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非金矿体中铀含量导致危害矿工健康的天然电离辐射水平的增高。氡为铀衰变链中的气体核素,其本身对肺部辐射剂量的作用很微小,但它为其短寿命子体所致辐射剂量提供了重要途径。对于井下矿工,氡的三个短寿命衰变产物(氡子体)是其主要的辐射危险。控制氡子体暴露量的最好办法就是保证通风以充分稀释放射性污染浓度,并使氡在风流中形成氡子体的有效时间最短。采  相似文献   

2.
现行的加拿大法规加拿大现行的辐射防护法规是依据1977年以前的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的建议制定的,其中的危害器官概念是以年4个工作水平月的氡子体照射为附加限值的,这种概念要比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第47号出版物的建议更严格。萨斯喀彻温省采用了一种以氡子体和γ辐射剂量相结合的方案,这种方案基本上达到了第47号出版物的要求。加拿大各矿山开展了常规的粉尘测量工作,主要是测量二氧化硅的含量。根据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第26号出版物的建议,在铀品位超过4%时,加拿大各矿山均会对二氧化硅严加限制,如果二氧化碳粉尘量能够达到规定的标…  相似文献   

3.
氡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安全标准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钢 《铀矿冶》2005,24(1):42-49
简要阐述了氡及其子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回顾了我国铀矿辐照水平以及氡的安全防护标准,对贯彻最新国家标准GB18871—2002时导出氡子体α潜能浓度限值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铀矿工人受到外辐射和内辐射,这些辐射剂量通常虽微小,但却恒定且不可避免。在铀链中,这种辐射主要由氡的短寿命衰变产物引起,而氡是镭的直系子体。预防措施是控制γ射线的辐射、矿尘、氡及其子体这三种放射性危险的累积年限制剂量。确定一个被矿尘辐射(暴露于矿尘)的限值是容易的,而确定氡子体的限值就很复杂。为此,进行大量的理论性、流行病学和实验性研究工作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1985年8月核工业部矿冶局组织了首次铀矿山氡及氡子体监测比对试验。十三个单位参加了比对。本文对此作一技术总结。内容有以下二点:1)比对的方法和条件;2)比对试验结果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内蒙古某地浸采铀过程中氡及其子体释放的规律,结合地浸矿山工艺提出了控制地浸采铀过程中氡浓度的防护措施。利用大气辐射与监测技术,采用"两封一通"、作业分区处理、合理布局、统一处理、加强通风等方法,降低生产过程中氡对人员健康产生的影响。对大气环境及个人剂量的监测结果表明:周边环境氡最大平均活度浓度为10.7Bq/m~3,氡子体潜能浓度为0.006μJ/m~3,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个人职业照射剂量符合要求,控制措施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7.
氡子体与氡的平衡比(F值)确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武安 《铀矿冶》1994,13(2):126-129
本文介绍了矿山井下氡子体与氡的平衡比(F值)的几种确定方法,主要有理论计算法和模拟实验法等,以便把氡浓度转换成氡子体α潜能浓度,为个人剂量估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介绍标准要求、γ外照射所致有效剂量估算方法、铀矿工作场所空气中铀矿粉尘所致活度浓度及其摄入量估算方法的基础上,从排氡通风设计的角度,提出铀矿井下采场空气中氡子体α潜能浓度设计限值确定的方法和思路,并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当矿石铀品位较高时,采用过低氡子体α潜能浓度进行采场风量设计和运行控制不具备经济合理性时,应当采取缩短工作人员的暴露时间或工种轮换的管理措施,使采场空气中氡子体α潜能浓度保持在技术经济合理可行的水平上.  相似文献   

9.
张哲 《铀矿冶》1989,8(3):1-5
本文给出了一种计算风网中氡子体浓度分布的方法。地下矿山的各条风路相互联结组成了通风网络,该风网中的风量与风压的分布可以通过计算求得,各风路的氡析出量和容积也可以通过实测求出。基于上述参数以及各条风路基木为巷道型通风空间这一事实,从分析一条巷道内氡子体α潜能浓度分布出发,找出了在氡析出不均匀和风流的分支与交汇条件下确定风网中氡子体α潜能浓度分布的精确计算方法。这一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可望在矿井通风的设计阶段用来校核风量计算和预报各工作面的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由于氡子体的浓度在限大程度上与地点的位置有关,因此在矿山通常用库兹涅茨抽样法在各个地点进行测量。此法的测量结果以工作水平为单位表示。由于工作水平与作业时间及性质有关,按时间平均的个人剂量计就成为矿工个体防护最好的监测装置。  相似文献   

11.
铀矿开采除具有一般金属矿山的有害因素外,还具有放射性,并且不断地从矿体中析放出氡和氡子体,危及人体健康。矽尘和放射性的综合作用会促使铀矿工人矽肺病的发生与发展;氡及其子体的辐射作用能使铀矿工人发生肺癌。关于氡致肺癌问题国外早已证实,国内也有教训。因此,做好铀矿山通风降氡工作是铀矿开采的重要安防措施之一。 二十多年来我国铀矿山通风降氡工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正> 在非铀矿山开采中,除产生一氧化碳、氮氧化物、醛类和粉尘外,还普遍存在氡及其子体的危害问题,可能程度不同,但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氡及其子体对人体的危害在通常状态下,氡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透明的惰性气体。在标准状态(气压为1大气压、温度为0℃)下,它的重率为  相似文献   

13.
云南锡业公司拥有一座伴生有多种金属的非铀矿山。该矿山地质产状复杂,开采历史悠久。矿山井下不但有粉尘危害,而且还有氡子体的危害,是导致该矿矿工肺癌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矿工的身体健康。井下空气中粉尘粒度小于5μm的达95%左右,氡子体在夏季一般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相对湿度大于95%,矿岩比电阻在10~4—10~9Ω·cm。  相似文献   

14.
中国第一个氡及氡子体刻度和试验装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丘寿康  周剑良 《铀矿冶》1991,10(4):30-34
我国第一个氡及氡子体刻度和试验装置(简称氡室)已于1988年建立。本文介绍了该氡室的构成,测控能力及其技术服务项目。现已应用于氡及氡子体测量仪的刻度、比对和性能测试,在应用中进一步完善了测控能力。  相似文献   

15.
云南锡业公司所属矿山,由于开采历史长,采区分散,上部存在许多采空区。夏季自然风流下行,带有大量氡和氡子体进入作业区和运输巷道。氡子体浓度超出国家规定标准十倍。七十年代以来,公司投资数百万元增设风机,调整改造通风系统,密闭采空区阻断空区内的氡析出。这些措施收到明显效果,但井下仍有30%的边缘和局部区域不在通风系统控制范围内,不能依靠总体通风有效地控制氡及其子体污染。这就需要采取局部净化技术做为防护手段。本文介绍了净化原理及净化器设计与研制。  相似文献   

16.
铀矿山和铀工厂既存在普通矿冶工业的危害,又存在放射性危害,如放射性矿尘、氡和氡子体、γ外照射以及表面放射性沾污等。铀矿山主要防护对象是大气中的氡和氡子体,而铀选冶厂主要防护对象则是破碎系统的粉尘。根据铀矿冶系统二十多年的生产实践,文章提出了十五项防护措施。主要内容是:提高矿冶工艺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减少工人的手工劳动,尽量避免人体与有害物质直接接触;加强通风排氡措施,选择合理的通风方式,建立完整的通风系统,充分发挥风墙、风幕、风门、风桥等设施的作用,及时密闭废弃巷道和采空区;喷涂防氡保护层,以及应用超高压静电技术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铀水冶尾矿库环境中的放射性和非放射性有害物质的监测结果。对氡及其子体在环境中的分布作了调查,结果表明,表层尾矿的氡析出率平均为1.92±0.35Bq/m~2s,尾矿库空气中氡浓度平均为42.8±6.0Bq/m~3,氡子体浓度平均为(1.02±0.09)×10~(-1)μJ/m~3,不同方位离覆矿库1—3km范围的氡浓度降至9.3±0.8Bq/m~3(本底水平)。尾矿库管理人员的年有效剂量当量来自氡子体的平均值为0.723mSv,来自γ辐射的平均值为1.93mSv,两者之和占职业照射人员的年容许剂量当量的6.7%。附近居民通过尾矿库所增加的年有效剂量当量,氡子体为2.1×10~(-2)mSv,γ辐射为5.6×10~(-2)mSv,两者之和约为广大居民的年限制剂量当量的7.7%。对退役尾矿库提出尾土植被措施,在尾矿库表面覆盖厚0.5m粘性较大的黄土时,氡析出率降至0.302Bq/m~2s,γ辐射强度降至1.13×10~(-1)μGy/h。  相似文献   

18.
铀矿山和选冶厂的工作人员,一般受三种不同的辐射组分照射:γ辐射、氡子体及长寿命放射性尘埃(气载矿尘或铀浓缩物)。在含钍的铀矿山,还加上氧子体和载钍矿尘,使辐射组分从三个增至五个。这种多辐射源的情况使得难以设计出满足国际辐射防  相似文献   

19.
通风系统是铀矿山中降低氡浓度的最主要方式,重点研究与通风压力有关的氡析出量,从而达到通风降氡的目的。建立氡析出量与通风压力的关系方程,应用免疫粒子群优化算法实现通风降氡系统的最优控制,以降低氡及氡子体的析出率,改善井下作业环境。并以某铀矿山通风系统为例,实现了地下铀矿山通风系统优化控制,提高了通风安全管理效率。免疫粒子群优化算法在通风降氡系统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氡和氡子体在煤矿生产中的危害,简述了国内外利用测氡技术检测和预报进下灾害的研究进展。作者在研究氡衰变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连续测氡及氡子体的数学模型,研制出了煤矿用本安型连续测氡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