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通过原煤筛分试验和浮沉试验对原煤性质进行了分析,发现煤质地较脆、易碎,矸石不易泥化,工艺设计中需防止原煤过粉碎,适合采用选前脱泥工艺。平煤八矿选煤厂存在入选来煤杂物多、破碎机磨损快、介耗高等问题,这主要是由不合理的入选来煤全粒级破碎工艺和原煤不脱泥入选工艺造成的,通过改进原煤准备工艺,增加原煤分级破碎、除杂、脱泥环节对选煤厂进行了改造。最后对选煤厂改造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选煤厂改造完成后,有效去除了来煤杂物,改善了破碎机工作状况;避免了原煤过粉碎,减少了-0.5 mm煤粉的产生量;原煤分选效果得到改善,精煤产率有所提高,每年可增加精煤销售收入5040万元;重介系统介耗降低了2.09 kg/t,每年可节约生产成本1091万元。  相似文献   

2.
兰炭作为动力用煤的燃烧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全面掌握榆林兰炭作为动力用煤的燃烧性能,在一维火焰燃烧试验炉和煤粉气流着火温度试验炉上对试验样品进行了燃烧性能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尽管兰炭的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发热量和无烟煤接近,但着火性能和燃烬性能明显优于国内典型无烟煤,低于原煤,而兰炭的结渣性能与原煤比较无明显变化。总体而言,兰炭的燃烧性能与原煤及无烟煤具有较大差别,需通过专业试验确定,可作为动力用煤原料或者掺配原料。  相似文献   

3.
赵倩 《山西化工》2022,(8):100-101
煤炭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主要能源之一,消费总量已达到能源总量的70%以上。其中煤炭采制样是获取可靠监测和控制数据的唯一来源,但如果所采样本的代表性差,则煤炭检测结果可能会产生很大的误差。首先对当前煤炭采制样过程中常见误差进行阐述,随后对现行煤炭采制样过程中误差来源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煤炭化验误差的来源进行分析,从采样、制样、更新检测设备、化验的过程中的误差处理方式分析如何降低煤炭化验中的误差。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煤炭化验误差的来源进行分析,从采样、制样、更新检测设备、化验的过程中的误差处理方式分析如何降低煤炭化验中的误差。  相似文献   

6.
随着绿色发展观念贯彻在我国建设、生产全过程,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也有所提升。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就是污水排放,因此废水检测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在污水水质检测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检测出现误差的问题,而检测误差数据的处理是废水检测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提高污水水质检测准确度的一种手段。本文分析了污水水质检测工作的重要性及意义,并研究分析造成水质检测误差的因素,同时对数据处理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原煤性质的分析,说明原煤中矸石可能存在泥化现象,原煤煤泥含量低,煤抗碎强度好;原煤粒度组成受多因素影响变化较大,块煤系统能力设计应适当加大;原煤为易选煤,可采用高密度排矸工艺等简单易行的选煤方法。根据原煤性质及主要选煤方法特征,确定察哈素选煤厂采用重介质选煤工艺。根据设备选型原则,对选煤厂各主要设备进行了选型,并建议一次建成15 Mt/a的生产能力。最后详细分析了察哈素选煤厂主厂房内外工艺布置,说明选煤厂设计具有"设计合理、技术先进、系统可靠、高效低耗、整体配备、管理方便、效益优先"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煤炭化验误差的来源进行分析,从采样、制样、更新检测设备、化验的过程中的误差处理方式分析如何降低煤炭化验中的误差.  相似文献   

9.
依据GB1033-80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分析了PVC-U管材密度测量过程中不确定度的来源,对密度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评估。该测量过程所产生的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砝码误差和天平横梁不等臂性误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水质检测技术的不断应用与发展,目前技术实施过程中的误差分析与技术处理也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文章首先介绍了水质检测化验的主要内容与重要性,其次对水质检测化验的误差来源进行了简单分析,并在最后对水质检测化验的误差分析、数据处理的途径进行了介绍,希望可以有效提升水质控制水平,促进我国水污染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1.
依据GB/T 17657-1999《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理化性能试验方法》中干燥器法测定甲醛释放量,对装饰单板贴面人造板中甲醛释放量的检测过程进行研究,分析了检测过程的不确定度来源,确定了人造板甲醛释放量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提出了干燥器法甲醛释放量检测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12.
设计正交试验对煤炭燃烧过程中固硫条件进行研究,以提高固硫率为目标对原煤中全硫含量(因素A)、固硫剂种类(因素B)、钙/硫摩尔比(因素C)三因素各取五个水平进行25次试验;在完成极差分析与方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不同方法对其他试验结果(灰分、灰中硫质量分数、原煤与固硫剂混合物全硫)进行处理,分别进行多元回归、逐步回归和多项式回归,并用方差分析法判别回归结果;回归结果表明:灰中硫质量分数对固硫率影响高度显著,灰分及原煤与固硫剂混合物全硫含量对固硫率影响不显著;将3种回归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相对误差都在10%以内,其中多项式回归相对误差最小(4.92%),并对3种方法计算值与实测值绘制立体切片图,亦可知多项式回归误差最小。  相似文献   

13.
依据GB1033-1986《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分析了PVC-U管材密度测量过程中不确定度的来源,对不确定度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砝码误差和横梁不等臂性误差,测量重复性误差和天平示值变动性误差对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燃煤灰渣中的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原煤中硫的形态及其在燃烧过程中硫化合物的分解过程,对燃煤灰渣中硫的形态及其对灰渣应用性能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基于灵新矿原煤易泥化的特点采用ZM矿物高效分选机进行干法分选提质。分析了灵新矿原煤粒度与灰分分布规律,对-50mm原煤进行了分选试验,根据不同粒级煤炭分选过程中的迁移、分层规律,确定了入选原煤粒度组成结构与最佳分选条件。结果表明,灵新矿原煤中粉煤含量大、灰分高,由于其重力效应弱,运动行为受分选床气速影响显著。当分选床气速达到2.2m/s时,气流驱动煤炭颗粒完全松散,在振动作用下翻转、滑移,实现梯级分离。当-50mm入选原煤中-3mm粉煤含量宜控制在15%左右时,粉煤颗粒容易流化,可以起到填充孔隙、均匀布风、强化分选的作用。原煤3mm脱粉后分选,精煤灰分相较于原煤灰分降低17.37%,干选降灰提质效果显著,得到满足化工煤要求的优质精煤。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李家壕选煤厂产品发热量,分析了原煤性质,说明原煤属低灰~中灰、低硫~中硫、特低磷、中高发热量的不黏煤和长焰煤;原生煤泥中混入较多矸石,且矸石易泥化,分选时应尽可能减少煤和矸石与水的接触时间;次生煤泥灰分极高为74.23%,矸石破碎泥化现象严重,主要集中在-0.045 mm细煤泥中。通过提高选煤厂管理水平,改造过煤溜槽,增设外来煤系统、细煤泥外排系统和矸石直接外排系统等措施对选煤厂进行改造。改造后选煤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原煤水分大幅降低,平均降低3%左右;外来优质煤的掺混使原煤仓、产品仓和过煤溜槽的黏堵情况得到改善,细煤泥快速回收;块精煤和混末煤产品的发热量明显提高,每年增加利润近3000万元。  相似文献   

17.
刘杰 《四川水泥》2024,(2):19-21
水泥雷氏夹是测试水泥稳定性的重要工具,为确保测试结果准确可靠,需要对其进行定期校准。在校准过程中,存在温度误差、湿度误差、外力误差和人为误差等多种误差来源,需对误差来源进行正确分析。实践证明,针对不同的误差来源,应采取相应的校正方法,才能有效提高水泥雷氏夹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煤制油选煤厂有压两产品重介旋流器存在跑煤现象和分选效果差的问题,通过分析入料性质,在原煤性质不变的情况下,提出了有压两产品重介旋流器结构参数和操作条件的优化改造方案,实现设备性能、操作条件与原煤性质的高度匹配,进而解决了该厂间歇性"跑煤"现象,并改善了设备工艺性能,提高了精煤回收率和产品合格率。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了半透明皂中所含水分的种类及性质.对两种测定半透明皂含水量的方法及其主要误差来源、优缺点等进行了比较.最终选用赤外线水分计(FD~60型)用于半透明皂生产过程的检测中.由于这种水分计测得的水分含量人为误差比较小且精确度较高,对及时配合生产车间实行工艺监控、计算生产中物料平衡及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企业经济效益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蒸馏法检测轻苯终点是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但检测过程容易产生误差,造成检测结果失真。通过对检测环节与要素的分析和研究,确定了主要误差来源,提出了减小误差的方法和措施,从而提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