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乡村休闲旅游游客需求维度受到旅游景区服务程度的影响,分析精度较差.以提高乡村休闲旅游游客需求维度分析精度为目的,提出了基于感知价值理论的乡村休闲旅游游客需求维度分析.根据乡村休闲旅游游客需求维度分析,对乡村休闲旅游游客需求维度分析方程拟合处理,修正乡村休闲旅游游客需求维度系数,建立了乡村休闲旅游游客需求维度分析方程.通...  相似文献   

2.
借鉴目的地形象感知的人—地和人—人两大感知系统,整合创新人—地感知和人—人感知系统的双向维度,以及基于品牌—受众关系的目的地旅游形象,即BABDI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创建了"基于目的地品牌化的中国国家旅游形象感知系统",基本涵盖国家形象认知和目的地品牌化等理论支点和内在机理,提出中国国家旅游形象感知系统的概念整合、内在架构、概念体系、结构维度、作用机理和模型框架等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3.
杭州徒步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徒步旅游是指旅游者以徒步为主要旅行方式的一种自助旅游形态,如何针对快速发展变化的国际、国内旅游市场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新型旅游产品,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而徒步旅游作为一种崭新现象,对旅游者来说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对旅游地来说是一种新型的旅游资源开发方式,开发徒步旅游可以更好地打造杭州“东方休闲之都”的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旅游的产业性入手,提出区域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与取得市场竞争的有效途径是产业化发展。结合成都市文化旅游发展现状提出了以休闲为统领,会展和创意为驱动,多元文化积聚的“双轮驱动,1+N”式文化旅游发展的战略模式。“休闲”为魂,多元文化是“休闲”的集中展现,会展和创意是驱动力。通过会展和创意产业的发展,休闲文化的“魂”借助多元文化被市场所感知,成都区域文化旅游品牌借此得以树立。  相似文献   

5.
作为旅游活动“六要素”中核心“游”的空间载体旅游地,其发展情况决定了一个地方旅游业的兴衰。要延长旅游地生命周期,必须根据旅游地的实际情况寻出其影响因素。分析了影响青城山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因子尤其是对阻碍其发展的限制因子,认为旅游资源、市场区位等是其发展的促进因子,而旅游产品、空间竞争则是其发展的阻碍因子。  相似文献   

6.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观念的转变,人们逐渐将旅游和休闲纳入到生活方式之中,从而促进了乡村旅游的产生。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产品,而且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筑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乡村旅游的发展面临着规模化发展、资本化、政府扶持开发、基础设施改善的市场、乡村旅游市场国际化等机遇。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民休闲旅游计划"及"带薪假期"的逐步深入与推动,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广大旅游爱好者的喜爱,乡村旅游在提供旅游服务的同时,也带动了城乡经济的发展。广州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乡村生态环境以及国际知名度逐渐受到国内外游客的关注。文章利用IPA矩阵方法以广州为例对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问题进行分析与评价,并从政府、行业、企业、院校等方面总结广州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建设过程的经验及不足之处,以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旅游社区居民关于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感知对景区的发展具有及其重要意义,在对焦作云台山景区岸上乡居民进行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利用社会统计软件Spss13.0对采集数据的可信度和相关性进行了评估分析,并以实证数据为基础,基于各指标建立线性回归模型,研究该景区居民对乡村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感知态度及其差异。结果表明:岸上乡旅游地居民对旅游业所带来的社会文化的正面影响感知强于负面影响,对旅游业的发展态度乐观。其中感知最强的是发展宣传了本地传统文化,对于旅游带来的负面影响社会道德标准下降的感知也较强。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进行定义解读的基础上,分析了四川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阐述了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重大意义,提出了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思路、原则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以桂林市为案例地,借助ArcGIS10.2分析桂林市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探寻其内在分布规律,进一步提出桂林市乡村旅游地聚集性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桂林市乡村旅游地呈显著聚集型分布,桂林市市辖区和灵川县属乡村旅游地热点区域,并形成中部和南部两大核心乡村旅游区;桂林市乡村旅游地呈现“以市区为核心,以漓江为轴线,以低海拔区为扩散面,以A级景区为辐射区”的空间分布格局;桂林市乡村旅游地可分为红色乡村旅游聚集区、生态乡村旅游聚集区、民族乡村旅游聚集区。建议依据乡村旅游地空间状态,在现有优势基础之上利用乡村独有资源,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产业,缩小城乡差距,助力城乡融合,推动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1.
旅游影响感知研究多以旅游地居民总体为研究对象,忽略了各居民群体的差异性。以海门为例,探讨了青少年居民的旅游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影响感知和该群体参与城市旅游发展的机制。研究表明:(1)受海门所处旅游地生命周期早期阶段和青少年个性心理特征影响,受访者积极感知强烈,消极感知不太明显,经济影响感知强于其他感知;(2)城市青少年旅游参与机制,由依托单位、场地、资金、辅导员、管委会、参与活动、规章制度等各项软硬件保障机制组成,是大中尺度旅游地社区参与的有益尝试;(3)该机制运行应形成政府主导、共青团带动、管委会负责、多元主体参与的协作模式,并实现对青少年的增权。  相似文献   

12.
乡村旅游的发展受到客源市场的严重制约,只有通过定位目标市场,找准主要客源,并分析其主要特征,才能针对目标群体开展市场营销与推广。文章以地理和人口统计因子对西昌乡村旅游市场进行定位,提出形象传播与市场推广的理念和方案,以期进一步提高西昌乡村旅游知名度,拓展乡村旅游客源。  相似文献   

13.
以周庄为例,利用社会调查和市场细分方法,对旅游地居民感知与态度进行实地调查,据此划分居民类型,以揭示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整体认知结构,了解不同类型居民对旅游的感知与态度,刻画不同类型居民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剖析不同类型居民对旅游发展态度的原因。通过对比国内外研究,分析周庄居民类型及其共性与个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乡村休闲旅游消费需求的增加,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正在迅速地发展,但是很多乡村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由于没有进行科学规划,统一部署,旅游项目的经营并没有给农村经济带来可持续的发展。通过乡村休闲旅游对农村经济促进作用与限制的研究,找到可以带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乡村休闲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5.
郫县是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文章分析了郫县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基础条件和成效,总结了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七条措施,提出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档升级、集群发展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6.
皖南地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一些因素影响其可持续发展,如旅游资源保护问题、旅游市场营销问题、乡村旅游产品问题和旅游地居民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加大乡村旅游营销力度、增加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和健全社区居民参与机制等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蒲江县享有"成都花园,绿色蒲江"之美誉,是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文章分析了蒲江县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取得的成效,总结了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8个方面的做法,提出了政府推动、产业支撑、市场运作和宣传促销等4条启示,对推动全省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加快发展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郑州市二七区为例探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联动发展问题.总结了二七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联动发展的优势,分析了二七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联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基础设施、建立支撑产业、采取多渠道营销、加大资金投入、提高人员素质等措施,从而促进该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长宁县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文章介绍了长宁县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主要措施和取得的基本成效,阐述了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体会,以期更好地增加发展活力,促进长宁县的农旅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契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需求,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对象,研究其旅游交通发展策略,维护生态保护与休闲游憩的平衡,同时实现绿色产品的价值转换.基于国家公园的主体功能,凝练了国家公园旅游交通的建设理念.并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作为研究案例,从旅游通道建设、区域合作以及旅游交通产品创新三方面,深度分析了武夷山国家公园旅游交通的建设现状与发展需求.从生态和智慧2个主题出发,给出武夷山国家公园旅游交通发展策略,助力交通强省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也为其他国家公园旅游交通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