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建筑人造板》2002,(2):41-41
竹 /玻璃钢复合建筑材料是基于我国森林资源日益短缺的现状而研制的。是以竹子为主要原料 ,加玻璃纤维和填充材料复合形成的一种三维复合材料承力构件和覆盖构件。竹 /玻璃钢复合建筑材料是一种超混杂复合材料 ,是利用一种纤维或基体的优点来弥补另一种纤维或基体不足 ,以获得更加完美的材料。竹子是单向材料 ,横向强度低 ,玻璃纤维也是单向材料 ,只能承受沿纤维方向的拉 ,而玻璃纤维对竹纤维环向缠绕后 ,形成一个增强层。二者结合正好弥补各自的不足 ,又发挥了它们各自的优点。竹 /玻璃钢复合建筑材料不仅工艺简单 ,而且充分利用了竹子整体…  相似文献   

2.
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讨论了竹塑复合材料工程中的应用问题,围绕竹塑复合材料的热性能进行相关的试验,测出从-70~80℃竹塑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以及材料热膨胀性能随温度不同的变化规律,这些结论为今后土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以及这种新型材料的推广积累了有用的资料和经验。  相似文献   

3.
汤国栋  汤羽 《四川建筑》1997,17(3):29-33
基于近10年GRP/COM(玻璃钢/复合材料)桥梁的研究与实践,本文对其行为特征,设计理论及技术经济价值进行了探讨,认为材料性能可设计及组合结构的优势,使GRP/COM桥梁具有潜在的竞争力,研究和实践,展示了GRP/COM桥梁诱人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前,对木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工作趋于成熟,不管是静力承载性能还是动力承载性能,理论已逐渐完善.相对而言,竹材的研究较为滞后,尤其是动力学性能方面的研究.综述了竹复合材料动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即毛竹和重组竹材的破坏机理试验研究,探讨竹复合材料在防护工程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玻璃钢格栅性能分析,认为以玻璃钢格栅作为增强材料的混凝土性能好,综合经济效益好,通过弯曲试验和冲击试验,验证了玻璃钢格栅增强混凝土良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玻璃钢(FRP复合材料)材料应用于轻型结构构件的适用性,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大量玻璃钢试件的弯曲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取得常温下玻璃钢材料(FRP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弯曲弹性模量、及应力-应变曲线等基本力学参数以及温度变化对弯曲强度、弯曲弹性模量及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程度,分析得出玻璃钢材料弯曲强度,弯曲弹性模量比钢材低很多。  相似文献   

7.
针对人防应急建设需要研制的模块化应急人防掩蔽部,既具有永备式掩蔽部的综合防护性能,又具有应急掩蔽部的灵活性和机动性,为人防应急建设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本文详细介绍了模块化应急人防掩蔽部的研制与设计,并对模块化应急人防掩蔽部的战术应用方式和应用前景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建材发展导向》2005,3(4):92-92
玻璃钢是一种复合材料。所用的树脂基体是分散介质,增强材料为分散相,另外在增强材料与基体树脂之间还有第三相。即它们的界面。这三个单元的有机组合。使所制成的玻璃钢复合材料具有单独组分所不可能具备的优异性能.这正是复合材料得以飞速发展、日益受到各个工业部门重视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玻璃钢夹砂管是以树脂为基体材料,玻璃纤维及其制品为增强材料,石英砂为填充材料而制成的新型复合材料.它以其优异的耐腐蚀性能、水力性特点、轻质高强、输送流量大、安装方便、工期短和综合投资低等优点,成为化工行业及排水工程的最佳选择.本文结合南水北调丰县、沛县尾水资源化利用及导流工程中玻璃钢夹砂管道的施工实例,总结玻璃钢夹砂管道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以供同类工程的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工程竹材炭化性能研究中存在的受火时间较短、灭火不及时等不足,通过8根四面受火工程竹柱炭化性能的对比试验,研究了材料类型、截面尺寸、受火方向、加工工艺和受火时间等因素对工程竹材炭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工程竹材炭化后截面基本可分为3个区域,即炭化层、高温分解层和常温层;四面受火工程竹材角部区域由于双向受热而由棱角变为弧形;工程竹材炭化速率随受火时间增加略有减小,截面尺寸较大的试件炭化速率略小;相同条件下的重组竹试件炭化速率显著低于胶合竹;横纹径向炭化速率略大于横纹切向,当受火时间较长时差异不明显;一次成型的重组竹炭化性能略优于二次成型的重组竹。提出了工程竹材炭化性能数值分析模型,可快速模拟工程竹材的炭化性能,炭化速率模拟的误差均在10.2%以内,满足工程精度要求。提出的计算模型可较准确地计算工程竹材的炭化深度。根据明火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建议工程竹结构防火设计时胶合竹和重组竹燃烧1.00 h的名义线性炭化速率可按T/CECS 1101—2022《工程竹结构设计标准》的规定取值,即胶合竹构件的名义线性炭化速率为54 mm/h,重组竹构件的名义线性炭化速率为30 mm/h。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现代军事防御和未来战争形态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传统人防工程体系提出了全新考验。聚焦我国地下人防工程体系,首先,系统归纳了我国地下人防工程发展及特色,并指出其适应现代化战争要求存在的不足;而后,明确了现代化战争新特点与新要求,提出现代化战争对现阶段人防工程新要求;接着,归纳国外地下人防工程的发展特点及现状,提出了我国未来地下人防工程的借鉴策略;最后,提出未来地下人防工程发展若干理念,并构思未来军民融合城市应急避难示范中心设计蓝图。本研究综述及发展理念可为新形势地下人防工程发展提供借鉴思路,也将为新形势地下人防工程应急避难、救援、机动疏散等融合设计提供模式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前,各地人防工程开发利用程度和人防主管部门对人防工程的管理模式不尽相同。论文在对相关省市人防部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总结既有人防工程在构筑形式、管理机制、平时开发利用、安全管理、维修养护等方面现状,为有关部门在实际使用与管理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提出用混杂纤维复合材料(HFRP)加固混凝土柱的设想。用预制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玻璃纤维复合材料(GFRP)和碳纤维/玻璃纤维混杂复合材料(C/G HFRP)圆套筒分别对混凝土方柱进行加固。通过对比实验研究,探讨破坏特征和工作机理。试验结果表明,与CFRP相比,C/G HFRP加固方法可使碳纤维材料性能的发挥率和被加固柱的抗变形能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针对人防工程应急疏散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多元、实战数据稀缺、仿真计算复杂等问题,基于粗糙集(rough set, RS)理论,提出人防工程应急疏散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约简。首先,根据人防工程应急疏散能力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初步构建人防工程应急疏散能力评价指标框架;其次,根据粗糙集理论,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约简;最后,形成简化的应急疏散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运算分析对比,证实约简版评价指标体系的快捷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在石油钻井大提速的背景下,传统的现浇废水池已远不能满足钻前工程工期、成本等的要求,综合分析各种材料特性和钻前工程的特殊要求提出全装配式玻璃钢废水池,并对玻璃钢拉伸性能、压缩性能、弯曲性能、层间剪切性能等力学性能和拼装水池整体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玻璃钢复合材的抗压强度最小值为127.05 MPa,是混凝土的4.49倍,抗拉强度最小值为280.70 MPa,是混凝土的157倍,满水过程中应变最大值为0.023%,远小于玻璃钢材料自身的抗应变能力,玻璃钢材料作为全装配废水池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无机复合材料(玻璃钢)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机复合材料(玻璃钢)范围很广,主要指用纤维(主要是玻璃纤维)增强氯氧镁及硅酸钙的无机材料,除此,还有纤维增强水泥、纤维增强陶瓷等无机复合材料。要全面测试无机复合材料性能,除如固化度(树脂不溶性含量)之类性能外,与有机(聚合物)复合材料是差不多的。  相似文献   

17.
窦忠亮  罗国荣  桂阳 《煤气与热力》2021,41(3):23-24,10042
指出城镇燃气输配工程常用的砖砌阀门井的弊端,研发了装配式玻璃钢阀门井,用于非机动车道和绿化带内,主要材料为玻璃钢复合材料,采用模块化设计和积木式搭接结构。介绍装配式玻璃钢阀门井的结构设计及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8.
国外动态     
用化学方法制备木材/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多年来,采用木材/树脂、木材/无机材料(如水泥)等模式,制备传统木材复合材料是改进木材性能的主要手段。这些方法的共同原理都是宏观混合、填充或涂敷,不仅材料性能改进有限,而且破坏了木材的外观和诸多加工性能,使木材...  相似文献   

19.
玻璃钢是一种新兴的建筑材料。主要通过试验的方式 ,探讨了玻璃钢作为结构加固材料 ,对提高偏心受压柱抗压强度的作用。试验分为大、小偏压两种情况 ,分别由用 2、3、4、5层玻璃钢加固的试验柱和未加固的对比柱组成 ,逐根进行单调加载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 ,为今后实际工程中偏压柱的玻璃钢加固提供了试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8,(7)
新时代以来,人防工程智能化建设发展迅速,本文对现有的人防工程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优化,模拟了城市三维环境,并添加人防辅助救援模块。在工程建设方面,利用广电网络综合布线规范化的优势,实现了人防工程运维人防工程施工规范化,从而提升工作人员维护效率,为增强人防公共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