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俊萌 《金属矿山》2015,44(12):58-64
江西某铜钨复杂多金属矿石铜品位为0.11%、硫品位为1.16%、WO3含量为0.22%。矿石中白钨矿、黄铜矿均以中细粒嵌布为主,白钨矿在0.01~0.3 mm粒级占79.55%,黄铜矿在0.01~0.3 mm粒级占81.83%。为给该矿石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在矿石性质分析基础上,采用铜硫混合浮选-分离浮选、混浮尾矿浮钨的工艺流程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原矿磨细至-0.074 mm占65%,以水玻璃为抑制剂、SN-9为捕收剂、BK201为起泡剂经2粗3精2扫铜硫混合浮选,混合浮选精矿以石灰为抑制剂、Z-200为捕收剂经1粗4精2扫铜硫分离浮选,混合浮选尾矿以碳酸钠为调整剂、水玻璃为抑制剂、W-1205为捕收剂经1粗3精3扫常温钨浮选,常温浮选精矿经1粗5精2扫加温(90 ℃)钨浮选,获得的铜精矿铜品位为24.13%、回收率为68.90%,硫精矿硫品位为36.15%、回收率为60.77%,钨精矿WO3品位为62.24%、回收率为73.68%,试验指标较好,可以作为该铜钨多金属矿开发利用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
无捕收剂浮选的电化学及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给出了有无硫化钠存在时。黄铜矿和黄铁矿的无捕收剂浮进行为。研究表明,黄铜矿自诱导浮选良好,有较宽的电位和pH范围;弱酸性和碱性介质中,黄铁矿自诱导浮选较差,没有电位范围。硫化钠的添加,明显促进了黄铁矿的无捕收剂浮选,黄铁矿有良好的硫化钠诱导浮选。对天然矿石验证试验表明,自诱导浮选技术能够有效分离黄铜矿和黄铁矿。通过HS~-离子吸附量的测定,矿物表面中性硫量提取分析、电化学测试和量子化学计算,较详细研究了黄铜矿和黄铁矿无捕收剂浮选的机理,矿物表面中性硫是主要疏水体。  相似文献   

3.
Cu2+活化黄铁矿与黄铜矿的浮选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亚辉  季婷婷  李妍  周超  施维 《金属矿山》2010,39(12):46-49
在研究丁黄药体系中黄铜矿、黄铁矿单矿物的天然可浮性,石灰(调节矿浆pH)、亚硫酸氢钠、铜离子对黄铜矿、黄铁矿可浮性的影响,柠檬酸对被Cu2+活化的黄铁矿、黄铜矿可浮性的影响,柠檬酸-亚硫酸氢钠-石灰组合抑制剂对被Cu2+活化的黄铁矿、黄铜矿可浮性的影响的基础上,采用柠檬酸-亚硫酸氢钠-石灰组合抑制剂对被Cu2+活化的黄铁矿-黄铜矿人工混合矿进行浮选分离,得到了铜品位和铜回收率分别为24.12%和88.48%的铜精矿,及硫品位和硫回收率分别为49.69%和72.51%的硫精矿,表明该组合抑制剂对被Cu2+活化的黄铁矿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低电位化学浸出云南大红山黄铜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认为Fe3+离子是溶浸黄铜矿的有效氧化剂,Fe2+仅仅是Fe3+离子的供给源。但是有试验研究表明,对某些性质的黄铜矿而言,Fe2+离子比Fe3+离子具有更强的溶浸作用。本文对比了Fe2+与Fe3+离子浸出云南大红山黄铜矿的差异,详细研究了pH值、溶氧和Fe2+离子浓度等因素对低电位化学浸出的影响,并根据试验研究结果,系统总结了低电位化学浸出云南大红山黄铜矿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考查了不同磨矿介质下,黄铜矿新鲜矿浆与放置24 h后矿浆pH值与矿浆电位的关系,通过测定矿浆中铁离子含量及溶氧量,分析了pH=4.67时黄铜矿磨矿体系矿浆电位变化的原因,并通过测定铁介质和黄铜矿间的迦伐尼电流,考查了黄铜矿和铁介质在不同pH条件下原电池相互作用的强弱。  相似文献   

6.
王荣生 《矿冶》2004,13(2):28-32
考察了不同矿浆pH时外控电位电化学处理黄铁矿的浮选行为。在酸性、有黄药存在的环境中,外控电位电化学预处理对黄铁矿的浮选作用不显著。在碱性、黄药环境中,电位为400~800mV间黄铁矿浮选回收率大幅升高,这是因为在矿物表面发生氧化生成了S0及S02,同时黄药被氧化成双黄药。此外,通过黄铁矿电极的循环伏安曲线的测试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研究了外控电位电化学处理黄铁矿浮选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黄铜矿、铁闪锌矿自诱导和外控电位浮选的基本行为。结果表明,黄铜矿在较宽的pH范围内均可实现自诱导浮选,并且通过外控电位可以控制它的浮选行为;铁闪锌矿在酸性条件下可实现自诱导浮选,通过外控电位也可以控制它的浮选行为;碱性条件下铁闪锌矿不能实现自诱导浮选,通过外控电位也难以改变它的浮选行为。通过测量循环伏安曲线,分析了两种矿物表面氧化形成的产物,元素硫是主要的疏水体。  相似文献   

8.
通电电化学预处理黄铜矿的浮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荣生  徐晓军  张文彬 《矿冶》1999,8(3):19-23
探索了黄铜矿在外控电位-3000~2400mV的电化学浮选行为。结果表明,阴极处理可提高其可浮性、扩大浮选的PH范围,而阳极处理起抑制作用;电化处理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好的效果.同时,先经阴极处理被活化的黄铜矿,再阳极处理可将其抑制;若电极电化作用顺序相反,则又可被活化.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电化学调控下黄铜矿、黄铁矿在以黄药为捕收剂和无捕收剂的条件下的浮选行为以及浮选调整剂,如CaO,CaOCl_2,对黄铁矿浮选的抑制作用。发现黄铜矿,黄铁矿的分离浮选不仅依靠矿浆高pH值和高氧化作用,而且,当使用化学药剂调节矿浆电位时,还与所使用的调整剂的化学组成有关。CaOCl_2能很好地用于铜硫分离,是由于它既能提高矿浆pH值,又能产生强的氧化作用。最后讨论了浮选机理。  相似文献   

10.
采用搅拌浸出法,搅拌转速350 r/min、搅拌温度45℃,使用相同菌种对黄铜矿与黄铁矿浸出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生物浸出条件下,黄铁矿较黄铜矿更易浸出。黄铜矿生物浸出后期,浸出速率减慢的决定因素并非黄钾铁矾钝化层的罩盖。两种矿物浸出差异性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由其自身晶体结构所决定的生物浸出机理不同。  相似文献   

11.
黄铁矿氧化抑制行为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纯矿物浮选试验研究了次氯酸钠、过硫酸铵及含钙药剂 CK等氧化剂对黄铁矿、黄铜矿可浮性的影响 ,并采用实际矿石进行了验证。根据黄铁矿的电化学性质、接触角测定和黄药在矿物表面的吸附量测定 ,分析了黄铁矿在氧化状态下受抑时的表面性质。结果表明 ,氧化剂能减小黄铁矿的接触角 ,增大亲水性 ,阻止或减少黄药在矿物表面的吸附从而使黄铁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2.
某铅锌浮选尾矿浓密机溢流中含有大量的微细粒黄铁矿等,-40、-5 μm粒级产率分别高达99.40%和33.50%,黄铁矿一般小于30 μm,主要呈自形、半自形粒状,解离程度好,94.93%的黄铁矿以单体形式存在,在40~5 μm粒级有明显的富集现象。为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减少尾矿库的堆排量并改善尾矿库工艺参数,对微细粒黄铁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2粗2精、中矿顺序返回流程处理该试样,可获得硫品位为46.90%、回收率为86.64%的硫精矿,试验指标理想,可作为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电化学处理对实现矿物分离及提高回收率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政 《矿冶》1998,7(4):30-32,15
以电化学处理黄铁矿、毒砂矿物的研究为基础,从理论及实践阐述了电化学处理对硫化矿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通过分析矿物经电化学处理后表面性质的差异,找出矿物的活化电位及抑制电位,以达到实现矿物分离及提高浮选回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几种黄铁矿抑制剂的抑制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铁矿是赋存于铜、铅、锌等精矿产品中的主要有害杂质。在纯矿物试验中,对黄铁矿抑制剂Na2S2O3、Na2SO3+ZnSO4、(NH4)2S2O8、NaClO、单宁酸、羧甲基纤维素(CMC)、CK、EDTA进行了抑制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低碱条件下,无机抑制剂的氧化性越强,对黄铁矿的抑制能力越强;而有机抑制剂受pH值影响较大,螯合能力强的对黄铁矿抑制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5.
从白银铜矿矿坑水中筛选分离的BY 1#细菌对黄铁矿有较好的氧化效果,也具有较好的抗剪切性和金属离子抗性。生物浸出综合试验表明该细菌在对黄铜矿的生物氧化溶解过程中,矿物表面可能存在某种钝化膜层,导致铜浸出率偏低,延长浸出时间所获得的效果也较差。在接种浓度10%、矿浆浓度5%、矿样粒度D70=400、摇床转速175rpm的试验条件下,浸出60d可获得的铁浸出率为57.24%,铜浸出率为42.16%。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单矿物研究了腐植酸钠、次氯酸钙以及它们的组合和磁场对黄铁矿、黄铜矿浮选行为的影响。利用某矿山的铜硫矿石进行了实验室验证试验。单矿物试验结果表明 ,腐植酸钠和次氯酸钙的组合抑制剂是黄铁矿的有效抑制剂 ,在碱性介质中 ,磁场有利于黄铁矿的抑制。实际矿石试验表明 ,该组合药剂经磁处理可以实现铜硫低碱有效分离。  相似文献   

17.
王亮  李育彪  李万青 《金属矿山》2018,47(12):84-88
随着淡水资源的匮乏,选矿回水逐渐用于浮选黄铜矿,回水中存在的杂质离子会影响黄铜矿浮选指标。因此,以Na+、Ca2+、Al3+为例,研究不同价态的杂质离子对黄铜矿浮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NaCl对黄铜矿可浮性有较强的促进效果,高浓度CaCl2对黄铜矿可浮性有明显抑制作用,而AlCl3对黄铜矿可浮性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影响不显著。黄铜矿表面接触角、Zeta电位及物相图表明:高浓度NaCl阻碍气泡兼并,增加矿浆起泡性,压缩矿物表面双电层,减小气泡到达矿物表面的能量壁垒,促进气泡-颗粒的附着,提高黄铜矿可浮性;CaCl2对黄铜矿浮选的抑制作用是在溶液中形成了亲水的Ca2+羟基络合物(Ca(OH)+),通过很强的亲和力吸附于黄铜矿表面,降低了黄铜矿表面的Zeta电位负值,进而降低其表面疏水性,抑制黄铜矿浮选;AlCl3对黄铜矿浮选的抑制作用主要是因为形成的亲水氢氧化铝沉淀附着于黄铜矿表面,导致黄铜矿表面疏水性减弱,但由于形成沉淀浓度较低,对黄铜矿表面电位和浮选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8.
提高难选冶金矿金精矿品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矿石特性 ,在常规浮选的基础上 ,采用再磨再选和新型组合药剂等工艺措施 ,分别对银河高硫含碳细粒金矿和东北寨低硫含碳砷微细粒金矿等难选冶金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 ,所得金精矿品位有了较大幅度提高 ,并对其浮选分离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效射流浮选机从某尾矿中回收硫的工业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射流浮选机对某尾矿粗、中、细三个粒级中的黄铁矿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工业试验结果表明,经单机一次粗选,均获得了较好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20.
环形浮选柱选别某硫铁矿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新研制的环形浮选柱对某硫铁矿进行了选别参数试验研究,在最优选别条件下,其精矿品位为49.44%,精矿回收率为99.15%,试验证明环形浮选柱选别此硫铁矿比XFD浮选机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