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城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失调特征及差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全国所有建制市为对象,采用2006和2010年各城市人口、建设用地数据,通过模型测度各城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离差系数,并运用Arcgis软件对人口-土地城镇化失调等级进行可视化表达,以揭示我国城市人口-土地城镇化失调性时空特征.研究显示:①城市人口-土地城镇化整体上呈现出失调发展态势,但这种失调性趋于下降;②城市人口-土地城镇化失调性具有明显的地区、规模、类别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45)
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本文就中国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发展现状进行论述,得出中国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其主要影响因素,主要是城乡二元体制下城市用地的逐利性扩张与农民工市民化问题。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入高速发展期,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5年的56.1%,是我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也创造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城镇化进程.从“上山下乡”到“城市领导农村”,再到“小城镇、大战略”,从城市优先到城乡协调,从高能耗城镇化到新型城镇化,从“土地城镇化”到“人口城镇化”,城镇化引领了经济社会发展,也使人们对城市的未来充满期待.  相似文献   

4.
以江西省11个设区市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耦合度函数和耦合发展度模型,分析了江西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二者耦合发展度,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从人口、经济、土地、社会和生态5个维度构建中国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引入熵技术下的TOPSIS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对2016年中国28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城镇化综合质量、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人口城镇化高质量分布于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城镇化发展内部差异大,土地城镇化以及生态城镇化表现为珠三角城市群发展质量最佳,社会城镇化发展整体质量较高。(2)高质量类型城市集聚在中国主要城市群地区,聚集弱、分散强、质量低等城镇化现象明显。(3)综合质量呈现较弱的全局自相关性,高值区分布在3大主要城市群,低值区在西北地区连片聚集。(4)影响因素分析表明,金融能力和财政水平是影响城镇化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发展有高质量的城镇,是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第六大重要任务,也是历年经济工作会议从未提出过的。而高质量城镇化,就是要改变过去“要地不要人”、“土地城镇化先于人口城镇化”的旧城镇化模式。这也就是解决人的城镇化,让进城农民有住房住,实行完全的农民工市民化。因此,“住有所居”是新型城镇化必须直面的问题,它与中国当前工业化、城镇化加速的现实背景紧密相连,是最契合国情的制度设计。这是房地产行业的职责所在,也是房地产业对城镇化应该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杨柳  谢姣 《室内设计》2015,(2):103-108
人的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根本, 本文着眼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川东中小城市 人口流动态势,总结本地城镇化的特征与路 径。以四川省开江县人口本地城镇化为例,从 特征与问题“表”“里”两方面对开江县人口 流动过程中的人口转移、产业集聚进行实证 研究,分析了川东中小城市人口本地城镇化面 临的经济发展缓慢和人口大量外流,资金缺 乏而难以支撑相当数量人口的本地城镇化等 主要问题。结合这些问题,对新时期川东中小 城市人口“本地城镇化”的路径展开论述,探 索出主承载地选择、层次引导和次区域引导 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夏鸣晓 《城乡建设》2016,(10):38-40
就地城镇化是我国改变大规模异地城镇化模式的弊端,创新城镇化路径的重要途径之一.山东省以流动人口进出平衡的特点,把县域作为就地城镇化的组织单元,把县城、小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作为就地城镇化的基础性空间载体,成为我国就地城镇化的典范.本文从空间尺度的视角出发,深入分析山东省就地城镇化的特征和形成机制,指出省域层面上虽然具有显著的就地城镇化特征;但微观层面上就地城镇化仅适应于少数地区,多数地区呈现异地城镇化特征.因此,各地区必须立足经济和人口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制定城镇化空间政策,避免就地城镇化模式在所有地区的简单套用.  相似文献   

9.
<正>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化率达到63.89%,人口总量增长速度减缓。我国城镇化发展进入结构性调整阶段,不再相对单一地以城市增长和乡村收缩为主导,城市收缩现象也开始大规模的出现[1];与此同时,我国城市发展进入存量提质阶段,土地城镇化超前人口城镇化所遗留的空间发展矛盾在收缩城市中尤为突出,表现为人口收缩与空间扩张之间的强烈冲突。近些年,人口收缩情境下的国土空间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发改委在《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表明收缩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强体”“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人口流失地区的就地城镇化特征 与影响因素,对于推动形成“以县城为重要载体 的就地城镇化模式”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文章 以四川省72个县域单元为研究范围,以典型个 例——岳池县的留守农民调查数据为支撑,运用 多元逻辑回归分析,从个人、家庭、生产生活、 养老和教育4个层次分析留守农民的不同居住 地域迁移意愿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一、与其 他地区不同,人口流失地区城镇化在空间-经济- 人口3个层面分异明显,近40%的留守农民有城 镇化倾向,迁移意愿和偏好强度依次为县城> 大城市>地级市>小城镇;二、就地城镇化影 响因素呈现“轻生产、重生活”特征,即不以收入、就业为首要导向,而是将家庭养老和子女教育视为就地城镇化的决定性因素。最后,基于此 提出构建完善的城乡教育与养老服务体系,并积极探索内生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Brücke Wolken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