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丁楠 《山西建筑》2010,36(15):21-22
阐述了城市人口规模预测的重要性,概括了对城镇化作用的正确认识,以蒙城县为研究对象,对其县域人口和城镇化水平进行了详细预测,通过分析得出了该县的近期城镇化水平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城镇化率以年均1.36个百分点高速增长的背后,省际边缘区的城镇化率远远低于全国其他地区,尤其是位于边缘区的小城镇,在地区的城镇化发展中处于极端弱势地位。本文在借鉴核心—边缘理论、边缘效应理论和新型城镇化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影响边缘区城镇化增长的动力与路径,解读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省际边缘区小城镇发展的关键要素,针对省际边缘区小城镇的主要特征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以山东省定陶县为研究案例,分析省际边缘区小城镇的城镇化机遇与动力,并以此为基础,从区域一体化、四化同步、城乡统筹、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建设五个方面,提出推进省际边缘区小城镇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路径,以促使其摆脱被边缘化的地位,以期为其他省际边缘区小城镇的城镇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县域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需要本地的城乡统筹,还需要大区域间有效的分工协作。  相似文献   

4.
矿产资源开发对区域城镇化演进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资源开发推动当地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演进,进而推动城镇化进程;另一方面,由于对矿产资源开发的高度依赖,资源型区域表现出工业化与城镇化水平的"虚高度化"、经济要素空间集聚与城镇体系结构的分散化、城镇功能与承载能力弱化等问题。在资源型经济转型背景下,应实施数量与质量同步提升战略,促进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相协调,实施集中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效、集约的城镇组织结构,实施集群型城镇化战略,构建新产业集聚与创新增长的空间,实施工矿城市"再城市化"战略,构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产业空间。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24个县面状与单个县城内部(点状)城镇化特征分析与问题梳理,提出作为特殊地域类型的欠发达山区县城镇化发展面临的困惑与矛盾.运用SPSS对山区城镇化水平影响因子进行偏相关定量检测,得出关键性指标及其对应的四个影响因素集,据此进一步构建并分析未来山区县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模型,得出要实现欠发达山区县域城镇化健康稳步发展,政策导向是前提、壮大经济是根本、健康绿色是保障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邱建 《四川建筑》2007,27(3):1-1
四川省城镇化水平2006年底已达到34.3%。根据“S”型发展规律,我省城镇化将继续加速、城镇规模将快速膨胀,社会也进入了各种矛盾的突现时期。第一,工业化水平较低,城镇化动力不足,导致城镇化水平落后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居全国26位;第二,结构不尽合理,大城市偏少偏弱,区域辐射带动力不强,  相似文献   

7.
关于农村城镇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工作重要内容,而农村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能够启动国内市场需求从而达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本文在分析农村城镇化的动力、现状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农村城镇化的居住建设,阐述了推进农村城镇化的城镇建设举措。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在我国就地城镇化的实践中,积极寻求西北地区乡村转型和振兴的动力源。以转型期动力为依据,将其分为产业带动、区位推动、政府推动、人才牵动和内需拉动型五类,五种动力相互带动互相关联。并以产业带动型典型村庄为例,通过分析其困境和转型规划实践,主要从目标导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土地、户籍和管理的城镇化角度出发,探索西北地区乡村就地城镇化全过程紧依动力源发展的规划策略,为后续同类实践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广西城镇化进程的特点及城镇化动力机制,提出应确立新型的城镇化发展观念,实施符合广西区情的城镇发展战略,将"优先发展特大城市,积极发展大中城市,集约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城和小城镇"作为现阶段广西城镇化道路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镇化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厦门的旅游业目前已经转型升级为支柱产业,厦门的经济发展和旅游城镇化进程使城市规模不断拓展,出现了许多城中村。而其中一些城中村在旅游城镇化的影响下凭借自身独特的优势转型成特色旅游村。本文以曾厝为例,探究其在厦门旅游城镇化背景下转型的动力机制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刘群  敬东  郑燕 《室内设计》2014,(4):16-21
在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 下,如何实现我国多重地域空间的良性共生发 展,特别是如何加快提升我国西部欠发达地 区的城镇化水平是摆在我国城镇化发展道路 上的重大问题。以贵州水城县为例,分析西部 欠发达山区城镇化发展存在的城镇化发展水 平严重滞后、城镇空间布局低水平均衡、县域 产业结构初级低端和生态资源危机严峻迫切 等问题;指出西部欠发达山区县域城镇化发 展所受的三个特质性约束:欠发达的宏观经 济背景、严峻的高原山地地貌和少数民族聚 居的社会背景,并在其特质性约束基础上对 成功城镇化模式进行批判吸收;最后,构建了 水城县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模型,提出政 府政策、产业经济和农民主体三大城镇化驱 动机制,以期对西部欠发达山区城镇化的健 康、稳步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热点,而关注落后地区城镇化发展,促进区域协调显得尤为必要。阳谷位于山东西部落后地区,其城镇化发展历程具有落后地区的共性特征,在对阳谷县城镇化发展现状特征、发展模式及动力机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未来城镇化发展策略,并从产业发展、城镇体系构建、人口政策分区、公共服务建设、生态环境及历史文化等方面提出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中部包括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三市,是内蒙古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共有旗县15个。本文选取呼和浩特市所辖的土默特左旗和鄂尔多斯市(原伊克昭盟)所辖的达拉特旗为例,分析旗县城镇化动力因素的演变、现状和评价,并探讨城镇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41个人口规模在1000万以上大国的面版非线性模型,对世界及中国城镇化的速度和趋势进行了研究,发现: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也呈现S型的曲线变化,但曲线更为平滑,体现了与世界大国城镇化进程的差异。以2009年购买力平价美元计算,中国人均1339美元、城镇化率22.92%是快速城镇化的起点值,低于世界平均水平5.16个百分点;中国人均12088美元、城镇化率50.69%是快速城镇化的结束值,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6.32个百分点;中国人均28306美元、城镇化水平达到61.55%时,基本完成城镇化进程,将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2.32个百分点。但由于中国特殊的经济发展进程、土地制度安排和威权政治体制,会对城镇化的发展趋势产生深刻影响。特别是深化经济社会的改革,会使城镇化的峰值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城镇化速度的思考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提出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城镇化水平达到25%上下后就进入了中期加速阶段;中国近期城镇化的超高速增长主要是口径调整的结果,有水分;我国沿海部分发达地区正在经历韩国和日本历史上有过的超高速城镇化,但是不能要求在全国尺度上重现这样的超高速;我国未来的城镇化进程应当和经济增长、资源、环境保持相对的平衡,要避免“过度城镇化”;我国当前的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在总体上已经基本相适应,应该更多地关注城镇化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苗雨君 《小城镇建设》2011,(7):49-51,77
农村城镇化建设既有效解决了"三农"问题,又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是农村向城市社区演变的重要战略途径。本文对城镇化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农村城镇化的动力结构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分析农村城镇化存在的问题,提出和谐发展视域下的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具体对策,对构建和谐发展的农村城镇化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陈明 《规划师》2012,28(7):5-10
我国城镇化在高速推进中,质量问题引人关注。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对我国城镇化质量的内涵和研究对象、质量评价模型展开研究,总结提高我国城镇化质量的主要措施,即除了需要健全城镇体系、引导人口合理流动、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外,还需要解决制约乡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推动城乡全面的统筹和协调,展开劳动力资源的"二次开发",提高农民工向市民转化的能力,发挥各地根植性优势,走特色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5,(4)
地区不同所选的城镇化路子也不一样,具有独特地理区位优势的西双版纳,借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机遇,必将走出独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来。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上两个角度分析了版纳走城镇化道路的可行性,并从其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辽源市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地处长白山余脉和松辽平原过渡地带,幅员面积5140平方公里,辖东丰、东辽两县,龙山、西安两区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130万。辽源市早期是以产煤为主的工业型城市,但后来由于过度开采,现在没有了,所以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它面临的最大困难即产业转型问题。作为全国首批12个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之一,也是全国第一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市,辽源市从  相似文献   

20.
总结城镇化不同历史阶段所表现出的基本特点、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以及需要实现的核心任务.提出相对于在城镇化发展初期更加重视通过工业化和非农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和解决贫困问题,进入城镇化中后期发展阶段,应重视促进城乡统筹发展、避免社会分化,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等各种结构性问题,实现城镇化的升级.认为国家正在推进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应该从实现推动城镇化发展不断升级转型的角度来理解.具体来说,新型城镇化需要实现从“非农化的城镇化”向“市民化的城镇化”的升级,从“中小城市优先的城镇化”向“城市群依托的城镇化”升级,从“粗放投入的城镇化”向“创新驱动的城镇化”升级,从“传统管理的城镇化”向“智慧城市的城镇化”升级,从“土地和产业的城镇化”向“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