈油为原料,对其脂肪酸组成、sn-2位脂肪酸分布、甘三酯组成和VE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棕榈油随熔点升高,油酸含量分别为47.76%、43.46%、39.67%、28.01%,棕榈酸含量分别为34.17%、40.01%、44.54%、57.67%;棕榈油sn-2位脂肪酸中,油酸相对含量最高,可达70.46%,最低为46.69%;棕榈油甘三酯分子结构组成中OPO、POP相对含量较高,其他甘三酯含量较低.4种棕榈油随熔点升高OPO含量分别为25.22%、24.18%、21.17%、12.89%,POP含量分别为17.86%、24.66%、23.83%、31.46%;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精炼棕榈油中VE含量,随着熔点的升高,VE的总含量呈下降趋势,其中14℃棕榈油VE含量最高,可达76.09 mg/100 g,52℃棕榈油VE含量最低,为25.63 mg/100 g.  相似文献   

7.
以不同产地的米糠原油为原料,分析测定了其相对密度、折光指数、皂化值等理化指标;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米糠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米糠油主要由7种脂肪酸组成,全样脂肪酸组成中油酸(C18∶1/O)含量最高,相对含量为39.78%~42.18%,其次是亚油酸(C18:2/L),相对含量33.25%~37.16%,二者含量之和接近80%;米糠油的甘三酯分子结构组成中OOL(17.24%~19.43%),LOL(16.59%~17.79%),POL(12.90%~16.43%)相对含量较高,其他甘三酯含量较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米糠油中维生素E含量为69.31~127.76 mg/100 g,不同产地有明显差异;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米糠油中总甾醇和谷维素含量,辽宁省米糠油甾醇含量最高,为3.38%,黑龙江米糠油谷维素含量最高,可达1.98%.  相似文献   

8.
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提取所得的几种真菌油脂经水解后进行薄层层析 ,结果表明油溶性成分因菌种而异 ;脂肪酸分析表明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菌种脂结构也不同 ;对土生假丝酵母在优化条件下合成的类可可脂经甘三酯组成测定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 ,证明了此条件下所产的类可可脂是较理想的类可可脂  相似文献   

9.
米糠固脂酯交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米糠固脂为原料、甲内为催化剂,在不同条件下进行自身酯交换,试样经甘三酯结构及熔点分析,结果表明,酯交换后的米糠固脂不但改变了原有脂肪酸在甘三酯位置的分布,而且熔点明显下降,产品达到米糠色拉油的冷冻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提取所得的几种真菌油脂经水解后进行薄层层析,结果表明油溶性成分因菌种而异;脂肪酸分析表明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菌种脂结构也不同;对土生假丝酵母在优化条件下合成的类可可脂经甘三酯组成测定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证明了此条件下所产的类可可脂是较理想的类可可脂。  相似文献   

11.
以蓖麻油和季戊四醇为原料,通过皂化,酯化合成蓖麻油酸季戊四醇酯,研究了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酯化反应的影响。最佳条件为:蓖麻油与季戊四醇的摩尔比为1.1∶1,催化剂用量为蓖麻油酸质量的0.5%,反应温度180—200℃,反应时间4h.生成的蓖麻油酸季戊四醇酯为黄色透明液体,产率为89.12%,用红外光谱进行了定性分析,证明了目标产物的存在,采用了热重/差热综合热分析仪研究了其热稳定性,采用了运动黏度测定仪研究了其黏温性能。结果表明:其润滑性能、热稳定性、黏温性能满足润滑油基础油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棉油、大豆油、蓖麻油、玉米油等几种植物酸化油在温度20℃下的浮选性能,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其脂肪酸的组成,通过浮选试验评价了其性能.结果表明,这几种植物酸化油中,含有脂肪酸的组成不同,大豆与玉米酸化油的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含量较高,而棉油酸化油主要含有油酸与亚油酸、无亚麻酸,蓖麻油主要是羟基油酸.不同植物酸化油捕收剂的浮选性能不同,它们的浮选性能低于油酸.这几种植物酸化油捕收能力是棉油酸化油>大豆酸化油>蓖麻酸化油>玉米酸化油;而大豆酸化油与玉米酸化油捕收剂的选择性相当,但高于棉籽油酸化油和蓖麻油酸化油.因此,作为捕收剂应选用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高的酸化油,有利于胶磷矿的浮选.  相似文献   

13.
以椰子油为原料,对催化癸酸与椰子油酯交换制备富含中碳链甘三酯的脂肪酶进行筛选,对脂肪酶Lipozyme RM IM、脂肪酶Lipozyme TL IM、脂肪酶Novozyme 435和猪胰脂酶催化癸酸与椰子油酯交换反应效果进行比较,脂肪酶Lipozyme RM IM比其他几种脂肪酶的催化效果好。在底物物质的量之比(油/酸)为1∶3、加酶量(以总底物质量计)为4%、加水量(以酶质量计)为10%条件下,考察不同温度、不同时间脂肪酶Lipozyme RM IM催化癸酸与椰子油酯交换制备富含中碳链甘三酯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条件下催化癸酸反应后,产物中中碳链甘三酯含量为37.46%,癸酸含量为35.72%,相比于原料椰子油分别增长了22.53个百分点和30.9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油脂氢化和酯交换是油脂工业上重要的改性方法,叙述了氢化和酯交换技术生产食品专用油脂的现状,就非均相和均相氢化催化剂对油脂加氢过程中的异构化进行了讨论,重点介绍了目前油脂氢化催化剂的改进,特别是采用新型载体介孔材料和纳米材料对油脂加氢的异构化影响.同时比较了化学法和酶法两种酯交换技术在生产低/零反式酸食品专用油脂上的优缺点,对两种酯交换方法所制备食品专用油脂中反式酸含量、结晶特性、脂肪酸组成、甘三酯组成和氧化稳定性等理化特性进行了简单的概述.  相似文献   

15.
对浸出法制备的红麻籽油的理化指标、脂肪酸构成、甘三酯分布以及维生素E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红麻籽油的酸值为1.6 mg/g,过氧化值为2.8 mmol/kg;红麻籽油的脂肪酸组成主要以油酸(41.26%)和亚油酸(37.22%)为主,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79.68%;根据Sn-1,3-随机-2-随机分布学说计算得到红麻籽油的主要甘三酯为Sn-OLL(14.89%)、Sn-OLO(11.77%)、Sn-OOL(8.05%)、Sn-OOO(6.37%);红麻籽油的维生素E含量为128.7 mg/100 g,其主要形式为α-生育酚(36.4 mg/100 g)和γ-生育酚(41.8 mg/100 g)。以上结果表明,红麻籽油被开发为食用油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为开发和利用狐狸油,研究分析其理化指标、组成、热力学性质和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狐狸油理化指标均符合食用动物油脂的要求;狐狸油全样和Sn-2位富含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其中狐狸油全样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明显高于其在Sn-2位的,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总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明显低于其在Sn-2位的;狐狸油甘油酯组成中甘三酯含量约为99.2%,而甘一酯未检出;根据DSC曲线可知,狐狸油甘三酯种类较多且具有不同的熔点范围,棕榈酸和硬脂酸甘一酯均可促进狐狸油结晶;在储存温度为20℃时狐狸油的货架期约为98 d,而当添加TBHQ时货架期可延长至约908 d。  相似文献   

17.
以马来酸酐为联接剂,蓖麻油酸、聚乙二醇(n=10、15、20)为原料合成一系列新型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马来酰蓖麻油酸聚乙二醇酯(MARAPEG-n),研究聚乙二醇不同聚合度(n)对产物物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聚乙二醇的聚合度n=10,15,20时,MARAPEG-n表面张力范围为32.84~51.93 m N/m,临界胶束浓度范围为0.029~0.096 g/L,HLB值的范围为12.84~15.14,乳化时间范围为1 063~706 s,润湿时间范围为640~865 s,浊点范围为20~71℃.  相似文献   

18.
以草酸和正丁醇为原料,在酸催化剂下进行酯化反应合成出一种新型柴油十六烷值改进剂--草酸二丁酯。考察了分别用浓硫酸,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和Fe2O3/SO42-固体超强酸3种不同的催化剂对该反应的催化性能;确定了各自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以硫酸为催化剂,在n(酸): n(醇)=1:3,w(催化剂)=0.5%,带水剂10 mL,反应时间5 h条件下,草酸二丁酯的收率可达90.5%;以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在n(酸):n(醇)=1 : 2.5,w(催化剂)=10%,带水剂30mL,反应时间4 h条件下,草酸二丁酯的收率可达93.2%;以Fe2O3/SO42-固体超强酸为催化剂,在n(酸):n(醇)=1:2.5,w(催化剂)=1.5%,带水剂20 mL,反应时间4 h条件下,草酸二丁酯的收率可达96.0%。  相似文献   

19.
作者对蒙旦蜡的重要组成烷醇进行了GC/MS和GC分析,得到了正构一元烷醇的碳数分布和含量分布。XDCWA和XDOWA正构一元烷醇的碳数分布主要为C_(20)—C_(32),其中C_(26)的含量最高;而SLCWA和SLOWA碳数分布主要为C_(22)—C_(30),C_(28)的含量最高。XDCWA、XDOWA、SLCWA和SLOWA都是以偶数碳醇占优势。正构一元烷醇的检出量占纯蜡的百分含量为:XDCWA17.57%,XDOWA11.33%,SLCWA8.68%,SLOWA6.71%。众所周知,高级烷醇是各种动物蜡和植物蜡的重要组成,其碳数分布及各组分所占比例的多少,影响着蜡的性质及其应用。如巴西棕榈蜡主要为三十烷醇和二十六酸形成的酯,(即虫蜡酸蜂蜡酯,C_(25)H_(51)COOC_(30)H_(61)约占75%,只有少量的C_(24)~C_(34)偶碳脂肪酸和醇类以及C_(27)的直链烷烃,蜂蜡主要为三十烷醇和十六烷酸(即软脂酸蜂蜡酯,C_(15)H_(31)COOC_(30)H_(61))和二十六酸三十酯,占73%,还有C_(29)和C_(31)烷烃等烃类,占15%,以及少量的游离酸和游离醇;四川虫蜡,则为异二十七烷醇和异二十七烷酸形成的蜡,约占60%,还有二十六酸二十六酯(即虫蜡酸虫蜡酯,C_(25)H_(51)COOC_(26)H_(53)),占15%,二十四酸二十六酯,占10%,三十酸二十六酯,占2%,也有少量离游烯醇和2~8%的烃类。蒙旦蜡更是如此,由于蒙旦蜡原料煤的来源不同,组成有较大的差异。蒙旦蜡中烷醇的组成和化学结构对蜡的物理化学性质(熔点,乳化能力,硬度,酸值,皂化值,粘度等)有着很大的影响,这一点对蜡的深加工及其应用是极其重要的。作者对蒙旦蜡的化学组成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做了“烷烃组成”③工作,本文继续对烷醇部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油脂中不同位置脂肪酸氢化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豆油和玉米油在相同的氢化反应条件下,用不同的催化剂选择性氢化,运用反应比、InIv-t图及速率常数计算不同方法,论证脂肪酸在甘三酯不同位置上的氢化速率是否相同。结果表明:大豆油氢化时,亚麻酸、亚油酸、油酸在Sn-1,3位较Sn-2位氢化反应得更快;玉米油氢化时,亚油酸在Sn-1,3位氢化速率大于Sn-2,而油酸在甘三酯不同位置上的氢化速率差异因催化剂不同而有所区别,对大多数催化剂来说,Sn-1,3位氢化速率大于Sn-2位,用催化剂SP7催化氢化时,不同位置氢化速率相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