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知识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人类社会尤其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背景,知识城市和生态城市有关联发展的趋势.研究采用原型法和关联分析方法,以知识城市和生态城市的表征代替知识城市与生态城市纷繁复杂的现象与特征,根据多原则筛选核心表征指标,采用直接对比分析、专家群决策评价分析与基于SAS统计分析系统的主成分与线性回归分析,证实了城市发展中知识表征与生态表征之间存在高关联度,确认了关联发展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借鉴知识生态学的DICE理论模型,探寻遵循生态系统自组织规律的、满足知识功能网络需求的城市空间组织模式.以生态学竞争原则为指导,探讨知识与生态关联的城市空间竞争发展的背景与特征,指出竞争导致空间组合的多种可能性和不确定性,既有协同与共生效应,也有竞争与取代效应.在两者共同作用下,城市空间呈现土地利用高度兼容混合、土地利用比例的结构性调整、弹性多中心城市空间布局模式等新特征.  相似文献   

2.
阳泉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阴新明 《山西建筑》2007,33(5):57-58
结合阳泉市的城市发展,论述了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化过程,从而探求城市发展的规律,更好地控制和引导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功能结构布局,使城市空间形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建筑与城市空间的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与城市是人类智慧创作的结晶,是一定时期里社会、经济发展的折射,也是一种新的文化现象。然而,作为创作结果的作品.则有高雅低下,优秀伪劣之分,这是基于客观环境条件的制约和作者本身素养与技巧的深遽与浮浅所致。于是在改革开放的祖国大地上,有颇得口碑的佳作,有过眼烟云的赝品,也有平庸无味的袭作等等。它们不分地域,不问传统,不理习俗、不求根底地遍布东西南北,林立纷陈,这一现实.是喜是忧,很值得深思,面对即将来临的21世纪.需要认真地观察与总结这一建筑与城市空间演化的经验与教训,以科教兴国的目标精神为指导,争取在今后的创新活动中,少一些负面效应.多一些立足国情、省情和地区特点的佳作,是规划师建筑师们的艰巨历史使命。本文就此从六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4.
崔晶  曹荣林 《山西建筑》2008,34(16):28-29
从生态城市的内涵出发,阐明了生态基础设施对于构建生态城市的重要性,剖析了城市生态基础的内涵,指明了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着力点,以循序渐进地开展生态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城市空间演化与运输需求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市的城市演化过程,研究表明:劳动力和就业分布的社会经济倾向性对交通需求的影响很大。利用改进式出行分布模型,预测每个小区各部门(分七个产业部门)的就业情况,然后分八个职业类型分别推算各类职业的就业情况。每个小区的劳动力可以从家庭结构的评估中计算。每种职业类型的出行分布模式可用二步法(two-level approach)预测,这种方法综合了费雷特(Fratar)模型和双约束重力模型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7.
韩挺  徐娉  丁禹元 《城市住宅》2021,28(9):127-129
通过梳理生态规划概念演化历程并对比辨析相关概念,总结城乡空间视角下的生态规划研究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梳理我国生态规划的发展阶段及特征,进一步总结我国城乡空间视角下的生态规划研究的趋势导向,并就此对其未来发展作出展望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韩挺  徐娉  丁禹元 《城市住宅》2021,28(9):127-129
通过梳理生态规划概念演化历程并对比辨析相关概念,总结城乡空间视角下的生态规划研究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梳理我国生态规划的发展阶段及特征,进一步总结我国城乡空间视角下的生态规划研究的趋势导向,并就此对其未来发展作出展望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市空间形态是城市各物质要素构成与功能组织方式在空间上的具体表现,分析它的演化进程对于指导城市空间发展方向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青岛市百年以来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梳理,运用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理论对青岛百年来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的进程、动力机制进行理论研究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青岛市未来的城市空间结构和空间拓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周梓卉  李振兴  石羽 《建筑科学》2023,(2):202-206+234
随着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肆意破坏,城市面临自然灾害威胁时,没有足够的能力抵御自然灾害并维持其基本功能的正常运转。城市生态韧性是评估城市生态系统抵抗自然灾害功能的重要指标,对城市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有着重要意义,其概念的提出为城市防灾建设、可持续性发展问题提供了创新途径,城市韧性建设和城市生态要素的合理安排是该领域研究的重要出发点。本文在梳理了城市生态韧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当前研究的薄弱之处,并展望城市生态韧性建设的研究方向,以期通过探索城市生态韧性的应用模式,利用生态手段进行城市韧性建设,为构建生态韧性城市的理论与方法提供科学依据,进而为城市健康安全可持续性发展建设提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与城市发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沈清基 《规划师》1999,15(3):113-118
作者从八个方面探讨了知识经济的特点,并从城市发展依据、城市功能、城市地位、城市产业结构、城市空间格局、城市相互关系、城市生态环境等七个方面阐述了知识经济对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徐海贤 《规划师》1999,15(1):9-12
作者以知识经济的产生及其发展趋势作为切入点.简要回顾了城市规划理念的变迁,从知识时代的特性出发,对城市规划的理论创新体系的建立、技术手段的更新和人才培养作了一些探讨,以此为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在斯诺赫塔建筑设计事务所内,我们十分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事务所的所有工作都致力于加深我们对场所,自我身份,与其他人的关系,以及我们所居住的自然或人造的物质空间的认知.在这样的目标下,我们对艺术博物馆、驯鹿观测台、视觉标识、城市空间、玩具屋等各类型项目都给予同样的关注.我们不盲从潮流,而是积极地去追求本质.  相似文献   

14.
在信息化时代,科技高速发展,人们赖以生存的城市正在向智慧型城市转变,并不断将科学技术整合到创造性活动之中。景观作为城市系统的一部分,具有艺术形式与人文内涵,需要满足多元化的服务需求。景观的交互设计注重功能优化与美学提升,成为解决传统景观弊端的方式。从交互理念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出发,对交互景观设计策略与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智慧城市背景下的交互景观发展优势与必要性进行论述,研究交互景观发展现状。以北京海淀Smart能量公园为例进行交互景观的设计分析,提出交互景观设计策略与方法,并对交互景观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冒亚龙  欧阳梅娥 《规划师》2006,22(12):77-80
聚集经济是城市空间结构形成与演变的内在动力,技术是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变异的一个最活跃的因素.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必将带来城市聚集效应总量、内容和分布的变化,以及产业结构的重整,使得城市空间结构朝着"大分散、小集中的环形树状网络结构"模式嬗变.重工业的崛起使重庆步入工业经济时代,由此导致了重庆点轴式空间结构形态的形成,主城区位于长江和嘉陵江两江交汇形成的"半岛"地区,市区的其他组团也多分布在沿长江和嘉陵江两岸的平坝台地地区或低山丘陵地区,形成典型的工业化时代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6.
基于城镇体系的中国会展经济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了我国会展经济空间结构现状基础上,依据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相关理论,结合会展经济空间运动规律和我国区域空间结构以及现有城市体系,提出了"三圈一带"和若干区域会展中心城市的会展经济空间结构的构建设想.  相似文献   

17.
如何科学确定城市生态廊道空间范围是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领域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基于电路理论模型量化源地间物种转移廊道的功能连接度,引入经济学“效益成本比”思想构建城市生态廊道空间范围划定模型,提取生态廊道功能连接度效益成本比的拐点作为该条廊道规划建设的参照宽度。结果显示:1)研究区共识别59个30hm2以上的生态源地,其中大型生态源地多处在研究区外围,景观阻力面空间分布特征具有明显地“核心-边缘”特征;2)基于最小成本路径模型与电路理论提取出126条生态廊道,并识别了重要生态源地、夹点及障碍点,发现障碍点与夹点空间存在明显拮抗关系;3)整合电路理论(Circuitscape平台Pairwise模式)与分段线性回归模型划定研究区城市生态廊道的参考宽度范围处于60.27~371.83m,并对比了现有功能连接度量化方法对廊道参照宽度有潜在影响。以上研究结论可为今后城市乃至区域生态网络构建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的时代已经到来,本文通过对知识经济的一般介绍,探讨了知识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的内容、方法与观念的发展与转变,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城市规划工作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与城市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民  杨晓光 《规划师》1999,15(1):13-15
知识经济具有多方面的含义与影响。作者对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我国中心城市的功能、布局及管理的若干概念、思想及对策等发展问题作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