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六书”思维规律实为传统理论思维模式滥觞的原型。在传统艺术理论中,“诗言志”按形声思维理解,不过是“诗誌”的误读或讹传;“赋”“比”“兴”不过是“象形”“会意”等思维方式于语言文字表达中的概括和运用,“意象”“意境”正是依据“象形”“会意”思维对“意”与“象”关系理解及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诗经·小雅·采薇》塑造了西周时期一个转战边关、饱尝服役思归之苦的戍卒形象,诗中洋溢着戍卒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的复杂感情:在回忆战时生活以及踏上归途之时,他满心忧伤;驰骋疆场,他慷慨激昂。这是一个有着饱满情感的“人”的形象。除了战争中的人,战争背后的人心系戍卒是隐藏在诗歌背后不可忽略的情感表达。战争中及战争背后“人”的在场是这首诗尤为凸显的诗性特征,人学立场也成为解读这首诗歌的基本立场。  相似文献   

3.
约翰·邓恩是17世纪初英国玄学派诗人的杰出代表,他以奇崛的诗风和诗中流露的对世间哲理的过人洞悉赢得了诗坛盛名。《跳蚤》是邓恩诗歌中极具特点的一首,其对研究邓恩玄学诗歌具有很强的典型意义,该诗妙用奇喻,展示了美幻且略带肉欲的爱情图景,比较明显地体现出了“认知论”中的“原型理论”痕迹。  相似文献   

4.
明代云南诗人张含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歌,一生虽未中进士,放弃仕途后却凭借自己的诗作成为嘉靖时期云南文坛的翘楚,具有“海内诗翁”的盛誉,创作诗歌类型多样,其中咏史诗在他的诗歌中占有一定比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过对张含咏史诗进行分析,探讨其内涵及审美特征。他的咏史诗创作与当时明代的社会背景、出身名门的家庭环境以及个人的交游经历密切相关。在这类诗作中,他借古事古迹显史识,通过咏说历史人物与历史古迹,希望国家吸取教训,体现出他作为一名儒生的济世情怀;借历史人物以寓己,叹惋自己失意的人生。此外,张含的咏史诗具有独特的史论特征,运用“儒家思想”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评判,力求史论的公平公正;借咏史表达超然的心态,抒发自己的隐士思想;诗歌反映民生疾苦,融入了人文关怀,表现出沉郁悲凉的风格特征,无论在内容还是艺术追求上多得杜甫之精神。他的咏史诗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九僧”是宋初“晚唐体”的代表诗人,但很少受到后人的关注。从其诗歌入手,对他们的交游、诗歌艺术两方面进行考察,认为这个诗僧群体在承袭“晚唐体”的同时,也体现了宋初诗歌发展的某些新面貌,呈现出过渡时期的色彩。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活着》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精湛的“说服读者的艺术”,即作者余华通过叙述人设置、人物与读者的距离调节和人物轴的配置等叙事策略,有效地获得了各阶层读者对《活着》人物的“同情”,进而成功地“说服”了读者。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柳永羁旅词怀人念远的主要手法。前代诗歌中怀人的几种模式,柳永羁旅词中都有继承性的应用,而柳永在羁旅词中还善于综合运用几种模式,他的这种创新奠定了慢词词体结构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范式”,即“屯田家法”。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原型裁剪中“前后差”的概念;分析了“前后差”是由于人体的胸部凸起所产生的;提出了不同的体型有不同的原型定位方法;指明了在原型法服装结构制图中对“前后差”的多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从原型批评的角度看,沈从文笔下的“水”意象具有深刻的女性象征意蕴、生命象征意蕴与道家智慧象征意蕴。沈从文借助“水”意象传达了湘西人的生命之“美”与生命之“忧”,接通了道家智慧,其深厚意蕴值得永远思索、回味。  相似文献   

10.
文章提出了与学生能力相关联的学习活动的“7层倒锥”。结合学习活动的流程设计,提出了以“自研、自管”为主、以“导、督”为辅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学”与“教”方式,以及能“自主运转”的组织和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出了作为“教”与“学”方式实现手段的活动支持平台的设计思路,即以知识管理为特征的网络平台与 QQ 交流平台相结合的平台设计思路,并且以一个实现了的平台原型为例。  相似文献   

11.
针对钱谦益诗歌理论中的“诗史”观念,探讨其内涵及背景,以客观评价了钱谦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卡明斯诗歌“in Just-”的前景化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E.卡明斯是美国现代实验派诗人的杰出代表。他的诗在内容和形式上不但抛弃了诗歌传统的韵律和句法结构,甚至拒绝通过传统的印刷格式传达信息和情感。文章依据文体学理论,重新构建了前景化效果实现的模式,进而从前景化视角来分析和欣赏卡明斯的抒情诗“in Just-”。  相似文献   

13.
M.依玛佐夫是吉尔吉斯斯坦东干族语言文学家,他的文学作品体现出特有的童话审美精神。从依玛佐夫突出反映东干儿童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与心理特征的诗歌、小说入手,探讨具有东干民族特征的童话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和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4.
聚焦是叙事学的核心概念。将聚焦理论用于对沃伦的诗歌研究,提炼出其诗歌“游荡的灵魂”的独特聚焦类型:作为诗中参与故事的重要叙述者;作为诗中观察故事的主要叙述者;作为诗中参与和观察故事的叙述者。这种聚焦不仅有利于主题意义的表达,折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而且有利于潜藏叙述对表层叙述的颠覆及不同时空的并置成为可能,丰富了沃伦诗歌的意蕴和表达。  相似文献   

15.
“错”原指左右相错,“综”原指上下颠倒。在方以智那里,“错”指相互过渡,“综”指相互统摄。他把“体用观”由“单向”推进到“双向”,体和用的双向过渡同时呈现;同时,把“体用论”在“物”的基础上开拓出“知”,“知”与“物”都在双向过渡中呈现。基于方以智对地球自转的描述,分析了方以智哲学中的“错综”思想。  相似文献   

16.
作为晚明美学思潮的代表性人物 ,李贽通过“童心说”揭起了个性解放的大旗。“童心说”作为李贽哲学思想和文学思想的核心 ,它有源于王阳明“心学”的地方 ,却又有着自己的个性特点 ,不仅对同时代的知识分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对后世的文人也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弗兰西斯·哈奇森的“内在感官”论拓展了经验主义的认识领域。他将“内在感官”视为感知美和享受美的基础,实际上是在通过对美的探讨而进行道德的探讨。人有各种各样的情感,与道德情感相关的是“仁爱”。哈奇森创立的“感官学”其实也是为了突出“道德感官”,让“美的感官”朝“道德感官”转向,试图使“道德”成为一种类似于“感官”的东西去直接反应善和恶。  相似文献   

18.
分析本世纪最负盛名的诗歌《荒原》的结构方式。作认为,有关繁殖神崇拜的神话是《荒原》的“骨架”,诗歌中丰富而意蕴深远的意象是《荒原》的“血肉、,诗歌中的中心人物泰瑞西士是《荒原》的“灵魂”。  相似文献   

19.
原型批评试图发现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各种叙事结构、意象、象征和人物类型,找出它们背后的基本形式及原型,并把各种原型应用于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中。福克纳的创作深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在他的作品《押沙龙!押沙龙》中可以发现基督教原型。小说以圣经故事中人物为参照,探讨美国南方历史罪责与无辜者所受到的痛苦。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对“名”也是喜爱并有所追求的,在他的一些诗篇中就表这了他的这种建功立业、“大济苍生”的“立功”的追求。他对“名”是喜爱的,也是有所追求的。他在仕宦生涯中的几次辞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归隐,而是韬光养晦、感受生活为下一次的出仕寻求机会,只是在功名追求之愿未遂的情况下才走上了归隐之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