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不饱和聚酯树脂国外近十年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综述了不饱和聚酯树脂工业技术国外近十年来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低收缩性树脂、耐腐蚀树脂、强韧性树脂、低吸水型不饱和聚酯树脂、透明性不饱和聚酯树脂、低游离苯乙烯残量的不饱和聚酯树脂、PET型不饱和聚酯树脂、低挥发性树脂、胶衣树脂、发泡不饱和聚酯树脂、玻璃钢渔船专用树脂、耐热性UPR树脂和光固化UPR树脂。对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改性及其阻燃技术国外研究进展也作了专门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普通不饱和聚酯树脂脆性大,故有必要对其进行增韧改性。本文合理选用丙烯酸酯对不饱和聚酯树脂进行增韧及其他性能改性,制备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研究表明,随着丙烯酸丁酯(BA)的用量增加,不饱和聚酯的断裂伸长率、冲击强度增加;但不饱和树脂的弹性模量减小、拉伸强度急剧降低,当BA的用量为10%时,弹性模量减少至1.0 GPa左右;耐水分析表明树脂的耐水性能优良;DSC差热分析表明,改性树脂的Tg值在61℃左右,满足基本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不饱和聚酯树脂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饱和聚醣树脂是一种重要的热固性聚脂,在工业、农业、交通、建筑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文章综述了不饱和聚酯树脂改性研究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不饱和聚酯低固化收缩率、阻燃、增强增韧、耐热、耐介质、气干性的改性研究方法,并指出了不饱和聚酯树脂改性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活性端基聚氨酯橡胶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研究(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不饱和聚酯树脂中加入活性端基聚氨酯橡胶对树脂进行增韧.树脂固化前,橡胶与不饱和聚酯树脂相溶性好;树脂固化时,橡胶中的不饱和双键可参与反应,并与树脂发生相分离.改性后,树脂的冲击强度可提高60%以上,而且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及马丁耐热温度等物理机械性能的保持率也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5.
采用聚乙烯醇(PVA)对碳酸钙、淤泥进行改性并将其作为不饱和聚酯树脂填料。研究了PVA掺量对碳酸钙/不饱和聚酯树脂和淤泥/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IR、DSC和SEM探讨了PVA对这2类体系的改性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加入5%PVA后,碳酸钙/树脂体系,淤泥/树脂体系弯曲强度分别提高了55.3%和58.4%。PVA对2种体系的改性增强效应均源于PVA与填料和树脂之间氢键的桥梁作用,氢键改善了无机填料与树脂的相容性,这与以往改性剂与碳酸钙反应生成酯酸钙固化物的机理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二甲苯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芸香 《辽宁化工》1997,26(3):172-174
先利用二甲苯与甲醛在酸性条件下合成二甲苯甲醋树脂,并利用顺丁烯二酸对其进行改性实验制得了二甲苯不饱和聚酯树脂。为测试二甲苯不饱和不聚酯树脂的应用性能佬了固化实验,从而确定了合成二甲苯不饱和聚酯树脂地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7.
封端法制备双环戊二烯型不饱和聚酯树脂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比较了几种双环戊二烯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并着重介绍了一种封端法制备双环戊二烯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工艺过程。由上述改性树脂制成的玻璃钢制品具有良好的表面气干性、较低的收缩率、较好的光和热稳定性以及耐化学品性能。  相似文献   

8.
聚酯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由聚酯改性合成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反应机理和工艺条件,讨论了改性树脂反应活性与不饱和酸结构之间的关系,解释了顺、反式双键结构对改性树脂固化放热特性和反应活性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不饱和聚酯/聚氨酯弹性体共聚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数均摩尔质量为2000-13000g/mol的活性端基聚氨酯弹性体,并与不饱和聚酯树脂进行混合、共固化以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测试了不饱和聚酯树脂/聚氮酯弹性体共聚物的物理机械性能、马丁耐热和收缩率,并探讨了增韧机理及低收缩机理。结果表明: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前,聚氨酯弹性体与不饱和聚酯树脂相容性好;树脂固化时,聚氨酯弹性体以一定粒径的胶粒析出,均匀分布在树脂中。MAPU弹性体能降低UPR的固化收缩率,MAPU摩尔质量越大,用量越多,对UPR的收缩率补偿越高;MAPU-2的总体改性效果最好,当用量为15%时,UPR的冲击强度可提高55%以上,且拉伸强度、弯曲强度以及马丁耐热温度的保持率也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数均摩尔质量为2000~13000g/mol的活性端基聚氨酯弹性体,并与不饱和聚酯树脂进行混合、共固化以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测试了不饱和聚酯树脂/聚氨酯弹性体共聚物的物理机械性能、马丁耐热和收缩率,并探讨了增韧机理及低收缩机理。结果表明: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前,聚氨酯弹性体与不饱和聚酯树脂相容性好;树脂固化时,聚氨酯弹性体以一定粒径的胶粒析出,均匀分布在树脂中。MAPU弹性体能降低UPR的固化收缩率,MAPU摩尔质量越大,用量越多,对UPR的收缩率补偿越高:MAPU-2的总体改性效果最好,当用量为15%时,UPR的;中击强度可提高55%以上,且拉伸强度、弯曲强度以及马丁耐热温度的保持率也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两种配位能力不同的金属无机盐AX1和BX2对共聚酯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添加配位能力强的AX1的共聚酯的熔点下降,结晶能力下降,热氧化稳定性变差,但共聚酯的染色性能有所改善;而配位能力小的BX2的作用几乎与AX1相反,它使共聚酯炬点升高,更易于结晶,热氧化稳定性变好,但它不能改善共聚酯的染色性能。  相似文献   

12.
张海霞 《广东化工》2012,39(5):158-159
城市垃圾渗滤液废水的处理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但其深度处理至关重要。文章选用三种常见的混凝剂在同等条件下对垃圾渗滤液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聚丙烯酰胺PAM在用量最少的情况下,对废水的处理效果最好,但其受pH影响较大,价格比较贵;聚合硫酸铁PFS的处理效果比聚合氯化铁PFC好,虽然处理效果不如PAM,但其价格低廉,是一种不错的废水处理混凝剂。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液态甲基四氢苯二甲酸酐的游离酸含量分析方法进行了讨论,对比分析了间接方法和直接方法的优缺点,认为用直接电位滴定法测定甲基四氢苯二甲酸酐中游离酸含量,精确度高、重视性好、操作简便快速,适合工业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4.
生物信息学综合大实验是生物信息学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实验课程,关于其体系构建研究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几年来在生物信息学综合大实验体系构建中经验,先对生物信息学综合大实验设置背景、综合大实验体系构建重要性和建设目标进行了阐述,然后对体系具体内容建设进行了探索,最后对综合大实验体系实施效果进行总结和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杨锦明  吕家卓 《化工进展》2005,24(12):1414-1418
针对催化分馏塔的工艺特点,在不改变塔体的基础上,提出了ADV高效塔盘和SP规整填料的综合成组技术,并应用该技术时塔内件进行改造,实现了催化主分馏塔的扩能及综合性能的完善。与改造前相比,改造后的催化主分馏塔处理能力增大,操作弹性提高,压降减小,分离效率提高,能耗降低;消除了操作过程中的瓶颈,保证了汽油降烯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丙烯酸改性松香基环氧/聚氨酯IPN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同步法制备不同配比的丙烯酸改性松香基环氧(ARER)/松节油聚酯型聚氨酯(TPPU)互穿网络体系。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在ARER/TPPU的IPN中2个网络有序反应的机率大于同时反应的机率;示差扫描量热法分析表明:所有的IPN均只有单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且当ARER为13%时,Tg值最高。扫描电镜结果进一步证实在IPN中TPPU和ARER有好的相容性。拉伸剪切强度等力学及物理性能表明:ARER和TPPU的配比对IPN的力学性能有一定的影响,且ARER质量分数为13%时IPN体系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海泡石的基本结构,系统介绍了海泡石在常见聚合物复合材料阻燃领域的应用,着重讨论了海泡石的改性及与其他阻燃剂协同作用在聚合物中的阻燃效果,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介绍模糊控制的概念,给出模糊控制的特点,总结模糊控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现状,最后提出模糊控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徐文斌 《化工时刊》2000,14(4):37-40
用甲醛与工业废水中NH4^+定量反应释放出H^+,用电导率仪测量电导率变化值,通过工作曲线求出工业废水中NH4^+的含量。此法回收率99.2% ̄100.8%对化工厂排放的废水进行水样分析,并与蒸馏法进行比较,相对标准偏差CV=0.5% ̄0.59%,蒸馏法相对标准偏差CV=0.613% ̄0.144%。此法快速,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准确度高,重现性好,不爱其它离子干扰,适合化工厂和环境监测。  相似文献   

20.
根据回转窑托轮与托轮轴的结构特点及现场运行的实际情况 ,用接触有限元法建立了托轮与托轮轴过盈配合的有限元力学模型。针对托轮和托轮轴的 3种不同配合状态 (H8/s7,H8/t7和H8/r7) ,用ANSYS6 .1进行了接触有限元数值仿真 ,得出了托轮与托轮轴在这 3种不同配合状态下的应力分布规律及变形情况 ,找到了托轮轴断裂的主要原因 ,确定了托轮和托轮轴最佳的过盈配合形式 ,为托轮和托轮轴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