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生素的滥用所导致的细菌耐药性增强以及抗性基因污染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如何高效地去除水中抗生素抗性菌(简称ARB)和和抗生素抗性基因(简称ARGs)成为当前研究重点.光化学高级氧化技术(简称AOPs)可以利用光辐照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活性氧物种来氧化分解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对于水中抗性菌和抗性基因的去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首先介绍了抗生素抗性基因传播扩散机制及污染现状,其次对光化学AOPs应用于去除水中抗生素ARB和ARGs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并分析了影响去除效果的因素及其应用的局限性,最后指出未来应加强对于光化学AOPs灭活的氧化损伤机制以及与规模化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应用化工》2022,(7):1796-1801
简介了磺胺类抗生素(SAs)的来源与危害,综述了水中SAs去除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技术的原理和优缺点。提出目前去除技术主要以吸附法和高级氧化法为主,今后的研究应通过各种工艺技术的组合联用开发出更加经济、高效的去除技术。同时指出抗生素耐药性和SAs的降解中间产物引发高度关注,可作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简介了磺胺类抗生素(SAs)的来源与危害,综述了水中SAs去除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技术的原理和优缺点。提出目前去除技术主要以吸附法和高级氧化法为主,今后的研究应通过各种工艺技术的组合联用开发出更加经济、高效的去除技术。同时指出抗生素耐药性和SAs的降解中间产物引发高度关注,可作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原水中各种抗生素的来源、危害以及污染现状,重点阐述了国内外在饮用水处理领域中抗生素去除技术的发展,分析了常规处理技术、高级氧化技术和吸附技术的优缺点,并展望了未来抗生素去除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原水中各种抗生素的来源、危害以及污染现状,重点阐述了国内外在饮用水处理领域中抗生素去除技术的发展,分析了常规处理技术、高级氧化技术和吸附技术的优缺点,并展望了未来抗生素去除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诺氟沙星作为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一种,被广泛用于医疗、畜牧业、农业和水产养殖等行业,大量抗生素的生产、使用和非法排放造成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的危害。而目前现有的抗生素的去除方法效率有限,本文制备了Au-TiO2光催化剂,重点研究了水中酸碱度、氯离子浓度及AuTiO2催化剂量对Au-TiO2光催化剂可见光降解诺氟沙星的影响,获得最高80.7%的诺氟沙星的降解率。本研究不仅证明了Au-TiO2可见光高效降解诺氟沙星是可行的,也进一步表明了可见光催化技术处理抗生素废水是一种有应用潜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前,抗生素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抗生素对水体的污染。针对目前抗生素去除方法现状,介绍了利用臭氧高级氧化技术去除水体中抗生素的机理、特点等,重点介绍了O_3/H_2O_2、O_3/UV、O_3/金属氧化剂、O_3/活性炭等臭氧高级氧化技术在降解抗生素中的应用,并比较了几种技术的机理及优缺点,指出了臭氧高级氧化技术在深度处理水体抗生素应用中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污水和饮用水中均检出了抗生素污染,对水生生态与人类健康形成威胁,成为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由于污水和饮用水中检出的抗生素浓度通常较低,如何对其进行有效去除成为水处理技术面临的新挑战。国内外研究者就现有处理技术对抗生素的去除作用开展了一系列研究,研发了一些新技术和新工艺。就目前国内外污水和饮用水中微量抗生素的去除研究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应用化工》2022,(10):2840-2846
综述了碳材料用于吸附去除水中抗生素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碳材料对水中抗生素的吸附机理,主要是物理吸附、化学吸附以及静电相互作用。重点介绍了传统型碳材料、新型碳材料、纳米碳材料以及复合材料在抗生素吸附去除中的应用现状,并且比较了以上4种碳材料对水中抗生素的吸附特点,总结目前碳材料对抗生素的吸附缺陷。最后展望未来碳材料吸附去除水中抗生素的研究方向,提出未来需要关注复合材料和复合工艺对抗生素的吸附去除,充分利用组合技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环境中残留药物的污染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环境中抗生素等残留药物的污染问题受到了人们广泛关注。从污染的现状、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的来源以及污染的危害、抗生素的检测技术以及抗生素的治理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指出虽然环境中的抗生素浓度较低,但引起了公众注意。这种事出有因的关注/担忧对公众健康也是一种危害。高级氧化处理技术或者其技术组合可以有效、高效地去除抗生素,对于去除环境中的抗生素最具有潜力。  相似文献   

11.
水中多环芳烃(PAHs)的去除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化工》2016,(5):962-966
从水中多环芳烃去除技术的角度,论述了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的应用现状和特点。为了更好的实现对水中多环芳烃的去除,各处理方法应该加强廉价高效降解材料和处理剂,降解过程和降解机理、复合降解方法以及对处理方法影响因素和条件的控制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应用化工》2022,(5):962-966
从水中多环芳烃去除技术的角度,论述了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的应用现状和特点。为了更好的实现对水中多环芳烃的去除,各处理方法应该加强廉价高效降解材料和处理剂,降解过程和降解机理、复合降解方法以及对处理方法影响因素和条件的控制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水中存在的天然有机物(NOM)在饮用水处理过程中不仅会增加消毒副产物(DBPs)的数量,影响后续工艺处理,还会和水中的其他物质结合生成毒性更强的物质(有机金属络合物),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因此,研究NOM的去除对水质安全意义重大。文中介绍了NOM的种类及其危害,根据国内外去除NOM技术的研究现状,综述了混凝、吸附、高级氧化、膜处理和离子交换等技术去除NOM的效果及机理,重点阐述了以混凝为核心单元的耦合工艺对NOM去除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耦合工艺的优势与局限性,并对今后混凝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应用化工》2022,(5):1251-1255
简介了内分泌干扰物(EDCs)的来源、危害及污染现状,综述了近年来吸附法、高级氧化法和生物法去除水中EDCs的研究进展,对比分析了各种去除技术的原理及特点,并提出未来的EDCs去除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各种工艺组合联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药物的广泛使用,致使废水中的药物日益增加,污染问题逐渐加重。首先介绍了利用电芬顿法和多孔磁性铜铁氧体对农药中的杀虫剂降解的研究,然后对制药废水的来源、危害及目前常用的处理技术进行了综述。传统技术对制药废水的降解效果不佳,而新出现的技术,包括光化学基因降解法、单色光降解法、紫外光/过氧化氢降解法、臭氧化处理法、活性炭过滤法、纳米复合材料吸附法和生物处理法,降解效果较好。对上述各方法的机理、研究进展、优缺点进行了综述,同时展望了制药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16.
抗生素在环境水体的累积是威胁人类健康及生态安全的全球性问题,去除环境中残留抗生素迫在眉睫。本文首先综述了环境中抗生素残留的主要来源及危害。随后,针对微藻处理含抗生素废水的特点,阐述微藻去除抗生素的生物降解、生物累积、生物表面吸附、光合降解和挥发及水解等这5种可能去除机制,比较了这些机制在不同微藻去除抗生素实验研究中的贡献。阐明为提高微藻法去除抗生素的效率,尚需优化藻种的选择和培养条件。最后,讨论了微藻法去除抗生素目前存在的去除不完全、降解产物不明了及缺乏规模化应用等问题,提出可以结合化学、物理和生物方法达到去除要求;通过组学数据等综合分析抗生素降解产物;积累中试数据,为进一步的规模化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抗生素的大量生产和过量使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和人类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吸附法被认为是去除水中抗生素污染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传统吸附剂如活性炭、沸石、硅藻土等存在吸附容量小、二次污染等不足。因此,发展高效经济的吸附剂仍是水处理领域的热点。研究发现新型吸附剂有序介孔碳(OMC)具有有序的介孔孔道结构,可有效去除抗生素。针对现有研究,文中综述了OMC的制备、改性方法,明晰了OMC对水中常见抗生素的吸附效果。基于对吸附机理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总结,分析目前OMC去除水中抗生素存在的瓶颈,展望将来OMC研究方向,以期为今后开展OMC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简介了内分泌干扰物(EDCs)的来源、危害及污染现状,综述了近年来吸附法、高级氧化法和生物法去除水中EDCs的研究进展,对比分析了各种去除技术的原理及特点,并提出未来的EDCs去除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各种工艺组合联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抗生素污染引起的微污染苦咸水问题,本研究采用电氧化耦合纳滤工艺对其进行处理,使其达到净化效果。考查不同的电导率、电流密度、初始微污染物浓度、错流速度和有机物含量等条件下,耦合工艺的净水效能。结果表明,电导率对于去除水中抗生素类物质有明显的效果,尤其在电流密度 10 mA/cm2和电氧化时间 2 min 条件下,对微污染苦咸水中抗生素的去除最为高效,可将原水中 SMZ 降解到痕量。在短期实验中,耦合系统对水中抗生素的去除可以达到 100%,同时纳滤对天然有机物有很明显的截留效果。在多周期实验中,耦合系统对水中抗生素、天然有机物和盐类的去除可以达到100%、90%和90%,且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出水水质较为稳定。通过研究多周期实验膜污染情况,发现膜污染主要发生在纳滤的前期,有机物浓度是影响膜通量的主要因素;且对纳滤膜表面进行成分测试和扫描式电子显微镜-X 射线能谱分析,结果表明纳滤膜截留大量的有机、无机物。可见,经过电氧化预处理耦合纳滤工艺可协同实现降解抗生素、去除有机物和脱盐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微污染水源水中,氨氮污染问题尤为突出,而目前自来水厂大多采用传统工艺,主要针对悬浮物、细菌和病毒,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差,所以必须进行工艺改造。针对我国的微污染水源水中氨氮的污染现状,对当下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氨氮的常见物化法、生物法和联合处理法进行综述,介绍了它们的原理和优缺点,并对未来微污染水源中氨氮的去除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