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福州宋代古典园林公共活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烨宇 《南方建筑》2018,(4):107-110
在我国,公共活动始终伴随着古典园林发展的过程,它生动展现了当时的民俗文化。宋代是园林公共活动发展的高峰时期,此时的福州古典园林公共活动时代性和地域性特征较突出,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文章利用历史文献资料和文学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探究福州宋代古典园林公共活动内容及其社会影响,可得出结论:福州宋代古典园林的公共活动与当地节日风俗紧密相关,体现了福州土著文化与中原文化、外来文化的融合,促进了社会各阶层的交流,使得社会风气更加平等、开放、自由,对于宋代福州社会环境的稳定和谐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主要从唐代文人园林布局、宋代文人园林造景和唐宋文人园林的画意诗情三方面,展开对唐宋文人园林与山水画、诗词之间不可分割的内在关系的分析探讨,并指出园林与文学、绘画三者相互影响,彼此渗透,形成了独特的画意诗情载体的中国文人园林艺术。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
宋代的山水画和文人园林的发展都趋于成熟,两者互为表里。宋代画论,是在山水画高度成熟之后的总结,无论是在艺术形式还是文化内涵方面对文人园林都具有深远的影响。该文从宋代山水画与文人园林的立意构思、空间布局、审美观念的角度,探索两者之间的同构性与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4.
宋代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发展的一个关键转折期,在宋代园林文献中开始出现的一些关键概念延续并影响到了后世的造园观念。本文立足于研究宋代园林的一手文献,查找散布在诗词与名园记中与宋代园林相关的观念,重新以中国古代思维方式或观念中来解读其内涵,发掘蕴含在宋代园林中的园林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5.
毛华松  李越  王飞 《中国园林》2020,36(10):127
宋代是文人园林定型的关键阶段。揭示宋代园林生 活、空间组织变迁及其时代特征,是理解文人园林审美的重 要基础。以宋代典型的园林活动“西园雅集”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历代西园雅集图文解读,提取“观书”“作画”“抚 琴”“题石”“说经”5类诗情画意园林活动和相应场景要 素、组织方式等共性图像符号。进而纵向对照西汉至唐代知名 的雅集活动模式,归纳了西园雅集在活动人群上的儒道释兼 容、活动类型上的诗画禅意、空间上的集群串联式结构、审美 上的主客体融合等文人园林雅集特征。对理解园林活动对中国 园林空间组织变迁上的影响,有着积极的理论补充意义。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禅宗思想与宋代文人园林之间的关系,对宋代文人园林和禅宗同样有着平淡而深意的境界,象外之象的追求这些相通之处进行了论述。因为对禅宗思想的潜意识追求,使得宋代文人园林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7.
宋代理学强调主体意识,以“观生意”的方式体认宇宙本体,在包括绘画、诗歌在内的各类文学艺术方面均有所体现,同时也直接表现于园林的造景和点景题名之中。以宋代理学的生命哲学观为基础,对宋代理学与中国古典园林创作之间联系进行研究,结果证明其对宋代及后世园林创作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新建筑》2020,(1)
茶艺是古代重要的园林生活之一,其蕴含的活动方式与审美取向是影响园林空间要素及其组合的关键动因。宋代是茶艺园林的重要定型期,影响了中日后世茶艺园林的发展。对宋代茶艺园林生活与空间耦合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文人生活与审美对中国园林空间的影响机制。通过对宋代茶事文献与绘画的解读,基于图文互证的方法,归纳了幽居式、禅修式、雅集式和市井式的四类茶艺活动,及其相应建筑、山水、茶具等要素与组合特征。并指出了中日因茶艺活动主体、活动方式及审美取向上的不同变迁历程,使得两者在茶艺园林建筑及其空间组织上产生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宋代园林文献中对于植物的描写为依据,重新对园林文献中植物的种类做了研究,试图阐述宋代园林种植的特点,探寻出其是根据园主人的态度不同而侧重于不同的植物类型。这种利用宋代的植物知识框架对历史文本的分析方法,说明了当代园林史研究中对时代风格等宏观概念的强调其实抹去了园林史研究中多元化的面向,以期对概念化、符号化的中国古代园林研究进行多面向的解构。  相似文献   

10.
两宋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发展过程中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尚存许多不甚清晰、有待深入讨论的关键问题。在宋代园林实物遗存罕见、文献材料不成系统的现实情况下,宋画对宋代园林史研究的史料价值受到了高度重视。本文以宋画《陶渊明归隐图卷》、《归去来辞书画卷》、《西塞渔社图》等图像材料为例,指出了其在园林史研究上所具有的关键史料价值,推进了中国古代园林源流和发展脉络的新认知。  相似文献   

11.
马晓  周学鹰 《华中建筑》2009,27(8):238-243
江南水乡园林的发展、演变历史进程,划分为四个时期:兴起、发展、兴盛、高潮,隋唐五代宋元为江南水乡园林兴盛期。该文指出此时期,江南水乡园林体现出几方面特点:园林规模继续趋小;文人园林完全成熟;唐宋园林,尤其是宋代园林,达到我国古典园林艺术之高峰;皇家、私家、寺庙园林等区别渐著;在庶民阶层普遍追求庭院、庭园等园林形式的同时,世俗化园林在各地流布等。  相似文献   

12.
谢洋 《山西建筑》2009,35(29):345-346
介绍了宋代司马光独乐园是中国古典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从古籍文献中探寻了独乐园的面貌,分析了其造景手法和艺术特色,望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借鉴,同时积累造园艺术的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13.
初唐驿站园林--新都桂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嵘 《中国园林》2004,20(2):65-65
系统考证了新都桂湖从蜀汉时的卫湖,到唐代的南亭,至两宋时的新都驿,再到明清以后的桂湖和今天杨升庵祠的历史沿革,分析桂湖从初唐时的驿站园林到今天的桂湖公园的逐渐发展过程及其造园艺术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4.
唐代衙署园林--崇州罨画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廖嵘  侯维 《中国园林》2004,20(10):11-18
考证崇州罨画池从唐代衙暑园林--东亭,至两宋时期的罨画池,以及明清以后增建陆游祠和文庙的历史沿革,首次确认了罨画池的开凿年代,并证明历史上西湖、东湖、罨画池实为一物.分析了罨画池的发展过程及其造园艺术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5.
徐维波  韦峰 《建筑师》2009,(4):77-84
唐宋时期在整个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过程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是中国古典园林风格发生转型的重要时期。本文通过对“山”、“水”这两个重要的园林构成要素的分析.提出园林的基本模式这一概念,并以此为切入点,对唐宋时期私家园林的环境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对其变迁轨迹进行初步的梳理,揭示其内在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6.
叶苹  李楠 《山西建筑》2006,32(14):41-42
通过对洛阳古城遗址的分析,提出了与其他遗址保护方法不同的思路:以唐宋时期名人宅园的发掘、保护为出发点,由点到面,由面到区块,分期保护、开发,逐步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域,最后组成功能划分合理而又完整的洛阳古城遗址保护方案。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闻喜后稷庙历史沿革、营造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通过与宋《营造法式》、金太阴寺的类比,分析了后稷庙与宋金建筑的异同,并进一步探析了晋南宋金建筑对元代建筑的影响,从而对晋南早期建筑的传承与发展、脉络与规律有了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以南宋都城临安为中心的造园活动鼎盛,以临安为中心的浙北地区曾经出现大量名园,在叠山、理水、建筑、花木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形成了时代特色鲜明的造园体系,是中国古代园林的杰出代表,杭州周边至今尚有部分遗迹留存,具有极高的价值。本课题组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实例调研、现场测绘和文献图像考证,分析和总结浙北地区南宋名园的历史源流、造园意匠、艺术特色和设计手法,以及传统造园艺术的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